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锐钊 梁馨苓 +4 位作者 陈源汉 章斌 胡鹏华 许德珍 史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05-400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按二阶段设计,比较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按二阶段设计,比较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溶质的清除情况。结果: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种治疗均能有效清除K、BUN、PO4及β_2-M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较好地清除BUN、PO4及β_2-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P=0.010),但两种治疗对白蛋白的影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较好的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率,可以改善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 普通血液 低血压 溶质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荆远 朱高峰 +1 位作者 马春玲 曹红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干体质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干体质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施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3个月,患者干体质量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除呼吸衰竭外,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管理,可降低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持续质量改进 干体质量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肠同治指导下中医药灌肠干预持续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俊杰 魏善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从"炎症-PTH"循环角度探索"肺肠同治"的科学性及"肠-肺-皮毛"关系内涵。方法24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尿毒症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UP)的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6组:肺肠... 目的从"炎症-PTH"循环角度探索"肺肠同治"的科学性及"肠-肺-皮毛"关系内涵。方法24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尿毒症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UP)的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6组:肺肠同治组(凉膈散)、治肠组(调胃承气汤)、治肺组(凉膈散与调胃承气汤差异药物)、乳果糖组、生理盐水组及氯雷他定组,在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前5组采用封闭式灌肠治疗,氯雷他定组加用氯雷他定口服,持续治疗60天,比较6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瘙痒可视模拟评分(VAS)、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磷、及相关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的水平。结果各组总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肠同治组(92.11%)>治肠组(84.21%)>治肺组(76.92%)>氯雷他定组(66.23%)、乳果糖组(67.57%)>生理盐水组(58.97%),其中氯雷他定组与乳果糖组无统计学差异。较治疗前,各组治疗后VAS评分、PTH、钙、磷、相关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皆有所改善,而治疗后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与有效率指标的比较结果相一致。结论肺肠同治MHD UP具有科学性,"肠-肺-皮毛"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同治 持续血液 尿毒症皮肤瘙痒 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儿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珊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8-669,共2页
对我院PICU 2008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儿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及加强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更好的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儿童 血浆置换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志捷 黄子通 蒋龙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 【目的】研究 ICU 内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年间在本院 ICU 发生的31例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 CVVHD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VHD 治疗后血BUN、Cr 明显降低(P<0.05),K^+、Na^+、Ca^+、Cl^-、血压、心率、PO_2和 PCO_2改变无显著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4例,感染1例,没有发生低体温和低血压等并发症。死亡8例,为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结论】CVVHD 是治疗重症肾衰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CVVHD 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可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中附、芍不同配伍干预持续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5期阳虚证患者临床及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俊杰 魏善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593-2596,共4页
目的:从临床抗炎角度探索中药方剂配伍中相反相成的科学机制。方法:选择阳虚证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选取真武汤中附子与芍药的三个不同配伍比例(高附低芍、附芍等量、低附高芍配伍),同时以尿毒清... 目的:从临床抗炎角度探索中药方剂配伍中相反相成的科学机制。方法:选择阳虚证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选取真武汤中附子与芍药的三个不同配伍比例(高附低芍、附芍等量、低附高芍配伍),同时以尿毒清(阳性对照组)及安慰剂(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组,每组40例,持续治疗30 d,比较5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微炎状态指标(hs-CRP、TNF-α、IL-6及MCP-1)变化情况。结果:各组总有效率由高到低分别是附芍等量组、高附低芍组、尿毒清组、低附高芍组及安慰剂组,微炎状态指标情况与有效率一致。结论:真武汤中附子、芍药不同配伍会影响其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附、芍配伍 相反相成 持续血液 炎症 温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克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68-23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搜集149例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以首次滤器凝血时间是否超过24 h为节点将患者分成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搜集149例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以首次滤器凝血时间是否超过24 h为节点将患者分成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滤器凝血患者与22例非滤器凝血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血小板计数(OR=1.375,95%CI:1.022-1.307;P=0.000)是滤器凝血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对应曲线下面积(AUC)=0.837,95%CI:0.743-0.932,以血小板计数45×10-9/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效能评价敏感度96.297%、特异度46.875%。结论: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临床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LOGISTIC回归 滤器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在接受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云 徐锦龙 张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05-911,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间入住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 目的:分析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间入住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min内给予患者首剂4.5 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给药结束后0、15、30、45、60、90、120、180、240、360、480 min的静脉血样进行药物浓度测定,采用无房室方法进行药动学分析,DAS 3.2.1软件计算药代学参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特征及CRRT参数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以给药后8 h内血药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大于50%(f%T_(>MIC)>50%)作为药效学达标的指标。结果:总共纳入8名患者。CVVHDF均采用前稀释方式。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16.11(98.03~152.29)和21.60(15.9~29.69)mg/L,分布容积(V_d)分别为1.05(0.70~1.56)和0.69(0.56~0.78)L/kg,清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4.79(3.30~8.27)和4.38(3.35~5.52)h,总清除率(CL)分别为7.67(5.66~9.71)和6.11(4.36~10.03)L/h。多因素分析提示哌拉西林的C_(max)与置换液流速显著负相关(β:-0.854,95%CI:-0.148~-0.036,P=0.007),CL与废液流速显著正相关(β:0.883,95%CI:0.133~0.433,P=0.004)。假设MIC≤16 mg/L时所有患者均达到药效学目标,当16 mg/L<MIC<32 mg/L时,仅有5名患者(62.5%)达标,而当MIC≥64 mg/L,则所有患者均未能达标。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脓毒症患者接受CVVHDF时无论是哌拉西林还是他唑巴坦均表现为C_(max)明显降低、t_(1/2)明显延长、CL降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CL和t_(1/2)基本一致。对于行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当细菌的MIC>32 mg/L,首剂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可能剂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高效液相分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B在持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药动学
