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灵芝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潘丽晶
沈汉国
+2 位作者
陈继敏
张妙彬
蔡晓平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应用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26株灵芝菌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荧光AFLP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9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对26个菌株进行AFLP扩增,共得到1944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26株灵芝...
应用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26株灵芝菌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荧光AFLP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9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对26个菌株进行AFLP扩增,共得到1944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26株灵芝菌株在遗传相似系数0.28处聚为3类,分别是美国灵芝类、赤芝类和树舌类。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23—0.73。荧光AFLP分析结果与拮抗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拮抗试验在灵芝亲缘关系的初步鉴定中是有效的,荧光AFLP则更能区分出亲缘关系较近的灵芝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荧光AFLP
拮抗实验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维焕
蔡德华
+3 位作者
郑芳
马茜楠
杨树德
高兴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7-271,共5页
采用ERIC-PCR技术对12株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2株秀珍菇菌株中,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PCR产物大致在150~3500bp范围内,各菌株扩增条带数在9~16...
采用ERIC-PCR技术对12株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2株秀珍菇菌株中,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PCR产物大致在150~3500bp范围内,各菌株扩增条带数在9~16条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在79%的分类水平上,12个菌株聚成4组。MY灰和MY白菌株亲缘关系较近,聚为第1组;HZ845为第2组;HZ3、HZ5和HZ夏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3组;LD1、GY16、GY18、GY163、SM、XY秀1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4组。ERIC-PCR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ERIC-PCR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C-PCR技术
拮抗实验
酯酶同工酶
秀珍菇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RF-RAPD分子标记在杏鲍菇菌株鉴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宿红艳
王磊
+3 位作者
刘林德
迟晓燕
许珊珊
蔡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7,共4页
本研究首先通过拮抗实验对5个不同来源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进而采用RF-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F-RAPD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结果相一致,并且由于RF-RAPD同时采用了R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可更好地区分亲缘关...
本研究首先通过拮抗实验对5个不同来源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进而采用RF-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F-RAPD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结果相一致,并且由于RF-RAPD同时采用了R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可更好地区分亲缘关系较近的香杏PL-3和京杏PL-10间的差异。由此可见,RF-RAPD是一种快速、准确鉴定杏鲍菇的新方法,可用于食用菌品种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实验
限制性酶切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杏鲍菇菌种的鉴定
被引量:
14
4
作者
李莹
李莉
+2 位作者
刘艳玲
李剑梅
王艳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在了4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实验
ITS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产几丁质酶木霉生防菌株的生化测定
被引量:
21
5
作者
陶刚
刘杏忠
+1 位作者
王革
李世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52-455,共4页
以烟草赤星病的病原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峙平板拮抗实验和胶体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实验测定木霉菌株(Trichodermaharziaum)THS-1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合DNS法进行定量检测木霉菌株发酵产生几丁质酶的活性...
以烟草赤星病的病原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峙平板拮抗实验和胶体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实验测定木霉菌株(Trichodermaharziaum)THS-1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合DNS法进行定量检测木霉菌株发酵产生几丁质酶的活性。上述方法的结合可以筛选出产几丁质酶高效木霉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生防菌株
几丁质酶
DNS(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对峙平板
拮抗实验
几丁质平板透明圈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301的转座诱变
被引量:
2
6
作者
齐勇
黄玉杰
+3 位作者
李茹美
谢晨
丁爱云
杨合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2,共6页
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法、电击法和转座诱导方法,建立了携带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1对野生巨大芽孢杆菌B1301菌株的转化体系与转座子突变技术,获得1000多个转座插入突变子。通过细胞分裂素生物测试法对这些突变子进行测定,筛选到2个突变子B...
