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效果分析——评《系统性红斑狼疮慢病管理手册》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莉娜 张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慢病管理手册》由宋文亚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8958436。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由多因素参与,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功能受损的免疫性疾病,有着隐匿性强、发病缓慢、症状表现多样化、极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关键词 慢病管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性疾病 多脏器功能受损 文献出版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效果分析 隐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专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肖萍 彭小琼 +3 位作者 邓丽君 彭莉 黎小霞 黄天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专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10个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4个骨科病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动态分析数据,针对分析结果以PDCA循环方法持续改进。结果启动实施(2018年4~9月)与实施...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专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10个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4个骨科病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动态分析数据,针对分析结果以PDCA循环方法持续改进。结果启动实施(2018年4~9月)与实施半年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护患比分别为1∶8.71、1∶8.69,过程指标中的局部或患肢血循环评估正确率、神经功能评估正确率、疼痛评估正确率、体位护理合格率、康复行为训练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指标中的外固定并发症、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从0.12%~0.25%降为0,出院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专科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专科护理持续改进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持续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旭红 马爱萍 +5 位作者 钟学红 陈玥 骆小京 王娟 孟园 刘丽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改进在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早产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的50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0例早产儿作...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改进在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早产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的50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67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进后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在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期间,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9(12,29)d]长于对照组[16(11,22)d],具有统计学差异(Z=-2.947,P=0.003)。观察组发生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9.58%),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3.651,P<0.001)。结论:建立PICC专业管理小组,细化置管关键环节,加强感控管理等措施,可明显减少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并有效提升早产儿肠外营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肠外营养 PICC 持续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雪 陈金华 +3 位作者 卢蓉 赵丽 刘俊伶 张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底,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诊断科开始对护理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包括健全放射诊断科护理质量层级岗位管理模式;明确岗位定义和任...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底,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诊断科开始对护理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包括健全放射诊断科护理质量层级岗位管理模式;明确岗位定义和任职资格;完善质量控制的制度、指标、标准、操作规范和流程,确定质量控制形式,并将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形成符合放射诊断科护理发展的质量控制机制等。结果 2012年,放射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与实施前(2010年)比较,护理质量检查的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能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对推动放射科护理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放射诊断科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缩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5
作者 傅晓 赵西耀 +3 位作者 王力 李向新 刘兰芹 吴慧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72-2977,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缩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改善AIS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德分院...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缩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改善AIS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德分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88例,剔除非急诊就诊者9例,最终纳入研究者79例。根据CQI实施与否进行分组,即2015年1月前为改进前组(46例),2015年4月后为改进后组(33例)。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AIS患者平均DNT为101.2 min,高于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关于AIS的早期管理指南要求的60 min。因此,2015年1—4月运用CQI理念与方法管理AIS患者的诊治流程,使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AIS患者在入急诊室60 min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时间截至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入急诊室到颅脑CT检查时间,颅脑CT检查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静脉溶栓治疗7 d内症状恶化、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RS),预后良好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为保证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发生率及NIHSS具有可比性,剔除部分患者,最终纳入改进前组35例患者,改进后组20例患者。改进后组患者颅脑CT检查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短于改进前组(P<0.05);两组患者入急诊室到颅脑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7 d NIHSS,静脉溶栓治疗7 d内症状恶化、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mRS,预后良好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在缩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DNT中的临床价值明显,且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各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 持续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琴 温贤秀 +5 位作者 蒋文春 陈鑫 孙艳华 尹丽娟 雷花 王珏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grid management-PDCA,GM-PDCA)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现实依据。方法2019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的住院患... 目的探讨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grid management-PDCA,GM-PDCA)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现实依据。方法2019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即GM-PDCA实施前组。同法选择2020年1-12月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即GM-PDCA实施后组。2020年1月构建VTE专业、质量控制和信息团队,实施护理部-片区-病区三级网格化管理,开展VTE评估、宣教、督导等质量改进活动。比较GM-PDCA前后两组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评估率及正确率、预防措施落实率及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结果GM-PDCA实施后,VTE风险评估率及正确率、预防措施落实率均上升,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下降(均P<0.001)。