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特发性髁突吸收的关节-正畸联合保守治疗1例
1
作者 李鑫 尚宇峰 林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4-866,共3页
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是一类罕见、原因不明的颞下颌关节(TMJ)破坏性疾病,以髁突渐进性吸收为特征,主要见于年轻女性。该病进展慢、病程长,常继发严重的牙颌面畸形。文章报告1例非手术治疗的单侧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获得兼顾美学、功能... 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是一类罕见、原因不明的颞下颌关节(TMJ)破坏性疾病,以髁突渐进性吸收为特征,主要见于年轻女性。该病进展慢、病程长,常继发严重的牙颌面畸形。文章报告1例非手术治疗的单侧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获得兼顾美学、功能、稳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骨性Ⅱ类高角 稳定性错[牙合]板 拔牙正畸 微种植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牙后Bolton指数不调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段培佳 李志华 +1 位作者 赵青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探讨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比及不同拔牙模式对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 机选择 16 6副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测量术前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及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值 ,以错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 目的 探讨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比及不同拔牙模式对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 机选择 16 6副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测量术前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及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值 ,以错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比及拔牙模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对拔牙后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当术前前牙比、全牙比较小时 ,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趋于协调 ;而当术前前牙比、全牙比较大时 ,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更趋于不调。不同的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并不一致 ,当术前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正常时 ,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 ,或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 ,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后 ,其Bolton指数值则明显高于正常。结论 矫治设计时 ,不仅要计算完整牙列Bolton指数的全牙比、前牙比 ,还要对所选择的拔牙模式后的Bolton指数进行分析 ,并多因素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拔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Bolton指数不调 多因素分析 BOLTON指数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前拔牙对髁突位置影响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双林 张志光 +1 位作者 王大为 李长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2,W001,W002,共4页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前拔牙与未拔牙病例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相对于颅底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张口型头颅定位侧位片与正中咬合头颅定位侧位片相结合的方法,对120例(拔牙86例,未拔牙34例)的正畸治疗病例进行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拔牙...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前拔牙与未拔牙病例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相对于颅底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张口型头颅定位侧位片与正中咬合头颅定位侧位片相结合的方法,对120例(拔牙86例,未拔牙34例)的正畸治疗病例进行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拔牙组病例中,治疗后髁突的位置相对于颅底的位置有向下向后移位的趋势,而未拔牙组病例中,治疗后髁突的位置相对于颅底的位置有向下向前移位的趋势,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尚未能证明正畸治疗前拔牙对髁突相对于颅底位置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X线头影测量 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儿童正畸治疗时拔牙的忧虑
4
作者 姚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9-219,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拔牙 儿童 忧虑 生长发育 治疗方法 方法 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颏部形态与正畸拔牙设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锋 胡荣党 倪振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30-733,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34岁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牙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2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U1-NP,SNP测量项目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U1-NP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在2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对于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小,上切牙唇倾度和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颏部 拔牙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面型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拔牙治疗后唇部软组织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邹崇飞 邓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5-33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拔牙矫治后唇位置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改变。方法:纳入59名已完成拔牙矫治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收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影像资料,进行头影测量和统计学分析,评价在正畸治疗中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拔牙矫治后唇位置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改变。方法:纳入59名已完成拔牙矫治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收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影像资料,进行头影测量和统计学分析,评价在正畸治疗中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唇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前牙均得到内收直立,前牙内收的同时没有发生伸长。所有患者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加,上下唇均位于E线后方,面部软组织侧貌均得到较大改善。不同垂直骨面型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面下1/3软硬组织的变化、上下唇矢状向和垂直向变化比例、相关因素不同。结论:拔牙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双颌前突患者可协调改善面下1/3骨组织及前牙的形貌,从而改善唇部软组织像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拔牙治疗 唇位置 垂直骨面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2例正畸拔牙回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方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610,共1页
一个多世纪以来,正畸拔牙与不拔牙一直是正畸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正畸临床工作中,为了解决牙列拥挤和牙弓的不协调,经常要涉及到拔牙,其拔牙设计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矫治效果。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接诊的正畸患者的矫正拔牙情况进... 一个多世纪以来,正畸拔牙与不拔牙一直是正畸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正畸临床工作中,为了解决牙列拥挤和牙弓的不协调,经常要涉及到拔牙,其拔牙设计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矫治效果。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接诊的正畸患者的矫正拔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正畸治疗拔牙率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临床工作 牙列拥挤 矫治效果 患者 治疗 拔牙 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II类1分类单双颌前磨牙减数对下颌第三磨牙影响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季骏 王天丛 +3 位作者 张博 罗佳娣 刘澍 胡勤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II类1分类患者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正畸治疗对下颌第三磨牙(M3)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安氏II类1分类65例,上颌单颌前磨牙减数32例,双颌前磨牙减数33例。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NNT viewer中3D重建,测量M3的轴倾角度(LM3)和下... 目的:探讨安氏II类1分类患者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正畸治疗对下颌第三磨牙(M3)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安氏II类1分类65例,上颌单颌前磨牙减数32例,双颌前磨牙减数33例。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NNT viewer中3D重建,测量M3的轴倾角度(LM3)和下颌第二磨牙(M2)远中间隙,以及M2之间、M3之间的宽度,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单颌拔牙组左LM3增加(P<0.01);双颌拔牙组右LM3减少(P<0.01),M2远中间隙增加(P<0.001),M3间距减少(P<0.001)。结论:单颌拔牙可能会增加M3阻生机率;双颌拔牙可能会增加M3正常萌出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1分类错[牙合] 拔牙 下颌第三磨牙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