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魏孝文帝崇佛之表现及其对佛教义学之倡导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永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7-214,共8页
十六国北朝是佛教传播及其中国化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诸少数民族统治北方及其造成的民族融合的背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佛教与诸少数民族政权及北方社会的深入结合,呈现出与东晋南朝的诸多差异。诸如佛教与北朝...
十六国北朝是佛教传播及其中国化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诸少数民族统治北方及其造成的民族融合的背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佛教与诸少数民族政权及北方社会的深入结合,呈现出与东晋南朝的诸多差异。诸如佛教与北朝统治集团的密切关系及其强烈的政治特征,僧团势力的发展及其北朝诸政权利用严密的僧官制度予以控制,北朝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及其对民间结社、乡里社会组织的深入影响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以往的思想史研究路径,遮蔽了北朝佛教传播过程中的这些特点,致使人们忽视了从社会史角度观察相关历史与文化。近年来,中外学者日益重视从佛教传播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论述相关问题。有鉴于此,本刊特约扬州大学王永平、吉林省社科院尚永琪、吉林大学邵正坤就此著文。王永平《北魏孝文帝崇佛之表现及其对佛教义学之倡导》一文,论述了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和洛阳大力兴造佛寺、广泛招揽高僧、全面制定僧制,推动了北方佛教长期持续和有序的传播,使平城和洛阳成为当时佛教繁盛的中心地。孝文帝特别喜好佛教义学,招揽了诸多义学高僧,给予优厚待遇,助其讲论,奠定了北魏佛教义学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南北学术文化的融合。尚永琪《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详细考察了自前秦以来长安僧团的发展状况,特别对后秦时期以鸠摩罗什为中心的僧团组织及其与后秦政权的关系、僧官制度的建立、僧团的"学问化"及其译经活动、僧团内中土僧人与天竺僧人、天竺僧人与西域僧人及不同僧团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论述。邵正坤《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的佛教信仰与拟血缘群体》根据大量的北朝时期的造像记,揭示当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信仰群体从事造像、建塔、立寺、写经等佛事活动或者社会福利事业,以为这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互益、自助团体,这种拟血缘团体既受佛教有关教理、教义的影响,也与该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有关,并得益于佛教在北方的广泛流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佛教
社会史
佛教义学
长安僧团
拟血缘
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权在上 治权在下——周礼德性政治要论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若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周礼保留了氏族的外壳,但是依据国家架构对其进行了改造。周礼不是以家为基底予以放大而建构国,而是依据国的需要改造了家的内部结构。周礼不是纯血缘,而是拟血缘。进而,周礼中对各种关系的道德要求都是互相的。周礼之所以形成并强调相...
周礼保留了氏族的外壳,但是依据国家架构对其进行了改造。周礼不是以家为基底予以放大而建构国,而是依据国的需要改造了家的内部结构。周礼不是纯血缘,而是拟血缘。进而,周礼中对各种关系的道德要求都是互相的。周礼之所以形成并强调相互性伦理,即在于以拟血缘建构天下一家,必须使居于下位的异族感受到血缘亲情。为了确保这一点,周礼在家国内部保留了部族联盟时期的反抗权。哪怕身为君王,如有虐民,也可放可杀。在典型的宗法制度下,不但小家之长和小宗之长是全家和整个小宗之族的财产的支配者,大宗宗子也是整个宗族的财产的支配者。可以将贵族内部各级宗子对财产的支配权曲折地表现出来的贵族宗族共有称为"贵族宗子所有"。周礼体制最为关键的制度设计,则是主权在上,治权在下。周天子虽然掌握了天下国家之主权,但是在周礼体制中,这主权受到了两层束缚:一是治权的分割,二是主权与治权分离。于是周天子的权力是一种消极权力而非积极权力。宗法封建制既是对周天子主权的维护,也是对周天子治权的分割与限制。只有当周天子以天下万民为念时,才能在现实中做到主权与治权的趋近于合一。如果周天子只考虑一己之私利,则必导致主权与治权相分离,并突显治权之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拟血缘
宗法封建制
主权
