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框架拟动力试验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建阳 翟磊 +2 位作者 赵轩 李海博 葛鸿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4,共11页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恢复力特征曲线及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乳栿为模型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模型结构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捏缩'效应。由应变分析可知,金柱纵筋先于檐柱纵筋屈服;乳栿和混凝土柱为模型结构的主要耗能构件。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试验模型框架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框架的出铰顺序依次为乳栿两侧、金柱柱底、檐柱柱底、金柱CFST柱底部及檐柱CFST柱底部。在峰值加速度为0.70g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模型柱架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限值较为接近,表明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RC-CFST组合框架 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杜修力 杨淑玲 +1 位作者 张令心 高艳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的分析手段,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竖向空间约束作用,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 为了进一步完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的分析手段,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竖向空间约束作用,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能以简单、可行的方式处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间的地震空间相互约束作用这一复杂问题。最后,采用此方法对算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三维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横向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弯剪型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征良 洪翔 吴兵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根据层间弯剪型力学模型,运用刚度矩阵缩聚法建立总侧移刚度矩阵,采用雅可比法求解结构动力特性,选用退化双线型滞回曲线作为层间恢复力模型,建立了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的有关公式和计算程序.通过算例的计算结果对比,... 根据层间弯剪型力学模型,运用刚度矩阵缩聚法建立总侧移刚度矩阵,采用雅可比法求解结构动力特性,选用退化双线型滞回曲线作为层间恢复力模型,建立了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的有关公式和计算程序.通过算例的计算结果对比,证明这种计算结果与其他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弯剪型层间模型 弹塑性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剪砌体房屋空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佑发 邹银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5,共4页
本文提出了底部框剪砌体房屋这类上下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的空间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针对砌体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截然不同的抗震性能 ,对上部砌体结构采用空间剪扭分析法 ,而对下部框架抗震墙结构采用空间协同分析法 ,建立了组... 本文提出了底部框剪砌体房屋这类上下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的空间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针对砌体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截然不同的抗震性能 ,对上部砌体结构采用空间剪扭分析法 ,而对下部框架抗震墙结构采用空间协同分析法 ,建立了组合型串联刚片系振动模型。对单向和双向地震波输入结构层位移反应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单元复力模型 振动模型 结构动力分析 时程分析 组合型串联刚片系 底部框剪砌体房屋 空间弹塑性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作用下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蒋通 邢海灵 苏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2,共6页
本文基于盾构法隧道等效连续化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在地震行波作用下复杂盾构法隧道系统弹塑性受力分析的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有限元法的适用性。对上海市穿越黄浦江的延安东路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进行了地震行波作... 本文基于盾构法隧道等效连续化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在地震行波作用下复杂盾构法隧道系统弹塑性受力分析的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有限元法的适用性。对上海市穿越黄浦江的延安东路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进行了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隧道内力大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诸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 计算模型 有限元法 地震行波 弹塑性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多重机构模型的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原 方火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5-382,共8页
以Hardin-Drnevich模型和广义Masing准则为基础的三维多重机构模型,可以考虑颗粒材料的非线性和应力诱导各向异性。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平台上,开发了三维多重机构模型的UMAT子程序,实现了利用该模型进行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的可能。利... 以Hardin-Drnevich模型和广义Masing准则为基础的三维多重机构模型,可以考虑颗粒材料的非线性和应力诱导各向异性。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平台上,开发了三维多重机构模型的UMAT子程序,实现了利用该模型进行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的可能。利用三维多重机构模型和等价粘弹性模型,对某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该坝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性和本构模型对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三维多重机构模型与等价粘弹性模型计算得到的坝体动力反应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三维多重机构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堆石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复杂应力应变关系,其计算结果可以更合理地揭示坝体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三维多重机构模型 地震反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钢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杜修力 高艳春 杨淑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本文基于文献[5]建立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拟三维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讨论了横向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 本文基于文献[5]建立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拟三维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讨论了横向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进一步考虑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后所得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比只考虑竖向作用所得的值偏大,可见,采用考虑横向梁空间竖向和扭转约束作用的拟三维分析方法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横向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选取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小雷 谢灿东 +2 位作者 季静 肖新瑜 罗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长周期结构在大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刚度退化,周期延长,地震波对应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在长周期段的拟合程度对结构的安全性判断有较大影响。提出长周期反应谱拟合系数作为长周期结构在弹塑性时程分析中地震波选取的依据,通过... 长周期结构在大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刚度退化,周期延长,地震波对应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在长周期段的拟合程度对结构的安全性判断有较大影响。提出长周期反应谱拟合系数作为长周期结构在弹塑性时程分析中地震波选取的依据,通过六千多条强震记录的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场地条件下适用于长周期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库,保证所选取地震波对应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在3~6s段统计意义上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长周期反应合系数 地震波库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土场地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青生 高广运 何俊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61-3467,共7页
