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95
1
作者 孙力 安刚 +2 位作者 廉毅 沈柏竹 唐晓玲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4-714,共11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特征及其对东北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 ,然后利用 NCEP/ NCAR1 958~ 1 997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探讨了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是导致东北地区夏... 本文首先分析了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特征及其对东北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 ,然后利用 NCEP/ NCAR1 958~ 1 997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探讨了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子 ,同时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冷涡活跃年夏季 ,50 0 h Pa高度场会出现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布的正—负—正距平波列 ,即与东亚阻高势力偏强而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等大尺度环流背景相联系。在对流层中上层 ,高空西风急流有明显的分支现象 ,特别是亚洲中纬西风急流位置偏南。而在对流层中下层 ,东北地区和华北大部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等地由明显的气旋式距平环流所控制 ,并且源自东北及其以西地区的北风距平可一直推进至长江流域并转变为西北风距平 ,并与那里的西南风距平汇合而形成有利于该地区梅雨偏多时的环流形势 ,与此同时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等容易出现垂直速度负距平、涡度正距平和散度负距平分布 ,而华北和华南大部上述物理量一般为相反的距平分布 ,从而对应少雨形势 ,并且中国北方地区 (长江以北 )对应负温度距平。当夏季东北冷涡活动偏弱时 ,一般会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持续性活动 大气环流异常 夏季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持续性被动活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小梅 杨红云 +1 位作者 姚宁 黄祚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3期7-8,74,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下肢轻度肿胀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重度肿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0°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活动度120°~110°及<110°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运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进行锻炼,可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肿胀,防止关节僵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持续性被动活动 关节肿胀 膝关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孙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7-307,共11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东北冷涡的持续性活动特征,然后讨论了东亚大气10~20天低频振荡及瞬变扰动对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双周振荡在我国东北地区十分活跃,从时间连续的低频天气图上发现,该地区附近周期性循环出现的低... 本文首先分析了东北冷涡的持续性活动特征,然后讨论了东亚大气10~20天低频振荡及瞬变扰动对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双周振荡在我国东北地区十分活跃,从时间连续的低频天气图上发现,该地区附近周期性循环出现的低频气旋同东北冷涡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并且其传播路径也较有规律。另外,本文还通过E矢量分析以及月平均准地转位涡的收支计算,研究了东亚大气瞬变扰动对形成时间平均冷涡的影响,得出,在时间平均东亚阻高/东北冷涡偶极子系统控制的区域附近有瞬变扰动动能向时间平均气流动能转换,同时这里也存在有明显的E矢量辐合,导致平均西风减弱,而有利于经向环流的发展。时间平均气流的位涡平流不利于阻高/冷涡偶极子系统的存在,且使偶极子系统高、低压中心的经向距离拉大,而瞬变扰动的位涡输送则有利于冷涡高位涡值和阻高低位涡值在原地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持续性活动 低频振荡 瞬变扰动 异常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