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远近场声传播特性的拖线阵声纳平台辐射噪声空域矩阵滤波技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东 张海勇 +1 位作者 黄海宁 李启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2-438,共7页
针对拖线阵声纳平台噪声构成近场强干扰影响声纳弱目标探测的问题,利用近场平台噪声的多途传播特性及远场目标信号的平面波传播特性,将匹配场定位技术和平面波目标方位估计技术结合,利用平台噪声到达接收阵的拷贝向量以及平面波方向向... 针对拖线阵声纳平台噪声构成近场强干扰影响声纳弱目标探测的问题,利用近场平台噪声的多途传播特性及远场目标信号的平面波传播特性,将匹配场定位技术和平面波目标方位估计技术结合,利用平台噪声到达接收阵的拷贝向量以及平面波方向向量共同设计具有强干扰抑制功能的空域矩阵滤波器,实现了近场平台噪声抑制.设计两种最优化问题,获得不同的噪声抑制效果,给出它们的最优解,验证了解的正确性,找出解之间的关联.解释了平台辐射噪声在阵列端首方位附近构成强干扰的原因,同时解释了空域矩阵滤波后存在探测盲区的原因.由仿真可知,空域矩阵滤波处理可获得更小的探测盲区,同时获得盲区外更高的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辐射噪声 空域矩滤波 滤波器 匹配场处理 波束形成 干扰抑制 噪声抵消 拖线阵声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拖线阵声纳浅海发现概率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诗尧 胡金华 +3 位作者 阳志高 姜可宇 袁骏 张卫 《舰船电子工程》 2020年第6期84-88,共5页
科学合理地计算复杂浅海环境下主动拖线阵声纳的发现概率是反潜战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主动拖线阵声纳的技术特点、反潜作战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海洋环境对声纳探测的影响,首先建立主动拖线阵声纳立体探测域模型用于计算... 科学合理地计算复杂浅海环境下主动拖线阵声纳的发现概率是反潜战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主动拖线阵声纳的技术特点、反潜作战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海洋环境对声纳探测的影响,首先建立主动拖线阵声纳立体探测域模型用于计算瞬时检测概率;其次,在立体探测域的基础上,使用合并时序相关模型计算发现概率;最后,利用实测浅海环境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等效圆模型相比,论文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可为浅海主动拖线阵声纳的战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拖线阵声纳 立体探测域 合并时序相关模型 发现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声源对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的干扰效果研究
3
作者 何彪 韩树平 《舰船电子工程》 2011年第12期165-167,共3页
针对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通过发射低频声信号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这一特性,提出了使用强声源对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实施压制性干扰的方法,并对影响强声源干扰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使用该方... 针对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通过发射低频声信号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这一特性,提出了使用强声源对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实施压制性干扰的方法,并对影响强声源干扰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使用该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干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声源 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 水下目标 旁瓣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技术在拖线阵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建华 王茂法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03年第3期9-11,共3页
拖线阵由于远离本舰工作,其水听器数据的传输需在阵内完成。拖线阵为获得不同的阵增益和工作频带,要求其声学孔径可灵活的进行增减,这要求采用的数据传输技术可适应声学孔径的这一变化。本文就ATM技术在拖线阵数据传输上的应用进行了研... 拖线阵由于远离本舰工作,其水听器数据的传输需在阵内完成。拖线阵为获得不同的阵增益和工作频带,要求其声学孔径可灵活的进行增减,这要求采用的数据传输技术可适应声学孔径的这一变化。本文就ATM技术在拖线阵数据传输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构成的ATM网络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ATM技术的数据传输体系可支持声学孔径实现灵活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 拖线阵声纳 数据传输 水听器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用拖线阵初始放缆技术仿真试验研究
5
作者 于瀚 蒋庆良 《声学与电子工程》 1996年第2期8-12,共5页
潜用拖线阵通常是依靠绞车的控制自动地从舷侧的导管进行收放。初始放缆是潜用拖线阵声呐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初始放缆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研究,结果两者符合得比较好。
关键词 潜用线 初始放缆 高压水冲放法 拖线阵声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纳数据分布式冗余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冬冬 晏慧强 吕国飞 《电子设计工程》 2018年第5期150-155,共6页
针对拖线阵声纳大规模发展带来的高速数据实时传输需求,借助Xilinx FPGA平台将千兆以太网传输技术应用于传输系统设计中。同时考虑到传输节点属水下核心工作模块,工作可靠性要求高,提出一种双向环路冗余传输方案,以赋予传输系统一定的... 针对拖线阵声纳大规模发展带来的高速数据实时传输需求,借助Xilinx FPGA平台将千兆以太网传输技术应用于传输系统设计中。同时考虑到传输节点属水下核心工作模块,工作可靠性要求高,提出一种双向环路冗余传输方案,以赋予传输系统一定的容错工作性能。设计以FPGA芯片为核心,利用内嵌的以太网MAC控制器硬核,结合物理层PHY芯片完成了传输控制单元的开发,并利用Verilog语言开发了基于双重乒乓切换机制的数据处理模块,方便多个传输控制单元间进行数据帧的流水级转发。测试结果表明,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稳定在500 Mbps以上,并且能够实现对故障节点的隔离,具有容错工作性能。传输系统高效可靠,已用于某型拖线阵声纳系统试样阶段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兆以太网 冗余传输 拖线阵声纳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