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茎点霉属及其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雪光 潘凤娟 +1 位作者 宋洁 许艳丽 《大豆科技》 2012年第6期32-37,共6页
拟茎点霉属真菌既是重要的植物病原,引起多种病害,又是植物的一种内生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对拟茎点霉属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寄生性、鉴定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 拟茎点霉属真菌既是重要的植物病原,引起多种病害,又是植物的一种内生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对拟茎点霉属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寄生性、鉴定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拟茎点霉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茎点霉属 生物学特性 寄生性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韩国引起大豆种腐病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间座壳属(Diaporthe) 被引量:2
2
作者 Suli Sun Moon Young Kim +4 位作者 Tanapon Chaisan Yin-Won Lee Kyujung Van Suk-Ha Lee 宋洁 《大豆科技》 2014年第5期5-5,共1页
大豆是一种能够寄藏间座壳属(Diaporthe)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病原菌复合体的重要作物,这种复合病原菌侵染体已报道可引起多种大豆病害,包括大豆拟茎点霉属种腐病。该研究采用了大豆拟茎点霉属和间座壳属的2个种病原菌,这2个... 大豆是一种能够寄藏间座壳属(Diaporthe)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病原菌复合体的重要作物,这种复合病原菌侵染体已报道可引起多种大豆病害,包括大豆拟茎点霉属种腐病。该研究采用了大豆拟茎点霉属和间座壳属的2个种病原菌,这2个种分离自大豆植株,并已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特性鉴定。采用克赫氏法则对大豆幼苗下胚轴致病性进行试验。证明了这2种病菌对大豆具有致病性。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在韩国被认为是最常见和致病的病原菌。拟茎点霉属病菌(Phomopsis sp.)作为一个新的大豆病原菌,可能已经被传入到其他植物上,且在中国、日本和葡萄牙该拟茎点霉属病菌的相似菌株能够侵染果树,在美国也有侵染蔬菜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茎点霉属 大豆病害 种腐病 韩国 病原菌 致病性 大豆植株 特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和其他拟茎点霉属病菌对大豆的致病性
3
作者 Li S. +4 位作者 Hartman G.L. Boykin D. L. 李雪光 《大豆科技》 2014年第5期50-50,共1页
大豆拟茎点种腐病主要影响大豆种子的品质。该病是由病原真菌Phomopsis longicolla引起。该研究利用大豆品种Williams82对分离自大豆的拟茎点种腐病原菌Phomopsis longicolla和分离自其他寄主植物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其他病原菌48个... 大豆拟茎点种腐病主要影响大豆种子的品质。该病是由病原真菌Phomopsis longicolla引起。该研究利用大豆品种Williams82对分离自大豆的拟茎点种腐病原菌Phomopsis longicolla和分离自其他寄主植物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其他病原菌48个菌株对大豆进行致病性比较,病原菌被接种到生长2周的大豆植株上,以大豆植株的茎长和病斑长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被测的病原菌株间对大豆致病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茎点霉属 大豆种子 致病性 病菌 病原真菌 大豆植株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介导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酯醇积累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美玲 李晓灿 +2 位作者 王晓东 詹亚光 范桂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61,共5页
以产白桦酯醇的白桦悬浮细胞系为试材,利用药理学试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显微镜技术,探讨过氧化氢(H2O2)在拟茎点霉属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酯醇积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H2O2降低了细胞的活力和干质量的积累量,却提高了白桦酯醇... 以产白桦酯醇的白桦悬浮细胞系为试材,利用药理学试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显微镜技术,探讨过氧化氢(H2O2)在拟茎点霉属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酯醇积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H2O2降低了细胞的活力和干质量的积累量,却提高了白桦酯醇的含量。其中,1mmol·L-1H2O2处理12h,白桦酯醇的含量比对照增加89.45%,0.1mmol·L-1H2O2处理24h,白桦酯醇的含量比对照增加73.72%。真菌诱导子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H2O2和白桦酯醇的生成,在处理24h时,分别比对照增加391.67%和185.22%。H2O2的清除剂过氧化氢酶减弱真菌诱导子对H2O2和白桦酯醇的诱导效应。由上述结果初步推断,H2O2参与了真菌诱导子诱导白桦酯醇积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白桦酯醇 真菌诱导子 过氧化氢 拟茎点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采后腐烂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8
5
作者 陆训 潘显婷 +2 位作者 庞立 王仁才 周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2015年9月,于湖南省浏阳果园内发现大量采摘后易腐烂的猕猴桃,腐烂部位有明显块状褐色病斑。对染病猕猴桃腐烂部位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致病力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区分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导致猕猴桃腐烂的病原... 2015年9月,于湖南省浏阳果园内发现大量采摘后易腐烂的猕猴桃,腐烂部位有明显块状褐色病斑。对染病猕猴桃腐烂部位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致病力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区分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导致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原菌 拟茎点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褐纹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马珂 丁克坚 汪爱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1,共2页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 ,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其致病菌是茄褐纹拟茎点霉属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综述了茄褐纹病病原学和抗病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茄子 褐纹病 拟茎点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和贮温对黄果西番莲品质及采后贮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4年第1期17-17,共1页
包装和贮温对黄果西番莲品质及采后贮期的影响西番莲包装和贮藏试验是在哥斯达黎加进行的,采用带孔和无孔聚乙烯袋包装,分4个贮期。(7、14、21和28天),温度为常温(22C、85—90%R.H)。低温贮藏21天显著降低... 包装和贮温对黄果西番莲品质及采后贮期的影响西番莲包装和贮藏试验是在哥斯达黎加进行的,采用带孔和无孔聚乙烯袋包装,分4个贮期。(7、14、21和28天),温度为常温(22C、85—90%R.H)。低温贮藏21天显著降低果重损失(1.36%),常温果重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西番莲 采后贮期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贮温 拟茎点霉属 聚乙烯袋 可滴定酸 贮藏试验 贮藏效果 主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番木瓜、柠檬的真菌病害鉴定
8
作者 江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5年第11期15-15,共1页
出口番木瓜、柠檬的真菌病害鉴定在委内瑞拉阿拉圭州的一家水果包装和出口企业收集带病征的香木瓜和柠檬果,以鉴定其采后真菌病害。将病原真菌培养子酸性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中,以便描述和鉴别,根据各种病原菌的生长率,在几天后或第七... 出口番木瓜、柠檬的真菌病害鉴定在委内瑞拉阿拉圭州的一家水果包装和出口企业收集带病征的香木瓜和柠檬果,以鉴定其采后真菌病害。将病原真菌培养子酸性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中,以便描述和鉴别,根据各种病原菌的生长率,在几天后或第七代菌落开始观察病原特征,病原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害 番木瓜 柠檬果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拟茎点霉属 病原真菌 匍枝根 病原特征 水果包装 委内瑞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