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康玲玲 董飞飞 +4 位作者 王云璋 陈江南 鲍宏 戴明英 曾茂林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根据归纳出的建立蓄水拦沙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二副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情况,分别建立了丘一区和丘二区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指标体系,其中淤地坝的拦泥指标与坝地面积建立了指数函数关系。将... 根据归纳出的建立蓄水拦沙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二副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情况,分别建立了丘一区和丘二区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指标体系,其中淤地坝的拦泥指标与坝地面积建立了指数函数关系。将所建蓄水拦沙指标体系应用于属于丘一区的三川河流域,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较为显著,尤其是80年代和90年代,其拦沙效益和蓄水效益大幅度提高,这与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但所建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还需作进一步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体系的回顾与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康玲玲 王云璋 +2 位作者 陈江南 刘立斌 曾茂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对以往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计算分析研究成果中有关坡面措施的蓄水拦沙指标 ,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水保措施数量的确定原则、具体取值与计算方法、应用范围与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分析评价 ,为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 对以往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计算分析研究成果中有关坡面措施的蓄水拦沙指标 ,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水保措施数量的确定原则、具体取值与计算方法、应用范围与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分析评价 ,为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的分析 ,建立不同类型区、不同降水条件的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体系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面 蓄水 指标体系 取值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分析与确定 被引量:16
3
作者 康玲玲 鲍宏喆 +2 位作者 刘立斌 王云璋 王金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客观、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从确定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约定和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2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梯田在不同降水条件下、不同质量等级的蓄水拦沙指标。结... 为客观、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从确定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约定和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2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梯田在不同降水条件下、不同质量等级的蓄水拦沙指标。结果表明:1)蓄水指标最大值出现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特别是较高质量(1、2级)梯田,在丰水年份,其蓄水效益最大,并且该类型区蓄水指标值随降水条件变化的幅度最大,丘1区的亚区2,是蓄水指标最小的地区;2)拦沙指标最大值,主要在丘1区的亚区1和丘2区,尤其是丰水年份及处于平水年的1、2级梯田,其值较其他类型区大多偏大20~70t/hm2;3)高塬沟壑区的拦沙指标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类型区 梯田 黄土高原 高塬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措施 降水条件 效益 质量等级 最大值 丰水年 指标值 最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指标在三川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康玲玲 李莉 +4 位作者 刘立斌 王云璋 陈江南 戴明英 曾茂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88,214,共4页
应用三川河流域所对应的不同降水条件、不同措施质量等级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指标,计算分析了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表明,70年代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较为显著。尤其是80、90年代,其拦沙效益平均较70年代提... 应用三川河流域所对应的不同降水条件、不同措施质量等级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指标,计算分析了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表明,70年代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较为显著。尤其是80、90年代,其拦沙效益平均较70年代提高20%以上,而80、90年代的蓄水效益分别较70年代增大1倍和3倍左右。并且与以往研究成果相比,本次计算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指标 水土保持措施 蓄水效益 三川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鸿文 金双彦 +1 位作者 高亚军 宋瑞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1,56,共3页
建立具有通用性和实效性的水土保持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计算模型,是准确评价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的基础。依据以往对大量小区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来映射影响蓄水拦沙指标的各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建立了以区域降雨... 建立具有通用性和实效性的水土保持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计算模型,是准确评价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的基础。依据以往对大量小区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来映射影响蓄水拦沙指标的各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建立了以区域降雨径流泥沙子模型和林草盖度子模型等为基础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坡面措施蓄水拦沙指标模型,并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蓄水保土效益评价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①神经网络模型能以较高的精度映射不同区域降雨产流产沙、水土保持措施质量与蓄水拦沙量间的复杂关系;②神经网络模型突破并消除了对降雨、植被盖度等因子进行人为分组的局限及其对计算精度产生的影响;③随着监测数据的增加,模型将不断得到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模型 蓄水效益 指标体系 坡面措施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利水保措施蓄水拦沙作用分析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胜利 杨邦柱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3,共2页
对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利水保措施的蓄水拦沙作用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水保措施年均蓄水量为10亿m^3,年均拦沙量3亿t,支流水库和淤地坝的拦沙量占水保措施拦沙量的77.8%。这种蓄水拦沙作用是在80、90年代降雨量减少的情况下得出的,由于... 对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利水保措施的蓄水拦沙作用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水保措施年均蓄水量为10亿m^3,年均拦沙量3亿t,支流水库和淤地坝的拦沙量占水保措施拦沙量的77.8%。这种蓄水拦沙作用是在80、90年代降雨量减少的情况下得出的,由于前期积累、隐蔽、潜伏着许多泥沙问题,某些支流遇到较大暴雨产沙量激增,这对黄河下游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当前应当把更多的精力和投资放在沟道的整治和利用上,大力修建控制性的大型骨干水库或淤地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措施 水保措施 蓄水 黄河中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被引量:6
