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加拉湾风暴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官晓军 范能柱 +3 位作者 李婷婷 庄瑶 鲍瑞娟 林晖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0,共15页
基于1979—2020年孟加拉湾风暴(以下简称孟湾风暴)最佳路径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前汛期华南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PEPE)个例,采用HYSPLIT模式和Fuzzy c-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PEPE的孟湾风暴活动特征及其水汽输送特征,研... 基于1979—2020年孟加拉湾风暴(以下简称孟湾风暴)最佳路径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前汛期华南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PEPE)个例,采用HYSPLIT模式和Fuzzy c-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PEPE的孟湾风暴活动特征及其水汽输送特征,研究影响其水汽输送机制的大尺度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与全年相比,前汛期孟湾风暴生命期偏长且强风暴比例更高,风暴持续时间和华南地区降水呈明显正相关。约1/3前汛期孟湾风暴对华南地区PEPE产生重要影响,此类风暴强度更强且持续时间更长。(2)受孟湾风暴影响的PEPE其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的南支和北支水汽输送通道以及西太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尤其是南支水汽输送通道使华南地区南边界的水汽辐合显著加强。未造成PEPE的孟湾风暴以北支水汽输送通道为主。(3)从大尺度环流上看,孟湾风暴活动引起的气旋性异常环流和高、中、低层天气系统的配合有利于发生PEPE,其水汽输送机制的关键环流因子是中南半岛以南的南亚次大陆区域偏强的越赤道偏西气流,该支气流起到了衔接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水汽的作用,建立起南支水汽输送通道。以上研究结果加深了孟湾风暴对华南前汛期PEPE影响的认识,关注前汛期孟湾风暴的活动和关键环流因子的发展演变是PEPE监测、预测的新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风暴 华南前汛期 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 水汽输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中海村滑坡变形过程研究
2
作者 田述军 李珊 +2 位作者 尹庆宏 黄涛 罗明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7,共9页
借助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全天候、长时序、高精度的形变监测优势,可以实现滑坡长时序变形过程监测,其在捕捉滑坡加速期迹象及潜在灾害预警信号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对于提升滑坡预... 借助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全天候、长时序、高精度的形变监测优势,可以实现滑坡长时序变形过程监测,其在捕捉滑坡加速期迹象及潜在灾害预警信号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对于提升滑坡预测与警报系统的效能至关重要。该文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中海村滑坡不同分区的形变进行监测,分析了滑坡不同分区的形变过程,研究了降雨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发生前经历了初始变形、相对稳定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形变大小的顺序均表现为后缘、中部和前缘,不同分区的累积变形量在不同阶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滑坡不同分区累积变形均表现为随降雨增大而增大,降雨对后缘形变的影响更为显著。采用InSAR技术能监测到滑坡发生前后缘显著的变形加速过程,持续降雨过程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形变监测 变形阶段 持续降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极端天气冲击过程的风电机组竞争失效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洪山 林诗雨 +2 位作者 曲岳晗 杨澳 常杰英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针对风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极端天气冲击过程的风电机组竞争失效可靠性评估方法。同时考虑风电机组自然退化、极端天气冲击导致的瞬时退化以及极端天气持续过程产生的加速退化,构建极端天气下的风... 针对风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极端天气冲击过程的风电机组竞争失效可靠性评估方法。同时考虑风电机组自然退化、极端天气冲击导致的瞬时退化以及极端天气持续过程产生的加速退化,构建极端天气下的风电机组综合退化模型;考虑风电机组退化过程对其耐冲击性能的影响,建立风电机组竞争失效可靠度模型以评估风电机组可靠性;基于我国北方某风电场工程数据和极端天气历史数据评估了某2 MW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并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到第5年时,仅考虑自然退化的方法评估风电机组可靠度为0.84,而考虑极端天气冲击过程的方法评估风电机组可靠度为0.178,后者更加符合工程实际。通过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发现,运行时间超过3年后,退化失效开始逐渐影响风电机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风电机组可靠性评估 极端天气冲击 冲击持续过程 竞争失效 硬失效阈值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源地和输送特征 被引量:56
4
作者 孙建华 汪汇洁 +1 位作者 卫捷 齐琳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55,共14页
