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1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嘉平 曾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2例,根据动静脉内瘘功能分为失功组(48例)...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2例,根据动静脉内瘘功能分为失功组(48例)和对照组(154例)。采集患者上机前外周静脉血,采用Immulite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_(2)-MG水平,同时检测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等。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壁钙化、血栓形成情况,计算肱动脉血流量、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β_(2)-MG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结果:失功组血hs-CRP、D-D和β_(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失功组肱动脉血流量低于对照组,肱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血管壁钙化、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_(2)-MG水平、肱动脉血流量和肱动脉阻力指数为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446(1.211~1.726)、0.994(0.991~0.996)、1.158(1.034~1.298)。血清β_(2)-MG水平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705(0.654~0.864),以15.81 mg/L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0.75,特异度为0.63。结论:血清β_(2)-MG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判断动静脉内瘘失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 β_(2)-微球蛋白 静脉内瘘 失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池萍 曹英浩 +6 位作者 贺海丽 郭晓东 孙莉 彭科军 权哲峰 李昕 卢实春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替代治疗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量、尿量、补液量、CVVHDF替代治疗时间及手术情况等。测定CVVHDF替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总胆红素等,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术后2周观察转归。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治疗前后两组Scr、Ccr、BUN和血清总胆红素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CVVHDF治疗时间(415±197)min,脱水量为50~200ml/h。手术期间总尿量116(60,437)ml,尿量0.18(0.07,0.78)ml/(kg·h)。出血量3950(2200,5225)ml,补液量8837(7690,10012)ml。CVVHDF替代治疗后,Scr和BUN有下降趋势,Cc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VVHDF替代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5)。2例患者分别于CVVHDF替代治疗2d及6d后,肾功能逐渐恢复;2例死亡,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所致肾衰竭;4例术后继续CVVHDF替代治疗及综合支持治疗。结论对于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的肝移植手术患者,应用CVVHDF替代治疗,有助于平稳渡过手术期,减轻肾功能损害,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肾综合征 麻醉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志捷 黄子通 蒋龙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低(P<0.05),K^+、Na^+、Ca^+、Cl^-、血压、心率、PO_2和 PCO_2改变无显著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4例,感染1例,没有发生低体温和低血压等并发症。死亡8例,为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结论】CVVHD 是治疗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CVVHD 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可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叶蔚蔚 张彬娥 +1 位作者 章巧庆 王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的时间为3~28个月,透析3次/周,共透析1500多例次,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 ml/min;其中12例患者使用上述通路至今,透析情况良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预防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大隐静脉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克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68-23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搜集149例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以首次滤器凝血时间是否超过24 h为节点将患者分成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搜集149例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以首次滤器凝血时间是否超过24 h为节点将患者分成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滤器凝血患者与22例非滤器凝血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血小板计数(OR=1.375,95%CI:1.022-1.307;P=0.000)是滤器凝血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对应曲线下面积(AUC)=0.837,95%CI:0.743-0.932,以血小板计数45×10-9/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效能评价敏感度96.297%、特异度46.875%。结论: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临床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LOGISTIC回归 器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在接受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蔡云 徐锦龙 张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05-911,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间入住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 目的:分析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间入住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min内给予患者首剂4.5 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给药结束后0、15、30、45、60、90、120、180、240、360、480 min的静脉血样进行药物浓度测定,采用无房室方法进行药动学分析,DAS 3.2.1软件计算药代学参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特征及CRRT参数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以给药后8 h内血药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大于50%(f%T_(>MIC)>50%)作为药效学达标的指标。结果:总共纳入8名患者。CVVHDF均采用前稀释方式。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16.11(98.03~152.29)和21.60(15.9~29.69)mg/L,分布容积(V_d)分别为1.05(0.70~1.56)和0.69(0.56~0.78)L/kg,清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4.79(3.30~8.27)和4.38(3.35~5.52)h,总清除率(CL)分别为7.67(5.66~9.71)和6.11(4.36~10.03)L/h。多因素分析提示哌拉西林的C_(max)与置换液流速显著负相关(β:-0.854,95%CI:-0.148~-0.036,P=0.007),CL与废液流速显著正相关(β:0.883,95%CI:0.133~0.433,P=0.004)。假设MIC≤16 mg/L时所有患者均达到药效学目标,当16 mg/L<MIC<32 mg/L时,仅有5名患者(62.5%)达标,而当MIC≥64 mg/L,则所有患者均未能达标。