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危重躁动患者持续镇静治疗与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乐飞琳 黎玮 姜明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躁动的持续镇静治疗。方法对ICU 26例危重躁动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咪达唑仑,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及停药时Ramsay评分或镇静-躁动(SAS)评分,评判镇静效果,个体化镇静处置措施使其Ramsay评分或SAS评...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躁动的持续镇静治疗。方法对ICU 26例危重躁动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咪达唑仑,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及停药时Ramsay评分或镇静-躁动(SAS)评分,评判镇静效果,个体化镇静处置措施使其Ramsay评分或SAS评分稳定在2-4分。结果咪达唑仑持续镇静在ICU危重患者躁动治疗中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起效快,用量小,安全,方便。结论使用咪达唑仑持续镇静治疗ICU危重躁动患者并采用间断唤醒,安全性高,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镇静 ICU 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在ICU进行轻度持续镇静的多发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秀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1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对在ICU进行轻度持续镇静治疗的多发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ICU进行轻度持续镇静治疗的65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5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在ICU进行轻度持续镇静治疗的多发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ICU进行轻度持续镇静治疗的65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5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3例患者,对照组有32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均更短,其感染的发生率、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两组患者记忆困难的发生率、创伤性应激综合征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ICU进行轻度持续镇静治疗的多发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治疗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多发伤 轻度持续镇静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在ICU接受轻度持续镇静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爱香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5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究对在ICU接受轻度持续镇静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88例多发伤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轻度持续镇静、机械通气及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究对在ICU接受轻度持续镇静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88例多发伤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轻度持续镇静、机械通气及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轻度持续镇静及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PSQI评分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低,其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ICU接受轻度持续镇静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很好,可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多发伤 轻度持续镇静 有针对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监测联合镇静-躁动评分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金献萍 张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244-1245,共2页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种急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目前机械通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作为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依旧是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UEX常会加重患者肺部感...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种急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目前机械通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作为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依旧是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UEX常会加重患者肺部感染,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部分患者因再次气管插管困难而危及生命。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作者对ICU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实施持续镇静管理,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镇静和躁动评分(SAS)预防患者UEX。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BIS监测 持续镇静 气管拔管 应用 评分 躁动 气管插管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inuous sedation until death:Therapeutically and ethically acceptable
5
作者 MA Ruiqi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3年第1期32-34,共3页
If a patient is dying and still suffering great pain, what is the least harmful alternative? Here we prefer continuous sedation until death (CSD). CSD differs from physician-assisted death (PAD) in many aspects. First... If a patient is dying and still suffering great pain, what is the least harmful alternative? Here we prefer continuous sedation until death (CSD). CSD differs from physician-assisted death (PAD) in many aspects. Firstly, CSD is not used to shorten life or cause death, but instead its intention is to relieve suffering. Secondly, once CSD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or suspension of food intake, the duration of sedation is too short to have an impact on survival rate. Thirdly, CSD is titrated while PAD is often overdosed. Fourthly, the sanctity of life could be maintained since sedation is used merely as a means of quelling suffering. Last but no least, for unconscious patients, the same medicines are frequently used for both palliative sedation and standard surgical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palliative Medical ethics Medical human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