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化学消融联合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3
1
作者 程诗琳 胡和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导管消融是心房颤动(房颤)节律控制的重要方法。近年,Marshall静脉因其特殊解剖及功能在房颤尤其是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不断被认识。本文就Marshall静脉和Marshall韧带的解剖学、电生理特征、Marshall静脉消融治疗持续性房... 导管消融是心房颤动(房颤)节律控制的重要方法。近年,Marshall静脉因其特殊解剖及功能在房颤尤其是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不断被认识。本文就Marshall静脉和Marshall韧带的解剖学、电生理特征、Marshall静脉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机制、潜在的临床问题及未来在联合导管消融治疗中可能的应用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Marshall静脉 无水乙醇 化学消融 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窦性心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俊 方丕华 +5 位作者 侯煜 李晓枫 侯翠红 马坚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次消融后复发,2例患者接受3次消融。消融结束后房颤不能终止者应用药物复律和(或)体外直流电复律。术后3个月开始规律临床随访。房颤复发定义为随访期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或)远程心电图检查发现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结果:在69例次房颤消融术中,17例次(24.6%)通过消融直接恢复窦律,45例次(65。2%)应用药物复律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手术结束时62例次(89.9%)恢复窦律],7例次(10.1%)未能恢复窦律。在平均28(4~56)个月的随访期消融治愈率为58.3%(35/60)。在69例次消融术中,消融直接恢复窦律患者与通过药物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患者随访期治疗成功率相似[52.9%(9/17)VS48.9%(22/45),P=0.78],随访恢复窦律者较未能恢复窦律者治疗成功率较高[50.0%(31/62)VS28.6%(2/7),P=0.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消融直接恢复窦律并非持续性房颤消融手术的必要终点。但是,手术结束时通过药物和(或)电复律恢复窦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复发 窦性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转复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过程中心房异常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单兆亮 王玉堂 +2 位作者 时向民 Mattias F.Duytschaever Maurits A.Allessie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 :在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模型上分析Ic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对心外膜单极心房电图形态的影响。   方法 :在 7只山羊的心房外膜分别缝合 83个电极。用自动房颤刺激器维持房颤 ,待持续性房颤持续 4周后 ,静脉滴注ciben... 目的 :在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模型上分析Ic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对心外膜单极心房电图形态的影响。   方法 :在 7只山羊的心房外膜分别缝合 83个电极。用自动房颤刺激器维持房颤 ,待持续性房颤持续 4周后 ,静脉滴注cibenzoline[0 1mg/ (kg·min) ] ,直至房颤终止。记录用药后房颤周长 (AFCL)的变化 ,分析AFCL分别延长 2 0、40、60、80ms和房颤转复前各 16s的间期内 ,心房各部位异常电位的百分率和左心房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在静脉滴注cibenzoline后 ,平均AFCL逐渐延长 ,心房传导速度逐渐下降 ,异常电位的百分率逐渐减少 ,与静脉滴注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Ic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延长AFCL ,减慢房颤波的传导速度 ,减少房颤时异常电位的比例。提示该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增加房颤的可兴奋间期从而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 Ic类抗心律失常药 CIBENZOLINE 山羊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房异常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倩 刘亚宁 +5 位作者 赵彦蕾 谢瑞芹 尤玲 吴敬兰 靳丽丽 姚丽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最长P波时限 最短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心室率评价
5
作者 李波 纳志英 +2 位作者 吴文莉 韩雪 张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 2 4h心室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持续性 AF患者 79例 ,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非心力衰竭组与心力衰竭组 ,两组病人均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采用最快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2 4h总心搏数、2 4h...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 2 4h心室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持续性 AF患者 79例 ,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非心力衰竭组与心力衰竭组 ,两组病人均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采用最快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2 4h总心搏数、2 4h每小时的平均心室率等参数分析 2 4h心室率波动情况。结果 心力衰竭组因使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非心力衰竭组各心室率指标最快、最慢及平均心室率均快于心力衰竭组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P<0 .0 0 1) ,2 4h总心搏数也多于心力衰竭组 ,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 P<0 .0 0 1)。AF患者 2 4h每小时平均心室率的趋势图表明 :两组病人心室率于凌晨 6:0 0开始上升 ,至上午 8:0 0~ 10 :0 0达高峰 (最快心室率非心力衰竭组为 10 3 bpm ,心力衰竭组为 87bpm ) ,而在夜间 0 :0 0~ 5 :0 0最慢 (非心力衰竭组为 76bpm ,心力衰竭组为 65 bpm ) ,两组病人均有昼快夜慢节律变化 ;心力衰竭组每小时的平均心室率均低于非心力衰竭组。结论 根据本文结果 ,建议临床于心室率高峰前用药 ,旨在有效地控制最快心室率 ,使之维持活动时合适的心室率 ,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邓建君 梅光艳 +5 位作者 谢萍 王效浣 侯婷婷 安彦强 李重伟 张文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至2014-01我院就诊患者173例,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n=88),持续性房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房颤合并高血压组,n=85例)。...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至2014-01我院就诊患者173例,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n=88),持续性房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房颤合并高血压组,n=85例)。分析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持续性房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高血压组比较,房颤合并高血压组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最小收缩压、白天最小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夜间最大收缩压显著升高及舒张压反杓型比例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最大收缩压、白天最大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最大舒张压、夜间最小收缩压、夜间最小舒张压及收缩压反杓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最大收缩压与持续性房颤合并高血压显著相关(比值比=1.038,95%可信区间:1.014-1.062,P〈0.01)。结论:持续性房颤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显著下降,而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基质消融与后壁线性隔离消融策略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肖慧 卢昊阳 +4 位作者 代曼玉 薛杨诚 贾卓然 郭杰 赵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44-1848,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基质改变分布特点及导管消融术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或左心房后壁线性隔离两种导管消融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化原则分...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基质改变分布特点及导管消融术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或左心房后壁线性隔离两种导管消融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采用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导管消融术式为基质改良组(43例);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后壁线性隔离导管消融术式为线性隔离组(43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及术中左心房基质标测。术后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持续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空白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单次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中观察86例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72例在左心房标测到低电压区或疤痕区。