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肠同治指导下中医药灌肠干预持续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俊杰 魏善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从"炎症-PTH"循环角度探索"肺肠同治"的科学性及"肠-肺-皮毛"关系内涵。方法24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尿毒症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UP)的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6组:肺肠... 目的从"炎症-PTH"循环角度探索"肺肠同治"的科学性及"肠-肺-皮毛"关系内涵。方法24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尿毒症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UP)的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6组:肺肠同治组(凉膈散)、治肠组(调胃承气汤)、治肺组(凉膈散与调胃承气汤差异药物)、乳果糖组、生理盐水组及氯雷他定组,在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前5组采用封闭式灌肠治疗,氯雷他定组加用氯雷他定口服,持续治疗60天,比较6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瘙痒可视模拟评分(VAS)、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磷、及相关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的水平。结果各组总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肠同治组(92.11%)>治肠组(84.21%)>治肺组(76.92%)>氯雷他定组(66.23%)、乳果糖组(67.57%)>生理盐水组(58.97%),其中氯雷他定组与乳果糖组无统计学差异。较治疗前,各组治疗后VAS评分、PTH、钙、磷、相关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皆有所改善,而治疗后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与有效率指标的比较结果相一致。结论肺肠同治MHD UP具有科学性,"肠-肺-皮毛"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同治 持续性血液透析 尿毒症皮肤瘙痒 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中附、芍不同配伍干预持续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5期阳虚证患者临床及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俊杰 魏善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593-2596,共4页
目的:从临床抗炎角度探索中药方剂配伍中相反相成的科学机制。方法:选择阳虚证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选取真武汤中附子与芍药的三个不同配伍比例(高附低芍、附芍等量、低附高芍配伍),同时以尿毒清... 目的:从临床抗炎角度探索中药方剂配伍中相反相成的科学机制。方法:选择阳虚证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选取真武汤中附子与芍药的三个不同配伍比例(高附低芍、附芍等量、低附高芍配伍),同时以尿毒清(阳性对照组)及安慰剂(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组,每组40例,持续治疗30 d,比较5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微炎状态指标(hs-CRP、TNF-α、IL-6及MCP-1)变化情况。结果:各组总有效率由高到低分别是附芍等量组、高附低芍组、尿毒清组、低附高芍组及安慰剂组,微炎状态指标情况与有效率一致。结论:真武汤中附子、芍药不同配伍会影响其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附、芍配伍 相反相成 持续性血液透析 炎症 温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志捷 黄子通 蒋龙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低(P<0.05),K^+、Na^+、Ca^+、Cl^-、血压、心率、PO_2和 PCO_2改变无显著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4例,感染1例,没有发生低体温和低血压等并发症。死亡8例,为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结论】CVVHD 是治疗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CVVHD 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可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_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明杰 黄静静 +2 位作者 王伟伟 唐晓倩 杨晓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_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0例,其中低通量血液透析(HD)患者3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患者30例,选取与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_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0例,其中低通量血液透析(HD)患者3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患者30例,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血生化检测血清钙、磷、镁、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腹部侧位X线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ELISA测定3组血清维生素K_2水平,进一步分析维生素K_2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HD组、HFHD组维生素K_2水平降低(P<0.05);HD组患者维生素K_2水平低于HFHD组(P<0.05);(2)HD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大于HFHD组(P<0.05);(3)维生素K_2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负相关(r=-0.319,P<0.05),与25羟维生素D_3、钙、磷、钙磷乘积、镁、甲状旁腺激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中,HFHD组维生素K_2水平高于HD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低于HD组,维生素K_2延缓血管钙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_2 血管钙化 持续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脾丸对MHD CKD贫血患者微炎症状态调节探讨“培土生血”内涵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俊杰 张以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4-637,共4页
目的:从调节微炎症状态角度揭示归脾丸改善运用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技术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CKD贫血的效应机制,进而探索"培土生血"的科学内涵。方法:60例西医诊断为CKD5期、CKD贫血,中医诊断为脾虚、血虚证的MHD患者随... 目的:从调节微炎症状态角度揭示归脾丸改善运用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技术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CKD贫血的效应机制,进而探索"培土生血"的科学内涵。方法:60例西医诊断为CKD5期、CKD贫血,中医诊断为脾虚、血虚证的MH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预治疗,治疗组采用归脾丸联合EPO治疗,疗程为60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EP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贫血相关指标Hct、Hb、RBC、EPO皆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述贫血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相关指标hs-CRP、IL-6、TNF-α皆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上述炎症指标干预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归脾丸具有抗炎补血作用,此为其培土生血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丸 培土生血 持续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脏病贫血 微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果糖灌肠干预MHD的UP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俊杰 张以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观察乳果糖灌肠疗法对持续性血透(MHD)的尿毒症性皮肤瘙痒(U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干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微炎状态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MHD的UP患者,按照不同干预方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乳果糖灌肠疗法对持续性血透(MHD)的尿毒症性皮肤瘙痒(U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干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微炎状态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MHD的UP患者,按照不同干预方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及乳果糖组,对照组采用肾病一体化治疗,氯雷他定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氯雷他定口服,10 mg/次,1次/天,乳果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乳果糖灌肠,30 mg/次,2次/天,持续30天。治疗前后分别评价3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瘙痒可视模拟评分(VAS)及血清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AS、PTH及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氯雷他定组及乳果糖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VAS、PTH及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皆明显降低(P<0.05),而氯雷他定组及乳果糖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果糖灌肠疗法对MHD的UP患者PTH及微炎状态具有改善作用,此为其改善皮肤瘙痒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 持续性血液透析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 甲状旁腺激素 微炎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