采用HYSPLIT模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PHREs)的江南型和江北型过程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以及干空气路径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江南型PHREs的干空气主要通过2条路径进入江淮地区,即源自地中海—欧洲平... 采用HYSPLIT模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PHREs)的江南型和江北型过程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以及干空气路径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江南型PHREs的干空气主要通过2条路径进入江淮地区,即源自地中海—欧洲平原的西北路径和来自蒙古高原的东北路径,而江北型PHREs干空气主要有1条路径,即西北路径。干空气是通过对流层中高层的槽脊活动和急流输送至江淮区域。江南型水汽主要由源自印度半岛以南的热带印度洋的西南路径和来自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南海的偏南路径这2条路径输送到江淮流域。江北型的水汽路径有3条,前2条路径与江南型类似,且为主要水汽来源,还有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路径水汽输送。江淮流域的持续性降雨过程中,来自南方的水汽输送主要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孟加拉湾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附近越赤道气流,以及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些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降雨过程 HYSPLIT模式 水汽源地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我国东部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2 位作者 彭冬冬 郑彬 李春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2-314,共13页
利用1961—2019年中国2407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在判别华南、长江、黄淮和华北4个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基础上,比较各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跨越季节最长,从5月中旬至10月初均可能出现;... 利用1961—2019年中国2407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在判别华南、长江、黄淮和华北4个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基础上,比较各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跨越季节最长,从5月中旬至10月初均可能出现;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其增长率最高(3.3 d·(10 a)^(-1))。长江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持续性强,气候平均年累积日数最多,但通常出现区域持续高温过程最迟;长江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存在线性增长趋势。黄淮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的线性增长趋势不明显,但黄淮区域历史上仅有的4次非夏季持续高温过程均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华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气候平均年累积日数少、结束早;华北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线性增长相关系数仅次于华南。长江和华南两区域持续高温指数的相对强弱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1961—1978年长江明显强于华南,1979—2019年则为华南略强于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部 持续高温过程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期信号初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甘晶晶 汤燕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是造成大范围洪涝的高影响天气事件,了解导致此类事件的全球和区域影响,对改进其预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1951~2004年间16个典型个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事件发生前1~30d的全球环流场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相...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是造成大范围洪涝的高影响天气事件,了解导致此类事件的全球和区域影响,对改进其预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1951~2004年间16个典型个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事件发生前1~30d的全球环流场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相结合的天气学统计普查,揭示了与此类过程显著相关的前期环流信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主要信号对过程形成可能的影响和联系:过程前3~4k,赤道太平洋对流层中高层的暖性高压增强,并通过遥相关影响后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及白令海附近低压的形成和加深;同期,南美洲南部南极附近的冷槽加深,其后能量频散至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有利于前2~3k南印度洋副热带地区以及西南太平洋西风带地区显著Rossby波列的出现,相应在马达加斯加岛南侧、澳大利亚西侧及新西兰东侧洋面上分别出现显著的低槽加深,经向环流增强;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的纬向风异常通过经向遥相关对应北半球欧洲地区所出现的多个正负相间的纬向风异常,导致欧洲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从而触发欧亚Rossby波列的形成和东传,该波列中三个稳定的波槽分别位于伊朗高原、我国东部洋面和太平洋中部洋面,并使青藏高压加强北挺;最后随着波列消失,我国东部洋面低槽减弱北缩,副热带高压趋于加强西伸,促使事件的背景环流条件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过程 相关分析 中期信号 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现大尺度特征的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定义指标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2 位作者 彭冬冬 郑彬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利用1961—2017年共57年中国地面观测站日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百分位和点面相关分析等方法,根据延伸期预报特点以及监测预报和研究需求,着眼于体现强降水过程的区域性、持续性和致灾性,并兼顾区域气候特征和普适性,建立区域持续性... 利用1961—2017年共57年中国地面观测站日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百分位和点面相关分析等方法,根据延伸期预报特点以及监测预报和研究需求,着眼于体现强降水过程的区域性、持续性和致灾性,并兼顾区域气候特征和普适性,建立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定义指标。根据该指标查找判断我国东部四个关键区域(华南、长江、黄淮、华北)的历史降水过程,1961—2017年期间共有557次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平均每年约10次,其中华南、长江、黄淮、华北分别有267、155、78、49次,平均每年各有4.7次、2.7次、1.4次和0.9次,呈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统计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客观地判断出持续影响同一区域的相对稳定类型的大尺度持续性强降水过程,适用于延伸期业务服务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指标 强降水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状况初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瑜 汤燕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0-476,共7页
