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秀娟 陈福如 何玉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碳源中,以对蔗糖、乳糖和葡萄糖利用为佳,其中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病菌产孢;在氮源中,以对蛋白胨、磷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钾利用为佳,其中硝酸钾最适合病菌产孢,而硫酸铵...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碳源中,以对蔗糖、乳糖和葡萄糖利用为佳,其中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病菌产孢;在氮源中,以对蛋白胨、磷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钾利用为佳,其中硝酸钾最适合病菌产孢,而硫酸铵不利病菌生长,尿素可抑制病菌生长。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100mg·L-1浓度的50%施保功WP、50%多菌灵WP、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50%多菌灵·施保功WP均能有效抑制该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50%多菌灵·施保功WP1.00kg·hm-2防治枇杷叶斑病效果最好,防效为93.27%;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2.50kg·hm-2次之,防效为8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叶斑病 拟盘多毛孢菌 生物学特性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细辛提取物对拟盘多毛孢菌的离体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桂清 张军华 +1 位作者 张敏 姬兰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3,114,共5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辽细辛根的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粗提取物和精油对引起牡丹叶斑病的拟盘多毛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和精油对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辽细辛根的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粗提取物和精油对引起牡丹叶斑病的拟盘多毛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和精油对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石油醚提取物和精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94.91 mg/L和120.44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32.64 mg/L和110.66 mg/L。说明细辛所含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易被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所提取,细辛精油中也含有抑菌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细辛 拟盘多毛孢菌 生长速率法 子萌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拟盘多毛孢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志强 林秀萍 刘永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6-715,697,共11页
内生真菌已经成为学者寻找具有显著活性药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对近年来从内生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p.)中发现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总结,按其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了萜类,生物碱类,异香豆素和香豆素类,醌类和半醌类,色酮类和脂类等,... 内生真菌已经成为学者寻找具有显著活性药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对近年来从内生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p.)中发现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总结,按其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了萜类,生物碱类,异香豆素和香豆素类,醌类和半醌类,色酮类和脂类等,并简要阐述了一些代谢产物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 拟盘多毛孢菌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诱导拟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器产生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 被引量:3
4
作者 付鸣佳 邹峥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8-121,共4页
一种拟盘多毛孢真菌F(Pestalotiopsis sp.F)在黑暗培养以后,挖去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体,再在蓝光照射下培养,可以诱导产生分生孢子器。拟盘多毛孢菌F的菌丝体受蓝光诱导,其菌丝体中有含量较高的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当温度为25℃且蓝光光照... 一种拟盘多毛孢真菌F(Pestalotiopsis sp.F)在黑暗培养以后,挖去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体,再在蓝光照射下培养,可以诱导产生分生孢子器。拟盘多毛孢菌F的菌丝体受蓝光诱导,其菌丝体中有含量较高的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当温度为25℃且蓝光光照强度为7.0μmol/m2·s时,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拟盘多毛孢菌F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也受蓝光光照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盘多毛孢菌 蓝光 类胡萝卜素 分生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室内及田间药剂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姜琬 徐波 +8 位作者 胡军华 王莹 孙海艳 李晓林 汪卫星 郭启高 何桥 向素琼 梁国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选用11种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选取其中10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25%咪鲜胺乳... 选用11种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选取其中10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25%咪鲜胺乳油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37 8mg/L;25%咪鲜胺乳油的833倍液田间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菌内生拟盘多毛孢菌的分离和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邹立扣 潘欣 +2 位作者 韩军涛 安明松 张庆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前鸡地从菌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而与其内生生长的拟盘多毛孢菌也许是影响其栽培的因素之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分... 目前鸡地从菌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而与其内生生长的拟盘多毛孢菌也许是影响其栽培的因素之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地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分析及形态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得到Pestalotiopsis属进化树,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其为忽视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negle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土从] 拟盘多毛孢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T-DNA转化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林平 叶建仁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8,共4页