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脓毒症患者接受CVVHDF时无论是哌拉西林还是他唑巴坦均表现为C_(max)明显降低、t_(1/2)明显延长、CL降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CL和t_(1/2)基本一致。对于行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当细菌的MIC>32 mg/L,首剂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可能剂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高效液相分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以亚麻酸膳食为主的综合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赵亚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26-212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强化富含α-亚麻酸食物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综合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以...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强化富含α-亚麻酸食物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综合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亚麻酸膳食为主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和血流量。[结果]综合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1年通畅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括强化富含α-亚油酸食物的综合护理措施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动静脉内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 静脉内瘘 Α-亚麻酸 饮食干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儿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珊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8-669,共2页
对我院PICU 2008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儿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及加强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更好的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儿童 血浆置换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B在持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药动学
10
作者 赵苗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1-441,共1页
本文主要研究多黏菌素B在2例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dialysis, CVVHD)患者中的药动学。
关键词 血液患者 多黏菌素B 药动学 持续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净化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文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92-3393,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lysis,CVVH)对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收集老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104例,其中45例经患者家属同意,在基本治疗基础上采用CVVH辅助...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lysis,CVVH)对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收集老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104例,其中45例经患者家属同意,在基本治疗基础上采用CVVH辅助治疗,其余59例只采用基础急救,两组在年龄、性别、感染原因以及并发症上均没有差异性,比较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患者开始治疗均为入院后2—24h,治疗时间为24~144h,基础治疗组存活15例,死亡30例,死亡率为66.67%;辅助治疗组存活28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52.50%:实验室检查CVVH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血氨的含量,但对胆碱酯酶无效.另外CVVH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也为无效。结论:CVVH辅助治疗肝功能衰竭,能够基本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另外CVVH虽不能明显降低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但也不失为一种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 滤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分析 被引量:58
12
作者 聂钰璐 施月仙 +1 位作者 侯姣慧 马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2-746,共5页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维护,目前我国缺乏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目的检索和分析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维护,目前我国缺乏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目的检索和分析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通过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Uptodata、Cochrane图书馆、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图书馆、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美国指南网(NGC)、国际指南网(GIN)、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Pub Med和中国知网中的所有证据。结果共筛选到有用的文献10篇,包括临床决策支持1篇、临床实践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和系统评价2篇。最终形成4个方面共12条最佳证据总结,其中10条A级推荐、2条B级推荐,内容包括: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选择、动静脉内瘘使用前准备、穿刺和进针方法、对患者和护士的教育和培训。结论本研究检索了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总结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便于血液透析室护士按照最佳证据对患者内瘘进行使用和日常维护,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维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血液滤过 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改良引血法对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小平 张慧 +3 位作者 张桂玉 范德环 杨俊恩 郭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04-170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引血法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1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血液透析室经股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应用常规引血法患者110例,应用改良引... 目的探讨改良引血法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1月唐山市工人医院血液透析室经股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应用常规引血法患者110例,应用改良引血法患者182例。于血液透析时分别采用常规引血法和改良引血法,并于血液透析1、2、3周时行导管内、导管周围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1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1例,0.55%)略低于常规引血法组(3例,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302)。血液透析2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4例,2.20%)低于常规引血法组(11例,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5,P=0.003)。