选取江淮流域5个持续性暴雨过程,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水汽通量进行分析,结合HYSPLIT模式中空气质点倒退运动轨迹的计算,揭示此类强降水事件中海量水汽的源地、输送通道的统计特征和通道建立的天气系统条件:水汽多起源于南印度洋... 选取江淮流域5个持续性暴雨过程,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水汽通量进行分析,结合HYSPLIT模式中空气质点倒退运动轨迹的计算,揭示此类强降水事件中海量水汽的源地、输送通道的统计特征和通道建立的天气系统条件:水汽多起源于南印度洋低纬度地区,越赤道气流、阿拉伯海急流、孟加拉湾急流和我国东南沿海低空急流在输送过程不同时期对于输送路径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亚洲夏季风系统的印度季风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也影响着输送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形成该类过程的水汽输送条件的初步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持续性暴雨过程 质点倒退运动轨迹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MTDC进行长持续时间过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梁小冰 黄方能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57,共3页
为了充分利用EMTDC这一优秀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来进行长持续时间过程的仿真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用EMTDC来进行长持续时间过程仿真的必要性。并用实例说明,即使对于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这样复杂的系统,EMTDC在对长持续时间过程(可达100s)... 为了充分利用EMTDC这一优秀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来进行长持续时间过程的仿真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用EMTDC来进行长持续时间过程仿真的必要性。并用实例说明,即使对于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这样复杂的系统,EMTDC在对长持续时间过程(可达100s)的仿真计算中仍能保持应有的精度。最后,着重说明如何正确使用PSCAD来对输出图形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以得到清晰而直观的,对长持续时间过程仿真的计算结果。对天广500kV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仿真结果表明,用EMTDC对长持续时间过程进行仿真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TDC 持续时间过程 仿真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欧亚波列特征及其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晶晶 高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利用50余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发现在过程前2—1周的对流层中高层西风带上,中西亚、中国东部沿海和白令海南侧相继有低压槽发展,呈现显著的罗斯贝波列信号特征。分析... 利用50余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发现在过程前2—1周的对流层中高层西风带上,中西亚、中国东部沿海和白令海南侧相继有低压槽发展,呈现显著的罗斯贝波列信号特征。分析表明,正是该欧亚波列的东传和消失伴随的环流调整,导致了有利于持续性暴雨产生的稳定环流的形成。进一步采用区域数值模式检验了该波列特征对后期持续性暴雨的作用和影响过程,以1991年一次典型的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为例,根据欧亚波列信号特征设计一组初始流场扰动,进行初值集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过程强雨带及其环流背景的模拟对于初始场上欧亚波列信号区的扰动特征是相当敏感的,该初始扰动对模拟环流的后继影响,与持续性暴雨期间稳定环流特征的建立和维持确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过程 江淮流域 欧亚波列信号 中期数值模拟 集合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1月我国南方持续雨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辜旭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采用T213L31产品模式大气资料,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过程的天气尺度的凝结函数降水、水汽通量辐合降水,以及对流不稳定与层结湿不稳定降水做诊断计算。结果表明,大尺度稳定性上升运动的凝结函数降水场和天气尺度波动的水汽通量辐合... 采用T213L31产品模式大气资料,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过程的天气尺度的凝结函数降水、水汽通量辐合降水,以及对流不稳定与层结湿不稳定降水做诊断计算。结果表明,大尺度稳定性上升运动的凝结函数降水场和天气尺度波动的水汽通量辐合降水场,可以反映西风带天气系统,进而反映长波调整与更替及伴随"槽来脊去"的大尺度水汽场相变变化,以及它们组织中尺度对流不稳定降水过程。La Ni^na事件是2008年1月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异常的物理背景,在西风带"上(下)游效应"和全球遥相关大气波动影响下,东亚冬季经圈环流和冬季风得到增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其西侧北上暖湿低空急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造成这次我国南方持续异常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因受地面冷锋和高空槽活动的影响,凝结函数降水和水汽通量辐合降水是这一次多次雨雪、乃至大到暴雪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而对流不稳定降水和层结湿不稳定降水只在初冬那次强冷空气雨雪过程中贡献大,且仅出现在江南和华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南方持续雨雪过程 凝结函数降水 水汽通量辐合降水 对流不稳定降水 层结不稳定降水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量化过程管理和持续性过程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栋 任爱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4887-4889,4913,共4页
