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被动活动对下肢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立力 张英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CPM)装置对下肢手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67例下肢术后患者依其意愿分为CPM组(162例)和对照组(105例),CPM组早期应用CPM装置,对照组由专业医师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CPM)装置对下肢手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67例下肢术后患者依其意愿分为CPM组(162例)和对照组(105例),CPM组早期应用CPM装置,对照组由专业医师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术后10天和1个月时,CPM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0.01).结论下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装置有利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活动(cpm) 手术 关节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结合康复治疗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志杰 刘春龙 +2 位作者 王俊 刘四文 唐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PM)和康复疗法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上肢深度烧伤(包括肘关节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CPM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与CP...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PM)和康复疗法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上肢深度烧伤(包括肘关节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CPM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与CPM结合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比较康复前后肘关节屈曲主动屈曲活动度和被动屈曲活动度,CP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PM组与对照组康复后的肘关节屈曲主动屈曲活动度和被动屈曲活动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独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可有效防治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但常规康复疗法与CPM结合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活动 烧伤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组织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红拾 敖英芳 +2 位作者 周谋望 李雪 刘柏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对关节腔内移植物组织学变化,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 目的: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对关节腔内移植物组织学变化,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早期关节全活动范围康复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取4只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术后第6周,CPM组的关节腔内重建韧带的新生组织替代过程加快,增生的细胞数目较多;术后第12周,CPM组的细胞形状较统一,胶原纤维纵向排列更为有序,呈波状,较广泛的组织呈Ⅰ型胶原阳性,组织内部Ⅲ型胶原更为均匀;术后第24周,CPM组胶原排列更为有序,成纤维细胞梭形的细胞核也逐渐变为标志成熟韧带的长形,Ⅰ型胶原染色更为均匀散在分布,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CPM促进移植物韧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 持续被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在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宁丽欣 徐燕 李东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6-287,288,共3页
1 概述 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是由机械或电子装置带动或维持部分肢体的运动,在外科手术、假体植入、屈曲挛缩或长期制动后用于恢复关节、肌肉和肌腱的正常活动范围。其引起的关节活动增加了关节液的代谢,... 1 概述 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是由机械或电子装置带动或维持部分肢体的运动,在外科手术、假体植入、屈曲挛缩或长期制动后用于恢复关节、肌肉和肌腱的正常活动范围。其引起的关节活动增加了关节液的代谢,增强滑膜分泌作用,有助于清除关节软骨与关节液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缓解这种物质引起的软骨损伤,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损伤软组织的修复llI。由于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是全膝关节成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评定关节功能的方法之一目,早期获得充分的ROM,对于患者的行走、独立生活活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因此,CPM常用于全膝人工关节成形术后的早期功能训练。CPM的发展经过了三次历史性阶段。Salter于1975年经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后首次提出CPM的概念。1982年Courts等将CPM装置在人体上应用。1992年,McInnes等开始了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探讨CPM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效果。目前,CPM在我国已被骨科康复界普遍接受,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成形术 持续被动活动 关节活动范围 cpm装置 早期功能训练 抗原抗体复合物 人工关节成形术 周围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腔内持续输注吗啡和布比卡因结合被动活动术后止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洪盾 林仙菊 +2 位作者 陈海啸 洪正华 郎云琴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膝关节腔内 持续输注 吗啡 布比卡因 被动活动 术后止痛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活动锻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爱芬 潘可平 杨国敬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3A期270-271,共2页
目的 :明确持续被动活动 (CPM )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3 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 3组 ,CPM组于术后第3天使用CPM器进行功能锻炼 ,单纯物理治疗组 (PT组 )与物理治疗结合持续被动活动组 ... 目的 :明确持续被动活动 (CPM )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3 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 3组 ,CPM组于术后第3天使用CPM器进行功能锻炼 ,单纯物理治疗组 (PT组 )与物理治疗结合持续被动活动组 (PT +CPM组 )作为对照 ,术后两周检查膝关节活动度 ,并进行 q检验。结果 :CPM组与PT +CPM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明显 ,与PT组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活动锻炼 cpm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对兔重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红拾 敖英芳 +2 位作者 于运花 曾玮 于文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85,289,共4页
目的: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对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30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CPM组和非CPM组两组:CPM组术后... 目的: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对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30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CPM组和非CPM组两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自制兔膝关节CPM器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共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每组每次取5只行生物力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从术后6周到24周,所有移植物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以及这些指标和其对照侧ACL的比值逐渐增加。在术后6、12、24周时,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22.72N、79.56N、122.20N,最大应力分别为4.58MPa、13.62MPa、21.79MPa;非CPM组移植物最大载荷分别为16.00N、70.68N、96.20N,最大应力分别为3.07MPa、11.58MPa、17.89MPa。3个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可明显提高移植物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生物力学 持续被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红拾 敖英芳 +1 位作者 陈里宁 张阔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为解决实验动物兔术后膝关节早期康复中的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问题,自行研制一种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方法: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主要由支架部分、驱动部分、传动机构和固定部... 目的:为解决实验动物兔术后膝关节早期康复中的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问题,自行研制一种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方法: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主要由支架部分、驱动部分、传动机构和固定部分组成。在23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切断前交叉韧带后,行自体双股半腱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CPM组与自由活动组。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行早期关节全范围活动康复,每天2次,每次5小时,共6周。不运动时以两片低温热塑板材和尼龙搭扣固定膝关节;自由活动组仅笼内自由活动。观察装置运行情况和兔体重、膝关节肿胀、伤口愈合、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整个装置安全可靠,动力足够带动5只兔子同步运动;可以准确、方便地调节膝屈曲角度、运动速度和时间,满足实验要求。CPM组兔子能安静耐受5小时的被动训练,训练期间,未出现坠积性水肿、皮肤破损、压疮、骨折,伤口愈合良好。CPM组术后肿胀程度明显小于自由活动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的体重和关节活动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是一种简便可靠、效果较好的术后早期康复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 持续被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在膝关节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戴力扬 卢建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5-247,共3页
