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郭丽红 王定康 +2 位作者 袁燕 刘开庆 张乐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444-11445,共2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方法]以构建的能表达热激因子HSF1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15(pQE32/His6-HSF1,pREP4)为材料,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SF1,再通过镍亲和层析纯化表达的HSF1,通过变性的聚... [目的]表达和纯化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方法]以构建的能表达热激因子HSF1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15(pQE32/His6-HSF1,pREP4)为材料,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SF1,再通过镍亲和层析纯化表达的HSF1,通过变性的聚丙酰胺(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蛋白和纯化蛋白。[结果]试验获得了表达的HSF1,并且进一步获得了纯化的HSF1。[结论]该研究为探讨拟南芥HSF1在基因组的结合位点提供了试验材料,为全面认识HSF1作用机理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1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邓健炜 孙清明 +1 位作者 申迎宾 李俊成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90,共11页
【目的】探究火龙果(Selenicereus spp.)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 HSF)基因家族的生物学特性,为探明火龙果抵抗高温胁迫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火龙果HSF基因家族进行理化性质、Motif... 【目的】探究火龙果(Selenicereus spp.)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 HSF)基因家族的生物学特性,为探明火龙果抵抗高温胁迫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火龙果HSF基因家族进行理化性质、Motif分析、基因结构分析、基因结构域的预测、染色体定位、启动子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等。并通过转录组数据和qPCR技术分析基因家族各成员在逆境胁迫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火龙果基因组中鉴定出13个HSF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其编码的热转录因子均为不稳定蛋白;基因结构分析显示,火龙果HSF基因家族大部分成员仅含一个内含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HSF基因家族根据亲缘关系分为4类,Motif分析结果也从侧面印证同一分支的基因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保守基序;HSF基因家族成员随机分布在火龙果的6条染色体中;其启动子中包含激素响应、逆境胁迫、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光响应等多种元件;基因结构域预测分析发现,火龙果HSF基因家族成员均含有特定的HSF结构域。基因表达分析表明,火龙果HSF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强的时间与空间特异性;其中仅5个成员在枝条表达且表达趋势不同,HU05G00210.1和HU05G01887.1的表达量在24 h和48 h均显著升高,HU02G02398.1和HU10G01257.1在经过48 h高温处理后表达量才显著升高,而HU04G00163.1表达量则没有显著变化,体现了HSF基因对热胁迫的响应。【结论】初步鉴定并验证了HSF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火龙果热胁迫反应过程,为进一步探究HSF基因家族成员在火龙果高温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hsf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在低温胁迫下对细胞程序性死亡中Caspase-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丽红 徐娅 +3 位作者 郤秋霞 李念 檀文涛 张学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4-27,共4页
为了研究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对低温胁迫下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简称PCD)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简称Caspase)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与... 为了研究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对低温胁迫下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简称PCD)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简称Caspase)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与低温胁迫中PCD的关系。以热激因子AtHsfA1a不同基因型(野生型、基因沉默型)的拟南芥为材料,首先获得单细胞,于4℃处理1 h后,测定热激因子AtHsfA1a的表达量,发现基因沉默型中AtHsfA1a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接着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简称DAPI)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野生型未出现凋亡小体,基因沉默型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凋亡小体。最后根据荧光底物Ac-DEVD-p NA的断裂程度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发现,低温处理后的拟南芥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而AtHsfA1a基因沉默型拟南芥Caspase-3活性比野生型拟南芥的高,说明低温胁迫下拟南芥AtHsfA1a能够抑制Caspase-3蛋白酶的活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蛋白酶的活性而对细胞程序性死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对于揭示植物耐逆境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因子AthsfA1a 低温胁迫 细胞程序性死亡 CASPASE-3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因子AtHsfA1a突变对热胁迫中拟南芥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丽红 李念 +1 位作者 徐亚 曾洁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热激因子AtHsfA1a突变对热胁迫中拟南芥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方法】以T-DNA插入AtHsfA1a基因突变拟南芥及野生型植株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热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植株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EC1.11.1.7)活性的... 【目的】探讨热激因子AtHsfA1a突变对热胁迫中拟南芥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方法】以T-DNA插入AtHsfA1a基因突变拟南芥及野生型植株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热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植株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EC1.11.1.7)活性的变化,RT-PCR法研究AtHsfA1a对APX表达的影响,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和凝胶阻滞电泳分析体内外研究AtHsfA1a与APX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结果】在热胁迫下AtHsfA1a基因突变拟南芥植株中的APX的活性低于野生型,且AtHsfA1a基因突变拟南芥植株中的APX的mRNA的相对量低于野生型;体内研究发现在热胁迫下AtHsfA1a基因突变拟南芥植株中未筛选出APX基因启动子区片段,而野生型筛选出APX基因启动子区片段,体外研究发现AtHsfA1a与APX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是直接的。【结论】热激因子AtHsfA1a突变对热胁迫中拟南芥APX的影响是从转录调控水平直接影响APX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因子AthsfA1a 胁迫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的克隆与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晁旭 巩振辉 +4 位作者 逯明辉 马超 李大伟 赵军 孟长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4-98,共5页