9
作者 赵苗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1-441,共1页
本文主要研究多黏菌素B在2例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dialysis, CVVHD)患者中的药动学。
关键词 血液患者 多黏菌素B 药动学 持续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良红 管保章 +3 位作者 刘璠娜 胡波 李佛兰 伍冠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02-4003,共2页
血液透析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基础和理化研究,于1950年开始在临床应用,、早期的治疗方式是间断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仅仅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80年代碳酸氢盐透析迅速地代替了醋酸盐透析,此后血液透析就围绕... 血液透析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基础和理化研究,于1950年开始在临床应用,、早期的治疗方式是间断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仅仅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80年代碳酸氢盐透析迅速地代替了醋酸盐透析,此后血液透析就围绕改善透析质量、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开展研究工作,并逐渐带动了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发展: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交换、血液灌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免疫吸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血液 模式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碳酸氢盐 血液净化疗法 血液滤过 醋酸盐 长期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巨发 朱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133-4135,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并发症。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 目的观察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并发症。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21例,行SLEDD-f治疗,SLEDD-f治疗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机,在线血液滤过,单次治疗时间均为8~12 h,隔日进行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并发症。结果治疗4周时,对照组治愈0例,好转2例,无效20例;观察组治愈3例,好转14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665,P<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3例,无效18例;观察组治愈2例,好转12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36,P<0.05)。对照组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发生低血压16例次、透析器凝血7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8.7%(23/264);观察组无低血压及透析器凝血发生,出现轻微的低磷血症和低钾血症5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2),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P<0.01)。结论 SLEDD-f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不需要特殊设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心包炎 连续低效每日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_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明杰 黄静静 +2 位作者 王伟伟 唐晓倩 杨晓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_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0例,其中低通量血液透析(HD)患者3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患者30例,选取与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_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0例,其中低通量血液透析(HD)患者3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患者30例,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血生化检测血清钙、磷、镁、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腹部侧位X线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ELISA测定3组血清维生素K_2水平,进一步分析维生素K_2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HD组、HFHD组维生素K_2水平降低(P<0.05);HD组患者维生素K_2水平低于HFHD组(P<0.05);(2)HD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大于HFHD组(P<0.05);(3)维生素K_2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负相关(r=-0.319,P<0.05),与25羟维生素D_3、钙、磷、钙磷乘积、镁、甲状旁腺激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中,HFHD组维生素K_2水平高于HD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低于HD组,维生素K_2延缓血管钙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_2 血管钙化 持续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墨奇 何文昌 +4 位作者 伍薇 黄梅 陈锦 宋彩萍 王代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的效果。[方法]成立"肾生不息"品管圈小组,针对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高的问题,通过把握现状、原因解析找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高的真因,针对真因共拟定三大...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的效果。[方法]成立"肾生不息"品管圈小组,针对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高的问题,通过把握现状、原因解析找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高的真因,针对真因共拟定三大对策群组:建立BDA(before-during-after)全程出凝血状态评估体系,精准确定抗凝剂剂量,全程规范抗凝剂使用。[结果]认真执行对策群组中各项措施,使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由4.17%降低至1.6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现状,提高了病人远期生存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凝聚团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体外循环凝血 品管圈 质量持续改进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影像诊断
14
作者 Horger M Sayer M +3 位作者 Brodoefel H Heyne N 张伶(译) 胡道予(校)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95-1196,共2页
关键词 腹膜 并发症 持续非卧床 影像诊断 CAPD治疗 肾功能衰竭 血液 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腹膜透析法治疗犬尿毒症的病例报告1例
15
作者 高月林 鲁兆宁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第4期21-22,共2页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半透膜性质,使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体内血液中的某些蓄积物、代谢产物或毒物经透析液排出,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可经腹膜向体内转移,经反复透析使患者体内生化成分逐渐趋于正常的一种治疗手段。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半透膜性质,使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体内血液中的某些蓄积物、代谢产物或毒物经透析液排出,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可经腹膜向体内转移,经反复透析使患者体内生化成分逐渐趋于正常的一种治疗手段。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等特点,更加适用于宠物临床使用。尿毒症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氮质废物体内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肾小球滤过率 生化成分 体内血液 血液 酸碱平衡紊乱 持续性呕吐 持续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伴充血性心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腊明 姜俊 +1 位作者 赵宸 任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45-1647,共3页
