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ERCP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明霞 文明 +1 位作者 黄永火 罗洪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检查 ,重点分析ERCP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诊断特点及X线表现 ,并将ERCP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B超等检查方...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检查 ,重点分析ERCP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诊断特点及X线表现 ,并将ERCP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B超等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ERCP能直观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形状、大小、开口的形态及狭窄程度和胰胆管扩张 ,特别是对胆总管下端、乏特氏壶腹部的形态、边缘的显示。结论 ERCP是目前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黄疸 上腹胀痛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节Cajal细胞自噬探讨芍药甘草汤改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甫 陈萌 +5 位作者 吉建梅 张晞文 丁俊 黄金鑫 唐睿 蔡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20-324,共5页
基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改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腹痛的临床疗效和抑制自噬相关蛋白(GPR78、Beclin1)的工作基础,结合Cajal间质细胞(ICC)过度自噬将引起平滑肌收缩紊乱、进一步导致SOD的研究进展,探讨芍药甘草汤调节ICC自噬水... 基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改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腹痛的临床疗效和抑制自噬相关蛋白(GPR78、Beclin1)的工作基础,结合Cajal间质细胞(ICC)过度自噬将引起平滑肌收缩紊乱、进一步导致SOD的研究进展,探讨芍药甘草汤调节ICC自噬水平及治疗SOD的分子药理机制。首先,复制豚鼠SOD模型,观察芍药甘草汤对Oddi括约肌压力、ICC自噬水平的影响;其次,吗啡刺激诱导离体SOD模型,观察芍药甘草汤对Oddi括约肌肌条收缩曲线、自噬通路的影响;最后,分离原代ICC、构建IRE1基因沉默或过表达载体、衣霉素刺激ICC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予不同浓度的芍药甘草汤孵育,观察ICC内质网应激水平、自噬信号通路的变化。最终验证“芍药甘草汤抑制IRE1/Beclin1信号通路,减轻ICC内质网应激引起的过度自噬,从而改善SOD平滑肌舒张效应”的科学假说,为推进中医药调节胆道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CAJAL间质细胞 细胞自噬 IRE1/Beclin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下诊断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丹丹 张斌 +2 位作者 李长锋 杨蕾 田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09-411,419,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选择符合胆道型SOD标准的4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选择符合胆道型SOD标准的4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其内镜诊断特点和X线影像表现符合胆道型SOD诊断标准的病例,直接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catheterdilatation,EPBD)治疗。结果ERCP显示46例胆总管直径1.3~2.5cm,胆管无结石及其他器质性病变,下端呈鸟嘴状狭窄或渐进性狭窄28例。39例行EST,7例行EPBD。34例(73.9%)腹痛基本消失,8例(17.4%)明显缓解,4例(8.7%)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3%(42/46)。术后1~14d发热及黄疸者症状完全消失,术后7~14d肝功能酶学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2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经禁食、抗炎治疗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0.8月,治疗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未见复发及其他异常。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十二指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松柏 郭晓华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李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03-80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再行EST治疗。结果EST治疗半年内33例(86.8%)腹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3例(7.9%)部分缓解,2例(5.3%)无效。总有效率为94.7%(36/38)。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10.5%),其中乳头切口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SOD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EST对SOD疗效确切,且安全、微创,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囊切除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豚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永红 陈萌 +3 位作者 王旋 陈晓东 张晞文 李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20-224,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豚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组按0.6 mg/kg体质量静脉注射吗啡注射液以...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豚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组按0.6 mg/kg体质量静脉注射吗啡注射液以诱导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模型,正常组豚鼠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每周三次;从第一次造模起,芍药甘草汤组按12.5 g/kg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等体积0.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1次/d,共计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收集血清和Oddi括约肌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检测Oddi括约肌病理变化;qRT-PCR检测c-Kit、Beclin1、LC3-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Kit、Beclin1、LC3-B蛋白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豚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豚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2)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Oddi括约肌纤维排列不规则、部分紊乱,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平滑肌层显著增厚;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豚鼠Oddi括约肌组织中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及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改善。