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常国栋 康永安 +3 位作者 张红威 周艳婷 陈英伟 谷云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7例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7例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并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以及血清学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AD及LVDD水平、MLHFQ总分、血清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血清TIMP-1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累计心力衰竭再入院率14.29%低于对照组21.88%。结论射频消融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心力衰竭 持续性心房颤动 左心功能 生活质量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秋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3期64-64,66,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抗凝,给予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抗凝,给予阿托伐他汀、硝苯地平缓释及双氢克尿噻降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d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TG、LDL-C、TC、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房内径、左室质量指数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病 持续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在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3
作者 郑云龙 唐方明 何星球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治疗。结果 B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治疗。结果 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3.52%vs52.94%,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88.00%vs66.67%,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 坎地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微创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廖成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心律情况、出院时心律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起搏器安装情况、早期及晚期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窦性心律、房颤、起搏心律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房扑动(房扑)占比0低于对照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起搏心律和房扑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窦性心律占比66.67%高于对照组的11.11%,房颤占比11.11%低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及晚期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优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以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辅助微创 导管射频消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洪潇 于波 +2 位作者 马春燕 朱小龙 侯士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术后对所有...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3个月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两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影响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结果 100例房颤术后患者47例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水平(OR=1.617,95%CI1.005~2.029,P=0.017)、左心耳自发显影(OR=3.980,95%CI 1.279~12.390,P=0.007)、左心房直径(OR=5.556,95%CI 1.791~17.289,P=0.004)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水平、左心耳自发显影、左心房直径为预测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MP-9水平变化及其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邢布点 魏婷 +3 位作者 卢园园 冷俊杰 康品方 张宁汝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3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分析其对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AF患者154例,包括阵发性AF患者54例(阵发性组)、持续性AF患者60例(持续性组)、永久性AF患者40例(永久性组)...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分析其对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AF患者154例,包括阵发性AF患者54例(阵发性组)、持续性AF患者60例(持续性组)、永久性AF患者40例(永久性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10例记为对照组。60例持续性AF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消除房颤,术后随访,依据是否发生AF复发分为复发组11例、未复发组49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MP-9对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阵发性组、持续性组、永久性组、对照组血清MMP-9、TIMP-1表达水平组间相比,P均<0.05。复发组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MMP-9(OR=1.140,95%CI:1.053~1.708,P<0.05)是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MMP-9水平预测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779(P<0.01),取截断值为14.30 ng/mL时,血清MMP-9水平预测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66.8%、特异度为81.9%。结论不同类型AF患者血清MMP-9、TIMP-1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持续性AF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MP-9是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血清MMP-9可用于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房颤动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育洁 胥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4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6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且已达消融终点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按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胺碘酮组和索他洛尔组,各38例。胺碘酮组在术后使用胺碘酮治疗,索他洛尔组... 目的探讨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6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且已达消融终点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按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胺碘酮组和索他洛尔组,各38例。胺碘酮组在术后使用胺碘酮治疗,索他洛尔组在术后采用索他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索他洛尔组(P<0.05);胺碘酮组术后12个月时左心房内径较索他洛尔组明显缩小,LVEF水平明显高于索他洛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主要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3例,无胺碘酮诱发心律失常现象。索他洛尔组有7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结论胺碘酮可作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消融术后首选的药物,可使其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然而胺碘酮长期使用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而索他洛尔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可作为不能耐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或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的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左心房内径的影响
8
作者 蒋鹤 阮宏云 +2 位作者 张毅刚 王森 韩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PBMV)术后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诊断为中重度RMS患者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为AF,A...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PBMV)术后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诊断为中重度RMS患者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为AF,A组14例患者行PBMV术,B组9例患者行RFA+PBMV术。在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下使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点为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PBMV采用Inoue球囊技术实施。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月、术后12月LAD、二尖瓣瓣口面积等指标,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在收缩末期测量LAD(前后径)。随访采用门诊随访形式,随访期间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和经胸心脏超声。结果A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恢复窦性心律,B组患者术后6月LAD、术后12月LAD较A组患者均减小[术后6月LAD:(39.1±2.6)mm比(45.7±5.9)mm;术后12月LAD:(39.6±2.3)mm比(45.5±4.8)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RFA与术后6月LAD具有负相关性(P<0.05),术前LAD与术后6月LAD具有正相关性(P<0.05)。术后6月LAD、术后6月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与患者术后12月LAD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RFA能够降低RMS合并AF患者PBMV术后L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持续性心房颤动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范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6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并分析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房内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治疗后1、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SBP、DBP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43%、84.78%,均高于对照组的54.35%、5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时,采用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转复后的窦性心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螺内酯 持续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左房内径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shall韧带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海伦 黄琼 +1 位作者 林振乾 袁义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76-282,共7页