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治疗尿毒症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以腹膜透析为起始肾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共120例,分为APD组、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组及血液透析(HD)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 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治疗尿毒症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以腹膜透析为起始肾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共120例,分为APD组、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组及血液透析(HD)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经治疗后,APD组完全缓解率(92.5%)显著高于CAPD组(65.0%)及HD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PD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CAPD组及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D对尿毒症伴有CHF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缓解率高,利于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腹膜 尿毒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卧床持续腹膜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和血液净化治疗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司徒碧颖 颜佳琳 +1 位作者 孙建设 叶志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探讨老老年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肾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KDIGO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比较两个年龄层(≥80岁和<60岁)患者的伴随疾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6... 目的探讨老老年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肾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KDIGO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比较两个年龄层(≥80岁和<60岁)患者的伴随疾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60 d病死率,监测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和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并分析两组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80岁(老老年组)91例,平均年龄(88.6±5.0)岁;<60岁(成年组)59例,平均年龄(44.3±12.6)岁。老老年组的主要伴随疾病依次为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成年组则为急慢性肾炎、恶性肿瘤、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和梗阻性肾病,另有27.1%的成年组患者无任何伴随疾病。老老年组病情较成年组严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Ⅲ评分)、机械通气比例及脓毒血症、低血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显著高于成年组(P<0.001)。老老年组94.5%选择每日床边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滤过疗法,成年组93.2%接受间歇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两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和HCO-3有显著差异。老老年组60 d病死率为65.9%,显著高于成年组的30.5%(P<0.01)。两组的综合死亡危险因素依次为APPECHⅢ评分、MODS和年龄。结论老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伴随疾病多,病情比成年患者严重,病死率更高。综合治疗更适合有并发症、血液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老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老老年患者 每日床边缓慢低效血液滤过疗法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18
作者 沈清瑞 李惠群 +7 位作者 朱兰英 余瑛 吴培根 潘健涛 纪玉莲 王荣光 李仕梅 陈灿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9-52,共4页
我院近十年用血液透析(HD)和血液滤过(HF)治疗了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221例,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了139例。今将其中作3个月以上HD和HF、1个月以上CAPD的病人175例,就其效果存活率及有关的因素作分析和比较。 资料和方法 HD组... 我院近十年用血液透析(HD)和血液滤过(HF)治疗了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221例,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了139例。今将其中作3个月以上HD和HF、1个月以上CAPD的病人175例,就其效果存活率及有关的因素作分析和比较。 资料和方法 HD组:43例,男25例,女18例。治疗开始年龄17~57岁,平均35.27±10.46岁,其中26~55岁占7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疗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 CAPD 持续性腹膜 血液 血液滤过 钙磷乘积 慢性肾小球肾炎 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VH和SLED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中的疗效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任华 严玉澄 +8 位作者 顾勇 薛骏 陈楠 张文 袁伟杰 吴灏 梅长林 叶朝阳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模式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源于上海市卫生局《急性肾衰竭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研究课题数据...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模式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源于上海市卫生局《急性肾衰竭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研究课题数据库。2004年1月-2005年12月,原位经典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共26例,其中6例行SLED(SLED组),6例行滤过液剂量为35-40mL·kg^-1·h^-1的CVVH(CVVH-A组),14例行滤过液剂量为50-60mL·kg^-1·h^-1的CVVH(CVVH-B组)。观察各组患者透析前后肾、肝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和治疗终止后,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估疾病严重性,比较各组患者存活和肾脏存活情况。结果单次治疗后各组肾、肝功能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4天时各组间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止后,CVVH-A组与CVVH-B组之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4.6vs20.7±10.4,P=0.025)。SLED组、CVVH-A组和CVVH-B组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3.3%、66.7%和50.0%;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6.7%、83.3%和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CRRT和SLED均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 原位经典肝移植术 急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脾丸对MHD CKD贫血患者微炎症状态调节探讨“培土生血”内涵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俊杰 张以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4-637,共4页
目的:从调节微炎症状态角度揭示归脾丸改善运用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技术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CKD贫血的效应机制,进而探索"培土生血"的科学内涵。方法:60例西医诊断为CKD5期、CKD贫血,中医诊断为脾虚、血虚证的MHD患者随... 目的:从调节微炎症状态角度揭示归脾丸改善运用持续性血液透析(MHD)技术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CKD贫血的效应机制,进而探索"培土生血"的科学内涵。方法:60例西医诊断为CKD5期、CKD贫血,中医诊断为脾虚、血虚证的MH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预治疗,治疗组采用归脾丸联合EPO治疗,疗程为60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EP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贫血相关指标Hct、Hb、RBC、EPO皆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述贫血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相关指标hs-CRP、IL-6、TNF-α皆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上述炎症指标干预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归脾丸具有抗炎补血作用,此为其培土生血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丸 培土生血 持续血液 慢性肾脏病贫血 微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