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序InSAR的中海村滑坡变形过程研究
1
作者 田述军 李珊 +2 位作者 尹庆宏 黄涛 罗明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7,共9页
借助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全天候、长时序、高精度的形变监测优势,可以实现滑坡长时序变形过程监测,其在捕捉滑坡加速期迹象及潜在灾害预警信号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对于提升滑坡预... 借助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全天候、长时序、高精度的形变监测优势,可以实现滑坡长时序变形过程监测,其在捕捉滑坡加速期迹象及潜在灾害预警信号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对于提升滑坡预测与警报系统的效能至关重要。该文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中海村滑坡不同分区的形变进行监测,分析了滑坡不同分区的形变过程,研究了降雨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发生前经历了初始变形、相对稳定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形变大小的顺序均表现为后缘、中部和前缘,不同分区的累积变形量在不同阶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滑坡不同分区累积变形均表现为随降雨增大而增大,降雨对后缘形变的影响更为显著。采用InSAR技术能监测到滑坡发生前后缘显著的变形加速过程,持续降雨过程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形变监测 变形阶段 持续降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源地和输送特征 被引量:56
2
作者 孙建华 汪汇洁 +1 位作者 卫捷 齐琳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55,共14页
采用HYSPLIT模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PHREs)的江南型和江北型过程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以及干空气路径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江南型PHREs的干空气主要通过2条路径进入江淮地区,即源自地中海—欧洲平... 采用HYSPLIT模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PHREs)的江南型和江北型过程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以及干空气路径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江南型PHREs的干空气主要通过2条路径进入江淮地区,即源自地中海—欧洲平原的西北路径和来自蒙古高原的东北路径,而江北型PHREs干空气主要有1条路径,即西北路径。干空气是通过对流层中高层的槽脊活动和急流输送至江淮区域。江南型水汽主要由源自印度半岛以南的热带印度洋的西南路径和来自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南海的偏南路径这2条路径输送到江淮流域。江北型的水汽路径有3条,前2条路径与江南型类似,且为主要水汽来源,还有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路径水汽输送。江淮流域的持续性降雨过程中,来自南方的水汽输送主要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孟加拉湾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附近越赤道气流,以及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些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降雨过程 HYSPLIT模式 水汽源地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