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广东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调查协作组 韩莎莎 +1 位作者 李冰肖 颜子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0-399,共10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疾病的系统管理、医患沟通和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科2015~2020年PPHN患儿的病案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 目的:探讨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疾病的系统管理、医患沟通和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科2015~2020年PPHN患儿的病案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住院费用的特征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递归系统模型对住院费用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PHN患儿的平均住院总费用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31 758(16 715,46 430)元逐渐上升至2020年的52 505(30 400,84 216)元,其中死亡患儿住院总费用为26 146(14 771,52 505)元,存活患儿住院总费用为44 245(21 274,74 197)元。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经济水平地区(P<0.001)、分娩方式(P<0.001)、受孕方式(P<0.001)、出生胎龄(P<0.001)、出生体质量(P<0.001)、性别(P=0.046)、PPHN诱发病因(P<0.001)、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P<0.001)、是否使用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P<0.001)、是否使用一氧化氮(iNO)治疗(P<0.001)、住院天数(P<0.001)是PPHN患儿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因素按总效应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住院天数、呼吸机辅助通气、足月儿、晚期早产儿、使用iNO治疗、使用PS治疗、诱发病因为肺炎、分娩地区为非珠三角地区、合并2种及以上诱发病因、患儿性别为女性。结论:2015~2020年广东省PPHN的救治费用逐年上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住院天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儿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缩短住院天数,可有效减少PPHN患儿的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住院费用 一氧化氮 呼吸机辅助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系统性文献分析
2
作者 蔡明远 周姝含 +2 位作者 罗平 胡长平 孙刘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7-1494,共18页
目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构建符合PPHN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 目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构建符合PPHN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PPHN动物模型的应用领域、造模要素及成模标准,以期为建立科学规范且经济易行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3月收录的PPHN动物实验性研究,整理归纳动物模型应用领域,实验动物种类及具体品种,造模方法及其原理、具体操作、成模时间、所用动物类型和初始年龄,以及成模标准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对自建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结果:共检索到PPHN动物模型相关文献1157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4篇。PPHN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病理生理特征和机制研究(47.70%)。PPHN造模动物包括(累计频次由高到低):羊、猪、大鼠、牛和小鼠。PPHN造模方式可分为缺氧暴露法(44.69%)、产前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DA)缩窄法(41.34%)、制剂诱导法(8.94%)和联合诱导法(缺氧暴露联合吲哚美辛)(5.03%)4大类。各类造模方法使用的动物种类及年龄不同,产前DA缩窄法均使用胎羊造模。各类造模方法的成模时间存在差异。缺氧暴露法的成模时间通常超过3 d,产前DA缩窄法的中位成模时间为8.5 d,联合诱导法为3 d。PPHN的成模标准可从解剖结构、组织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和其他生理指标5个维度划分。最常用的成模标准是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压显著升高。结论:目前PPHN动物造模方法种类繁多,但各类方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需结合自身研究特点、经费预算等因素选择造模方式。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以建立具有良好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重复性的PPHN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系统性文献分析 造模要素 成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右室功能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蓉 邓又斌 +4 位作者 杨好意 毕小军 陈斌 申屠纬慧 黎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所测Tei指数评价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右室功能。方法测量32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及20例健康新生儿的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同时记录三尖瓣环的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频谱图,测量相关时... 目的探讨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所测Tei指数评价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右室功能。方法测量32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及20例健康新生儿的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同时记录三尖瓣环的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频谱图,测量相关时间间期,并计算出Tei指数。结果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组所测Tei指数明显增大,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各组间Te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直线相关性分析:正常组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组中Tei指数与孕周、日龄、心率均无相关性(P>0.05)。患儿组中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性(r=0.45,P<0.05)。结论采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所测Tei指数方法简便,可重复性好,而且不受孕周、日龄、心率的影响,可以较敏感地定量反映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右室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组织多普勒成像 TE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穆宣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16例PPHN患儿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16例PPHN患儿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采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西地那非鼻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2小时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A)及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s,PASP)]、临床疗效以及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PaCO_2和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PaO_2和SaO_2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PaCO_2和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aO_2和Sa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LVEF、RVEF、FS及E/A均高于治疗前(P<0.05),PASP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LVEF、RVEF、FS及E/A均高于对照组,PASP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ET-1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ET-1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一氧化氮吸入能够有效改善PPHN患儿的临床指标,较单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玲 张炼 李文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的西地那非(SIL)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PPHN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下口服SIL,根据用药剂量分为3组,每6h给药1次,每次剂量分别是0.3、0.5和1.0mg/kg。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的西地那非(SIL)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PPHN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下口服SIL,根据用药剂量分为3组,每6h给药1次,每次剂量分别是0.3、0.5和1.0mg/kg。治疗前和治疗后3d检测动脉氧合和肺动脉压(PAP)的变化,记录心率、血压、呕吐次数等。结果口服SIL 3d后3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明显提高(均P<0.01),PAP显著下降(P<0.05或P<0.01);3组患儿在提高动脉氧合指标(PaO2、SaO2)上无显著差异,而0.3mg/kg组PAP下降程度及PPHN治疗有效率小于0.5、1.0mg/kg组(均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SIL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有效剂量为每次0.3~1.0mg/kg,6h给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