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法、电击法和转座诱导方法,建立了携带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1对野生巨大芽孢杆菌B1301菌株的转化体系与转座子突变技术,获得1000多个转座插入突变子。通过细胞分裂素生物测试法对这些突变子进行测定,筛选到2个突变子B1301-6与B1301-22。B1301-22突变子分泌的细胞分裂素比B1301有显著提高,而B1301-6突变子分必和细胞分裂比1301有显著降低。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细胞分裂素产量发生改变的突变子抑制率显著低于野生菌株,说明转座子Tn917的插入不仅使野生B1301菌株编码控制细胞分裂素产量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与编码抑菌功能相关的基因也受到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917
突变
巨大芽孢杆菌
拮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液体菌剂的构建
被引量:
4
7
作者
陈扬波
卞杰松
+1 位作者
刘彩霞
汤鑫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54-59,共6页
【目的】了解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液体菌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肥料中分离出菌种,并通过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法及16SrDNA基因同源序列比对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同...
【目的】了解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液体菌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肥料中分离出菌种,并通过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法及16SrDNA基因同源序列比对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同时运用菌饼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各菌种之间的拮抗作用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4种菌落,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这4种菌之间均无拮抗作用。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1∶1∶1∶1添加到不同pH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有效活菌数,最终得到最适pH为7.0。【结论】从生物有机肥中分离得到4种菌种,它们之间均无拮抗作用,采用等比例的菌种配比,在pH为7.0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各菌种都能很好地生长,从而得到一种高效的液体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分离鉴定
拮抗实验
菌种配比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灵芝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潘丽晶
沈汉国
陈继敏
张妙彬
蔡晓平
机构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基金
珠海市农业科技三项经费项目"灵芝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2011B384009)
文摘
应用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26株灵芝菌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荧光AFLP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9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对26个菌株进行AFLP扩增,共得到1944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26株灵芝菌株在遗传相似系数0.28处聚为3类,分别是美国灵芝类、赤芝类和树舌类。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23—0.73。荧光AFLP分析结果与拮抗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拮抗试验在灵芝亲缘关系的初步鉴定中是有效的,荧光AFLP则更能区分出亲缘关系较近的灵芝菌株。
关键词
灵芝
荧光AFLP
拮抗实验
遗传多样性
Keywords
Ganoderma lucidum
Fluorescent-AFLP
Antagonistic reaction
Genetic diversity
分类号
S567.31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维焕
蔡德华
郑芳
马茜楠
杨树德
高兴喜
机构
鲁东大学菌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7-271,共5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A1B04)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项目(鲁发[2003]20号)
鲁东大学引进人才博士基金项目(LY2010003)
文摘
采用ERIC-PCR技术对12株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2株秀珍菇菌株中,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PCR产物大致在150~3500bp范围内,各菌株扩增条带数在9~16条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在79%的分类水平上,12个菌株聚成4组。MY灰和MY白菌株亲缘关系较近,聚为第1组;HZ845为第2组;HZ3、HZ5和HZ夏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3组;LD1、GY16、GY18、GY163、SM、XY秀1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4组。ERIC-PCR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ERIC-PCR技术的可靠性。
关键词
ERIC-PCR技术
拮抗实验
酯酶同工酶
秀珍菇
亲缘关系
Keywords
ERIC-PCR technique
antagonistic test
esterase isozyme
Pleurotus pulmonariu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分类号
S646.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F-RAPD分子标记在杏鲍菇菌株鉴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宿红艳
王磊
刘林德
迟晓燕
许珊珊
蔡德华
机构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7,共4页
基金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鲁科农字2002228号)
烟台师范学院校基金项目(20063301
+1 种基金
043302)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06N02)
文摘
本研究首先通过拮抗实验对5个不同来源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进而采用RF-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F-RAPD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结果相一致,并且由于RF-RAPD同时采用了R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可更好地区分亲缘关系较近的香杏PL-3和京杏PL-10间的差异。由此可见,RF-RAPD是一种快速、准确鉴定杏鲍菇的新方法,可用于食用菌品种分类与鉴定。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实验
