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25
1
作者 梅俊华 张琦 +6 位作者 龚雪 徐金梅 潘宋斌 潘晓峰 王俊力 刘敏珍 陈国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的睡眠与认知状况,以期通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来改善其认知功能。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多导睡眠监测(PSG)对70例PPPD患者... 目的研究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的睡眠与认知状况,以期通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来改善其认知功能。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多导睡眠监测(PSG)对70例PPPD患者进行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MMSE总分为25.10±3.87,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范围内;MoCA总分为23.10±6.11,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范围内;PSQI总分为14.60±2.06,在中度失眠患者的范围内;(2)PPPD患者在MMSE上的注意力、记忆力、回忆能力3个维度、MoCA上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3个维度与PSQI上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等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PPD患者普遍存在着中度睡眠障碍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其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水平存在相关性,提示改善PPPD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配合视觉脱敏训练治疗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时钦 江炜炜 +3 位作者 唐睩 刘红星 李峰 张丽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 分析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配合视觉脱敏训练的临床效果及其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和抑郁评分(HAMD)、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 目的 分析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配合视觉脱敏训练的临床效果及其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和抑郁评分(HAMD)、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PP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9,单独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视觉脱敏组(n=4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视觉脱敏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DHI评分、头痛视觉疼痛评分(VAS)、活动—特定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HAMA、HAMD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视觉脱敏组头晕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DHI总分、ABC、VAS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更大(P<0.05)。视觉脱敏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配合视觉脱敏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PPPD患者临床症状,降低DHI、抑郁、焦虑评分,提高平衡信心,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具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视觉脱敏训练 负面情绪 眩晕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因素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婧 张琦 冷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5-690,共6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以非旋转性主观眩晕和/或不稳感为核心症状,多具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倾向的慢性前庭异常综合征。近年来研究发现,PPPD患者在眩晕门诊中占有重要比例。作为...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以非旋转性主观眩晕和/或不稳感为核心症状,多具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倾向的慢性前庭异常综合征。近年来研究发现,PPPD患者在眩晕门诊中占有重要比例。作为身心交互性疾病,心理因素对PPPD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系统整合心理因素和PPPD的相互作用机制、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及精神心理性疾病与PPPD共病的研究,旨在重视心理因素在PPPD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PPPD的诊治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心理因素 作用机制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治疗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振汤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6-11,I0001,共7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电刺激及联合治疗。本文将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认知-行为治疗 前庭康复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佳树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2-15,I0001,共5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既往被冠以多种名称,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这代表了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对其在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疾病既有共同特点,也各有独特之处,...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既往被冠以多种名称,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这代表了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对其在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疾病既有共同特点,也各有独特之处,目前它们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索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和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将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及其相关疾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慢性功能性头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勇 欧阳葵 +1 位作者 陈尼卡 吴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HI-E评分(13.13±1.65)、DHI-P评分(12.32±1.75)、DHI-F评分(14.62±1.62)及DHI评分(40.40±3.24)均较对照组DHI-E评分(25.27±1.83)、DHI-P评分(18.46±1.94)、DHI-F评分(20.63±1.75)及DHI评分(67.43±2.47)均降低(P<0.05);观察组头晕发作频次(2.11±0.35)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12.75±0.52)min明显较对照组头晕发作频次(3.63±0.52)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23.28±4.47)min降低(P<0.05)。治疗后,左椎动脉血流速度(50.34±6.16)cm·s^(-1)、右椎动脉血流速度(48.55±5.88)cm·s^(-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9.63±5.22)cm·s^(-1)、高于对照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45.22±4.25)cm·s^(-1)、右椎动脉血流速度(42.73±5.11)cm·s^(-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4.23±5.05)cm·s^(-1),阻力指数(0.45±0.03)低于对照组(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效果较优,可改善患者的情绪、躯体、功能状态,缓解头晕症状,提升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强力定眩片 西酞普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直立或行走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7
作者 张永辉 吴兆鑫 +2 位作者 刘冰阳 关晓芳 张道培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5,共8页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直立或行走会导致头晕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年龄、性别、焦虑状态、神经质人格及共病前庭和非前庭性疾病等因素会影响P...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直立或行走会导致头晕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年龄、性别、焦虑状态、神经质人格及共病前庭和非前庭性疾病等因素会影响PPPD在直立或行走时的状态,使头晕加重,其机制可能与大脑皮质网络活动的连通性改变、姿势控制策略的改变、视觉和体感依赖以及神经递质异常等有关。我们就PPPD直立或行走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展开综述,以深入认识这一病理生理现象,为提高PPPD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直立姿势 影响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何莹莹 王红霞 +1 位作者 李佳 唐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4-1858,共5页