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孝道泛化的传统理路与现代组织实践论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润稼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4,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泛化将孝的精神理念运用到亲子之外的领域,这不仅从理论上为儒家伦理规范的外扩开辟了新路径,而且通过移孝作忠使其成为治家理国的有效方法。孝道泛化的内在原理是拟血缘关系,它使非血缘性的个体之间通过情感转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泛化将孝的精神理念运用到亲子之外的领域,这不仅从理论上为儒家伦理规范的外扩开辟了新路径,而且通过移孝作忠使其成为治家理国的有效方法。孝道泛化的内在原理是拟血缘关系,它使非血缘性的个体之间通过情感转移来模拟真实的血缘关系。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与西学影响使得孝道泛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受到严厉挑战,然而,其依然可以发生于儒家文明影响下的稳定组织之中。针对当今以科层制为代表的主流管理模式对成员感情与彼此关系的普遍忽视,孝道泛化的创造性运用可以重建成员间的情感互助与伦理团结,使成员表现出组织家人行为,具有积极的管理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泛化
双重功能
拟血缘
关系
现代境遇
现代组织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兄弟关系定位转向与周代制度建设——基于“兄弟”亲称及亲属制度的考察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肇阳
王处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9,共7页
兄弟在最初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具备界别族属的功能,因此被赋予共同应对外部环境和族群竞争的社会期待。随着婚姻与父权的产生,父子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一方面父子相继、长子继承的继嗣方式取代了兄弟相及,另一方面原本...
兄弟在最初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具备界别族属的功能,因此被赋予共同应对外部环境和族群竞争的社会期待。随着婚姻与父权的产生,父子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一方面父子相继、长子继承的继嗣方式取代了兄弟相及,另一方面原本族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也转变为宗族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在这一亲属制度的变迁中,继嗣与姻亲的社会功能逐渐凌驾血缘之上并产生了兄弟易于不和的结构性因素。另外,兄弟界别族属的功能也转向以扩张性的拟血缘方式打消个体或群体间的界限,其社会期待转变为保持相互间的和睦进而敦亲睦族。周初制度建设对这一变迁作了充分考量,并在缓和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有效发挥了敦亲睦族的社会功能,由此奠定了礼乐文明对兄弟关系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关系
亲属制度三要素
宗法制度
拟血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魏孝文帝崇佛之表现及其对佛教义学之倡导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永平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7-214,共8页
文摘
十六国北朝是佛教传播及其中国化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诸少数民族统治北方及其造成的民族融合的背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佛教与诸少数民族政权及北方社会的深入结合,呈现出与东晋南朝的诸多差异。诸如佛教与北朝统治集团的密切关系及其强烈的政治特征,僧团势力的发展及其北朝诸政权利用严密的僧官制度予以控制,北朝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及其对民间结社、乡里社会组织的深入影响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以往的思想史研究路径,遮蔽了北朝佛教传播过程中的这些特点,致使人们忽视了从社会史角度观察相关历史与文化。近年来,中外学者日益重视从佛教传播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论述相关问题。有鉴于此,本刊特约扬州大学王永平、吉林省社科院尚永琪、吉林大学邵正坤就此著文。王永平《北魏孝文帝崇佛之表现及其对佛教义学之倡导》一文,论述了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和洛阳大力兴造佛寺、广泛招揽高僧、全面制定僧制,推动了北方佛教长期持续和有序的传播,使平城和洛阳成为当时佛教繁盛的中心地。孝文帝特别喜好佛教义学,招揽了诸多义学高僧,给予优厚待遇,助其讲论,奠定了北魏佛教义学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南北学术文化的融合。尚永琪《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详细考察了自前秦以来长安僧团的发展状况,特别对后秦时期以鸠摩罗什为中心的僧团组织及其与后秦政权的关系、僧官制度的建立、僧团的"学问化"及其译经活动、僧团内中土僧人与天竺僧人、天竺僧人与西域僧人及不同僧团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论述。邵正坤《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的佛教信仰与拟血缘群体》根据大量的北朝时期的造像记,揭示当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信仰群体从事造像、建塔、立寺、写经等佛事活动或者社会福利事业,以为这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互益、自助团体,这种拟血缘团体既受佛教有关教理、教义的影响,也与该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有关,并得益于佛教在北方的广泛流播。
