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营矿软岩巷道持续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陆明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6,55,共3页
基于冯营矿巷道变形的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冯营矿二四轨道下山及一四流水巷支护岩体变形破坏的原因,认为巷道变形是一种持续性的变形,变形速度的基本稳定于某一数值,数值的大小与支护方式有关。根据分析,采用了料石底拱加半圆拱砌碹的... 基于冯营矿巷道变形的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冯营矿二四轨道下山及一四流水巷支护岩体变形破坏的原因,认为巷道变形是一种持续性的变形,变形速度的基本稳定于某一数值,数值的大小与支护方式有关。根据分析,采用了料石底拱加半圆拱砌碹的方式控制持续变形,实测数据证明,控制方式是有效的。不稳定的巷道顶底板相对位移速度一般大于0.5mm/d,而稳定巷道的顶底板相对位移速度小于0.2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持续变形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巷道持续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新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67,共2页
通过对古汉山矿井底车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软岩巷道不稳定机理,指出软岩巷道不稳定的变形过程中持续性的水平变形是关键因素,在现场实测基础上对这种持续变形进行了数值上的描述,并研究分析了冯营矿二四下山及一四流水... 通过对古汉山矿井底车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软岩巷道不稳定机理,指出软岩巷道不稳定的变形过程中持续性的水平变形是关键因素,在现场实测基础上对这种持续变形进行了数值上的描述,并研究分析了冯营矿二四下山及一四流水巷支护体变形破坏的原因,根据分析,采用了料石底拱加半圆拱砌碹的方式控制持续变形,实测数据证明,控制方式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持续变形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非共轴持续变形产生的构造及其运动学意义——以金州韧性剪切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如琦 戴立军 +1 位作者 王铁军 张鹏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5-835,共11页
构造解析证实,金州韧性剪切带是以右行走滑为主的大型缓倾斜剪切带,带内发育的糜棱面理—小型褶皱—香肠构造及肿缩构造—S-C组构的系列,以及广泛分布的拉伸线理,是总体非共轴持续变形条件下,带内共轴与非共轴线路相结合的结果,并且后... 构造解析证实,金州韧性剪切带是以右行走滑为主的大型缓倾斜剪切带,带内发育的糜棱面理—小型褶皱—香肠构造及肿缩构造—S-C组构的系列,以及广泛分布的拉伸线理,是总体非共轴持续变形条件下,带内共轴与非共轴线路相结合的结果,并且后者占主要地位。糜棱面理是最早生成的透入性构造,对其他构造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剪应变量(γ)大小与糜棱岩化程度有直接关系。鞘褶皱多发育于γ≥10地段。微构造发育机制的变化是:γ由低到高,石英变形从低温晶体—塑性转向塑性变形与重结晶作用;而云母矿物从外形定向转向粘性颗粒—边界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轴持续变形 糜棱面理 金州韧性剪切带 微构造 糜棱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持续加速变形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牛安福 张晶 +2 位作者 高福旺 吉平 延旭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1期29-33,共5页
借助岩石破裂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得到的变形失稳准则 ,探讨了岩体持续加速变形中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定量检测方法 ,讨论了极值变形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川滇地区倾斜、应变现有观测能力 ,得到了倾斜、应变失稳变化的速度阈值 K- S... 借助岩石破裂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得到的变形失稳准则 ,探讨了岩体持续加速变形中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定量检测方法 ,讨论了极值变形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川滇地区倾斜、应变现有观测能力 ,得到了倾斜、应变失稳变化的速度阈值 K- Slope分别为 4 .5 m s/d和 5 0× 10 - 8d。对 1990年至 2 0 0 1年 5月间发生在川滇及临近地区的 9次 5 .8级以上地震 (未包括强震的短期前震和余震 )的统计结果表明 :持续时间在 2 0天以上、速度超过 4 .5 m s/d的加速倾斜之后 ,在 15 0天之内有 8次地震对应 (无虚报 ) ,1次漏报 ;而持续加速应变变化之后 ,有 5次地震对应 ,4次漏报。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连续变形对地震的监测能力 ,另一方面也表明持续加速变形中存在速度临界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加速变形 地震预报 地壳形变 岩石破裂 地震前兆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分域现象——以辽东的丹东韧性剪切带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如琦 戴立军 +2 位作者 王铁军 崔武军 杨秀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丹东韧性剪切带的实例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持续变形包含了共轴与非共轴两种应变线路或状态,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变形分域现象,形成平面的变形岩石分区。持续变形过程中,又存在应变线路的转换和叠加。微构造是确定变形体制的主要依据... 丹东韧性剪切带的实例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持续变形包含了共轴与非共轴两种应变线路或状态,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变形分域现象,形成平面的变形岩石分区。持续变形过程中,又存在应变线路的转换和叠加。微构造是确定变形体制的主要依据。野外观测与应变分析证实,变形分域存在于不同尺度,在总体剪切(非共轴)变形条件下,初始糜棱岩往往表现以共轴变形占优势,而糜棱岩和超糜棱岩则以非共轴变形为主。持续变形导致从共轴向非共轴转变,最后形成后者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分域 持续变形 微构造 有限应变 丹东韧性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应力影响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陶广美 周晋碧 +1 位作者 马赛 张江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51,共5页
为了解决上覆煤柱应力叠加影响下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对巷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钻孔窥视及静压注水试验对围岩破碎特征进行分析,制定了先注浆、再对锚杆二次预紧、最后预应力锚索补强的综合围岩控制方案,并进行工业性试... 为了解决上覆煤柱应力叠加影响下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对巷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钻孔窥视及静压注水试验对围岩破碎特征进行分析,制定了先注浆、再对锚杆二次预紧、最后预应力锚索补强的综合围岩控制方案,并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修复后0~18d为初始变形阶段,是巷道治理的关键阶段;巷道浅层煤体裂隙发育数量较多且连通性较好,深层裂隙发育较少且连通性差,需要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全长锚固补强;采用综合围岩控制方案后,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底鼓量最大为51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2mm,顶板沉降量为4mm,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应力 持续变形 注浆加固 巷道治理 全长预应力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大变形巷道卸压让压联合控制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天啸 闫帅 韩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69-276,共8页
为解决深井高应力巷道持续大变形问题,以某矿深部水平11采区轨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实验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层位关系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扰动下浅部围岩变形特点,探讨了支护构件破断失效的原因... 为解决深井高应力巷道持续大变形问题,以某矿深部水平11采区轨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实验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层位关系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扰动下浅部围岩变形特点,探讨了支护构件破断失效的原因。以围岩高应力转移和持续大变形控制为主要思路,分析了合理的钻孔卸压方位、时机以及主要参数的取值范围,基于不同规格让压管的载荷-变形曲线及其特征参数选择了合理规格的让压管,并结合工程实际明确了钻孔卸压及让压支护具体参数,最终提出了"卸压+让压"联合控制技术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帮部水平卸压钻孔能够有效改善围岩应力环境,减缓支护初期锚杆轴力上升速度,显著控制围岩变形,减少围岩变形对锚固效果的影响;在锚杆轴力达到让压点时,让压锚杆能够通过让压管压缩实现围岩变形能的有控卸载,从而改善杆体受力,更好地适应围岩变形。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持续变形 钻孔卸压 让压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