(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豚鼠Oddi括约肌中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自噬相关Beclin1和LC3-B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eclin1和LC3-B的mRNA和蛋白表达则显著减少(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有效治疗吗啡诱导的豚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减少细胞过度自噬、提升Cajal细胞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自噬 BECLIN1 LC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对Oddi括约肌及胆囊管功能的动态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洋洋 李莉 +6 位作者 唐鹤涵 陈国勇 蔡磊 周荣幸 王海清 刘曦娇 宋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志愿者行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中,Gd—EOBDTPA在十二指肠内及胆囊内显影的时间,为胆道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的志愿者,于注射对比剂后第5~90min内连续动... 目的:探讨正常志愿者行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中,Gd—EOBDTPA在十二指肠内及胆囊内显影的时间,为胆道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的志愿者,于注射对比剂后第5~90min内连续动态扫描。扫描时间点分别为第5~30min内每间隔1min、第30~60min内每间隔5min、第60~90min内每间隔10min采集一次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共同评估,记录对比剂分别进入十二指肠及胆囊的时间。结果:Gd—EOB-DTPA进入十二指肠的平均时间为(30±23)min,其中注射Gd—EOB-DTPA延迟扫描20min时,对比剂进入十二指肠者所占比例为50.0%(15/30);延迟30min时所占比例为70.0%(21/30);延迟60min时所占比例为90.0%(27/30)。对比剂进入胆囊的中位时间为10min(6~29min),其中注射Gd—EOB-DTPA延迟扫描15min时,对比剂进入胆囊者所占比例为83.3%(25/30);延迟20min时所占比例为93.3%(28/30);延迟30min时所占比例为100%(30/30)。对比剂进入十二指肠及胆囊时间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正常人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中,对比剂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60min,而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的时间〈30min,此时间不仅可为Gd-EOB-DTPAMRI增强检查扫描时间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同时可为临床上怀疑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急性胆囊炎的排除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EOB-DTPA 磁共振成像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囊炎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异常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苏洋 吴硕东 +2 位作者 田雨 范莹 于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59-960,I0001,共3页
Oddi括约肌的功能异常在胆胰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Oddi括约肌功能的异常可分为解剖形态异常和机能失调,研究发现其与肠胆反流的发生以及胆道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回顾总结了Oddi括约肌异常的分类及其与胆石形成的关系,认为... Oddi括约肌的功能异常在胆胰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Oddi括约肌功能的异常可分为解剖形态异常和机能失调,研究发现其与肠胆反流的发生以及胆道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回顾总结了Oddi括约肌异常的分类及其与胆石形成的关系,认为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干预和调节可望在指导胆石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石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从切开到修复 被引量:20
8
作者 曾建平 董家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阀门,对于维护胆胰管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括约肌成形还是切开术,均可不同程度的破坏Oddi括约肌的功能,造成术后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和胆汁细菌污染,增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反流性胆管炎甚...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阀门,对于维护胆胰管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括约肌成形还是切开术,均可不同程度的破坏Oddi括约肌的功能,造成术后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和胆汁细菌污染,增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反流性胆管炎甚至胆管癌的风险。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保护Oddi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基于笔者的经验,对于括约肌已被医源性损伤的患者,在肝外胆道可保留的前提下,均应联合经十二指肠括约肌修复术以恢复Oddi括约肌结构的完整性,减少其功能缺失继发的胆胰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测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佳佳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可直接对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被认为是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诊断的金标准,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很大意义。Oddi括约肌测压(S...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可直接对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被认为是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诊断的金标准,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很大意义。Oddi括约肌测压(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是一项有创性的操作,对操作人员要求严格,术后胰腺炎发生风险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前一些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改善导管构造、类型,明确SOM适应证,谨慎选择患者来减少SOM术后相关胰腺炎的发生率。本文就Oddi括约肌测压的技术方法,有效性、安全性、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测压术后合并症,以及其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测压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胆胃同治”理论从脾胃论治胆道动力障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云舒 刘霁锋 +4 位作者 周琪 孟凡跃 赵瑞国 李积强 王长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0-193,共4页
胆道动力障碍(biliary dyskinesia, BD)是大多胆道、胰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也是该类疾病关键的继发病理改变。目前现代医学于此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胆胃同治”为从脾胃论治BD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大量的文献从基础和临床上... 胆道动力障碍(biliary dyskinesia, BD)是大多胆道、胰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也是该类疾病关键的继发病理改变。目前现代医学于此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胆胃同治”为从脾胃论治BD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大量的文献从基础和临床上对其进行了阐述及报道。从解剖位置、经络循行、气机升降、脏腑功能等方面探讨“胆胃同治”理论内涵。在“胆胃同治”理论指导下,总结BD患者针刺、中药方剂治疗的效果及有关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旨在探讨治疗BD更加有效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同治 胆囊动力障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脾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录: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2.0版) 被引量:1