目前在基于CMMI进行过程改进中,如何实例化CMMI中的抽象的实践是许多企业在实施CMMI最佳实践所面临的难题[3]。针对上述问题,基于量化过程管理和持续过程改进的理念,提出了企业组织进行高成熟度改进的具体的实施方案,使企业可以结合自... 目前在基于CMMI进行过程改进中,如何实例化CMMI中的抽象的实践是许多企业在实施CMMI最佳实践所面临的难题[3]。针对上述问题,基于量化过程管理和持续过程改进的理念,提出了企业组织进行高成熟度改进的具体的实施方案,使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有效的过程改进。针对量化过程管理和持续性过程改进的基本理念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为实施量化过程管理和持续过程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过程管理 持续过程改进 能力成熟度模型 模型实施 统计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时资料的华北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旭旭 陈霞 +1 位作者 于长文 邵丽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9-232,共14页
利用华北地区51个气象站1965—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通过Bootstrap方法、Mann-Kendall(MK)检验、滑动t检验、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Morlet)、小波相干谱、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不同分区(东区、北区、中南区)夏季持续性(持续时... 利用华北地区51个气象站1965—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通过Bootstrap方法、Mann-Kendall(MK)检验、滑动t检验、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Morlet)、小波相干谱、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不同分区(东区、北区、中南区)夏季持续性(持续时间大于6 h)降水过程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影响持续性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论表明: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华北东区为持续性降水的多发区,该区具有降水量大、历时长、峰值雨强大的特点,54年以来该区持续性降水占总降水的场次比重、持续性降水量占总降水量比重均呈现减小趋势,但持续性降水的峰值雨强占降水量的比重呈增加趋势,持续性降水更加集中;北区持续性降水峰值雨强占比呈增加趋势;中南区持续性降水的趋势不显著。东区降水因子表现为以准8 a周期为主,降水历时和峰值雨强分别在1988和1989年左右出现周期突变,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对该周期存在显著正向驱动,而北区和中南区降水分别以准4 a和准6 a为主,受ENSO的负向驱动。整个序列上,大气环流型对华北降水影响呈现显著区域分异特征,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对东区降水历时影响显著,NAO异常与北区的降水量和降水历时变化关系密切,中南区降水量和降水历时主要受亚洲经向环流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 持续性降水过程 长期变化 区域分异特征 环流驱动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3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赵玉广 李江波 李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对近年华北平原3次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以及形成原...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对近年华北平原3次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和维持机理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次大雾过程都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其平均高度场、湿度场、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极其相似,其高空和地面气象要素如相对湿度、风速、温度露点差、逆温层厚度等的统计值也比较近似;高空纬向环流长时间维持导致的冷空气活动偏弱,加上太行山、燕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消弱造成的华北平原长期静稳天气形势,是华北平原大雾长时间维持的根本原因;纬向环流背景下多个"干性短波槽"活动、大尺度下沉运动、太行山地形造成的地形辐合线及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沉增温导致的层结更加稳定也是华北平原大雾加强和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持续性大雾过程 边界层温湿特征 地形作用 干性短波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月内环流异常和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璐 汤燕冰 高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8-557,共10页
利用1951—2009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对江南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月内环流异常特征,并结合天气分析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前3—1周,环流异常特征在中纬度... 利用1951—2009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对江南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月内环流异常特征,并结合天气分析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前3—1周,环流异常特征在中纬度的欧亚地区、北太平洋和南半球印度洋集中分布,其中欧亚和南半球环流异常特征反映的是沿高空急流东传的Rossby波列。正是上述环流异常特征传播和生消所对应的环流异常调整,使得副热带高压(副高)、阻塞高压、梅雨槽等关键环流系统分阶段逐步发展到位,形成有利于过程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锁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过程 江南地区 月内环流异常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7年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年际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少柔 林爱兰 董彦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5-1340,共16页