术后通过12个月随访,两组空白期心律失常发生率41.9%(基质改良组),23.3%(线性隔离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单次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3.7%(基质改良组),60.5%(线性隔离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与术前相比较两组LVEF升高,LVEDD、LVAD明显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导管消融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或左心房后壁隔离两种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性基本一致,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而前者单次消融成功率更高,后者空白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总体而言,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双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基质改良术式有效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肺静脉隔离 心房后壁隔离 心房基质标测 持续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合并上消化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鲍云 姜柳琴 +2 位作者 汤玉蓉 赵帅 林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索持续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合并上消化道损伤(upper gastrointestinal injury,UGII)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 目的:探索持续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合并上消化道损伤(upper gastrointestinal injury,UGII)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心血管内科行RFA并在术后3 d内行胃镜检查的83例持续性A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及术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相关指标:总体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R-R intervals,SDNN)、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averages of the R-R intervals,SDANN)、差值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s between successive R-R intervals,rMSSD)、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the proportion of adjacent R-R intervals differing by>50 ms,PNN50)及SDANN/rMSSD。评估持续性AF患者RFA术后UGII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共65例,UGII组17例,其中食管损伤(esophageal injury,EI)10例,胃损伤(gastric injury,GI)6例,1例同时存在EI和GI,无UGII组48例。除年龄外,两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2组患者术前HRV各指标基线值无差异,RFA术后SDNN、SDANN、rMSSD、PNN50及SDANN/rMSSD明显增加(P<0.05);与无UGII组相比,UGII组rMSSD和PNN50升高更显著。结论:年龄可能是消融术后UGII的危险因素,持续性AF患者RFA术后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且术后合并UGII患者迷走神经活性及张力增加的幅度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上消化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31和微小RNA-27b表达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典博 任付先 +1 位作者 赵钰 郑胜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31(miR-31)、微小RNA-27b(miR-27b)表达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14例(持续性房颤组)...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31(miR-31)、微小RNA-27b(miR-27b)表达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14例(持续性房颤组),根据患者随访时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73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14例为对照组。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分析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miR-31、miR-27b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1、miR-27b对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均为P<0.05);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血清中hs-CRP、NT-proBNP水平、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均为P<0.05),左心房内径较大(P<0.05)。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血清miR-31、miR-27b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hs-CRP、NT-proBNP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1、miR-27b联合诊断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915,敏感度为80.50%,特异度为95.90%。结论血清miR-31、miR-27b可能参与了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且与房颤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微小RNA-31 微小RNA-27b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胺碘酮对胸腔镜下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晓凯 龚婵娟 方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8-1671,1691,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胸腔镜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律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90)和对照组(n=90),两...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胸腔镜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律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90)和对照组(n=90),两组均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给药方案,胺碘酮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随后以1 mg/min泵速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泵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胺碘酮组消融完成后、电复律后、手术结束时房颤转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组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趋于稳定(P<0.05),术中正性肌力药和缩血管药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静脉应用胺碘酮,可提高消融完成后整体房颤转复率和术中电复律成功率,且更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付刚 张红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3-593,共1页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厄贝沙坦 复律后 胺碘酮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甲状腺功能亢进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促房颤自稳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安立 殷亮 王志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易自发由阵发性向持续性乃至永久性发展,即房颤自稳现象,而心房电重构是房颤自稳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心房电生理改变。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SK通...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易自发由阵发性向持续性乃至永久性发展,即房颤自稳现象,而心房电重构是房颤自稳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心房电生理改变。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SK通道)是近年发现的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中的离子通道,具有对胞内钙离子高敏感性的特点。SK通道在心房肌细胞的电重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促进房颤自稳并致使房颤持久化的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近年相关研究,总结SK通道促房颤自稳性的机制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心房颤动 心房电重构 持续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入选者(2016年)
1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共1页
研究型医师瑞金医院曹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多中心研究瑞金医院方跃华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评估和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研究瑞金医院顾卫琼青少年糖尿病早期分型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瑞金医院金奇持续性心房颤动两种不同消融技术的前... 研究型医师瑞金医院曹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多中心研究瑞金医院方跃华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评估和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研究瑞金医院顾卫琼青少年糖尿病早期分型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瑞金医院金奇持续性心房颤动两种不同消融技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消融技术 分型诊断 风险预测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早期 射频消融 脑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