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评价两组病例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瘢痕评分(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舒适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效果较明显,可以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减轻瘢痕情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创面修复治疗 持续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杰 辛杰 +1 位作者 初涛 郝清海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9-40,45,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8月临床收治的23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8月临床收治的23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6~8天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术。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2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治疗 创面 持续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长元 孙尚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6期64-64,6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创面修复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1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实施二期植皮均成...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创面修复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1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实施二期植皮均成活,1例经2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实施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创面愈合,使疗程缩短,减少换药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修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破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孟小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破损的护理体会。方法用VSD敷料填充或覆盖患者皮肤软组织的创面,再利用生物半透膜对其包裹,使其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最后连接负压。结果直接愈合的有6例,二期局部皮瓣转移的有... 目的探讨使用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破损的护理体会。方法用VSD敷料填充或覆盖患者皮肤软组织的创面,再利用生物半透膜对其包裹,使其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最后连接负压。结果直接愈合的有6例,二期局部皮瓣转移的有7例,二期手术植皮的有7例,所有患体功能均得到最大的恢复并出院。结论 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能刺激肉芽组织增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软组织破损 VSD持续封闭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术后感染控制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康莉媛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9Z期14-14,共1页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术后感染控制中的疗效与改进护理措施。方法观察组对21例骨科术后感染者清创后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换药引流。30d后比较2组患者创面的愈合程度及时间。结果观察组实施负压引流30...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术后感染控制中的疗效与改进护理措施。方法观察组对21例骨科术后感染者清创后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换药引流。30d后比较2组患者创面的愈合程度及时间。结果观察组实施负压引流30d后创面愈合率(85.7%)高于对照组(68.2%),且30d内创面已闭合患者的创面闭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具备较好的骨科术后感染控制疗效;做好引流中的护理是成功实施负压引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引流 骨科 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6
作者 赵雷 郭庆 姚邦燕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VSD治疗毒蛇咬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VSD治疗毒蛇咬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原始研究,合计17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VSD治疗毒蛇咬伤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切开引流(RR=1.18,95%CI:1.11,1.26),患者住院时间(MD=-6.52,95%CI:-6.95,-6.08)、患肢肿胀消退时间(MD=-3.57,95%CI:-4.27,-2.87)、植皮/二期缝合时间(MD=-4.35,95%CI:-4.74,-3.97)、创面感染发生率(RR=0.24,95%CI:0.15,0.37)及皮肤坏死发生率(RR=0.30,95%CI:0.21,0.43)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毒蛇咬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于信申 谢东平 +2 位作者 刘益宏 熊晓慧 姜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7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管条件相近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管条件相近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创面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封闭引流技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清创后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杨荔 张淑群 +4 位作者 王力 郭爱宁 苏佩佩 陈影 詹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乳房完整性、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低于试验组(97.33%)(P<0.05);乳房完整性比较,试验组优秀的占52.00%,差的占1.33%;对照组优秀的占31.82%,差的占11.36%,试验组乳房完整性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2.67%)低于对照组(14.77%)(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能提高PCM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乳房毁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切除术 持续封闭引流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房毁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9
作者 杨美宁 王芳 +4 位作者 红华 袁嘉 孙跃 孙冉 刘倩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瘘管期PCM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介入组与VSD组,30例/组,并根据...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瘘管期PCM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介入组与VSD组,30例/组,并根据皮肤表面有无破溃将其分为破溃型与未破溃型。介入组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及对冲、真空拔罐负压吸引,VSD组瘘管切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装置,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介入组与VSD组治疗总有效率、短期复发率、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病灶初始最大直径、术后瘢痕面积、创口愈合时间小于VSD组;疼痛缓解程度、乳腺外形完整性、患者满意度优于VSD组,治疗时间长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VSD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有生育要求或重视乳腺外形完整性的瘘管期PCM患者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引导 穿刺抽液 真空拔罐 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惠贤 陈幼萍 +2 位作者 舒毅 曾春平 梁蕴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2期82-84,88,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首先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注射胰岛素降...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首先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以及糖尿病饮食等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持续VSD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纤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足部动脉血流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V、SCV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降纤酶相比,应用持续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足部溃疡的愈合,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 降纤酶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新生儿胸骨切口深部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丽娜 李明兄 +3 位作者 徐京 邵文森 谢宗云 徐邦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新生儿先心病术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护理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3例发生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先心病术后新生儿,在伤口彻底清创和静脉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新生儿先心病术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护理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3例发生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先心病术后新生儿,在伤口彻底清创和静脉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采用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患儿伤口进行精细化管理。结果13例手术结束至诊断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时间为5~17(8.73±3.84)d;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治疗6~18(11.92±3.48)d;手术至完全愈合16~40(25.35±7.41)d。1例大动脉转位患儿行Switch术后第20天心脏骤停死亡;其余12例患儿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辅助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24~64(44.62±13.51)d。