7
作者 武哲 薛顺康 王答相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8-19,25,共3页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以沟谷侵蚀为主 ,其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 5 0 %~ 70 %。坝系的拦泥滞洪作用显著 ,坝地水分充足 ,抗旱能力强 ,种 1hm2 坝地相当于种 6hm2 坡耕地 ,兴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能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 ,有利...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以沟谷侵蚀为主 ,其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 5 0 %~ 70 %。坝系的拦泥滞洪作用显著 ,坝地水分充足 ,抗旱能力强 ,种 1hm2 坝地相当于种 6hm2 坡耕地 ,兴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能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黄河上中游水保业务管理部门和各省区水利水保部门 ,都制定有完善可行的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技术规范、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等 ,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建设技术人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骨干工程 淤地坝建设 黄河中游 区治理 淤地坝 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河流水库“蓄清调浑”设计运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金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29,共6页
从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3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多沙河流水库设计运用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蓄水拦沙”“蓄清排浑”“蓄清调浑”3个阶段。进入“蓄清调浑”阶段以来,在理论研究层面,揭示了泄水建筑物布设与水库排沙及有效... 从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3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多沙河流水库设计运用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蓄水拦沙”“蓄清排浑”“蓄清调浑”3个阶段。进入“蓄清调浑”阶段以来,在理论研究层面,揭示了泄水建筑物布设与水库排沙及有效库容保持的互馈机制、高含沙水流能耗机理、输沙能量转换机理,为多沙河流水库设计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技术应用上,水库拦沙库容再生利用与多元化利用、淤积形态与库容分布耦合设计技术及水沙分置开发技术均得到了创新发展,为超高、特高含沙河流上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开发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工程实践中,以小浪底水库为代表的运用实践,以及黄河古贤、泾河东庄和马莲河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代表的规划设计,为“蓄清调浑”设计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技术支撑,未来结合工程建设运行可进一步验证完善“蓄清调浑”运用理论及设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 蓄水 蓄清排浑 蓄清调浑 设计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掌沟流域治沟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志强 付福林 张锐 《中国水土保持》 2000年第6期41-42,共2页
川掌沟流域面积 14 7km2 ,年土壤侵蚀模数 1 9万t/km2 ,1986年以来 ,在过去修建淤地坝的基础上 ,兴建的 2 7座治沟骨干工程 ,促进了流域综合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 ,在 15 0年一遇暴雨洪灾和 60年一遇的旱灾中发挥了其他水保措施无法替代... 川掌沟流域面积 14 7km2 ,年土壤侵蚀模数 1 9万t/km2 ,1986年以来 ,在过去修建淤地坝的基础上 ,兴建的 2 7座治沟骨干工程 ,促进了流域综合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 ,在 15 0年一遇暴雨洪灾和 60年一遇的旱灾中发挥了其他水保措施无法替代的防洪与减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骨干工程 拦沙蓄水 防洪减灾 综合利用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水库调控为中心”的治黄方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直林 冯小香 崔占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在王化云“蓄水拦沙”治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库调控为中心,上中下游一体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水、土、沙资源充分利用”的治黄新方略。分析认为,应抓紧把现有的黄河控制水库体系完备起来,从根本上消除下游特大洪水的威胁,并尽... 在王化云“蓄水拦沙”治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库调控为中心,上中下游一体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水、土、沙资源充分利用”的治黄新方略。分析认为,应抓紧把现有的黄河控制水库体系完备起来,从根本上消除下游特大洪水的威胁,并尽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在此基础上,对下游河道实行缩窄整治,并做好河口流路规划。为保证水库群的正常运行,当务之急是在多沙支流上建大中型拦泥库,有效地减少入黄沙量。此外,还要改善水库调度的方法,并引入其他措施,以减少水库及下游河道的淤积。各种措施都要围绕着“水库调控”这个中心,互相协调,以取得“兴利除害”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蓄水 洪水脊源化 缩窄河道 泥库 河口规划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综合治理对河道冲淤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岐武 姚文艺 茹玉英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5,31,共3页
皇甫川系黄河的一条多泥沙河流,至1997年底流域治理度达2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削减中小洪水水流动量的作用明显,河流中的中粗粒径泥沙所占比重变小,细粒径泥沙所占比重增大。减水幅度与减沙幅度不同,河道断面未发生大的调整。水土... 皇甫川系黄河的一条多泥沙河流,至1997年底流域治理度达2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削减中小洪水水流动量的作用明显,河流中的中粗粒径泥沙所占比重变小,细粒径泥沙所占比重增大。减水幅度与减沙幅度不同,河道断面未发生大的调整。水土保持蓄水拦沙和减轻黄河泥沙淤积的作用,为深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蓄水 河道冲淤变化 皇甫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对黄河河流地貌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建利 李有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59-65,共7页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 ,先后采用了蓄水拦沙、滞洪排沙和蓄清排浑调水调沙三种运用方式 ,水库在运用过程中也相应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库淤积严重 ,主要在潼关到上游大坝 ;第二阶段为滞洪排沙 ,排沙量增加幅度较大 ,淤积主要在潼关以...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 ,先后采用了蓄水拦沙、滞洪排沙和蓄清排浑调水调沙三种运用方式 ,水库在运用过程中也相应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库淤积严重 ,主要在潼关到上游大坝 ;第二阶段为滞洪排沙 ,排沙量增加幅度较大 ,淤积主要在潼关以下 ;第三阶段为蓄清排浑 ,使潼关以下淤积得以改善。在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用后库区的冲淤、潼关高程的变化及库区下游河流地貌的变化情况 ,总结了不同运用方式下下游黄河河流地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堆积 三门峡水库 黄河 河流地貌 运用方式 蓄水 滞洪排 蓄清排浑调水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