限制性酶切
RAPD
Keywords
Pleurotus eryngu
antagonistic effects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enzyme digestion
RF-RAPD (restrictionfragment-random amplified polymeric DNA)
分类号
Q949.329.81 [生物学—植物学]
Q943.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杏鲍菇菌种的鉴定
被引量:
14
4
作者
李莹
李莉
刘艳玲
李剑梅
王艳华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基金
辽宁省农业攻关项目(2011201025)
文摘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在了4个类群。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实验
ITS序列分析
Keywords
Pleurotus eryngii
antagonistic experiment
ITS sequence analysis
分类号
Q933.31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产几丁质酶木霉生防菌株的生化测定
被引量:
21
5
作者
陶刚
刘杏忠
王革
李世东
机构
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玉溪红塔集团技术中心生理生化研究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52-455,共4页
文摘
以烟草赤星病的病原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峙平板拮抗实验和胶体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实验测定木霉菌株(Trichodermaharziaum)THS-1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合DNS法进行定量检测木霉菌株发酵产生几丁质酶的活性。上述方法的结合可以筛选出产几丁质酶高效木霉生防菌株。
关键词
木霉生防菌株
几丁质酶
DNS(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对峙平板
拮抗实验
几丁质平板透明圈
实验
Keywords
Trichoderma harziaum
chitinase
DNS (3,5-dinitrosalicylic acid) method
the dural culture method
the clear zone method
分类号
Q55 [生物学—生物化学]
Q949.32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301的转座诱变
被引量:
2
6
作者
齐勇
黄玉杰
李茹美
谢晨
丁爱云
杨合同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2,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大项目资助,农作物重大病害多功能广谱生防菌剂研究与别(2006AA10211)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J98B01)
文摘
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法、电击法和转座诱导方法,建立了携带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1对野生巨大芽孢杆菌B1301菌株的转化体系与转座子突变技术,获得1000多个转座插入突变子。通过细胞分裂素生物测试法对这些突变子进行测定,筛选到2个突变子B1301-6与B1301-22。B1301-22突变子分泌的细胞分裂素比B1301有显著提高,而B1301-6突变子分必和细胞分裂比1301有显著降低。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细胞分裂素产量发生改变的突变子抑制率显著低于野生菌株,说明转座子Tn917的插入不仅使野生B1301菌株编码控制细胞分裂素产量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与编码抑菌功能相关的基因也受到了影响。
关键词
TN917
突变
巨大芽孢杆菌
拮抗实验
Keywords
Tng17
mutagenesis
Bacillus megaterium
antibiolotic
分类号
Q432.44 [生物学—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液体菌剂的构建
被引量:
4
7
作者
陈扬波
卞杰松
刘彩霞
汤鑫鑫
机构
湘南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54-59,共6页
基金
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DSYSKFKT001)
文摘
【目的】了解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液体菌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肥料中分离出菌种,并通过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法及16SrDNA基因同源序列比对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同时运用菌饼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各菌种之间的拮抗作用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4种菌落,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这4种菌之间均无拮抗作用。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1∶1∶1∶1添加到不同pH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有效活菌数,最终得到最适pH为7.0。【结论】从生物有机肥中分离得到4种菌种,它们之间均无拮抗作用,采用等比例的菌种配比,在pH为7.0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各菌种都能很好地生长,从而得到一种高效的液体菌剂。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分离鉴定
拮抗实验
菌种配比
培养条件
Keywords
bio-organic fertilizer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tagonistic experiment
strain ratio
culture conditions
分类号
S144.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荧光AFLP和拮抗实验对灵芝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潘丽晶
沈汉国
陈继敏
张妙彬
蔡晓平
《中国食用菌》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李维焕
蔡德华
郑芳
马茜楠
杨树德
高兴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RF-RAPD分子标记在杏鲍菇菌株鉴定上的应用
宿红艳
王磊
刘林德
迟晓燕
许珊珊
蔡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杏鲍菇菌种的鉴定
李莹
李莉
刘艳玲
李剑梅
王艳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产几丁质酶木霉生防菌株的生化测定
陶刚
刘杏忠
王革
李世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301的转座诱变
齐勇
黄玉杰
李茹美
谢晨
丁爱云
杨合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液体菌剂的构建
陈扬波
卞杰松
刘彩霞
汤鑫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