出院后门诊或微信随访,没有因伤口相关问题再次入院。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处理伤口安全有效,能促进胸骨切口深部感染伤口快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切口感染 封闭引流 持续微氧渗透 医护一体化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仲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8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和观察组(负压... 目的 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8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应用抗生素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时间(18.01±2.52)d、愈合时间(29.84±3.76)d、住院时间(31.22±4.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8.96±3.91)、(42.22±5.37)、(40.84±4.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42±1.03)、(1.74±0.8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4±1.25)、(2.2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29.46±4.21)mg/L、(11.71±1.98)ng/L、(5.93±1.20)ng/L,低于对照组的(35.61±6.89)mg/L、(16.48±2.14)ng/L、(7.84±1.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在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以及炎症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该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 慢性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冲洗技术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晓红 王明刚 +2 位作者 余刚 赵李平 褚燕军 《安徽医学》 2013年第10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持续冲洗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控制创面感染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9例严重感染创面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在创缘正常皮肤置入冲洗管持续冲洗和创面覆盖VSD持续吸引的方法,创...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持续冲洗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控制创面感染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9例严重感染创面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在创缘正常皮肤置入冲洗管持续冲洗和创面覆盖VSD持续吸引的方法,创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结果 19例严重感染创面均得到有效控制,新生肉芽组织新鲜,及时地为二期修复创面提供基础。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冲洗技术是一种有效控制严重感染创面的方法,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 持续冲洗 感染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雪 宋正坤 +1 位作者 张凤菊 李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481-3486,共6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观察组(VSD,62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转归、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疗效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及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VSD技术对于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疗效更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 切开引流 颌面部间隙感染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燕 杨春梅 +3 位作者 李莉 安妮 李历旭 司元华 《北方药学》 2014年第9期165-165,共1页
目的:总结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例使用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Ⅳ期压疮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个月后,2例伤口愈合。结论: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 目的:总结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例使用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Ⅳ期压疮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个月后,2例伤口愈合。结论:改良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引流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16
作者 张海敏 周艳红 张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实施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难治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加施VSD干预的39...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实施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难治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加施VSD干预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瘢痕情况、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14 d后,2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4个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干预7 d、14 d后,2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水平,以及5-羟色胺、脑内神经肽Y、前列腺素E2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加施VSD,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降低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创面 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缺损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路培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5期6-7,共2页
搜集近年来关于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的资料,讨论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的原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皮肤缺损及复杂缺损的应用、治疗效果,发现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建立引流系统,快速... 搜集近年来关于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的资料,讨论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的原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皮肤缺损及复杂缺损的应用、治疗效果,发现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建立引流系统,快速控制炎症,减轻组织损伤,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创伤性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外科治疗,其主要的机制是利用负压的持续吸引祛除创面周围异常物质,改善局部代谢,促进血管长入,肉芽生长。在临床应用的研究中,暂无针对经济效应的研究,如何寻找进一步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的皮肤代替物成为将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引流技术 创伤性皮肤缺损 临床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
18
作者 唐淑芳 张湘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收治的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口封闭联...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收治的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创面疼痛以及创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HT、NE、S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恢复,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周脓肿 内口封闭 封闭引流技术 复方黄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冷墨玲 李立婷 庞俊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创面清理以...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创面清理以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烧伤膏联合微粒皮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达到植皮要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 刃厚皮片移植术 烧伤膏湿润疗法 微粒皮移植术 难治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治疗误诊为“烫伤”的糖尿病性大疱病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翟筱涵 石鸿雁 +3 位作者 张美 李莉琼 王爱红 朱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BD)的误诊原因、防范措施,以及负压辅助封闭(VAC)技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1例误诊为“烫伤”的成年男性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BD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15年,因双足底自发性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BD)的误诊原因、防范措施,以及负压辅助封闭(VAC)技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1例误诊为“烫伤”的成年男性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BD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15年,因双足底自发性水疱并破溃发黑2个月就诊,被误诊为“烫伤”,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根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组织病理活检显示表皮内水疱形成,符合BD的诊断。误诊时间为2个月。确诊后予常规对症治疗,并局部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缓慢,应用VAC技术创面愈合良好出院。出院后随访13周创面愈合,双足活动正常。结论BD较为罕见,需要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类型皮肤病,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的病史采集及组织病理活检可避免误诊。对于较大溃疡,在血供允许、感染控制后可联合VAC治疗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大疱病 水疱 误诊 烫伤 皮肤溃疡 封闭引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