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ltoides Tausch)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旭 汪瑞琪 +1 位作者 贾继增 董玉琛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用95个引物,在拟斯卑尔脱山羊草15份材料中扩增出416条带,其中无多态性的带为83条,占总数的20%,有多态性的带为333条,占总数的80%。可以看出,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种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15份材料可以分成4... 用95个引物,在拟斯卑尔脱山羊草15份材料中扩增出416条带,其中无多态性的带为83条,占总数的20%,有多态性的带为333条,占总数的80%。可以看出,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种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15份材料可以分成4个类群,每个类群内的材料之间差异较明显,而4个类群间差异不是太大,因此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是由类群内不太一致、类群间差异不十分明显的4个类群构成。类群内差异明显,支持遗传多样性丰富,说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是一个古老物种的观点;而类群间差异又不太大,表示该物种在长期进化中,没有分化成新的类型,说明该物种较稳定。本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支持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是一个比较古老且比较稳定的物种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遗传多样性 RAPD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 Tausch.)异源融合体形成的技术体系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苏集华 王莉 +1 位作者 秦金燕 姚占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10-1616,共7页
通过PEG诱导小麦和山羊草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建立高效的异源融合体形成技术体系,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中间材料。利用中性红、FDA、罗丹明B三种染色剂分别对小麦成熟胚及叶片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比较不... 通过PEG诱导小麦和山羊草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建立高效的异源融合体形成技术体系,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中间材料。利用中性红、FDA、罗丹明B三种染色剂分别对小麦成熟胚及叶片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染剂和材料的组合对原生质体的分辨效果,确定各个材料的最佳染剂,根据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质量以及原生质体密度对融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时间和融合密度。结果表明:FDA适于染色小麦成熟胚,紫外光下,有活力原生质体(不含叶绿体)发出绿色荧光;罗丹明B适于染色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叶片,紫外光下,原生质体发出红色荧光;中性红染色效果相对较差,故选用小麦成熟胚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解离时间以4h为宜,此时原生质体的活力高达86.2%;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密度为10×106个·mL-1,此时异源融合率高达16.1%。利用筛选得到的FDA和罗丹明B分别对小麦成熟胚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可有效辨别异源融合体;酶解时间4h、融合密度10×106个·mL-1时,可获得较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利于异源融合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原生质体 异源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开发山羊草属InDel分子标记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磊 王丹 +2 位作者 苏文悦 郭长虹 束永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4-1338,共5页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优异基因,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通过在15个小麦野...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优异基因,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通过在15个小麦野生近缘属种基因组DNA的扩增分析,发现11对引物具多态性,可以作为InDel标记。这些包含突变位点的基因涉及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结合与催化以及代谢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学 插入/缺失突变 小麦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功能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