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生逻辑、规格要求与重要路径 被引量:12
1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体系畅通人才培养机制,以高等教育为龙头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以基础教育为根基拓宽人才培养底座,构建多学段一体化纵向贯通培养体系,重视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联动培养,注重发挥多元教育评价引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而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自主培养体系 规格要求 重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的中文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云 余一骄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面,坚持中文与教育信息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深度融合;组建...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面,坚持中文与教育信息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深度融合;组建新文科实验室,开展有组织科研,通过语言咨政,发挥智库作用;在研究生学业评价指标中新增社会服务能力及服务成效,鼓励研究生利用专业技能解决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语言文学 信息化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密 李明 杨欣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6,共11页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契合教育需求、满足现实需求、顺应时代需求。然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机制阻滞、模式断层、制度壁垒三个方面。为了克服这些困境,可以通过健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动态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打破知识壁垒与迭代困境;重构高校管理制度设计,健全制度体系与协同机制。从而,构建“精准选拔—跨界培养—生态赋能”的协同机制,以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娟 程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42,共9页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但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陡峭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集中度高、应用导向强、基础学科弱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重心偏低、趋同度偏高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从不同...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但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陡峭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集中度高、应用导向强、基础学科弱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重心偏低、趋同度偏高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从不同方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制约。当前在类型结构上应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扩大”的方式加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层次结构上应重点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特别是提高研究生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比例,在学科结构上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学科建设特别是理科建设,逐步强化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基础阶段的功能。通过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各类结构的调整优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系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结构 人才培养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基本逻辑、实践进路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海涛 秦甜帆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5,共9页
拔尖创新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逐渐向纵深发展。在理论上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剖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动因、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内在规律、梳理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走... 拔尖创新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逐渐向纵深发展。在理论上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剖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动因、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内在规律、梳理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走向;在实践上探索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机制、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良好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环境。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亟待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教育链,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选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发现 人才培养 人才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的实践样态、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辉蓉 覃若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3,305,306,共15页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政策网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厘清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中的行动主体与网络结构,进而揭示出不同网络类型中的行动主体在政策制定、执行、反馈中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政策实践...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政策网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厘清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中的行动主体与网络结构,进而揭示出不同网络类型中的行动主体在政策制定、执行、反馈中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政策实践样态的深入剖解,发现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共同体的职责缺位,制约高位推动效能;二是生产者网络的结构封闭,阻滞培养工作推进;三是专业、议题网络的地位边缘,导致社会反馈悬置。要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落实地、出实效,可从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形成政策协同联动格局;贯通人才培养全阶段,凝聚多元主体行动合力;调整网络互动关系,构建高效反馈机制等方面着手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教育政策 政策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团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引领作用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施大宁 万鹏 阚彩侠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随着“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创新型基础研究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提高物理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高等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需求... 随着“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创新型基础研究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提高物理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高等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需求,不断探索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依托科研团队,探索物理学科“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并从培养思路、培养机制、培养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入实践,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主题创新 科研团队 物理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体系
8
作者 佘宇 单大圣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共9页
拔尖创新人才是最宝贵、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涌现,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属于早期培养阶段,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至关重要。总体上看,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 拔尖创新人才是最宝贵、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涌现,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属于早期培养阶段,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至关重要。总体上看,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前期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但也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主要体现为教育理念有待改进、教育多样化欠缺、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存在偏差、教育评价存在扭曲等。有鉴于此,整个教育体系需要进行适应性变革,即形成保护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态;扩大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和协同培养;改革考试招生和教育评价制度;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强国 教育体系 早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整体效能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卓泽林 王慧莹 +2 位作者 曾采琪 周文伟 俞林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0,共10页
为深入探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该研究面向全国690所高校共收集了105170份有效问卷。调研发现,尽管学生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满意度良好,但该体系仍存在师生交流不足、教材建设待完善、培养资源分配... 为深入探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该研究面向全国690所高校共收集了105170份有效问卷。调研发现,尽管学生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满意度良好,但该体系仍存在师生交流不足、教材建设待完善、培养资源分配不均等挑战,同时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绩效的整体表现也相对薄弱。利用数理统计法证实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能够通过创新素养显著影响创新绩效,且该路径效应受学校类型调节。据此,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革新教学方法,建立和谐互动型师生关系范式;培养实践思维,构建多元化数字化能力提升体系;重视分层教育,推动本硕博各个阶段交流学习;塑造支持网络,营造自由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实证调查 创新能力 创新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扎实迈进教育强国
10
作者 王战军 张泽慧 翟亚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教育范式创新,打破围墙构建融合培养机制,分类发展构建“双元”培养模式,基于国家战略需求重塑博士研究生教育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八点建议
11