关键词
北朝
佛教
社会史
佛教义学
长安僧团
拟血缘
团体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权在上 治权在下——周礼德性政治要论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若晖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思想通史"
北京修远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项目"华夏三千年的格局与变局"
文摘
周礼保留了氏族的外壳,但是依据国家架构对其进行了改造。周礼不是以家为基底予以放大而建构国,而是依据国的需要改造了家的内部结构。周礼不是纯血缘,而是拟血缘。进而,周礼中对各种关系的道德要求都是互相的。周礼之所以形成并强调相互性伦理,即在于以拟血缘建构天下一家,必须使居于下位的异族感受到血缘亲情。为了确保这一点,周礼在家国内部保留了部族联盟时期的反抗权。哪怕身为君王,如有虐民,也可放可杀。在典型的宗法制度下,不但小家之长和小宗之长是全家和整个小宗之族的财产的支配者,大宗宗子也是整个宗族的财产的支配者。可以将贵族内部各级宗子对财产的支配权曲折地表现出来的贵族宗族共有称为"贵族宗子所有"。周礼体制最为关键的制度设计,则是主权在上,治权在下。周天子虽然掌握了天下国家之主权,但是在周礼体制中,这主权受到了两层束缚:一是治权的分割,二是主权与治权分离。于是周天子的权力是一种消极权力而非积极权力。宗法封建制既是对周天子主权的维护,也是对周天子治权的分割与限制。只有当周天子以天下万民为念时,才能在现实中做到主权与治权的趋近于合一。如果周天子只考虑一己之私利,则必导致主权与治权相分离,并突显治权之分割。
关键词
周礼
拟血缘
宗法封建制
主权
治权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孝道泛化的传统理路与现代组织实践论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润稼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泛化将孝的精神理念运用到亲子之外的领域,这不仅从理论上为儒家伦理规范的外扩开辟了新路径,而且通过移孝作忠使其成为治家理国的有效方法。孝道泛化的内在原理是拟血缘关系,它使非血缘性的个体之间通过情感转移来模拟真实的血缘关系。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与西学影响使得孝道泛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受到严厉挑战,然而,其依然可以发生于儒家文明影响下的稳定组织之中。针对当今以科层制为代表的主流管理模式对成员感情与彼此关系的普遍忽视,孝道泛化的创造性运用可以重建成员间的情感互助与伦理团结,使成员表现出组织家人行为,具有积极的管理伦理意义。
关键词
孝道泛化
双重功能
拟血缘
关系
现代境遇
现代组织实践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兄弟关系定位转向与周代制度建设——基于“兄弟”亲称及亲属制度的考察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肇阳
王处辉
机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9,共7页
文摘
兄弟在最初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具备界别族属的功能,因此被赋予共同应对外部环境和族群竞争的社会期待。随着婚姻与父权的产生,父子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一方面父子相继、长子继承的继嗣方式取代了兄弟相及,另一方面原本族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也转变为宗族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在这一亲属制度的变迁中,继嗣与姻亲的社会功能逐渐凌驾血缘之上并产生了兄弟易于不和的结构性因素。另外,兄弟界别族属的功能也转向以扩张性的拟血缘方式打消个体或群体间的界限,其社会期待转变为保持相互间的和睦进而敦亲睦族。周初制度建设对这一变迁作了充分考量,并在缓和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有效发挥了敦亲睦族的社会功能,由此奠定了礼乐文明对兄弟关系的定位。
关键词
兄弟关系
亲属制度三要素
宗法制度
拟血缘
Key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others
the kinsfolk appellation system
the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blood kinship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魏孝文帝崇佛之表现及其对佛教义学之倡导
王永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主权在上 治权在下——周礼德性政治要论
李若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孝道泛化的传统理路与现代组织实践论析
王润稼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兄弟关系定位转向与周代制度建设——基于“兄弟”亲称及亲属制度的考察
刘肇阳
王处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