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菌株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15株形态特征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并从中挑选3株转化子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了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含有T-DNA插入片段。分别对15株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 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菌株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15株形态特征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并从中挑选3株转化子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了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含有T-DNA插入片段。分别对15株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致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探讨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致病机制和致病基因克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 根癌农杆 转化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章一鸣 何永宏 +3 位作者 邱有尚 周志斌 丁榆 韩有魁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4期58-59,共2页
通过实验,对甜柿黑腐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酸碱度、碳源、氮源和光照对菌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柿树砧木根煎汁根培养基,最适温度是30℃,最适光照为24h全日光照,最适... 通过实验,对甜柿黑腐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酸碱度、碳源、氮源和光照对菌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柿树砧木根煎汁根培养基,最适温度是30℃,最适光照为24h全日光照,最适p H是4,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黑腐病 生物学特性 拟盘多毛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条件下红树植物内生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冼嘉韵 林秀萍 +4 位作者 王俊锋 艾文 秦淳 钟志龙 刘永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内生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高盐条件下固体发酵培养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拄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离手段对内生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versicolo... 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内生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高盐条件下固体发酵培养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拄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离手段对内生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versicolor)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pestalachlofide B(1)、1,6,8-三羟基-3-(羟甲基)蒽醌(2)、大黄素(3)、麦角甾-6,22-二烯6口,8σ-环二氧.3-醇(4)、3β-羟基-5-胆甾烯-6-酮(5)、3-吲哚甲醛(6)、4,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7)、2-(4-羟苯基)乙醇(8)、对羟基苯甲醛(9)。其中,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树 内生真 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高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茶花灰斑病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海江 樊娟 《广西植保》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明确贵州省山茶花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灰斑病(Pestalotio psisportugalica)病原的生物学特性,针对从种植地采集感病样品中分离出的菌株(编号为schb1),研究碳源、氮源、pH、温度和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最适生... 为明确贵州省山茶花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灰斑病(Pestalotio psisportugalica)病原的生物学特性,针对从种植地采集感病样品中分离出的菌株(编号为schb1),研究碳源、氮源、pH、温度和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对碳源蔗糖、氮源酵母膏的利用最高,菌丝生长对光暗交替敏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山茶花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灰斑病发生规律和开展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灰斑病 葡萄牙拟盘多毛孢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丁榕 王延丽 +1 位作者 李博勋 谢昌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分离鉴定杧果苗圃叶枯病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鉴定为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teyaert。菌丝在Richard+杧果叶煮沸汁液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z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 分离鉴定杧果苗圃叶枯病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鉴定为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teyaert。菌丝在Richard+杧果叶煮沸汁液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z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25℃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5.0~6.0和4.5~6.0。供试碳源中蔗糖和D-葡萄糖较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中硝酸钠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铵较利于孢子萌发。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各12小时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完全黑暗不利于菌丝生长且不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水浴10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拟盘多毛孢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stalachloride E,红树林内生杂色拟盘多毛孢真菌中的新氯代二苯甲酮衍生物(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冼嘉韵 林秀萍 +6 位作者 陆鑫 万军庭 王俊锋 周雪峰 艾文 涂正超 刘永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J0008-J0013,共6页