Marshall韧带因其存在房颤触发灶、自主神经及毗邻二尖瓣峡部线等解剖及电生理特点,全世界不少中心开始消融Marshall韧带,发现其确实可进一步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成功率。针对Marshall韧带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导管消融和酒精... Marshall韧带因其存在房颤触发灶、自主神经及毗邻二尖瓣峡部线等解剖及电生理特点,全世界不少中心开始消融Marshall韧带,发现其确实可进一步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成功率。针对Marshall韧带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导管消融和酒精消融两种策略,其中酒精消融是大多数研究者采取的策略。随着该术式的推广,我们需要客观的认识其并发症。现就Marshall韧带的解剖及电生理、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作用、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并发症及未来方向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Marshall静脉 MARSHALL韧带 酒精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与伊布利特序贯治疗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2期6059-6061,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伊布利特序贯治疗新发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伊布利特...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伊布利特序贯治疗新发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伊布利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用药30 min、1 h、6 h、24 h内心律转复时间及转复率,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心律转复时间短于对照组,30 min,1、6、24 h内转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与BN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布利特治疗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可有效促进心室功能重构,缩短转复时间,提高转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功能 胺碘酮 伊布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阿民 《北方药学》 2023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诺欣妥)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2023年05月)收治的以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为诊断的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诺欣妥)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2023年05月)收治的以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为诊断的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0例,常规对症治疗配合缬沙坦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诺欣妥治疗为研究组。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率、血压水平、心衰积分、6分钟步行实验、血清指标、堪萨斯城心肌病评分(KCC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声指标LVESD、心率、血压、Lee心衰积分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下降程度更高,而超声指标LVEF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提升程度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较治疗前下降,KCCQ问卷评分较前升高,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诺欣妥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改善心脏超声指标,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控制心率与血压水平,降低心衰积分及血清指标,改善心肌病对于生活的影响,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持续性心房颤动 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控制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室率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金东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地尔硫ZHUO 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率的影响
14
作者 孟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用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汉中市略阳县人民医院接诊的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Matched组和Combined组。为Matched组患者应用地高辛进行治疗,为Com... 目的:分析用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汉中市略阳县人民医院接诊的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Matched组和Combined组。为Matched组患者应用地高辛进行治疗,为Combined组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室率。结果:Combined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14%)高于Matched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57%),P<0.05。治疗后,Combined组患者的静息心室率、运动心室率均低于Matched组患者,P<0.05。结论:用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持续性房颤的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心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老年 比索洛尔 地高辛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佳莉 梁景煜 +1 位作者 余小梅 刘华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共129例,采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及医学应对...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共129例,采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研究,共回收得到127例患者的问卷,将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射频消融术,58例)和药物组(69例)。比较两组问卷结果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结果手术组认知表征得分、疾病感知总得分、面对维度得分均高于药物组,情绪表征、回避维度、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疾病理解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认知表征、疾病理解力得分与面对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P<0.01),与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P<0.05)。两组情绪表征得分与屈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P<0.05)。手术组情绪表征得分与回避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P<0.05),与面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经手术治疗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更为严重,且更倾向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经药物治疗的患者,情绪更易受疾病影响,且更倾向于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 治疗方案 疾病感知 医学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宇 沈玉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从而预测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法:56例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血栓栓塞阳性组(12例)和血栓栓塞阴性组(44例)。测量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时限和...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从而预测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法:56例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血栓栓塞阳性组(12例)和血栓栓塞阴性组(44例)。测量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时限和f-f间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血栓栓塞阳性组f波振幅明显低于血栓栓塞阴性组(0.08±0.04vs0.10±0.02,P<0.05),f-f间期短于血栓栓塞阴性组(0.10±0.02vs0.13±0.02,P<0.05),f波时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0.09±0.02vs0.08±0.02,P>0.05),但房颤病程与f波时限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随病程的延长,f波时限愈长。结论:临床上可利用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和f-f间期的特点,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F波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对反复脑梗死的临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宝林 高宏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6期95-95,共1页
目的对合并房颤(NVAF)的反复脑梗死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反复脑梗死患者124例,分为两组,甲组60例,存在房颤;乙组64例,无房颤,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乙组临床情况及预后显著优越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对合并房颤(NVAF)的反复脑梗死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反复脑梗死患者124例,分为两组,甲组60例,存在房颤;乙组64例,无房颤,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乙组临床情况及预后显著优越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能导致反复脑梗死患者预后差,显著提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应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脑梗死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华 李婧 孙荣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研究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PTS的存在与房颤的高栓塞并发症密切相关。关于冠心病房颤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房颤也存在低纤溶状态,反映纤溶系统状态的指标有组织型纤... 研究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PTS的存在与房颤的高栓塞并发症密切相关。关于冠心病房颤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房颤也存在低纤溶状态,反映纤溶系统状态的指标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溶系统 PTS 持续性心房颤动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景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5期121-122,共2页
目的讨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近期复发率。方法 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胺碘酮治... 目的讨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近期复发率。方法 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转复情况和复发情况、血压和左心房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面积(EDA)、收缩末期面积(ESA)、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房颤转复时间(16.9±5.8)d短于对照组(20.8±6.5)d,转复率80.0%高于对照组52.0%、复发率12.0%低于对照组3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LAD、EDA、ESA、EDV、ESV、LA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0、2.111、8.830、12.912、5.569、2.353、6.080、12.847,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接受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胺碘酮 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 临床效果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卒中的预测因素
20
作者 马春鸽 梁二鹏 +3 位作者 宋卫锋 陈珂 王现青 郑黎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寻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及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500例行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的NVAF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 目的寻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及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500例行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的NVAF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心房颤动类型、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CHA2DS2-VASc评分及左心耳形态。所有患者规律门诊或电话随访,询问并记录术后卒中事件。结果经过(24.8±5.9)月随访,缺血性卒中患者有47例(9.4%),无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术后缺血性卒中(HR=2.674,95%CI 1.323~5.404,P=0.006)的独立预测因素,左心耳(LAA)形态呈鸡翅型(HR=0.183,95%CI 0.067~0.500,P=0.001)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保护性因素,CHA2DS2-VASc与术后缺血性卒中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手术治疗的NVAF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及术后缺血性卒中风险大,LAA形态呈鸡翅型的患者术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形态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