目的:探讨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9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肝阳上亢型PP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9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肝阳上亢型PP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头晕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刮痧联合五行音乐对肝阳上亢型PPPD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病人头晕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病人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刮痧 五行音乐疗法 肝阳上亢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焦虑 抑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脑功能改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月季 林存鑫 +3 位作者 肖利杰 陈正威 刘腾飞 荣良群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分析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ion dizziness,PPPD)患者静息状态下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变化,以探讨PPPD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患者组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16名PPPD患者。收集与PPPD患者年龄、男... 目的分析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ion dizziness,PPPD)患者静息状态下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变化,以探讨PPPD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患者组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16名PPPD患者。收集与PPPD患者年龄、男女比例相仿的1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病史、体征、眼震电图、甩头实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其他类型头晕疾病的可能,并进行头晕残障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计算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结果患者组左侧楔前叶(t=4.52)的f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左侧前运动皮质(t=-6.60)和左侧布罗德曼48区(t=-7.61)的ReHo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PPD患者的楔前叶的功能障碍可能与视觉和前庭信息的异常整合有关;左侧前运动皮质的功能障碍可能与患者主动被动运动时症状加重的现象有关;左侧布罗德曼48区的功能障碍可能与患者的情绪障碍有关。PPPD患者的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异常可能是导致PPPD发生的原因,这为PPPD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分数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奕雯 李育玲 +4 位作者 周丽媛 李莹 杨捷 吴佳鑫 陈钢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9-353,共5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ion Dizziness, PPPD)是最常见的慢性前庭疾病之一,以持续头晕(≥3个月)、不稳、非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2017年首次纳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其慢性病程、继发的功能障碍和非特异性辅助...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ion Dizziness, PPPD)是最常见的慢性前庭疾病之一,以持续头晕(≥3个月)、不稳、非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2017年首次纳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其慢性病程、继发的功能障碍和非特异性辅助检查都使明确诊断变得困难。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前庭康复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含血清素的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近年来出现了无创性脑神经刺激、虚拟现实技术等治疗功能性眩晕的新兴治疗方式,跨学科联合多种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尚无统一标准。本文主要对目前的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前庭康复 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奕雯 李育玲 +5 位作者 周丽媛 李莹 郑智英 杨捷 吴佳鑫 陈钢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29,共5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ion dizziness, PPPD)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前庭疾病之一,患者的症状常来自于与其头晕相关的恐惧信念,不同程度伴发负性情绪,影响生活质量。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ion dizziness, PPPD)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前庭疾病之一,患者的症状常来自于与其头晕相关的恐惧信念,不同程度伴发负性情绪,影响生活质量。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其主观症状及负性情绪,后者更为重要。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促进对主观症状的心理及生理习服,缓解症状、改善情绪、建立康复信心,临床中常作为辅助治疗方式与药物和(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在PPP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庭疾病 认知行为疗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躯体形式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志勇 刘亚伟 张静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究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界首市人民医院的PPPD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另招募... 目的探究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界首市人民医院的PPPD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另招募同期体检健康者56例作对照,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Niigata PPPD问卷调查(NPQ)评价PP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检测血清乙酰胆碱(Ach)、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和tau蛋白水平;根据辨证论治结果对PPPD患者进行分型,总结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不同证型患者与NPQ评分、MoCA评分、血清Ach、Aβ1-42及tau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PD患者MoCA各维度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命名、注意、延迟回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PPD患者血清Ach、Aβ1-42水平均降低,tau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PPP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气血亏虚型为主,占27.27%(36例),肝阳上亢型30例占22.73%,肝气郁结型24例占18.18%,肾精不足型和痰湿中阻型各21例各占15.91%;各种中医证型患者NPQ评分比较,除痰湿中阻型与肾精不足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NP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上亢型最高,其次是气血亏虚型,肝气郁结型最低。不同中医证型PPPD患者MoCA评分及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PD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痰湿中阻型、肾精不足型认知功能损伤严重,而肝阳上亢型和气血亏虚型病情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中医证型分布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前庭自旋试验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静 陈军 周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80-2484,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患者前庭自旋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PPPD的患者47例以及同期确诊... 目的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患者前庭自旋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PPPD的患者47例以及同期确诊为外周性眩晕患者51例、中枢性眩晕患者43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构成和VAT检测指标。