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持留性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持留性结核分枝杆菌 抗结核药物 结核病 甲硝哒唑 中药 ICL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持留菌株与抗药菌株生长优势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明 付晓杰 +4 位作者 张庆 齐静 骆延波 李璐璐 刘玉庆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08-112,共5页
以64倍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多粘菌素三种抗菌药物分别处理大肠杆菌ATCC 25922,去除药物后,保持原始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存活菌株为持留菌株;另用浓度递增的亚致死量的三种抗菌药物... 以64倍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多粘菌素三种抗菌药物分别处理大肠杆菌ATCC 25922,去除药物后,保持原始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存活菌株为持留菌株;另用浓度递增的亚致死量的三种抗菌药物培养基连续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进行分批培养,获得能够耐受一定药物浓度的抗药性增强的菌株,去除药物后,菌株稳定的MIC值仍显著高于原始菌株,为抗药菌株。以稳定的MIC范围为检测指标,比较原始菌株的持留菌株和抗药菌株后续的生长优势。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混合培养,持留菌株在95%以上,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说明持留菌株比抗药菌株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由此引发对抗药性回复的重新思考,自然界中持留菌株的特性、形成及存在可能为抗药性的逆转预留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 持留性 抗药菌株 菌株 最小抑菌浓度(MIC) 生长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UPLC-ESI-MS/MS分析吡蚜酮和异丙威SC在稻田中的残留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全胜 曹梦超 +3 位作者 刘雅楠 魏鹏 朱国念 王蒙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1-437,共7页
采用改良Qu ECh 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建立了吡蚜酮和异丙威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吡蚜酮和异丙威悬浮剂(SC)在稻田中的残留沉积及持留特性。于稻田空白样品中添加... 采用改良Qu ECh 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建立了吡蚜酮和异丙威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吡蚜酮和异丙威悬浮剂(SC)在稻田中的残留沉积及持留特性。于稻田空白样品中添加吡蚜酮和异丙威至0.001~1 mg·kg-1的浓度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和盐析净化,UPLC-MS/MS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2%~115.9%,相对标准偏差为2.6%~19.1%,两者在田水和植株(土壤)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达到0.001 mg·kg-1和0.005 mg·kg-1,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稻田中痕量水平的吡蚜酮和异丙威。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异丙威SC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吡蚜酮的半衰期为0.7~12.6 d,异丙威的半衰期为0.4~5.2 d,表明两者在环境中均属于易降解化合物。此外,与WG剂型相比,SC剂型的吡蚜酮·异丙威在植株上表现出更高的消解速率,而在土壤中则较低,显示剂型对农药的持留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蚜酮 异丙威 稻田 沉积 持留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金鑫 李传友 张林波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7期75-79,共5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本文介绍了MTB蛋白酶体结构及其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TB蛋白酶体生理功能,揭示了蛋白酶体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持留性、转录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本文介绍了MTB蛋白酶体结构及其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TB蛋白酶体生理功能,揭示了蛋白酶体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持留性、转录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蛋白酶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致病新机制,也可为疫苗和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蛋白酶体 致病 持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