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名人”直播带货模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研究--基于拟社会互动理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潘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7期29-32,共4页
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博主即微名人的崛起对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互动模式以及消费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网络社交媒体中拟社会交往活动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
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博主即微名人的崛起对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互动模式以及消费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网络社交媒体中拟社会交往活动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数字化特征下的“微名人”带货模式与消费者购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社交网络中的拟社会互动对此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拟社会互动
“微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拟社会互动视角下虚拟偶像的人格化建构——以AYAYI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廖柯
孙璐
《传媒论坛》
2023年第9期39-42,共4页
虚拟偶像是指在现实中具有偶像性质的虚拟角色。虚拟偶像具有类人化的设定,如外貌形象、年龄、声音、性格等,其又是在现实世界中不以实体存在的角色。以虚拟偶像AYAYI为例,采用个案分析法,探究虚拟偶像是否有人格化特点及虚拟偶像是如...
虚拟偶像是指在现实中具有偶像性质的虚拟角色。虚拟偶像具有类人化的设定,如外貌形象、年龄、声音、性格等,其又是在现实世界中不以实体存在的角色。以虚拟偶像AYAYI为例,采用个案分析法,探究虚拟偶像是否有人格化特点及虚拟偶像是如何构建自身人格,与粉丝建立情感联系的。外在方面,作为国内第一个超写实数字人,AYAYI将美学规划与高新技术充分结合。内在方面,通过粉丝共创生产虚拟偶像文本增强粉丝黏性,打造虚拟偶像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
拟
偶像
AYAYI
拟社会互动
人格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拟偶像拟人化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林潇
陈李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80,共13页
为深入研究虚拟偶像代言虚拟服装过程中,拟人化(外观、道德品行、认知经验和意识情绪)4个维度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应用技术接受模型,以拟社会互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
为深入研究虚拟偶像代言虚拟服装过程中,拟人化(外观、道德品行、认知经验和意识情绪)4个维度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应用技术接受模型,以拟社会互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虚拟偶像拟人化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虚拟偶像道德品行和认知经验相较于外观和意识情绪对虚拟服装的购买意愿影响更为显著;拟社会互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在过程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虚拟偶像的设计运营及如何提升虚拟服装的购买意愿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
拟
偶像
拟
人化
虚
拟
服装
拟社会互动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拟与真实的回声:农村老年人媒介交往的话语意义与原生政治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娜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解读农村老年人的媒介交往实践,以及这些媒介构建的话语体系在重塑乡村公共娱乐空间、维系乡村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方法】文章从社会学、符号学、技术哲学、身体传播等视角出发,采用非结构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结果】...
【目的】解读农村老年人的媒介交往实践,以及这些媒介构建的话语体系在重塑乡村公共娱乐空间、维系乡村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方法】文章从社会学、符号学、技术哲学、身体传播等视角出发,采用非结构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结果】笔者认为,在后乡土社会,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听酷狗音乐、追网剧、刷抖音……而这些由媒介技术和身体展演的日常玩耍,背后包含着老年人面对现实世界和媒介世界的诸多想象与原生政治。【结论】深入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在网络流行歌曲、移动短视频等新技术的交往实践以及传统游戏中的符号互动,提出新媒体虚拟偶像的拟社会互动,在维系老年人的趣缘、代际数字沟通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它们再现了农村老年人的经验世界,传统游戏成为一种纠偏机制,重塑了老年人的自信和本体性安全,是老年人脱社会化的乐趣建构与自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社会互动
机器保姆
自我赋权
后喻文化
短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名人”直播带货模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研究--基于拟社会互动理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潘璠
机构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7期29-32,共4页
文摘
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博主即微名人的崛起对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互动模式以及消费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网络社交媒体中拟社会交往活动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数字化特征下的“微名人”带货模式与消费者购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社交网络中的拟社会互动对此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拟社会互动
“微名人”
Keywords
Social Media
Para-social Interaction
"Micro-celebrity"
分类号
F72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拟社会互动视角下虚拟偶像的人格化建构——以AYAYI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廖柯
孙璐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网络传播与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传媒论坛》
2023年第9期39-42,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球化新格局下CGTN的国际传播研究”(20YJCZH138)
广东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对香港传播策略研究”(GD19YTQ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虚拟偶像是指在现实中具有偶像性质的虚拟角色。虚拟偶像具有类人化的设定,如外貌形象、年龄、声音、性格等,其又是在现实世界中不以实体存在的角色。以虚拟偶像AYAYI为例,采用个案分析法,探究虚拟偶像是否有人格化特点及虚拟偶像是如何构建自身人格,与粉丝建立情感联系的。外在方面,作为国内第一个超写实数字人,AYAYI将美学规划与高新技术充分结合。内在方面,通过粉丝共创生产虚拟偶像文本增强粉丝黏性,打造虚拟偶像性格。
关键词
虚
拟
偶像
AYAYI
拟社会互动
人格化建构
分类号
G20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偶像拟人化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林潇
陈李红
机构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
出处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80,共13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2D12860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22BCK002)。
文摘
为深入研究虚拟偶像代言虚拟服装过程中,拟人化(外观、道德品行、认知经验和意识情绪)4个维度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应用技术接受模型,以拟社会互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虚拟偶像拟人化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虚拟偶像道德品行和认知经验相较于外观和意识情绪对虚拟服装的购买意愿影响更为显著;拟社会互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在过程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虚拟偶像的设计运营及如何提升虚拟服装的购买意愿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虚
拟
偶像
拟
人化
虚
拟
服装
拟社会互动
技术接受模型
Keywords
virtual idols
anthropomorphism
virtual apparel
parasocial interac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s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与真实的回声:农村老年人媒介交往的话语意义与原生政治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娜
机构
中原科技学院
出处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第12期37-40,共4页
基金
2020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精准文化扶贫视野下“老漂族”的乡土情感表达与社会网络重构的路线图”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2400410177)
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20GGJS297)
+1 种基金
2020年度中原科技学院校级培育项目重大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XL2020A002)
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23-ZDJH-623)。
文摘
【目的】解读农村老年人的媒介交往实践,以及这些媒介构建的话语体系在重塑乡村公共娱乐空间、维系乡村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方法】文章从社会学、符号学、技术哲学、身体传播等视角出发,采用非结构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结果】笔者认为,在后乡土社会,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听酷狗音乐、追网剧、刷抖音……而这些由媒介技术和身体展演的日常玩耍,背后包含着老年人面对现实世界和媒介世界的诸多想象与原生政治。【结论】深入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在网络流行歌曲、移动短视频等新技术的交往实践以及传统游戏中的符号互动,提出新媒体虚拟偶像的拟社会互动,在维系老年人的趣缘、代际数字沟通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它们再现了农村老年人的经验世界,传统游戏成为一种纠偏机制,重塑了老年人的自信和本体性安全,是老年人脱社会化的乐趣建构与自我传播。
关键词
拟社会互动
机器保姆
自我赋权
后喻文化
短视频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C913.6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名人”直播带货模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研究--基于拟社会互动理论
潘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拟社会互动视角下虚拟偶像的人格化建构——以AYAYI为例
廖柯
孙璐
《传媒论坛》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虚拟偶像拟人化对虚拟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
罗林潇
陈李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虚拟与真实的回声:农村老年人媒介交往的话语意义与原生政治
李娜
《中国传媒科技》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