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动脉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比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桂石 王增涛 +3 位作者 朱磊 梁友 李常辉 郝丽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关系分为2型:①外侧优势型:皮支多行经神经外侧;②均势型:行经神经内、外侧的皮支数量均等。⑵在手指中节,指动脉皮支多从指固有神经外侧穿出。⑶在手指末节,两侧指固有动脉向中央靠拢并吻合成弓,发出的皮支多经神经内侧至皮肤。结论:⑴手指中节皮支多经神经外侧发出,在此处切取皮瓣时,应将神经向内侧分出,以免损伤皮支导致皮瓣血管障碍;⑵在手指近节切取指动脉皮瓣时,指固有神经从皮瓣内侧或外侧分离出皆可,但从内侧分离相对更安全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固有神经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位置关系 皮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金光哲 巨积辉 +2 位作者 李雷 周荣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血管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5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指动脉背侧支的起始处外径,走行距离及吻合支情况。1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氧化铅灌注,分别于灌注后2、4h行X线片摄影...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血管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5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指动脉背侧支的起始处外径,走行距离及吻合支情况。1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氧化铅灌注,分别于灌注后2、4h行X线片摄影,观察指动脉背侧支走行、分布情况。临床上设计切取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6指。结果指动脉背侧支发出部位比较恒定,分别在近节指中段、近节中远1/3、中节中段及远指间关节平面,其中以近节中远1/3处的皮支发出最为恒定,起始处外径约为0.2mm。临床设计游离皮瓣6例6块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乒18月(平均12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美观,感觉恢复s3,对供区损伤小。结论指动脉背侧支解剖恒定,供血可靠,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临床上可依具体情况选择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背侧支 外科皮瓣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应用解剖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琛 徐静 +2 位作者 张莉 熊竹友 李光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为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尸体20只手逐层解剖观察手背侧动脉、静脉、神经走行方向及分布。结果: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点外径为(0.37±0.05)mm,示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40±0.07)mm,示指尺侧... 目的:为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尸体20只手逐层解剖观察手背侧动脉、静脉、神经走行方向及分布。结果: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点外径为(0.37±0.05)mm,示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40±0.07)mm,示指尺侧、中指两侧、环指两侧、小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32±0.06)mm,1~5指两侧指背静脉于近侧指间关节处外径为(0.51±0.07)mm。平掌指关节处拇指尺侧指背神经横径为(0.41±0.06)mm;示指桡侧指背神经横径为(0.38±0.07)mm。结论:以指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管走行恒定,血运丰富,是修复手指邻近创面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静脉 背动脉 皮瓣 应用解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5
4
作者 熊建义 王大平 肖建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报道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 ,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 ,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结果 :掌背动脉... 目的 :报道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 ,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 ,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结果 :掌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 ,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 ,位于指背腱膜的两侧 ,一般不超过近节指骨中部 ,有小分支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结论 :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 ,可以其为蒂 ,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 ,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 ,是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修复较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动脉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末节指再植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大卫 黄东 +2 位作者 邱斌 祝李霖 余超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索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手指末节再植成活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仔细解剖10例手共50指灌注后标本,观察其动脉分支大小、数目情况;(2)建立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模型,探索结扎一侧动... 目的探索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手指末节再植成活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仔细解剖10例手共50指灌注后标本,观察其动脉分支大小、数目情况;(2)建立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模型,探索结扎一侧动脉后其再植成活的可能机制。结果解剖学研究提示指动脉末节分支数有(12.9±2.6)支,指动脉弓处分支(4.9±1.1)支,分支外径为(0.31±0.09)mm。通过实验模型研究显示在输液速度及水下位置相同的前提下,容量越大,输液管小口距针头距离越远,于模拟舒张期自输液管小口处流出的墨水染色液体的量越少。结论解剖学及模拟实验证明结扎单侧指动脉并不会减少手指末节动脉血供,其主要的机制是通过舒张期动脉侧支回流的方式完成循环过程,结合原有的文献报道,推测此种方法对于Ⅲ区及以远的末节断指再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动脉结扎 无静脉可供吻合 末节 再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超峰 陈绍宗 +1 位作者 冯剑 高卫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39,共1页