内生真菌已经成为发现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红树林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许多结构多样的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南海红树林植... 内生真菌已经成为发现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红树林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许多结构多样的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南海红树林植物桐花树内生杂色拟盘多毛孢真菌大米发酵产物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4个代谢产物,其中1个新氯代二苯甲酮衍生物pestalachloride E(2),2个已知的二苯甲酮衍生物pestalachlorides C(1)和B(3),1个已知的蒽醌化合物,大黄素甲醚physcion(4)。新化合物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鉴定,并通过高分辨电喷雾质谱确认。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IC50在2.8~82.4μmol/L区间。化合物3显示具有抗炎活性,对环氧合酶-2的抑制活性为IC50 2.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二苯甲酮衍生物 红树林 桐花树 内生真 杂色拟盘多毛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在山茶叶中的定殖及对山茶灰斑病的防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1 位作者 冉晓潇 朱天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84,共8页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从山茶叶片内部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拮抗菌株,通过研究该菌株在山茶叶片表面和内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及山茶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从山茶叶片内部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拮抗菌株,通过研究该菌株在山茶叶片表面和内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及山茶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结合比较标记菌株和非标记菌株的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筛选出最佳标记菌株;分别采用喷施和针刺法研究接种浓度、病原菌对生防菌在山茶叶表面及内部定殖动态的影响,并测定生防菌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含500μg/mL链霉素抗性平板上得到最佳标记菌株,标记菌株与未标记菌株在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定殖试验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高效定殖于山茶叶表面及内部,且叶表面的定殖较叶片内部更为高效、持久,其定殖量与接种浓度呈正相关,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当数量,病原菌仅与叶表面定殖密切相关,与生防菌的叶内定殖无关。田间防治试验表明,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山茶灰斑病有显著生防效果,预先接种生防菌菌悬液后再接种病原菌的生防效果最好,防效为75.35%,先接种病原菌后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悬液处理的防效为73.89%,同时接种生防菌菌悬液和病原菌时的防效最低,为72.95%。【结论】生防菌株B.amyloliquefaciens能够有效定殖于山茶叶片表面及内部,且对山茶灰斑病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灰斑病 茶褐斑拟盘多毛孢菌 生物防治 定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枝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孢子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路梅 凌丹燕 +1 位作者 马锡文 郭卫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114-120,174,共8页
2016年在浙江省蓝莓种植基地发现原因不明的幼苗木整株枯死现象,为明确其致病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培养法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通过科赫氏法则进行分离菌的致病性检测,运用常规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 2016年在浙江省蓝莓种植基地发现原因不明的幼苗木整株枯死现象,为明确其致病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培养法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通过科赫氏法则进行分离菌的致病性检测,运用常规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定,同时使用载玻片法进行病原菌孢子萌发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整株植株枯死是由枝枯病所致,纯化菌株ZA1为该病病原真菌。其菌落圆形,白色;分生孢子呈纺锤形,被4个真隔膜分成5个细胞,中间细胞呈褐色,两端细胞无色。结合r DNA-ITS 序列分析,菌株ZA1被鉴定为棒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菌株ZA1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对悬浮液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广,p H 3~12时孢子均可萌发;光照和复合碳源均有助于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枝枯病 棒状拟盘多毛孢菌 RDNA-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轮斑病菌与灰斑病菌的特性比较及致病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玉森 刘伟 +3 位作者 叶乃兴 杨江帆 魏日凤 方树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9-455,共7页
对Pestalotiopsis属的P.theae和P.guepinii菌侵染茶叶后的症状表现、菌落、形态特征和病菌生物学特性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发病初期二病症状差别不大,后期明显区分,轮斑病斑褐色具轮纹,着生明显凸起的黑点;灰斑病斑灰白,散生小黑点。... 对Pestalotiopsis属的P.theae和P.guepinii菌侵染茶叶后的症状表现、菌落、形态特征和病菌生物学特性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发病初期二病症状差别不大,后期明显区分,轮斑病斑褐色具轮纹,着生明显凸起的黑点;灰斑病斑灰白,散生小黑点。前者菌落具轮纹,分生孢子附属丝2~4条;后者菌落波状隆起,分生孢子附属丝2~5条。2种菌孢子萌发适温25℃,萌发率分别为87.5%和86.1%。茶汁能促进孢子萌发和产孢。强光照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皆有明显抑制作用。P.theae菌丝生长适温为26~28℃,P.guepinii菌则为24~25℃;以PDA培养基最适2者菌丝生长,PSA+200g/L茶叶煎汁培养基利于产孢。P.theae菌适宜pH值为6.0,P.guepinii菌则为7.5。用2种菌孢子茶汁悬液结合磨擦对新梢不同叶龄作涂抹接种。结果显示:伤口利于侵染,P.theae菌孢子可直接从芽、嫩叶侵入,也侵染损伤的成叶;P.guepinii菌孢子只能从损伤的芽、嫩叶和成叶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盘多毛孢菌 茶褐斑拟盘多毛孢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干热河谷流域小粒咖啡叶部病害病原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王娜 严炜 +7 位作者 马东晓 杨旸 胡发广 付兴飞 李贵平 喻好好 娄予强 李亚男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8,共10页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是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种植的理想区域,但是咖啡叶部病害的持续发生,对咖啡树的健康、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病害,本研究采集怒江干热河谷流域不同咖啡...