结论基于GM-PDCA模式的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全院VTE防控水平,降低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 持续质量改进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提高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傅蔚 刘芳 +4 位作者 王鹏程 宋瑾 洪霞 马明宇 张翔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8-1363,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品管圈(QCC)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对提高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质量的效果。方法分析某院2019年8月—2022年7月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情况,其中2019年8—12月为QCC实施前,2020年1月开始实施基于QCC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2... 目的研究基于品管圈(QCC)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对提高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质量的效果。方法分析某院2019年8月—2022年7月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情况,其中2019年8—12月为QCC实施前,2020年1月开始实施基于QCC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2020年1月—2022年7月为QCC实施后。比较不同时间段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故障发生率及灭菌质量。结果2019年8—12月、2020年、2021年、2022年1—7月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分别使用514、1245、2174、1289次。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故障发生率2019年8—12月为7.78%,实施QCC活动后2020年为2.57%,2021年为1.47%,2022年1—7月为0.85%。不同年份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故障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56,P<0.001)。不同时间段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清洁、消毒灭菌、包装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740、66.558、84.675,均P<0.001)。实施QCC活动后的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均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基于QCC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能明显降低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故障发生率,提高灭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持续质量改进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灭菌质量 Q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持续质量改进 被引量:14
8
作者 卿利敏 谌永毅 +3 位作者 邹艳辉 肖雪莲 罗朝霞 许湘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正确识别静脉输液患者身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方法选择本院进行静脉输液给药操作的396名护士,通过PDCA 4步法,即计划、实施、核查、行动提高其对患者身份识别核查的合格率。结果护士静脉输液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核查合格率从改进前... 目的正确识别静脉输液患者身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方法选择本院进行静脉输液给药操作的396名护士,通过PDCA 4步法,即计划、实施、核查、行动提高其对患者身份识别核查的合格率。结果护士静脉输液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核查合格率从改进前的52.78%提高到改进后的90.86%。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静脉输液给药前身份识别核查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护士 静脉输液 患者 身份识别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被引量:13
9
作者 葛洪霞 孙雪梅 +4 位作者 王雅莉 孟英涛 李荣 李静 管袁夏子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以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进行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血标本不合格率由第1季度的0.47%降至第3季度的0.22%(P<0.01)。结论由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采取持续质... 目的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以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进行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血标本不合格率由第1季度的0.47%降至第3季度的0.22%(P<0.01)。结论由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查 标本 不合格 质量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清梅 胡阳琼 +1 位作者 毛长庚 郑丽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2011年解放军第163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制定实施方案,评价效果。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009年的4.30%下降至2011年的2.4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2011年解放军第163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制定实施方案,评价效果。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009年的4.30%下降至2011年的2.49%,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2009年的97.26%提高至2011年的99.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促进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良性循环模式的建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为老年患者发放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6
11
作者 林丽跃 王美兰 +2 位作者 谢强丽 廖旭怡 冉慧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8期60-61,共2页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且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1]。住院的老年患者多数一体多病,且为慢性病。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弱、活动不便、记忆力差、所服用的药物种类多...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且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1]。住院的老年患者多数一体多病,且为慢性病。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弱、活动不便、记忆力差、所服用的药物种类多,故少服、漏服、不服、未按时服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因此引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口服药发放 持续质量改进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文英 徐睿 +2 位作者 张东亮 尹道馨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方法加强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综合干预,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慢性肾脏病随访门诊规律随诊的患者98例,通过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方法加强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综合干预,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慢性肾脏病随访门诊规律随诊的患者98例,通过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加强对其的综合干预。结果 CQI干预前,98例患者的血尿酸平均值为(406.38±94.97)μmol/L,经过6个月CQI综合管理,血尿酸的平均值下降为(379.10±86.0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管理方法可以降低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普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束寒玲 王玉亭 +3 位作者 张小华 李娟 汪维平 李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5期54-56,61,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培训及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PICC应用过程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管理,包括加强PICC知识与维护技能的培训、制定PICC管理流程、规范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行为等。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科室护士PIC...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培训及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PICC应用过程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管理,包括加强PICC知识与维护技能的培训、制定PICC管理流程、规范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行为等。