考虑土的非线性,采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对上海软土场地进行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利用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水平地层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以具有水平和垂直三向完整加速度记录的Taft波作为地震输入,对比分析单向和多向地震输入场地水平和... 考虑土的非线性,采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对上海软土场地进行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利用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水平地层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以具有水平和垂直三向完整加速度记录的Taft波作为地震输入,对比分析单向和多向地震输入场地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特征,并分析不同强度地震动输入下竖向和水平加速度峰值比特征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反应特征有较大差异;与水平单向地震输入相比,三向地震输入场地土层放大效应明显增大;地下水位上升对水平向和竖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影响差异显著,地下水位上升,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大,竖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减小,研究结果对上海地区的工程抗震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线性 地震反应分析 简化边界面模型 多向地震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玉贞 卞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41-345,共5页
我国的高土石坝主要分布在水利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而这些地区多位于强震带,研究高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对于大坝的设计和安全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研究高心墙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 我国的高土石坝主要分布在水利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而这些地区多位于强震带,研究高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对于大坝的设计和安全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研究高心墙土石坝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采用理论构架更为完善的弹塑性模型-非线性方法进行高心墙土石坝二维和三维地震动力响应计算分析。通过和实际工程及传统粘弹性等效线性方法的对比分析,认为弹塑性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土石坝在地震过程中的实时动力响应,在分布规律上比传统方法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三维 弹塑性 地震 动力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二级面板堆石坝三维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剑明 常亚屏 陈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388-392,396,共6页
基于土石料三维粘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采用新型三维各向异性有厚度薄单元来模拟面板和堆石的接触面特性,建立了高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的三维真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利用坝料动力特性的大型三轴试验成果,分析计算了龙首二级(西流水... 基于土石料三维粘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采用新型三维各向异性有厚度薄单元来模拟面板和堆石的接触面特性,建立了高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的三维真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利用坝料动力特性的大型三轴试验成果,分析计算了龙首二级(西流水)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反应,主要包括加速度反应、堆石体应力反应及坝体单元抗震安全系数、面板应力反应和变形及接缝位移、高趾墙动力反应等。为大坝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动力本构模型 三维真非线性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晶波 李彬 刘祥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76,共9页
首先介绍目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地上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静力弹塑性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与特点,给出水平等效惯性加速度的求解... 首先介绍目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地上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静力弹塑性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与特点,给出水平等效惯性加速度的求解方法。该方法概念清晰、操作简单,能够在不需要计算相互作用系数的情况下较好地模拟土-结构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能够进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分析,给出地下结构在输入地震波作用下的峰值变形与内力,避免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地下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及良好的模拟精度,可以应用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静力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 静-动力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软土地层多向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蔡宏英 周健 李相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 ,研究了上海地区典型粘土和砂性土的动力特性 ,取得了针对边界面模型的计算参数 ,并采用多向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层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 (SUMDES)对以深厚软土覆盖地层为特点的上海地区典型的... 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 ,研究了上海地区典型粘土和砂性土的动力特性 ,取得了针对边界面模型的计算参数 ,并采用多向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层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 (SUMDES)对以深厚软土覆盖地层为特点的上海地区典型的土层断面 ,以苏南核电站为主的地震输入进行了场地反应分析 ,在加速度特性、孔压特性和动应力特性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结果 .针对上海地区厚覆盖土层 ,对不同土层厚度作了对比研究 ,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比较 ,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还采用多向地震作为输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地震 动力反应分析 水平地层 深厚覆盖软土地层 弹塑性边界面模型 土层断面 土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基础提离与塑性的桥墩地震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越 陈兴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131,共7页