【目的】研究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方法从野生型拟南芥总RNA中,扩增获得了849 bp的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cDNA片段,经过测序,结果与公布的序列完全相同。将该片段与绿色荧... 【目的】研究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方法从野生型拟南芥总RNA中,扩增获得了849 bp的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cDNA片段,经过测序,结果与公布的序列完全相同。将该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cDNA重组,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CHF3上,经PCR与酶切检测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正确。按照Clough等的方法转化拟南芥,经Kanamycin筛选和PCR检测,得到转基因植株;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植株幼苗的根部。【结果】在正常条件下,融合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在正常条件下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在细胞质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转录因子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定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因子基因AtHSFa1a提高烟草的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万发香 田婷婷 +2 位作者 杜小兵 苏承刚 张兴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80,共6页
克隆了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并由热激启动子AtHSP70b控制,构建了双元表达载体pV-70bAtHSFa1a,并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检测了其耐热性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烟草的电导率较低,丙二醛含量增幅较小,SOD... 克隆了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并由热激启动子AtHSP70b控制,构建了双元表达载体pV-70bAtHSFa1a,并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检测了其耐热性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烟草的电导率较低,丙二醛含量增幅较小,SOD酶活性较高,初步表明其对高温具有更高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拟南芥因子Athsfa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HSFB2b负调控植物热形态建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紫薇 孙婧靓 +1 位作者 刘建祥 芦海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探究参与极端高温环境应答的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HSF)是否也参与了温和高温下的植物热形态建成,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一系列生理生化和遗传学实验,以及效应因子-报告基因系统(effector-... 为探究参与极端高温环境应答的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HSF)是否也参与了温和高温下的植物热形态建成,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一系列生理生化和遗传学实验,以及效应因子-报告基因系统(effector-reporter)等实验方法,发现热激转录因子HSFB2b受温和高温诱导,在热形态建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温和高温(29℃)下,拟南芥突变体hsfb2b表现出比野生型更长的下胚轴表型,揭示HSFB2b作为负调控因子在热形态建成中发挥作用。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HSFB2b蛋白在细胞核中发挥功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表明,温和高温下野生型植株中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基因、热激转录因子HSFA2和茉莉酸降解基因ST2A相对于常温(22℃)时表达上调,但这些基因在突变体hsfb2b中上调倍数更大。此外,效应因子-报告基因系统实验证实HSFB2b可以结合ST2A启动子热激元件(heat shock element, HSE),从而抑制ST2A表达。综上所述,受温和高温诱导的热激转录因子HSFB2b在下胚轴伸长调控中起负调控作用,并且在分子机制上HSFB2b通过识别HSE元件,负调控茉莉酸降解相关基因ST2A的表达,从而负调控植物热形态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形态建成 转录因子 茉莉酸代谢 下胚轴伸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克隆及MnHsfA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丹 邱长玉 +7 位作者 韦伟 陆晓媚 黄胜 曾燕蓉 朱光书 张朝华 何骥 林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20-2329,共10页
【目的】克隆桑树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MnHsfA1基因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家族在桑树热应激响应中的调控机制及桑树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川桑幼苗为试验材料,克隆其MnHsfs基因,通过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 【目的】克隆桑树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MnHsfA1基因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家族在桑树热应激响应中的调控机制及桑树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川桑幼苗为试验材料,克隆其MnHsfs基因,通过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和MEME保守基序在线预测分析,对MnHsfs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nHsfA1基因在高温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桑树中克隆到14个MnHsfs基因的全长编码区(CDS)序列,分别为MnHsfA4a、MnHsfA4b、MnHsfA2、MnHsfA5、MnHsfA6b-1、MnHsfA6b-2、MnHsfB4-2、MnHsfA8、MnHsfB3、MnHsfB2b、MnHsfC1、MnHsfB2a、MnHsfB4-1和MnHsfA1,长度分别为1239、1278、1404、1431、1101、1140、1185、1197、711、996、1029、936、900和1437 bp,分别编码412、425、467、476、366、379、394、398、236、331、342、312、299和478个氨基酸残基,大部分MnHsfs蛋白是一个亲水、不稳定的酸性蛋白。