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是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种植的理想区域,但是咖啡叶部病害的持续发生,对咖啡树的健康、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病害,本研究采集怒江干热河谷流域不同咖啡种植地的典型病叶样本,对咖啡叶部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通过病原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到7个致病菌株,分别为Lu 11-2、Lu 9-1、Xin 5-2、Xin 7-5、Xin 8-2、Xin 15-2和Lu 23-1,其中Lu 11-2、Lu 9-1、Xin 5-2和Xin 7-5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Xin 15-2和Lu 23-1菌株鉴定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Xin 8-2菌株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地区的咖啡叶部病害主要致病菌有3类: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和炭疽菌,其中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为咖啡褐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炭疽菌为咖啡炭疽病的致病菌。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的咖啡叶部病害类型提供科学依据,还为该地区咖啡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对当地的咖啡种植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咖啡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叶部病害 链格 拟盘多毛孢菌 炭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芒果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美姣 杨波 +4 位作者 李敏 杨冬平 蒲金基 张正科 高兆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64-1569,共6页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致死温度为60℃,10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病害 芒果 拟盘多毛孢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叶枯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牛晓庆 陈良秋 +4 位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李艳 覃伟权 蒋盛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2-357,共6页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C-12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r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在燕麦培养基上最适合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适宜pH值为4~11。供试碳源中果糖较利于菌丝生长,D-葡萄糖较利于孢子产生;供试氮源中蛋白胨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且蛋白胨较利于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拟盘多毛孢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柳树桑寄生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 被引量:7
19
作者 龚斌 巫鑫 +5 位作者 韦婷 廖日权 苏本伟 宋静静 江国焕 朱开昕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4-641,共8页
该研究从广西钦州市采集健康的柳树桑寄生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并纯化内生真菌,对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内生真菌的DNA,采用真菌ITS序列对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利用A549和H460细胞作为抗肿瘤活性指示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真菌乙酸乙酯... 该研究从广西钦州市采集健康的柳树桑寄生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并纯化内生真菌,对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内生真菌的DNA,采用真菌ITS序列对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利用A549和H460细胞作为抗肿瘤活性指示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经过初步分离分析,从柳树桑寄生中纯化出27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7个目9个属15个种。拟盘多毛孢属和间座壳属为优势属,其中拟盘多毛孢属全部定植于寄生根;其次为新壳梭孢属、拟茎点霉属和球座菌属,各分离到3株;其他包括青霉属、镰刀菌属、炭疽菌属和派伦霉属,各分离到1株。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有一株与Pestalotiopsis protearum的ITS序列相似性达100%的拟盘多毛孢属菌株Gen24表现有抑制肿瘤细胞A549和H460生长的特性,在真菌乙酸乙酯浸提物浓度为800μg·mL^(-1)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56.92%,对H4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70.11%。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柳树桑寄生内生真菌较丰富,在寄主中的分布表现了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而且还存在一些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及其活性物质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桑寄生 内生真 拟盘多毛孢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新产区杨梅枝枯的病原菌鉴定及土壤营养元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阳春 任海英 +2 位作者 戚行江 郑锡良 梁森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76,共7页
为了明确云南新产区杨梅枝枯的原因,利用科赫氏法则确定了引起枝枯的病原菌,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且对发病定植苗及其容器苗、健康定植苗和本地生长的杨梅树土壤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杨... 为了明确云南新产区杨梅枝枯的原因,利用科赫氏法则确定了引起枝枯的病原菌,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且对发病定植苗及其容器苗、健康定植苗和本地生长的杨梅树土壤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杨梅枝枯的病原菌为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果园内的发病定植苗与健康定植苗相比,磷、硼、钾、钙、锌元素含量都显著升高,升高幅度在55.8%~511.5%,氮的含量也略有升高(9.2%),说明果园内的定植苗处于一种相对富营养的土壤环境;与本地生长的健康杨梅树土壤相比,容器内的植株土壤磷、钾含量大大升高,升高幅度为203.2%~431.6%,镁的含量也略有升高(27.6%),其他营养元素含量都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8.6%~96.9%,表明容器苗的土壤相对本地生长的健康杨梅树来说,各元素含量不太均衡。该研究结果可为指导云南杨梅新产区的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枝枯 病原 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土壤营养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