浅平基桥墩在承受强震作用时,其基础与地基之间会发生提离,地基土会进入塑性状态。精确模拟上述两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分析中地基采用了能考虑基础提离及地基塑性的弹塑性Winkler地基模型,采用1940年El Centro(NS)地震记录作为输入... 浅平基桥墩在承受强震作用时,其基础与地基之间会发生提离,地基土会进入塑性状态。精确模拟上述两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分析中地基采用了能考虑基础提离及地基塑性的弹塑性Winkler地基模型,采用1940年El Centro(NS)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对三个不同高度的双柱式浅平基桥墩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提离和地基塑性对双柱式桥墩的地震反应有很大影响。考虑地基非线性后,墩顶位移增大,剪力减小,对保护桥墩减小震害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提离 屈服 弹塑性 WINKLER地基模型 双柱式桥墩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钢结构跃层加层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元清 宋锋 +1 位作者 石永久 钱晓键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3期55-60,共6页
随着钢结构跃层加层技术的应用,其抗震和隔震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根据现行的抗震规范,通过建立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采用隔震技术的跃层加层框架的动力特性,并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及其相应的非隔震结构... 随着钢结构跃层加层技术的应用,其抗震和隔震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根据现行的抗震规范,通过建立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采用隔震技术的跃层加层框架的动力特性,并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及其相应的非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比较了两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可为该类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分析 钢结构 跃层 基础隔震 隔震技术 隔震结构 三维有限元 时程分析 加层技术 工程实例 抗震规范 动力特性 模型分析 抗震性能 隔震设计 计算结果 类结构 框架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高架桥支座的空间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首先,概述了国内高速铁路桥梁支座的应用,阐述了铁路桥梁橡胶支座的动静力性能,提出了构建橡胶支座本构关系的原则。随后,建立了一个实际高架桥结构的计算图式和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最后,用大型结构化分析程序NASTRAN对板式橡胶支座与... 首先,概述了国内高速铁路桥梁支座的应用,阐述了铁路桥梁橡胶支座的动静力性能,提出了构建橡胶支座本构关系的原则。随后,建立了一个实际高架桥结构的计算图式和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最后,用大型结构化分析程序NASTRAN对板式橡胶支座与盆式橡胶支座条件下的高架桥空间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架桥 橡胶支座 地震反应 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框支剪力墙结构空间弹塑性分析
17
作者 叶艳霞 梁兴文 李青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结合某复杂框支剪力墙高层商住楼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三维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该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假定和弹塑性分析计算单元,建立了空间分析模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提出的... 结合某复杂框支剪力墙高层商住楼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三维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该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假定和弹塑性分析计算单元,建立了空间分析模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提出的计算方法对类似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分析 框支剪力墙 结构空间 地震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分析 动力时程分析 高层商住楼 分析结果 三维弹性 计算单元 计算假定 分析模型 结果比较 计算结果 参考价值 计算方法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分析
18
作者 黄行松 邹昀 《江南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7-31,共5页
依据层间剪切模型和考虑了刚度退化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编制了结构地震弹塑性分析程序。利用此程序对厦门圆珠笔厂厂房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该结构在7度地震作用下基本上处于弹性状态,并且是足够安全的。
关键词 弹塑性分析 层间剪切模型 高层建筑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上升对上海软土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广运 陈青生 +1 位作者 何俊锋 张先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9-995,共7页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和室内外试验建立上海软土场地计算模型,采用Biot动力固结理论,结合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研究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具有水平和垂直三向完整加速度记录的Taft波构造基岩输入地震动时...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和室内外试验建立上海软土场地计算模型,采用Biot动力固结理论,结合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研究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具有水平和垂直三向完整加速度记录的Taft波构造基岩输入地震动时程曲线,分析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土层竖向和水平加速度放大效应、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地表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以及沿土层深度最大孔隙水压力和孔压比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对水平向和竖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对地表加速度及其反应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大,竖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减小;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减小;土层高频滤波作用增强,长周期成分放大效应增大;近地表液化土层范围增大,加剧砂土液化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动力固结理论 地震反应分析 弹塑性边界面模型 地下水位上升 三向地震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板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动力分析
20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0-1170,共1页
该书系统介绍了作者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有关面板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动力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根据土石料的静、动力特性,探索建立了面板坝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律,探讨了面板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 该书系统介绍了作者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有关面板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动力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根据土石料的静、动力特性,探索建立了面板坝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律,探讨了面板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利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三向模拟地震振动台进行了大量二维、三维面板坝振动模型试验。模型坝设计中考虑了多项影响因素,研究了各项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得到了模型坝的动态特性及各项地震反应性状,为改进和验证面板坝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方法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采用等效线性法对不同模型坝和不同试验方案进行了二维、三维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经过与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分析,验证和改进了面板坝等效线性动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试验 面板坝 动力分析 地震振动台 动力反应分析 等效线性法 科技攻关计划 世界先进水平 三维地震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