MnHsfs蛋白包括结合功能域(DBD)、寡聚化功能域(OD)、AHA和KLFGV等结构域,可分为A、B和C类。MnHsfA1与苹果、菠菜和拟南芥的HsfA1相似性最高;与对照相比,MnHsfA1基因相对表达量在高温和干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MnHsfs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保守性,高温和干旱胁迫诱导MnHsfA1基因高表达,且MnHsfA1基因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中含有脱落酸、茉莉酸甲酯、赤霉素等激素响应元件以及与各种非生物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推测其同时调节多种非生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转录因子(hsf) 系统发育进化树 胁迫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耐高温功能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晁旭 王东平 +2 位作者 巩振辉 梁燕 赵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05-1310,共6页
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了热激转录因子(At Hsf A6a),构建了过量表达(over-expression,OE)和反义(anti-sense,AS)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获得了拟南芥纯合转基因株系。对其进行耐高温处理,结果显示:43℃处理2 h,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存活... 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了热激转录因子(At Hsf A6a),构建了过量表达(over-expression,OE)和反义(anti-sense,AS)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获得了拟南芥纯合转基因株系。对其进行耐高温处理,结果显示:43℃处理2 h,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存活率(86%)远高于野生型(59%);而反义转基因植株存活率则只有43%,显著低于野生型。43℃处理0.5 h,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离子渗漏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而反义转基因植株则大幅度升高。基因表达分析证明,AtHsfA6a的表达受热胁迫诱导,并且Hsp70是受AtHsfA6a调控的下游靶基因。上述结果表明,拟南芥AtHsfA6a可能通过调节Hsp70表达,提高植物耐受高温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高温胁迫 转录因子 AthsfA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因子cDNA的克隆及转化烟草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爱生 彭日荷 +2 位作者 李贤 范惠琴 姚泉洪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拟南芥热激因子是一重要的耐热基因。从拟南芥幼苗中提取总RNA ,根据报道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的方法扩增出大约 1.4kb的拟南芥热激因子基因Athsfc。将其克隆入pBluescriptSK载体的XbaI和SacI位点 ,测序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与国外H櫣be... 拟南芥热激因子是一重要的耐热基因。从拟南芥幼苗中提取总RNA ,根据报道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的方法扩增出大约 1.4kb的拟南芥热激因子基因Athsfc。将其克隆入pBluescriptSK载体的XbaI和SacI位点 ,测序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与国外H櫣bel(1994)报道的Athsf1基因间 99.8%同源 ,只有 3个核苷酸不同。序列分析显示 ,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将该基因构建入含内含子Km筛选标记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YP12 0 3E中 ,构成了拟南芥热激因子基因 Athsfc植物表达载体pYP12 0 3E(Athsfc)。利用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对烟草进行Athsfc基因的转化 ,获得了GUS染色显示阳性的烟草转基因植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因子 CDNA克隆 基因转化 转基因烟草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热激因子结合蛋白1全长cDNA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会勇 李玉昌 +1 位作者 林俊堂 徐存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热激因子结合蛋白1(heatshockfactorbindingprotein1,HSBP1)是一种新发现的高保守、低分子质量、定位于核中的一种转录因子,它可抑制HSF1的转录域活性,并协同HSP70负调控热激反应。在哺乳动物中仅有人与小鼠的HSBP1cDNA序列被克隆,大鼠... 热激因子结合蛋白1(heatshockfactorbindingprotein1,HSBP1)是一种新发现的高保守、低分子质量、定位于核中的一种转录因子,它可抑制HSF1的转录域活性,并协同HSP70负调控热激反应。在哺乳动物中仅有人与小鼠的HSBP1cDNA序列被克隆,大鼠中的HSBP1尚未有人报道,我们根据人与小鼠的HSBP1氨基酸的N端和C端保守序列设计了简并引物,采用RT PCR方法从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株中克隆大鼠HSBP1的片段,然后采用Southern印迹方法从建立的神经胶质瘤细胞的cDNA文库中调取了它的cDNA全长序列,递交给GenBank,获登陆号为AF522937。并借助于大鼠基因组测序成果,将大鼠HSBP1基因定位于19q12,发现HSBP1基因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其中外显子1和外显子4之间距离5829bp。且对HSBP1的Unigene检索显示HSBP1广泛存在于大鼠各组织、器官中,揭示HSBP1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已发表的其他物种的HSBP1的氨基酸序列用DNAman软件做了它的同源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进化关系较近的物种中,HSBP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与其从形态解剖所得的系统进化关系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因子结合蛋白1 RT-PCR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对人热激因子1结合DNA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正 罗兰 +1 位作者 张式鸿 徐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内具抗氧化作用的谷胱甘肽合成受抑制对人热激因子1结合DNA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丁硫堇处理培养中的HeLa细胞,降低细胞内的谷胱甘肽水平,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谷... 【目的】研究细胞内具抗氧化作用的谷胱甘肽合成受抑制对人热激因子1结合DNA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丁硫堇处理培养中的HeLa细胞,降低细胞内的谷胱甘肽水平,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谷胱甘肽缺乏时经热激处理后人热激因子1的氧化还原构象改变;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检测其与DNA结合的活性变化。【结果】丁硫堇处理后的HeLa细胞,经热激后出现一种在电泳中移动快速、结构致密、分子内二硫键交联的氧化型热激因子1;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结果显示热激因子1与DNA结合活性降低。【结论】谷胱甘肽在维持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中起重要作用,谷胱甘肽缺乏导致细胞内氧化型热激因子1蓄积,从而降低热激因子1与DNA结合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合成抑制 因子1 DNA功能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婷婷 仇有文 +5 位作者 王沛文 陈宏宇 杨俊颖 王窦逗 伍淼 王傲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3,共6页