血液透析3周时,改良引血法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9例,4.95%)低于常规引血法组(21例,1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3,P=0.000)。结论改良引血法能有效降低3周内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血栓栓塞 导管插入术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在顽固性心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加明 李旭 +3 位作者 金鑫 于泽莺 王红霞 李玉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57-2860,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CVVHDF联合静脉泵入利尿剂治疗组(C+D组)与单纯静脉泵入利尿剂治疗...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CVVHDF联合静脉泵入利尿剂治疗组(C+D组)与单纯静脉泵入利尿剂治疗组(D组)各2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尿量、体质量、心功能等指标变化,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48 h后:C+D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D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C+D组(P<0.05);两组动脉血p H值、实际碳酸氢盐(AB)浓度升高,尿量增多,体质量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且C+D组优于D组(P<0.05)。C+D组住院时间比D组短(P<0.001)。CVVHDF治疗中有2例出现低血压,未出现出血、栓塞、感染等不良反应。C+D组均好转出院(病死率0%),D组有4例死亡(病死率20%)(Fisher确切概率,P=0.106)。结论:CVVHDF治疗可改善肾功能、纠正酸中毒、改善利尿剂抵抗、有效减轻钠水潴留、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较少,未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对利尿抵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利尿剂抵抗 顽固性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年182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回顾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凡 王涛 +4 位作者 郭东阳 程悦 张光明 郑宇 莫立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以及决定手术成败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分析16年前后2个阶段原发病的变化、患者术前血管条件的不同、术中采取不同术式及术后采取不同处理方法与手术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以及决定手术成败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分析16年前后2个阶段原发病的变化、患者术前血管条件的不同、术中采取不同术式及术后采取不同处理方法与手术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的关系并做相关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二阶段继发性肾脏病的比例明显上升,与第一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因素为原发病、术前上肢外周血管保护好坏、内瘘建立时机、吻合方式及术后处理措施;血流量与手术方式有关,采取钛轮钉吻合的瘘成熟后的血流量为(210.20±45.42)ml/min,端端缝合吻合的内瘘成熟后血流量为(281.10±27.57)ml/min,端侧吻合血流量为(323.40±52.45)ml/min,3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代的变迁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原发病发生变化,继而导致造瘘患者血管条件和内环境的变化,因此要提高手术成功率不能单纯强调手术技巧,而应从围手术期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包括术前血管的保护、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式选择、术中操作要点及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瘘 手术 血液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血液透析造瘘术前血管的观察和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海港 苏光明 +1 位作者 祝莉 夏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应用超声评价相关血管的手术可行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AccuvixXQ彩色多普勒对34例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的患者行相关血管超声检查。结合30例患者的手术结果,总结其超声术前评价标准。结果:(1)4例放...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应用超声评价相关血管的手术可行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AccuvixXQ彩色多普勒对34例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的患者行相关血管超声检查。结合30例患者的手术结果,总结其超声术前评价标准。结果:(1)4例放弃手术中,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显著狭窄2例,桡动脉管壁钙化1例,头静脉内径过细(1.2mm)及位置过深1例。(2)30例行造瘘手术。其中,27例造瘘成功,3例失败;失败原因为血栓形成2例,血流量不足1例,无法满足透析。(3)超声术前评价标准:①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系统无显著狭窄或闭塞;②桡动脉内径>1.6mm,反应性充血充分,管壁无明显形态学改变;③头静脉内径≥2.5mm(应用止血带),位置须表浅平直,无多条分支。结论: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及术前评价标准选择适合造瘘患者,特别对常规检查困难或不确定者,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瘘术 超声检查 血液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病人的上衣袖口设计和应用
17
作者 倪晓慧 李亚娟 +1 位作者 仲雅 刘晓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5年第10期2063-2063,共1页
关键词 血液病人 袖口 设计 桡动脉-静脉 终末期肾衰竭 监测血压 血管通路 静脉内瘘 贵要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方树 林加豪 +2 位作者 郑鹏哲 雷金凤 陈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65-2465,共1页
关键词 维持血液 血管通路 效果 临床观察 -静脉内瘘 中心静脉插管 终末期肾病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进针角度探讨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华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7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静脉内瘘 进针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RD患者脂质过氧化以及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影响
20
作者 杜晓刚 甘华 肖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丙二醛ESRDCAVH()的影响。MDA方法: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放射免疫法、饱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例维持性血液透析()23ESRDHD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和超滤液中、血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丙二醛ESRDCAVH()的影响。MDA方法: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放射免疫法、饱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例维持性血液透析()23ESRDHD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和超滤液中、血清βCAVHMDA2微球蛋白(β-2)和血清肌酐()水平,并与例健康人对照。-MGScr23结果:维持的患者血浆、βHDESRDMDA2和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MGScrP<),治疗后,血浆、0.01CAVHMDAβ2和水平均明显下降(-MGScrP<),超滤液中增加。0.01MDA结论:维持的的患者其脂质过氧化明显增加,HDERSD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 终末期肾脏病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