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拿撒勒画派与拉斐尔前派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孙扬
-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11期173-175,共3页
-
文摘
拿撒勒画派与拉斐尔前派是19世纪出现的欧洲众多画派中"逆潮流而行"的两个画派,均带有复古性和宗教感情强烈的特征,在19世纪欧洲异彩纷呈的众多画派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但是两个画派也有很大的区别,拿撒勒画派绘画技巧并不是很出色,而拉斐尔前派则把油画技术和对外光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笔者试图把时期差不多的两个画派放到一起,来对比分析出他们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
关键词
拿撒勒
柯内留斯
湿白底
-
分类号
J20-03
[艺术—美术]
-
-
题名《拿撒勒的耶稣》影视作品中的耶稣形象研究
- 2
-
-
作者
贾虹源
高鑫涔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4期109-110,共2页
-
文摘
本文分析《拿撒勒的耶稣》剧集在表现耶稣形象上的优势与不足,从剧集参考的福音书内容与拍摄的艺术手法方面分析该作品对耶稣的神性及人性的刻画,结合该剧中对除耶稣以外的人物的刻画以及重点表现的内容和情节,分析了该剧集对犹太人负罪感的弱化以及对耶稣犹太人身份的强化。该作品虽然因导演和编剧在剧集中加入了许多个人的阐释而引起争议,但总体上受到了教会、媒体和观众的赞许和认可,影响深远。
-
关键词
《拿撒勒的耶稣》
耶稣形象
影视作品
研究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约翰受难乐(上)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周新建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70-72,共3页
-
文摘
约翰受难乐(上)周新建译前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共创作过四部受难乐,但保留给我们的仅有两部.根据《约翰福音》创作的这部受难乐是第一部,是大师三十八岁时所作,估计1723年的头几个月时在克滕时即完成,即被委任为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合唱队队长前不久。同年耶...
-
关键词
受难乐
咏叹调
大祭司
耶稣受难日
宣叙调
合唱队
赞美诗
祭司长
拿撒勒人
《马太受难乐》
-
分类号
J608
[艺术—音乐]
-
-
题名美国人与宗教
- 4
-
-
作者
胡光麟
-
出处
《语言教育》
1995年第5期8-10,共3页
-
文摘
美国是个宗教国家,平均每100个美国人中就有63人是教会成员,其他人虽不属于某一宗教组织,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不信教者只占3%。对于美国人来说,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而且是一种精神,它渗透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道德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
关键词
上受
雅赫维
加尔文教派
俄罗斯正教会
信义会
罗切斯特
圣公会
卫理公会
特选子民
拿撒勒人
-
分类号
H319.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千年一叹
被引量:1
- 5
-
-
作者
余秋雨
-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0年第11期14-15,共2页
-
-
关键词
特拉维夫
人类文明
吉普车
“千禧之旅”
拿撒勒
联合国维和部队
宗教极端主义
战争与和平
铁丝网
反政府武装
-
分类号
G229.27
[文化科学]
-
-
题名“有一千张脸的人”——法国著名影星安东尼·奎因
- 6
-
-
作者
顾燕诚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27,共1页
-
文摘
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拍摄的《巴黎圣母院》这部影片,我国观众是比较熟悉的。影片中巴黎圣母院那奇丑无比但心灵高尚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就是由法国著名影星安东尼·奎尼在三十多年前扮演的,他当时四十一岁。
-
关键词
加西莫多
法国著名作家
著名影星
《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
奎因
同名小说
电影事业
四十一
拿撒勒的耶稣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英语国家的圣诞节和新年
- 7
-
-
作者
黄雪玲
-
机构
山东巨野二中
-
出处
《语言教育》
2001年第12期8-8,共1页
-
文摘
一、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5日是圣诞节。据《圣经》记载.恺撒(Caesar,Caius Julius,约公元前100—前40)下令全世界的臣民集中登记。约瑟(Joseph)携带着妻子马利亚(Maria)离开拿撒勒城,前往伯利恒城(Bethlehem)登记。当他们到达伯利恒城时,城中的客店都已经住满,他们只好住在马棚里。就在那时马利亚临产,在马棚中生下一个男孩。当天夜里,天使向城外的牧羊人说:“
-
关键词
拿撒勒
伯利恒
Maria
约瑟
利亚
城中
CHRISTMAS
小星星
通讯地址
里人
-
分类号
H319.4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