本文利用近60年我国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大气多要素等全球格点资料,基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历史过程定义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RPH),分析影响华南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年际异常的大气环流及下垫面海温因子。主要... 本文利用近60年我国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大气多要素等全球格点资料,基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历史过程定义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RPH),分析影响华南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年际异常的大气环流及下垫面海温因子。主要结果表明,在华南夏季持续高温偏重年,华南区域对流层高、中、低层均受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控制,在华南上空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深厚的大气动力和热力异常,华南夏季持续性高温的年际异常也与欧亚东传波列和热带大范围环流异常密切联系。热带印度洋、热带太平洋以及北大西洋三大洋海温异常共同影响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的年际异常,其中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主要有利于南海—西太平洋反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形成,使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则有利于高层欧亚波列的加强,使南亚高压在东亚地区加强东伸。在各区域海温异常共同作用下,华南在对流层高、低层反气旋性环流的控制下,大气产生强烈的下沉运动,一方面大气绝热增温,另一方面使大气晴空少云、地面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有利于高温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 华南 大气环流 海表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持续性暴雨过程前30~60d低频主振荡型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建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5期146-148,共3页
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后的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主振荡分析( POP)和合成分析,研究了近60年4-8月全球大气低频主振荡型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全球850 hPa高度... 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后的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主振荡分析( POP)和合成分析,研究了近60年4-8月全球大气低频主振荡型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全球850 hPa高度场存在IN-WPO型(赤道印度洋-西太平洋型)和TA-WE型(热带大西洋-西欧型)2个30-60 d主振荡型。过程前,不同振荡型的时域变化特征明显,反映了全球大气30-60 d低频振荡的显著变化。位相合成分析显示,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IN-WPO的位相7和TA-WE的位相5后,过程前,当IN-WPO型循环到位相4时,850 hPa低频风场中我国南海、华南等地开始存在显著30-60 d低频风变化,西北太平洋低频气旋和北太平洋低频反气旋的形成和发展,这些低频特征有利于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气低频振荡 30—60 d 持续性暴雨过程 POP分析 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的化工过程可持续性分析——以合成气过程为例
18
作者 万树文 贾小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56-258,260,共4页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化工过程的可持续性,应用效率指标建立可持续性评价体系,以期对不同过程方案的可持续性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建立基于模拟软件的过程分析框架,利用基准数据和过程数据清单,在Excel计算器中求解可持续性指标,为过程优...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化工过程的可持续性,应用效率指标建立可持续性评价体系,以期对不同过程方案的可持续性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建立基于模拟软件的过程分析框架,利用基准数据和过程数据清单,在Excel计算器中求解可持续性指标,为过程优化和过程筛选提供决策支持。以合成气过程为案例,探讨凯洛格天然气蒸汽转化、壳牌粉煤气化和壳牌渣油气化等3种合成气过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 过程持续 合成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持续适航过程中的无损检测
19
作者 吴善鹏 《航空工艺技术》 1993年第4期24-25,共2页
本文论述了无损检测对保证飞机持续适航的重要性,讨论了飞机持续适航过程中与飞机制造过程中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区别。
关键词 飞机 持续适航过程 无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集中程度的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跃男 何金海 姜爱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基于日温度资料提出一种度量持续高温过程集中程度的指标,采用江苏省6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夏季逐日温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相关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在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研究方面,集中度和集... 基于日温度资料提出一种度量持续高温过程集中程度的指标,采用江苏省6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夏季逐日温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相关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在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研究方面,集中度和集中期具有表征高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出现时,西南部比东北部集中程度稍大、出现的日期稍晚;采用EOF方法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的距平值进行分析,第一特征向量的变化均呈现同位相,其相应的时间系数变化显示出先减小再增大的总体趋势,趋势谷值出现在1980年代;而夏季降水量与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 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期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