结果 PPPD组患者平均年龄最小(P<0.01),病程最长(P<0.01);中枢性眩晕组水平增益增高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外周性眩晕组水平增益降低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PPPD组非对称性异常例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外周性眩晕组与中枢性眩晕组水平增益异常合并水平相移异常例数显著高于PPPD组(P<0.01);PPPD组单纯水平相移异常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PPPD组病程与水平相移异常呈正相关关系(r=0.439)。结论 PPPD患者VAT检查以单纯水平相移异常为主要特征,而外周性或中枢性眩晕以水平增益异常合并水平相移异常为主,VAT检测可为PPPD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前庭自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锁锁 卢伟 丁韶洸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评估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39例PPPD患者为PPPD组,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36例为突聋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 目的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评估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39例PPPD患者为PPPD组,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36例为突聋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大五人格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躯体症状分类量表(somatic symptom rating scale,SSRC)评估,并进行听力(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前庭功能(双温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PPPD组DHI得分显著高于突聋组(P<0.05);NEOFFI量表中的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得分显著高于突聋组,外倾性以及宜人性人格特征的得分显著低于突聋组(P<0.05);SSRC总分及其中抑制性躯体症状、激惹性躯体症状、想象性躯体症状及认知性躯体症状PPPD组得分均显著高于突聋组(P<0.05)。PPPD组中13例伴轻或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组36例均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PPPD组双温试验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正常引出率明显高于突聋组(P<0.05)。结论 PPPD患者少数伴轻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大多数前庭功能正常;神经质以及内向性人格特征可能是PP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PPPD患者容易合并焦虑情绪;PPPD对患者的社交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慢性前庭综合征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痰气交阻理论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体会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恩伟 苏珊 焦转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2-73,共2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的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及不稳感,可自发出现,也可在突然运动时发作,在直立位、复杂视觉刺激及头部运动时症状加重。通常继发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病及平衡相关性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PPP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根据”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提出痰郁气滞、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理气化痰、开窍定眩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PP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或者昏沉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等自身(内在非旋转性眩晕)或环境移动的类似感觉(外在非旋转性眩晕)。目前多数专家认为PPPD是可以心因性的: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神经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但在初期出现前庭疾病症状时产生较高焦虑水平,之后好转但焦虑水平居高不下,逐渐以PPPD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在PPPD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表现,其主要症状特点包括:①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头晕头昏(风痰上蒙)。②焦虑、烦躁易怒、情感低落、闷闷不乐、失眠、口苦咽干、担心害怕、惶惶不安。(肝郁、肝火)3.睡眠障碍、神倦乏力、周身困重。(脾虚、痰湿)。③心悸、胸闷、憋气。(痰闭胸阳)。④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恶心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打嗝、反酸等(痰湿,脾虚)。通过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发现PPPD的主要病机指向了肝郁气滞,痰湿困阻,也就是痰气交阻。PPPD的病人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这些人群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容易产生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从而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当经历过一次前庭事件,更加加重了易感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的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或者昏沉感,导致PPPD的发生。基于PPPD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的方证相应理论,我们筛选了治疗本病的几首处方,分别是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石菖蒲、郁金、远志)。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黄煌老师说此方为古代壮胆方,用于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用于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真武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用于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作用,用于胸胁部满闷,头晕头昏、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象以红舌多见,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开窍醒神汤(现代经验方),为豁痰剂,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头晕头昏者。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PPPD的病机以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为总纲,但又有偏于痰湿,偏于气滞之分。偏于痰湿者,症状常见头晕头昏、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胆怯易惊、心下悸动、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畏寒肢厥,四肢沉重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真武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竹茹、枳实、芍药、附子、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对于热象明显,舌红苔黄者,去附子,加黄连。对于偏肝郁气滞者,症见头晕头昏、胸胁部满闷、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红舌,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弦滑、弦数。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以上是我们的初步研究,目前仍在做临床病例收集、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组合,欢迎批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痰气交阻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心理性头晕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翠婷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54-858,共5页
长期以来,没有明确前庭功能障碍疾病的慢性头晕被称作精神心理性头晕。既往提出的恐惧性姿势性眩晕、视觉性眩晕不能解释慢性头晕患者精神性症状的范围,且没有提出明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了更好地定义被称为"精神心理性头晕"... 长期以来,没有明确前庭功能障碍疾病的慢性头晕被称作精神心理性头晕。既往提出的恐惧性姿势性眩晕、视觉性眩晕不能解释慢性头晕患者精神性症状的范围,且没有提出明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了更好地定义被称为"精神心理性头晕"的疾病实体,描述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和相关发病机制,相关学者在2004-2005年提出了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概念,2014年在慢性主观性头晕和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的基础上更新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这一概念,本文将详细讨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认识过程,阐述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头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功能性头晕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