手指末节横断性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占相当一部分,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均会引起功能及外形恢复上的缺陷,或治疗时间上的延长。我科结合临床,利用甲床扩大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 手指末节横断性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占相当一部分,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均会引起功能及外形恢复上的缺陷,或治疗时间上的延长。我科结合临床,利用甲床扩大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端缺损 动脉 侧方 甲床 延长术 末节缺损 治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底动脉与指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赖会君 胡淑芳 +2 位作者 汪惠宁 叶新华 王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7,F0003,共4页
目的:用高频超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底动脉和指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找出二者血流动力学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6例POAG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SA)和指动脉(FA)血流动... 目的:用高频超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底动脉和指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找出二者血流动力学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6例POAG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SA)和指动脉(FA)血流动力学变化。用相同的条件检测对照组72例的CRA、PSA、F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POAG组的CRA、PSA和F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POAG组与对照组的FA-RI/CRA-RI、FA-RI/SPA-RI、FA-PI/CRA-PI、FA-PI/SPA-PI比较,无显著差异。POAG组FA-RI与CRA-RI、SPA-R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1,0.510。结论:POAG组眼底动脉与指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一致,POAG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参数RI与指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呈正相关,表明眼底血流动力学异常只是全身小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后动脉 动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水长 高仕长 +4 位作者 倪卫东 李俊明 李道选 黄贺军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5-1546,共2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或结合其它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1例25指。结果:术后19指皮瓣顺利成活;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或结合其它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1例25指。结果:术后19指皮瓣顺利成活;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指皮瓣完全坏死,改行其它皮瓣修复。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手指知名血管且术后可带有感觉,是修复同指或邻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缺损 皮瓣 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 脱套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指蹼动脉吻合类型及其在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中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温广明 徐达传 +1 位作者 姚建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第2指蹼动脉的吻合类型,为临床以第1指掌侧血管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22只经血管灌注乳胶的手标本和34只手动脉铸型标本,对第2指蹼动脉分支分布及与手掌侧和背侧动脉的连接形式等进... 目的:研究第2指蹼动脉的吻合类型,为临床以第1指掌侧血管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22只经血管灌注乳胶的手标本和34只手动脉铸型标本,对第2指蹼动脉分支分布及与手掌侧和背侧动脉的连接形式等进行解剖观测。结果:第2指蹼动脉恒定存在,外径0.8±0.2mm,有1~2条伴行静脉。依其与指掌侧总动脉和掌背动脉的连接部位可分为:Ⅰ.中央型(66.1%);Ⅱ.掌侧偏型(25%);Ⅲ.背侧偏型(7.1%);Ⅳ.双侧偏型(1.8%)。结论:①第2指蹼动脉吻合恒定存在,这是形成以手掌侧血管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基础;②Ⅰ、Ⅱ型指蹼动脉可为皮瓣提供良好的血供,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蹼动脉 岛状皮瓣 血管吻合 手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示指桡掌侧筋膜皮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少华 张业辉 +1 位作者 陈胜华 李泽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皮支为蒂的第2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个手部血管铸型标本、血管灌注标本上,解剖观察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分支与示指桡背侧指背动脉的吻合,皮瓣... 目的: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皮支为蒂的第2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个手部血管铸型标本、血管灌注标本上,解剖观察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分支与示指桡背侧指背动脉的吻合,皮瓣供区血管、神经分布。