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factors)普遍存在于整个生物界中,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对多个物种的HSF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但未见对番茄中HSF基因家族的分析报道。通过番茄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和分... 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factors)普遍存在于整个生物界中,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对多个物种的HSF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但未见对番茄中HSF基因家族的分析报道。通过番茄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和分析番茄HSF转录因子家族,获得24个HSF基因家族成员。多重序列比对发现番茄HSF基因具有保守的DBD结构域和广泛的保守基序。根据与拟南芥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基因分类,分成Ⅰ、Ⅱ、Ⅲ支,又将Ⅰ支分成A、B、C 3个亚支,并且存在5对旁系同源蛋白和10对直系同源蛋白。染色体分布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番茄HSF基因存在于10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转录因子(hsf)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利红 刘潮 +3 位作者 张维维 李发 邓发虎 阮子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684,共8页
【目的】鉴定铁皮石斛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家族在铁皮石斛热应激响应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拟南芥和水稻Hsf蛋白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序列,在铁皮石斛蛋白数据中搜索其同源蛋... 【目的】鉴定铁皮石斛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家族在铁皮石斛热应激响应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拟南芥和水稻Hsf蛋白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序列,在铁皮石斛蛋白数据中搜索其同源蛋白序列,利用SMART和Pfam数据库鉴定出其Hsf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铁皮石斛Hsf基因家族组成、基因结构、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及其编码蛋白结构域和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获得23个铁皮石斛Hsf基因家族成员,编码氨基酸数量为132~514个,平均343个,多数属于酸性蛋白和亲水性蛋白,可分为HsfA、HsfB和HsfC组,其中HsfA组成员13个、HsfB组成员9个、HsfC组成员1个。除DoHsfA3仅包含motif 1和motif 2外,其他HsfA组蛋白均含有motif 1~motif 5,HsfB和HsfC组蛋白均缺少motif 5。铁皮石斛Hsf蛋白缺少A9、B3、B5和C1亚类成员,与同属于单子叶兰科植物的小兰屿蝴蝶兰Hsf蛋白亲缘关系最近。HsfA组成员包含完整的HSF功能域和卷曲螺旋(CC)功能域,HsfB和HsfC组成员缺少或含不完整的CC功能域。DoHsfA1A蛋白具有保守的丝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序列。铁皮石斛Hsf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生长相关元件。【结论】铁皮石斛Hsf基因家族成员进化较保守,其生物学功能存在明显物种特异性,进化关系较复杂,推测其在不同的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信号途径中发挥潜在"节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转录因子(hsf) 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进化树 胁迫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德龙 申奔龙 +2 位作者 白万强 薛宝宝 沈和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2,共8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因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海洋滩涂生物在耐受高温过程中HSF1发挥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一步阐述HSF1的生理功能,文章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材料...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因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海洋滩涂生物在耐受高温过程中HSF1发挥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一步阐述HSF1的生理功能,文章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HSF1基因。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的cDNA全长202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707 bp,编码568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TR)长196 bp,3'UTR长123 bp。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与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系统进化分析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吻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肝胰腺和水管,在斧足和性腺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急性温度胁迫后第9小时表达量较高。推测HSF1基因参与缢蛏的热应激过程,并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休克转录因子1(hsf1) 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玮 宗佩君 刘珊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8-1613,共6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pcDNA3.1-HSF1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HSF1表达,再用AngⅡ处理血管内皮细胞。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pcDNA3.1-HSF1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HSF1表达,再用AngⅡ处理血管内皮细胞。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内皮素1(ET-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6(ATF6)和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高表达HSF1可以降低AngⅡ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ET-1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HOP、ATF6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减少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β。