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科室护士PICC知识、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均为100%,置管成功率为99.1%,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分别为1.8%及0.9%,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PICC培训及安全管理中,规范了PICC管理流程及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行为,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PICC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成效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颖杰 刘晓琰 +1 位作者 崔敏 钟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加强抗菌药物整治,以提高3种I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2009年9月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3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加强抗菌药物整治,以提高3种I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2009年9月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3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相关环节的改进方案,测定实施结果。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抗菌药物费用逐年下降,用药疗程过长和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逐步得到改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明显提高I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抗菌药物整治卓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持续质量改进 围手术期 预防性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郑怡 唐秀花 +1 位作者 朱敏 杨晓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2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 ,对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 ,并就护理实际与护理标准对比 ,展开广泛调查 ,找到差距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研究质量改进措施 ,再由护理人员实...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 ,对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 ,并就护理实际与护理标准对比 ,展开广泛调查 ,找到差距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研究质量改进措施 ,再由护理人员实施质量改进。整个改进过程均实行“三级五方”的质控。结果 经过连续 4年质量改进 ,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护患关系、医患关系融洽度逐年上升 ,患者满意度由 70 %提高到 98.3 %,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由 66%上升到 10 0 %,护士对患者情况全程知晓率由 41%上升到 10 0 %,增加了责任心 ,杜绝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 ,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整体护理 护理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患者留置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爱琴 刘云 +2 位作者 孙琳 叶向红 陈月英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规范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对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18种常用导管、60余种专科导管护理中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持续改进和完善各种导管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及检查标准,改进导管检... 目的规范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对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18种常用导管、60余种专科导管护理中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持续改进和完善各种导管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及检查标准,改进导管检查的方式,改进导管护理的方法。结果2年内对各种导管进行了规范,统一了检查和评价标准,导管护理环节质量不断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不断地对护理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效果,是保证临床导管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留置导管 护理 业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作用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周宏珍 朱亚芳 +2 位作者 雷清梅 李璇 于红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50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同时选取100名护士进行工作环境感知状况调查,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推行前后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50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同时选取100名护士进行工作环境感知状况调查,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推行前后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士对其自身工作环境的感知现状。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的引入,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度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可提高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且能够提升护士对其工作环境的感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患者满意度 优质护理 医药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娟 谢红珍 邓小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38-40,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办的全军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临床实践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教学质量评分、满意度调查及专业考核通过率等指标对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办的全军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临床实践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教学质量评分、满意度调查及专业考核通过率等指标对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第1期及经持续质量改进的第2、3、4期培训班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3、4期培训班教学质量总分较1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个子项进行比较,4期培训班在环境中的实践单元工作和教学环境得分、大纲落实中的出科考试制度和教学查房制度落实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期培训班在教学安排满意度、临床带教小教员总体满意度、毕业考核通过率呈上升趋势,2、3、4期与1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实施,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在学员考核通过率、教学安排质量、带教老师授课质量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专科护士 持续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压疮管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施小英 韦小花 吕小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62-63,65,共3页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流经皮肤及皮下脂肪时被超过毛细血管压的持续压力所阻断,不能及时供应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的营养,导致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如果继发感染还会危及生命。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压疮管理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20
作者 史亚丽 李彦平 +3 位作者 吴爱须 张玉荣 王丽慧 刘晓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4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在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调查分析改进前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为切入点,确定持续质量改进的评价指标,制定...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在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调查分析改进前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为切入点,确定持续质量改进的评价指标,制定肠内营养护理流程并具体组织实施,统计评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士对肠内营养知识的掌握率及病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肠内营养缺陷的频次、并发症发生率与改进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胃癌根治术后病人应用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液囊空肠导管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