结果: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发出皮支与示指桡背侧动脉在桡背侧有吻合,皮瓣供区有示指背-掌背静脉和示指桡背侧神经,并形成筋膜、静脉和皮神经血管网。结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筋膜皮支为蒂可形成第2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是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皮支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指背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吉林 姜华东 张晓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为拇指动脉损毁或断指再植失败的病例提供第二条血供通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新鲜成人手标本 40个 ,分别进行血管ABS灌注 ,血管造影 ,透明标本 ,显微解剖观察。结果 :拇指背动脉来自桡动脉的腕背段 ,起始处外径 (0 .7± 0 .2... 目的 :为拇指动脉损毁或断指再植失败的病例提供第二条血供通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新鲜成人手标本 40个 ,分别进行血管ABS灌注 ,血管造影 ,透明标本 ,显微解剖观察。结果 :拇指背动脉来自桡动脉的腕背段 ,起始处外径 (0 .7± 0 .2 )mm (0 .5~ 1.2mm) ,部位恒定 ,出现率为 80 %。在拇指掌指关节处发出 2~ 3个分支 ,与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及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之间在拇指近节指腹近侧形成环状吻合。结论 :拇指指背动脉可应用于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损毁或断指再植失败的病例 ,为它们提供第二条血供通路 ,解决血管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动脉 挠掌侧固有动脉 尺掌侧固有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远节指血管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崇敬 刘正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00-203,246,共5页
用40只成人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中、远节指的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就所得结果,着重对中、远节指离断再植,以及再植时吻接血管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讨论。
关键词 固有动脉 横动脉 背静脉 固有神经 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吻合指动脉施行末节断指再植的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颖 王海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3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动脉 再植 末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示指动脉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业辉 李少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对拇指、示指的血供来源进行分型,为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部动脉铸型标本上观察拇指、示指主要动脉的来源。结果: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将其分为3型:I型(拇主要动脉型)主要由拇主要动脉分支营养拇指、... 目的:对拇指、示指的血供来源进行分型,为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部动脉铸型标本上观察拇指、示指主要动脉的来源。结果: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将其分为3型:I型(拇主要动脉型)主要由拇主要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根据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的来源,又将其分为3个亚型(掌浅弓型、掌深弓型、掌浅、深弓型),掌浅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浅弓发出,占总数的52.56%(41例,左22例,右19例);掌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深弓发出,占总数的30.77%(24例,左8例,右16例);掌浅、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由掌浅弓和掌深弓共同发出,占总数的5.13%(4例,左3例,右1例)。II型(桡动脉掌浅支型)主要由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8.97%(7例,左5例,右2例)。III型(指掌侧总动脉型)主要由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2.56%(2例,右2例)。结论: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来源不同分为拇主要动脉型、桡动脉掌浅支型和指掌侧总动脉型。其中拇主要动脉型又分为掌浅弓型、掌深弓型和掌浅、深弓型三种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固有动脉 血管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指动脉栓塞32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杏柳 王香坤 +2 位作者 张兰 杜萍格 王立敏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5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输液结合口服、外搽中药治疗急性指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指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均给予尿激酶20万U、肝素50~100mg和山莨菪碱20mg,将上述药物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从患侧肱... 目的探讨肱动脉输液结合口服、外搽中药治疗急性指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指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均给予尿激酶20万U、肝素50~100mg和山莨菪碱20mg,将上述药物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从患侧肱动脉输入,qd。7d后改为前列腺素E12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肝素30mg脐周皮下注射,tid。共连续治疗20d。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通淤脉汤口服,温通酊外搽。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及动脉搏动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的疼痛,患指麻木、发凉、功能障碍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多普勒超声测量指动脉血流情况也明显改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疗效亦较高。