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2年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模拟
1
作者 隋迎春 申红彬 +2 位作者 王海周 华广 曹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自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并调水调沙以来,下游游荡段河床持续冲刷,输沙与冲刷效率显著下降。如何科学构建黄河下游游荡段持续冲刷期间输沙与冲刷效率调整的计算方法,成为后续开展调水调沙重点关注的问题。考虑到实测输沙率测量误差对... 自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并调水调沙以来,下游游荡段河床持续冲刷,输沙与冲刷效率显著下降。如何科学构建黄河下游游荡段持续冲刷期间输沙与冲刷效率调整的计算方法,成为后续开展调水调沙重点关注的问题。考虑到实测输沙率测量误差对河床冲淤计算的影响,以花园口进口站实测输沙率为基础,通过模型计算高村出口站输沙率,以达到部分修正高村出口站实测输沙率的目的。基于河床滞后响应模型与沙量平衡法,结合黄河下游输沙计算幂律函数公式,推导建立了考虑河床冲淤过程中输沙系数调整的输沙率滞后响应模型,并应用于游荡段在2000—2022年持续冲刷期间输沙与冲刷效率调整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游荡段在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与调水调沙前后高村出口站输沙率与河床累计冲淤量的变化过程,模拟效果良好;对于游荡段在持续冲刷期间冲刷效率的调整过程,相比实测沙量平衡法计算结果,模拟结果与断面法实测冲刷效率变化趋势更为符合。这表明通过该模型计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高村出口站实测输沙率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游荡段 持续冲刷 冲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持续淤积及冲刷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晓娟 夏军强 +1 位作者 李洁 张晓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4,共8页
自1986年以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量不同程度的减少及小浪底水库的运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下游河道分别经历了持续淤积和持续冲刷的过程,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为显著,尤其在游荡段。利用1986—2012年汛后实测淤积断... 自1986年以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量不同程度的减少及小浪底水库的运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下游河道分别经历了持续淤积和持续冲刷的过程,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为显著,尤其在游荡段。利用1986—2012年汛后实测淤积断面资料,统计了各年游荡段汛后28个断面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平滩河宽、水深及面积等)。然后,采用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结合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了基于河段尺度的游荡段平滩河槽形态,并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与汛期及非汛期水沙条件都密切相关,且能与前期4年平均的汛期及非汛期的流量及来沙系数建立经验函数关系。该关系式可反映出流量、来沙系数对平滩河槽形态各参数的不同影响,并有较高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淤积 持续冲刷 水沙条件 平滩河槽形态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再平衡调整过程模拟与分析
3
作者 张萍 申红彬 +1 位作者 王海周 曹兵 《泥沙研究》 2025年第4期59-64,44,共7页
黄河下游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并开展调水调沙后,河道持续冲刷,进而引发床沙粒径粗化与冲刷效率降低,实质为河流在新的水沙条件下自动调整趋于再平衡的过程。基于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结合河床冲淤过程中输沙率调整的滞后响应模型,改... 黄河下游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并开展调水调沙后,河道持续冲刷,进而引发床沙粒径粗化与冲刷效率降低,实质为河流在新的水沙条件下自动调整趋于再平衡的过程。基于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结合河床冲淤过程中输沙率调整的滞后响应模型,改进河床淤积体体积平衡值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建立了河床再平衡调整的时间方程。以黄河下游游荡河段的花园口—高村段为例,对其河床持续冲刷再平衡调整时间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淤积体体积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时间变化过程吻合良好。经多方案比较计算认为,后期调水调沙可以考虑在控制来沙量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平均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游荡段 持续冲刷 自动调整 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浅河段航道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新 王纪锋 +1 位作者 马殿光 乐培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7-481,共5页
为解决航道整治线宽度理论公式求解过程中假定工程前后参数不变产生的计算误差,提出一种确定整治线宽度的新方法。该方法从河流水流运动、泥沙运动以及河床形态机理出发,通过理论研究,推导了持续冲刷状态下和输沙平衡状态下航道整治线... 为解决航道整治线宽度理论公式求解过程中假定工程前后参数不变产生的计算误差,提出一种确定整治线宽度的新方法。该方法从河流水流运动、泥沙运动以及河床形态机理出发,通过理论研究,推导了持续冲刷状态下和输沙平衡状态下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整治效果良好的实际工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规避工程前后相关参数的取值问题;与已有大多数方法相比较,新方法确定的整治线宽度与实际工程应用值最为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浅滩 整治线宽度 计算公式 持续冲刷 输沙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