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百强 杨娜 +6 位作者 叶博 董杰 杨琦 柯路 童智慧 李维勤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9-724,共6页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总结SAP并发PIC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总结SAP并发PIC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ICU住院时间>14 d的214例SAP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ICS诊断标准分成2组:PICS组(149例,SAP并发PICS患者)和非PICS组(65例,SAP患者未并发PICS)。比较2组患者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和胰腺炎特异性并发症,ICU病死率及随访13个月的存活率;并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PICS组胆源性SAP、MODS发生率较非PICS组明显升高(44.3%vs 29.2%、93.3%vs 55.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24(OR=2.307,95%CI:1.033~5.156)、胆源性病因(OR=4.207,95%CI:1.364~12.974)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4.384,95%CI:1.334~14.405)是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随访13个月的患者存活率PICS组较非PICS组明显降低(88.5%vs 98.2%,P=0.036)。结论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尤其需要警惕存在肥胖、胆源性病因以及MODS的SAP并发PICS患者。合并PICS可能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慢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和乌司他丁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媛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8期73-76,93,共5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和乌司他丁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多发伤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7例多发伤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用药组。通过... 目的观察血必净和乌司他丁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多发伤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7例多发伤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用药组。通过检索病历数据库,获取患者人口学信息、疾病评分表、实验室指标等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疾病特征的差异,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营养学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住院时程、机械通气时程均短于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在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低于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淋巴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水平高于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低于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多发伤能够有效地缩短围术期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营养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乌司他丁 多发伤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