结论肱动脉输液结合中药口服、外搽对急性指动脉栓塞有较好疗效,可解除症状,避免坏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 肱动脉输液 动脉栓塞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皮病患者手指高分辨率MR血管成像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薇 许建荣 +2 位作者 路清 叶霜 刘晓晟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3D-TOFMR血管成像在硬皮病患者手指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30例硬皮病患者(平均年龄35.4±8.9岁,平均发生雷诺现象时间3.2±2.7年),7例正常对照者(平均年龄30.7±3.5岁),在3.0T磁共振机器上进行...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3D-TOFMR血管成像在硬皮病患者手指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30例硬皮病患者(平均年龄35.4±8.9岁,平均发生雷诺现象时间3.2±2.7年),7例正常对照者(平均年龄30.7±3.5岁),在3.0T磁共振机器上进行高分辨率3D-TOF序列扫描并进行血管重建(TR/TE=19/4.4ms,FA=15°,层厚=1mm),扫描时间为8分22秒。两名高年资磁共振医师对成像效果、血管显影数量和血管横断面积进行测量和评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MRA对硬皮病患者血管成像的价值,并对硬皮病患者的血管受累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我们评价了除外大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两侧的共8支指动脉,硬皮病(SSc)组的总的血管显示率为47.58%,第5支指动脉是最少受累的血管,总的显示率为70.97%。统计学分析显示:第1支血管(P=0.058)和第3支血管(P=0.093)的动脉直径在两组对照中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RA手指血管成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来评价硬皮病患者手指动脉的受累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MR微血管成像 多层面重建 3D-TOF 固有动脉 硬皮病 雷诺氏征 血管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凯 杨宝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1例(食指6例,中指12例,环指3例)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1例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质... 目的:探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1例(食指6例,中指12例,环指3例)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1例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掌侧总动脉与指掌侧总神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金昌 吴绍君 +2 位作者 邱旭东 郭忠岩 王天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1,183,共4页
目的:探索指掌侧总动脉及其分支是否对指掌侧总神经形成卡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60侧手,在手掌部解剖,观测指掌侧总动脉的出现率、记录指掌侧总动脉分支出现的数量、分支对指掌侧总神经骑跨的数量、指掌侧总动... 目的:探索指掌侧总动脉及其分支是否对指掌侧总神经形成卡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60侧手,在手掌部解剖,观测指掌侧总动脉的出现率、记录指掌侧总动脉分支出现的数量、分支对指掌侧总神经骑跨的数量、指掌侧总动脉对指掌侧总神经骑跨的数量,及指掌侧总神经被骑跨处的形态学观察,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侧手指掌侧总神经在与指掌侧总动脉及其分支骑跨处有5例发现压痕的形态学改变,占指掌侧总动脉及其分支数量的10.3‰。统计结果为样本P=1.47%,样本标准误Sp=0.65%,卡压率:(1.47±0.65)%,95%的可信区间为(0.20%-2.74%)。结论:指掌侧总动脉可以造成指掌侧总神经的卡压,是导致指掌侧总神经卡压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总动脉 掌侧总神经 神经卡压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掌侧固有动脉蒂骨膜瓣转移修复指骨骨不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冬 侯致典 +1 位作者 焦阳 庄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为设计指掌侧固有动脉蒂近节指骨骨膜瓣转移修复指骨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7例手部标本逐层解剖观察指骨骨膜动脉的来源与分布,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指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中节指骨每侧均发出两条较为恒定的骨膜支,骨膜血管... 目的:为设计指掌侧固有动脉蒂近节指骨骨膜瓣转移修复指骨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7例手部标本逐层解剖观察指骨骨膜动脉的来源与分布,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指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中节指骨每侧均发出两条较为恒定的骨膜支,骨膜血管向对侧走行与对侧骨膜支相互吻合成网状,并与肌腱筋膜血管形成交通支,血运丰富。近节指骨近端骨膜支(除拇指外)外径为:(0.54±0.07)mm,如旋转点定在中节指骨基底部,近端骨膜支到旋转点距离(31.83±4.24)mm,旋转点到指端距离(36.00±3.88)mm。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蒂近节指骨骨膜瓣逆行转移是修复手指中、远节指骨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固有动脉 骨膜动脉 骨膜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国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4年11月,我科应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5例,皮瓣面积(2.0-3.0)cm×(1.5—3.0)cm。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5min... 目的探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4年11月,我科应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5例,皮瓣面积(2.0-3.0)cm×(1.5—3.0)cm。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25-40ml,平均32ml。2例植皮面1/3面积坏死,换皮后愈合。23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3.5月,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正常,外形佳,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5—8.8mm,平均7.5mm,温、痛觉恢复良好,手指感觉运动功能均满意。结论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岛状皮瓣 软组织损伤 应用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