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硅沉积改性HZSM-5分子筛的择形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凯 童锴 +2 位作者 胡超 李明 朱志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144-14148,共5页
以聚硅氧烷作为改性剂,通过液相硅沉积表面修饰对HZSM-5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择形功能化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NH3-TP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液相吸附法和气相吸附法研究... 以聚硅氧烷作为改性剂,通过液相硅沉积表面修饰对HZSM-5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择形功能化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NH3-TP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液相吸附法和气相吸附法研究了ZSM-5择形分子筛对于对二甲苯(pX)和间二甲苯(mX)混合物的择形吸附分离效果,考察了硅沉积改性程度、液相吸附及气相吸附工艺条件对硅沉积修饰分子筛Si/ZSM-5择形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筛吸附剂中介孔体积随着硅沉积改性次数增加而减少,而微孔体积改变较小,但4次硅改性后的分子筛吸附剂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随着硅沉积改性次数的增加,分子筛吸附剂的吸附量减小,而吸附剂的择形吸附分离系数βpX/mX增大;另一方面,气相热解吸得到的pX/mX选择性高于液相解吸法,并且二氯甲烷作为液相解析剂的pX/mX择形选择性高于甲苯和环己烷解析剂。吸附重量动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Si/ZSM-5(0)、Si/ZSM-5(2)和Si/ZSM-5(4)的平均吸附容量分别为102.1,82.12和71.84mg/g,pX&mX二甲苯混合物的扩散速率随着硅沉积改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硅沉积 择形吸附 气相热解吸 液相解吸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吸附法测定ZSM-5沸石的晶化曲线
2
作者 曾昭槐 袁国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4期437-440,共4页
本文根据ZSM-5沸石的择形吸附特性,提出液相吸附测定其晶化曲线的新方法,结果可与X射线衍射法和苯蒸气吸附法相比。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 择形吸附 苯蒸气 液相吸附 吸附 ZSM-5沸石 晶化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材料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荣国 熊洪超 +2 位作者 雷家珩 郭丽萍 陈永熙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17,共4页
介孔材料作为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已成为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的新的研究热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新近发展起来的介孔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重点从材料的介孔特性出发,探讨介孔材料在择形吸附、选择性催化、半... 介孔材料作为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已成为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的新的研究热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新近发展起来的介孔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重点从材料的介孔特性出发,探讨介孔材料在择形吸附、选择性催化、半导体和生物传感、新能源材料和信息储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择形吸附 选择性催化 半导体传感 新能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液相沉积法精细调变沸石孔径 被引量:13
4
作者 乐英红 唐颐 高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0-35,共6页
以硅酯和金属卤化物为沉积剂,用液相沉积方法可对NaY、NaZSM-5和HZSM-5沸石实现孔径精细调变,调变精度最高达到0.05nm左右。对于NaZSM-5和HZSM-5沸石而言,SiCl4的孔径调变效果优于Si(O... 以硅酯和金属卤化物为沉积剂,用液相沉积方法可对NaY、NaZSM-5和HZSM-5沸石实现孔径精细调变,调变精度最高达到0.05nm左右。对于NaZSM-5和HZSM-5沸石而言,SiCl4的孔径调变效果优于Si(OCH3)4和Si(OC2H5)4。经孔径调变后的沸石对于多种工业上感兴趣的异构体混和体系具有良好的择形选择吸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液相沉积 沸石孔径调变 择形吸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布洛芬对映体的选择性光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代卫国 何丹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0-967,共8页
将光电化学方法与原位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通过使用手性布洛芬的对映体S-布洛芬(S-ibuprofen)和R-布洛芬(R-ibuprofen)为模板分子,在原位生长的单晶二氧化钛(TiO_2)纳米棒表面构筑S-ibuprofen和R-ibuprofen分子印迹位点,制备出能够对S-i... 将光电化学方法与原位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通过使用手性布洛芬的对映体S-布洛芬(S-ibuprofen)和R-布洛芬(R-ibuprofen)为模板分子,在原位生长的单晶二氧化钛(TiO_2)纳米棒表面构筑S-ibuprofen和R-ibuprofen分子印迹位点,制备出能够对S-ibuprofen和R-ibuprofen选择性识别和催化氧化的印迹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电极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对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阻力进行研究,以制备得到的印迹电极为工作电极通过光电化学方法对其印迹位点的光电识别选择性和光电降解选择性进行测试。制备得到的TiO_2为单晶纳米棒阵列,印迹位点成功构筑在TiO_2纳米棒表面且具有很好的择形吸附能力。本工作首次实现了手性医药布洛芬对映体在人工光电催化剂表面的选择性识别和选择性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单晶二氧化钛 光电化学识别 择形吸附 选择性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