结论:高表达HSF1减轻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质网应激,减少细胞分泌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休克转录因子 1 内质网应 细胞凋亡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晓军 叶春江 +6 位作者 吕慧颖 徐民新 李葳 张利明 王超 罗淑萍 朱保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1-1420,共10页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有5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GenBank登录号为AY458843)。与其他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相似,GmHSFA1也含有4个典型的结构功能域-DNA结合域、寡聚域、核定位信号和C端激活域。BLAST分析表明,GmHSFA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番茄热激转录因子LpHSFA1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2.46%。RT-PCR、Northern和遗传转化结果显示:1)GmHsfA1在大豆的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模式;2)常温下转基因大豆植株的GmHsf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3)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了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热激蛋白基因GmHsp22在非诱导条件下的转录,并加强了高温胁迫下另2个热激蛋白基因GmHsp23和GmHsp70的表达;4)转GmHsfA1大豆植株的耐热温度(达52℃)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上述结果说明,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或促进其下游3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明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耐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录因子A1(hsfA1) 转基因 胁迫 过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春PF sHSP 17-1基因转化拟南芥及耐热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路 胡伟娟 +3 位作者 张启翔 高亦珂 石少川 王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7-181,186,共6页
根据灰岩皱叶报春PF sHSP 17-1热激蛋白基因序列,采用PCR法从差减文库中克隆得到该基因,并构建pCAMBIA1301-PF sHSP 17-1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器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经潮霉素筛选、PCR和RT-PCR法鉴定后,对转基因植株和野... 根据灰岩皱叶报春PF sHSP 17-1热激蛋白基因序列,采用PCR法从差减文库中克隆得到该基因,并构建pCAMBIA1301-PF sHSP 17-1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器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经潮霉素筛选、PCR和RT-PCR法鉴定后,对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对照进行高温胁迫,分析其耐热性差异。结果显示,在40℃、42℃、44℃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的幅度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而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明显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热胁迫下也比对照稳定,仅有轻微下降。试验证明,PF sHSP 17-1基因对植物的耐热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 sHSP17-1基因 拟南芥 转基因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子童 田辉 +5 位作者 岳韦名 李林 李树海 高存 司立博 鲁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检测热激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 目的:检测热激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E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50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中HSF1蛋白的表达;另取20例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行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SF1mRNA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F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HS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01);HSF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P=0.453)、性别(P=0.692)、吸烟史(P=0.318)及饮酒史(P=0.367)均无显著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02)、分化程度(P=0.012)及TNM分期(P=0.024)显著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F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结论:HSF1在ESC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ESCC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1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敏感蛋白HSF1在斑马鱼胚胎左右轴建立中的作用
20
作者 李树凯 杜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4-404,共1页
目的斑马鱼胚胎左右对称性的打破对正常发育至关重要,但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具有机敏感性,并且在左右对称性打破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药理抑制实验和体外机械刺激测试... 目的斑马鱼胚胎左右对称性的打破对正常发育至关重要,但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具有机敏感性,并且在左右对称性打破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药理抑制实验和体外机械刺激测试,检验了HSF1在斑马鱼胚胎库普弗囊泡(KV)中对节点流的响应。利用免疫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HSF1的活性变化,并通过流体剪切应力实验评估HSF1的机敏感性。结果HSF1在结节流存在时在KV中不对称地被激活。HSF1的功能缺失导致斑马鱼胚胎内脏定位的随机化。在体外实验中,流体剪切应力能显著增加HSF1在细胞中的磷酸化水平。此外,纤毛和Ca^(2+)-Akt信号通路对HSF1的激活起着关键作用。结论HSF1作为一个机械敏感蛋白,在斑马鱼胚胎的左右对称性打破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提供了关于胚胎左右轴建立的新的分子机制,也为其他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机械信号如何调控基因表达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f1 基因敲除 斑马鱼胚胎 休克因子1 机械刺 机械信号 免疫染色 抑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