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持有不安全食品犯罪化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雍锭 张学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7,共8页
持有不安全食品行为是指既不能证明具有生产、销售食品的目的,也不能证明是持有者的行为导致了不安全食品,并且拒绝说明其来源和去向的行为。目前我国缺少对持有不安全食品的刑法规制,而该类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严重、应受刑罚惩罚、较... 持有不安全食品行为是指既不能证明具有生产、销售食品的目的,也不能证明是持有者的行为导致了不安全食品,并且拒绝说明其来源和去向的行为。目前我国缺少对持有不安全食品的刑法规制,而该类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严重、应受刑罚惩罚、较为常见多发等特点,且国家层面较为重视。因此,确有必要将其犯罪化。这不仅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防控,也符合社会危害性认定标准的演变、刑罚目的的转变及刑法机能的统一等学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有不安全食品 犯罪化 必要性 学理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