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招远-平度断裂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及其控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志河 丁正江 +2 位作者 朱成 庞森瑞 范潍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4,共9页
招远-平度断裂是胶东金矿集区三条超大型控矿断裂(三山岛、焦家及招远-平度断裂)之一。受地表第四系覆盖影响,金矿体空间赋存位置与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耦合关系尚存问题。通过开展精细化处理区域重力和航空磁测数据,如空... 招远-平度断裂是胶东金矿集区三条超大型控矿断裂(三山岛、焦家及招远-平度断裂)之一。受地表第四系覆盖影响,金矿体空间赋存位置与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耦合关系尚存问题。通过开展精细化处理区域重力和航空磁测数据,如空间域不同高度延拓(100 m、200 m和500 m)及垂向一阶导数等方法,发现招远-平度断裂地表出露位置与深部地球物理梯度带存在位移差,且位移差向断裂倾向方向南东侧移动趋势愈发明显,进一步证明招远-平度断裂深部倾向南东,倾角由浅至深逐渐变缓,局部变化剧烈的地质推论。同时,开展地表高精度1/10000比例尺的重力结果显示,重力异常曲线自西向东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局部存在凹陷区,表明花岗质碎裂岩及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密度(2.63 g/cm^(3))介于玲珑二长花岗岩(2.57 g/cm^(3))和古元古界(2.82 g/cm^(3))之间,含矿层位与围岩存在较大密度差,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质碎裂岩及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层位的倾角由陡变缓或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可分别发现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2.5维反演 布格重力异常 剩余重力异常 控矿构造识别 招远-平度断裂 胶东金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北隆起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田 张岳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10-1228,共19页
基于野外观察、断层滑动矢量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了胶北隆起区两条主要断裂带(招远-平度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北段)的活动历史及古构造应力状态,结合火成岩^40Ar-^39Ar、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了该区晚... 基于野外观察、断层滑动矢量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了胶北隆起区两条主要断裂带(招远-平度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北段)的活动历史及古构造应力状态,结合火成岩^40Ar-^39Ar、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了该区晚中生代主要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应力体制的转换时限。结果表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时期胶北隆起区经历了从地壳挤压为主到引张伸展为主的运动学转变历史。晚侏罗世构造幕式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和玲珑型花岗岩体侵位,岩浆活动年龄指示了两期构造-热事件:早期集中在160~150Ma,晚期在147-142Ma。胶北隆起区NNE向断裂带发生低角度逆冲和左旋走滑活动,挤压应力方向为NW-SE。早白垩世中晚期,伸展构造应力体制占据主导地位,引张应力方向为NW—SE至NWW—SEE。这期伸展作用不仅导致了胶莱断陷盆地的形成,同时诱发了I-A型花岗岩侵位(年龄集中在135~106Ma)和中酸性火山喷发。在早白垩世莱阳群下部地层中发现的玄武质火山岩夹层,进行了角闪石^40Ar-^39Ar和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指示研究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应力体制起始于130Ma。最后讨论了晚中生代从挤压到伸展构造应力体制转变的区域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隆起区 招远-平度断裂 牟平-即墨断裂 断层运动学 晚中生代 构造应力体制 构造-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