11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0-1240,共1页
记录日期:年月日□不详1.与脊髓损伤无关的胃肠道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无□有,详细说明□不详2.胃肠道外科手术□无□不详□阑尾切除术完成手术的日期□胆囊切除术完成手术的日期□结肠造瘘术最后完成的手术日期□回肠造瘘术最后完... 记录日期:年月日□不详1.与脊髓损伤无关的胃肠道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无□有,详细说明□不详2.胃肠道外科手术□无□不详□阑尾切除术完成手术的日期□胆囊切除术完成手术的日期□结肠造瘘术最后完成的手术日期□回肠造瘘术最后完成的手术日期□其他,详细说明最后完成的手术日期3.排便方法和肠道管理方式(最近四周内):主要次要正常排便□□向下用力/挤压排便□□手指肛门直肠刺激□□使用栓剂□□手掏排便□□小包装灌肠剂(≤150ml)□□灌肠剂(>150ml)□□结肠造瘘术□□骶神经前根刺激□□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胃肠道外科手术 肠道功能 数据集 括约肌功能障碍 结肠造瘘术 排便方法 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元章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5-878,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相应脊髓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运动和感觉的恢复;但是部分患者在脊髓损伤后会发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相应脊髓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运动和感觉的恢复;但是部分患者在脊髓损伤后会发生顽固性神经痛,并且常面临疼痛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 脊髓损伤 药物治疗 括约肌功能障碍 临床 顽固性神经痛 肌张力异常 脊髓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糜烂性反流病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朝阳 李艳波 梁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432-1434,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其疾病谱广泛,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B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其疾病谱广泛,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B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症状多,既有消化道症状,又有消化道外症状。NERD是指具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者,亦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或称症状性GE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BARRETT食管 括约肌功能障碍 反流性食管炎 消化道外症状 慢性症状 消化道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德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括约肌功能障碍 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 压迫脊髓 神经症状 骨化性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地佐辛-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庆标 王育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96-3697,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等,常伴有“哮喘”或仅以“哮喘”样症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等,常伴有“哮喘”或仅以“哮喘”样症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射频治疗 复合麻醉 咪达唑仑 丙泊酚 括约肌功能障碍 应用 慢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和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新庆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颅颈交界区 颈段 括约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脊髓病变 感觉异常 进行性发展 动静脉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正常排尿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 被引量:6
17
作者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任何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sphicter dysfunction,NBSD)多见,其病因、下尿路解剖、功能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于成人NBSD。常... 任何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sphicter dysfunction,NBSD)多见,其病因、下尿路解剖、功能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于成人NBSD。常伴有脊柱发育畸形和脊髓发育障碍;小儿NBSD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两个不同类型障碍阶段间无显著界限;正常小儿随着年龄增长和发育成熟,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也发生持续变化;目前缺乏正常小儿尿动力学参数,尤其是较小年龄组,影响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正常小儿 排尿异常 正常排尿 括约肌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 脊柱发育畸形 尿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爆裂骨折晚期手术11例疗效观察
18
作者 冷双全 吴晓瑞 王化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9-749,共1页
关键词 腰椎爆裂骨折 晚期手术 疗效观察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 括约肌功能障碍 下肢麻木无力 肢体肌力 男性青壮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血清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大兵 周晓哲 高文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8-572,共5页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可导致损伤相应节段出现运动、感觉和/或括约肌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病情评估的方法包括神经功能学评价、影像学评价、神经电生理检查、组织形态学观察...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可导致损伤相应节段出现运动、感觉和/或括约肌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病情评估的方法包括神经功能学评价、影像学评价、神经电生理检查、组织形态学观察等,但各种客观因素使得这些评价方法应用起来颇受限制。血清或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可避免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其客观性及可量化性的优势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前SCI生物标志物可大致分为特异性较高的“结构性生物标志物”和非特异性的“炎性生物标志物”两类,它们来源于脊髓神经元、胶质细胞内的某种结构或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笔者对国内外ASCI后脑脊液和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结构性生物标志物的特点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生物标志物 脑脊液 血清 括约肌功能障碍 神经电生理检查 ASCI 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