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灵芝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潘丽晶 沈汉国 +2 位作者 陈继敏 张妙彬 蔡晓平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应用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26株灵芝菌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荧光AFLP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9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对26个菌株进行AFLP扩增,共得到1944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26株灵芝... 应用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26株灵芝菌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荧光AFLP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9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对26个菌株进行AFLP扩增,共得到1944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26株灵芝菌株在遗传相似系数0.28处聚为3类,分别是美国灵芝类、赤芝类和树舌类。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23—0.73。荧光AFLP分析结果与拮抗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拮抗试验在灵芝亲缘关系的初步鉴定中是有效的,荧光AFLP则更能区分出亲缘关系较近的灵芝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荧光AFLP 拮抗实验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维焕 蔡德华 +3 位作者 郑芳 马茜楠 杨树德 高兴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7-271,共5页
采用ERIC-PCR技术对12株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2株秀珍菇菌株中,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PCR产物大致在150~3500bp范围内,各菌株扩增条带数在9~16... 采用ERIC-PCR技术对12株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2株秀珍菇菌株中,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PCR产物大致在150~3500bp范围内,各菌株扩增条带数在9~16条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在79%的分类水平上,12个菌株聚成4组。MY灰和MY白菌株亲缘关系较近,聚为第1组;HZ845为第2组;HZ3、HZ5和HZ夏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3组;LD1、GY16、GY18、GY163、SM、XY秀1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4组。ERIC-PCR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ERIC-PCR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C-PCR技术 拮抗实验 酯酶同工酶 秀珍菇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RAPD分子标记在杏鲍菇菌株鉴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宿红艳 王磊 +3 位作者 刘林德 迟晓燕 许珊珊 蔡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7,共4页
本研究首先通过拮抗实验对5个不同来源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进而采用RF-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F-RAPD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结果相一致,并且由于RF-RAPD同时采用了R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可更好地区分亲缘关... 本研究首先通过拮抗实验对5个不同来源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进而采用RF-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F-RAPD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结果相一致,并且由于RF-RAPD同时采用了R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可更好地区分亲缘关系较近的香杏PL-3和京杏PL-10间的差异。由此可见,RF-RAPD是一种快速、准确鉴定杏鲍菇的新方法,可用于食用菌品种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实验 限制性酶切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杏鲍菇菌种的鉴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莹 李莉 +2 位作者 刘艳玲 李剑梅 王艳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在了4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实验 ITS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几丁质酶木霉生防菌株的生化测定 被引量:21
5
作者 陶刚 刘杏忠 +1 位作者 王革 李世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52-455,共4页
以烟草赤星病的病原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峙平板拮抗实验和胶体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实验测定木霉菌株(Trichodermaharziaum)THS-1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合DNS法进行定量检测木霉菌株发酵产生几丁质酶的活性... 以烟草赤星病的病原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峙平板拮抗实验和胶体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实验测定木霉菌株(Trichodermaharziaum)THS-1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合DNS法进行定量检测木霉菌株发酵产生几丁质酶的活性。上述方法的结合可以筛选出产几丁质酶高效木霉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生防菌株 几丁质酶 DNS(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对峙平板拮抗实验 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301的转座诱变 被引量:2
6
作者 齐勇 黄玉杰 +3 位作者 李茹美 谢晨 丁爱云 杨合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2,共6页
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法、电击法和转座诱导方法,建立了携带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1对野生巨大芽孢杆菌B1301菌株的转化体系与转座子突变技术,获得1000多个转座插入突变子。通过细胞分裂素生物测试法对这些突变子进行测定,筛选到2个突变子B... 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法、电击法和转座诱导方法,建立了携带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1对野生巨大芽孢杆菌B1301菌株的转化体系与转座子突变技术,获得1000多个转座插入突变子。通过细胞分裂素生物测试法对这些突变子进行测定,筛选到2个突变子B1301-6与B1301-22。B1301-22突变子分泌的细胞分裂素比B1301有显著提高,而B1301-6突变子分必和细胞分裂比1301有显著降低。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细胞分裂素产量发生改变的突变子抑制率显著低于野生菌株,说明转座子Tn917的插入不仅使野生B1301菌株编码控制细胞分裂素产量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与编码抑菌功能相关的基因也受到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917 突变 巨大芽孢杆菌 拮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液体菌剂的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扬波 卞杰松 +1 位作者 刘彩霞 汤鑫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54-59,共6页
【目的】了解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液体菌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肥料中分离出菌种,并通过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法及16SrDNA基因同源序列比对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同... 【目的】了解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液体菌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肥料中分离出菌种,并通过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法及16SrDNA基因同源序列比对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同时运用菌饼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各菌种之间的拮抗作用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4种菌落,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这4种菌之间均无拮抗作用。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1∶1∶1∶1添加到不同pH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有效活菌数,最终得到最适pH为7.0。【结论】从生物有机肥中分离得到4种菌种,它们之间均无拮抗作用,采用等比例的菌种配比,在pH为7.0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各菌种都能很好地生长,从而得到一种高效的液体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分离鉴定 拮抗实验 菌种配比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