膝关节外伤或手术后常发生膝关节的僵硬。本文报告对54例膝关节伤病在术后进行持续被动活动治疗的结果,术后10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持续被动活动有助于防止关节内粘连和关书僵直,促进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愈合,从而加速手术后的康... 膝关节外伤或手术后常发生膝关节的僵硬。本文报告对54例膝关节伤病在术后进行持续被动活动治疗的结果,术后10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持续被动活动有助于防止关节内粘连和关书僵直,促进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愈合,从而加速手术后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持续被动活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红拾 敖英芳 +1 位作者 王子羲 张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808-811,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20 只八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 目的 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20 只八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自由活动组(n=10)和CPM组(n=10).自由活动组笼内自由活动;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运动.术后第2天,近红外光技术装置ODISseyTM 局部组织血氧监护仪测量每一来回(屈曲30°~110°)不同CPM速度(分别为2.35°/s、3.2°/s 、8°/s)时的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StO2)变化,选择最好的CPM范围和速度.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观察膝关节CPM不同角度时切口局部组织StO2的变化. 结果 与自由活动组相比,3种速度的CPM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均保持较高的StO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CPM速度之间StO2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一来回(屈曲30°~110°)运动速度为3.2°/s时保持最高的StO2.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等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30°、60°、90°、110°时St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时间点(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切口的StO2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天最低,然后逐渐上升.术后第2周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血肿和切口裂开. 结论 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屈曲30°~110°),可增加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以3.2°/s的CPM速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活动 前交叉韧带重建 组织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在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宁丽欣 徐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3期579-581,共3页
从持续被动活动(CPM)在全膝关节成形术(TKA)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作用、应用效果及方案的制定方面,对CPM在TKA术后中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持续被动活动 全膝关节成形术 功能锻炼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持续性被动活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小梅 杨红云 +1 位作者 姚宁 黄祚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3期7-8,74,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下肢轻度肿胀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重度肿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0°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活动度120°~110°及<110°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运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进行锻炼,可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肿胀,防止关节僵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关节肿胀 膝关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军 汤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分析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足背屈角和肌张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BBS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足背屈角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GMFM、BBS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足背屈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疗效,有利于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髋关节活动的恢复效果及康复指导
14
作者 徐红 朱美玉 林柏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passivemotionapparatus,CPM)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另一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进行康复治疗(CPM组...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passivemotionapparatus,CPM)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另一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进行康复治疗(CPM组)。进行6至12个月的随访,测量术后8、10、12周的患肢髋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术后8、10和1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逐步改善,但CPM组较对照组的术后8、10和1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CPM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患肢的髋关节活动度,但常规康复疗法+CPM的疗效更好,同时应加强康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运动器 关节活动 康复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训练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吴文栩 柳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CPM)等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依据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CPM组66例,对照组66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CPM)等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依据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CPM组66例,对照组66例,分别对其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CPM组平均分为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分。CPM组满意度为94%(62/66),也高于对照组的83.3%(55/66)。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增强下肢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关节功能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效果的临床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严世贵 范顺武 +2 位作者 杨迪生 徐少文 夏贤良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80-82,共3页
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是关节外科的一大进展。本文通过对63例下肢骨关节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活动情况的观察与随访,认为持续被动活动对下肢骨关节术后有功能恢复快、相对无痛、不影响组织愈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关节 外科手术 康复 持续被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治疗时间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维民 沙淑艳 +1 位作者 徐翠平 曾华武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3期636-63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时间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择术后6h、72h及1周开始进行CPM治疗,配合患膝关节的主动运动,观察CPM不同治疗时... [目的]对比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时间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择术后6h、72h及1周开始进行CPM治疗,配合患膝关节的主动运动,观察CPM不同治疗时机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2h开始CPM治疗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最佳,其次为6h,1周后的效果最差。[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CPM治疗的最佳治疗时机为术后72h,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治疗时间窗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波 史占军 +3 位作者 金大地 景宗森 陈祥匀 冯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达到94.62度,比对照组大23.37度。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治疗,可使膝关 节屈伸功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持续被动运动 cpm 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结合康复治疗对深度烧伤后肩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志杰 欧阳亚涛 +1 位作者 王俊 刘四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78-879,共2页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运动(CPM)和康复疗法改善深度烧伤后肩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上肢深度烧伤(包括腋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CPM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和CPM。比较康复前...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运动(CPM)和康复疗法改善深度烧伤后肩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上肢深度烧伤(包括腋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CPM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和CPM。比较康复前后肩关节主动和被动屈曲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CPM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CPM可以促进烧伤后肩关节屈曲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cpm) 烧伤 肩关节 屈曲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下肢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梁敬红 佟剑平 李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1期1067-1067,共1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3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CPM运动下肢,每天两次。比较两组治疗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5%,对照组显...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3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CPM运动下肢,每天两次。比较两组治疗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5%,对照组显效率为16%(P<0.05)。结论CPM能改善下肢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cpm) 下肢 痉挛 中枢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