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临时指代功能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王红梅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2,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JC740037)资助
-
文摘
第二人称代词"你"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临时活用现象,此时"你"所指称的对象不是"听话人"。我们把"你"的这些临时用法进行分类描写,并对导致这一语言现象的语言机制进行分析,试图从交际语言学、修辞学角度进行解释。
-
关键词
你
人称代词
指代作用
-
Keywords
"ni"(你)
personal pronoun
indicative functio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者”字词性新解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周绪全
-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40-143,共4页
-
文摘
“者”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同其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于”、“以”、“所”等一样,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白部”说:“者,别事词也.”即是说,“者”字是一个指示代词.王力先生认为,“者”字是由指示代词“之”字转变而来的.我们认为,用在名词或数词之后的“者”字,就是指示代词;这样理解,能够一以贯之地解释“者”字的各种用法.例如:
-
关键词
指示代词
结构助词
指代作用
语气词
实词虚化
偏正词组
名词性词组
王力
古代汉语
数词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称代性结构助词“所”功能再探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马文熙
-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2-97,121,共7页
-
文摘
我们把“所伐、所高、所烛、所一、所持者”等记作“所Ⅴ”、“所Ⅴ者”(其中的形容词和体词已类化为动词),把此类“所”叫作称代性结构助词,下文有时径称“所”.对此类“所”的词性的不同看法,不影响本文的讨论.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归纳了“所”的两个主要语法作用;“一是指示,二是完形”,并指出“所”有突出宾语的作用.吕书之后的著述,于此类“所”的作用的阐述,多未超出吕说.实际上,假如我们从语法的角度再深入一下,或把视野从语法扩展到修辞、训诂,那末就会发现,前人某些精到的见解被忽略了,“所”及“所Ⅴ”结构的另一些特殊功能被忽视了.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些探索.
-
关键词
结构助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性结构
韩非子
特殊功能
上古汉语
指代作用
语法作用
修辞功能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议“相”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仁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9-80,共2页
-
文摘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常常出现“相”这个字(音Xiāng,起指代作用的副词)。对于这个普通的“相”字,它的含义和词义演变,我们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现先将几种说法略述如下。一、中华书局一九三六年出版的《辞海》是这样笼统注释的:交相也,《易咸》彖曰:“二气感应以相与”,按凡彼此交接皆曰相。这一注释的基本观点是:“相”纯为“彼此交接”,全是起互指作用的。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指代作用
偏指
牵牛织女
古汉语
指代性副词
词义演变
注释
基本观点
引申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话说“这其中”
- 5
-
-
作者
贺焕璜
-
机构
湖南宁乡第一中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19,共1页
-
文摘
话说“这其中”□贺焕璜多年前我就留心到“这其中”的说法,总觉得有点欠妥。以我所知,似乎还没有人说到这个问题。这个说法,至今仍然时有所见,时有所闻。下面几例是最近所作的记录:(1)……NBA那些光头球星们,一边在场上翻转腾挪,一边在嘴里大肆咀嚼颜色各异...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这”
“其”
湖南宁乡
重复使用
社会文化素质
“约定俗成”
汉语词汇
语言运用
指代作用
-
分类号
H193.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判断词“是”的形成和发展——兼与洪心衡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13
- 6
-
-
作者
林序达
-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94-105,共12页
-
文摘
关于判断词(系词)“是”的形成,语言学界已经讨论多年了.这一讨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迄今没得到一致的结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判断词“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一是判断词“是”是怎样产主和发展的.本文打算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并就与此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
-
关键词
判断词
指示代词
主语
判断句式
指代作用
复指
谓语
韩非子
系词
确认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古汉语中的虚词“所”和“者”
- 7
-
-
作者
趙仲邑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Z1期7-13,共7页
-
文摘
作为虛詞的“所”和“者”,在古书中經常出现。“所”有时作假設連詞用,如: (1)所不此报,无能涉河。(《左传》宣公十七年)“者”作助詞,有时表示假設的語气,如: (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史高·楚世家》)有时表示測度的語气,如: (3)阳虎伪不見冉猛者。(《左传》定公八年) (4)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史記·游俠列传》)
-
关键词
指代作用
左传
受事者
孟子
十七年
刺客列传
指示作用
句子成分
战国策
来者不拒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