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ABA和6-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及蛋白质含量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东清 李玉玲 +6 位作者 倪英丽 尹燕枰 杨卫兵 崔正勇 张永太 马仁元 王振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本文旨在揭示持绿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外源激素的响应,认识植物激素调控籽粒灌浆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机制。自盛花期开始,连续4d喷施10mgL^-1脱落酸(ABA)和6.苄基腺嘌呤(6-BA),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的灌浆期(t... 本文旨在揭示持绿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外源激素的响应,认识植物激素调控籽粒灌浆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机制。自盛花期开始,连续4d喷施10mgL^-1脱落酸(ABA)和6.苄基腺嘌呤(6-BA),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的灌浆期(t3)、活跃生长期(D)、平均灌浆速率(Gmean)、最大灌浆速率(Gmax)、千粒重(TGW)和产量(GY)均大于非持绿型济麦20,且强势粒的各项灌浆参数均大于弱势粒。喷施两种外源激素显著提高两品种的Gmean、Gmax、TGW和GY,对t3和D的影响存在粒位及品种效应。喷施ABA和6-BA均显著提高花后35d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麦谷蛋白含量,但济麦20强、弱势粒的麦谷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喷施ABA后,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7~21d的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升高;喷施6-BA后,济麦20弱势粒花后14~35d的ZR含量显著升高,而汶农6号强势粒7~21d的赤霉素(GA3)含量显著降低,弱势粒花后7~28d的GA3含量显著提高。喷施外源ABA和6-BA显著提高两品种强势粒花后7~21d的生长素(IAA)和ABA含量。ABA和6-BA处理显著提高花后7~21d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可见,喷施外源ABA和6-BA使小麦内源激素水平变化,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和产量,提高籽粒GS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改变蛋白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绿型小麦 激素 灌浆特性 Richard方程 蛋白质含量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绿型小麦冠温特性及其对低氮和高温的适应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龚月桦 林娜 +1 位作者 石慧清 周春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9-55,共7页
【目的】研究持绿型小麦的冠温特性及其对高温和低氮的适应性,为小麦低温种质资源鉴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栽培条件为对照,对低氮和高温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茎鞘干物质量、产量、绿叶面积和冠层温度等进... 【目的】研究持绿型小麦的冠温特性及其对高温和低氮的适应性,为小麦低温种质资源鉴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栽培条件为对照,对低氮和高温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茎鞘干物质量、产量、绿叶面积和冠层温度等进行测定。【结果】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持绿型小麦豫麦66和潍麦8均表现出较低的冠层温度和较高的绿叶面积。持绿型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淬灭系数都高于非持绿型小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低于非持绿型小麦,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多地用于光化学反应,而以热能的形式辐射出来的较少。低氮和高温逆境下持绿型小麦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增加,收获指数提高,经济产量高。【结论】持绿型小麦冠层温度低,叶片衰老延迟,干物质累积多,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在低氮和高温逆境下更有优势,可用于筛选低温种质资源和创建具有更好生物学性状、高产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绿型小麦 冠层温度 氮肥亏缺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