作者 杨德广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共10页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讨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此提出如下教育改革建议: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发展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设立尖子班和特色班,缩短中小学学制,创设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织学科竞赛活动,以及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建议旨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深刻的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专特长学生 教育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传播实践教育探索与革新——以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的考察为例
12
作者 胡丹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1,共6页
中国新闻传播实践教育历经职业化走向专业化的发展历程。进入新时代,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为新闻传播实践教育的重要革新方向;新闻传播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作为改革试点,在培养实践中结合本土特色与优势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新闻传播实践教育历经职业化走向专业化的发展历程。进入新时代,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为新闻传播实践教育的重要革新方向;新闻传播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作为改革试点,在培养实践中结合本土特色与优势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我国新闻传播实践教育的现实进路提供了重要启示,深入构建并完善新闻传播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是对新闻传播百余年教育实践探索的呼应,也是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实践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校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3
作者 徐岚 闫嘉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美国高校通过荣誉教育构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中美研究型大学荣誉学院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学生选拔、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和资源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高... 美国高校通过荣誉教育构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中美研究型大学荣誉学院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学生选拔、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和资源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高校荣誉学院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主导,是新自由主义浪潮下高校的自主行为,选拔评价“轻业绩重特质”,课程设置开放灵活,科研训练重视发挥学生自主性,资源支持充分多元;我国高校荣誉学院受国家功利主义价值导向支配,强调统一标准和集体规范,选拔评价更看重学业表现,课程设置相对固定,科研训练强调早期参与并接受系统化指导,环境育人功能发挥有限。由此,我国高校荣誉学院应注重落实综合评价方式,变“筛选”为申请、邀请与引荐相结合;改变“圈养”,加强开放性,变优绩主义为“包容性卓越”;关注课堂外高影响力教育实践,构建学习生活一体化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荣誉学院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困境及路径
14
作者 王向华 韩雅彬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5,共7页
新质生产力以质优为关键、以创新为特点,契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出了更高质量的人才诉求。基于新质生产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三大构成要素,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应聚焦于追求学... 新质生产力以质优为关键、以创新为特点,契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出了更高质量的人才诉求。基于新质生产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三大构成要素,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应聚焦于追求学生拔尖创新特质、深化关键核心技术学术研究、科研成果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高校存在重“拔尖”而轻“创新”、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的原始创新不足、原始创新难以成果转化的实然困境。为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深化差异教育以激发人才创新特质、坚持科教融合以实现颠覆性前沿技术突破、推动产教融合以完成核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终切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差异教育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5
作者 刁衍斌 谭倩 马金星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4,共8页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正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系统思维、学科交叉...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正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系统思维、学科交叉等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为高校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向。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平台打造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多样性跨学科“双碳”课程体系、建设层次性交叉学科“双碳”师资队伍、打造整体性减污降碳实践教学平台和建立动态人才培养激励保障机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为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工科 拔尖创新人才 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路
16
作者 邱洋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49,共3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性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要求,也是优势所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性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要求,也是优势所在。高校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改进育人体系、完善制度保障等举措,系统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区”,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政治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激发和人格塑造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进道:指向人机协同的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赛培 张天雪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共8页
培养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技能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时代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突破口,指向基于“任务分配”的精准角色定位、基于“素养本位”的动态适应过程以及基于“... 培养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技能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时代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突破口,指向基于“任务分配”的精准角色定位、基于“素养本位”的动态适应过程以及基于“结果导向”的持续效能优化。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结构是数智知识、批判性思维、技能集合、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系统性整合,共同建构起适应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框架。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发展性,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聚焦数智素养培育;重塑人才培养理念,促进思维范式更新;强化真实情境教学,推动实践技能落地;健全评价方式改革,完善治理框架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潜在风险与突破——基于一项混合研究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长风 田友谊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亦会产生相应风险。为此,该研究使用LDA主题模型、TF-IDF算法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发现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会在培养主体、课程、评价以及管理层面产生相...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亦会产生相应风险。为此,该研究使用LDA主题模型、TF-IDF算法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发现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会在培养主体、课程、评价以及管理层面产生相应风险。细究这些风险,其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模型、教育生态以及监管体系密切相关。为有效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风险,应从“根源治理”“内部变革”“外部监管”方面入手,开发适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智能模型,优化智能技术嵌入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与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技术嵌入 混合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元范式辨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旖旎 王战军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4,共7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看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国学位类型的双元结构,为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实践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分类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两类研究生教...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看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国学位类型的双元结构,为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实践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分类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两类研究生教育在选拔、培育、评价上仍面临同质化难题。为让“学术更学术、专业更专业”,亟须打造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双元培养范式。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范式应从“分数化选人、学科化育人、指标化评人”向“包容化选才、能力化育才、贡献化评才”的新范式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构建一套独立于学术学位的全链条差异化培养范式,探索建立“从就业看录取”的选拔观,开展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构建“实践能力”导向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双元范式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晓双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载体,其优化调整直接关系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从二者的互动关系出发,揭示了国家战略需求引导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反...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载体,其优化调整直接关系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从二者的互动关系出发,揭示了国家战略需求引导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反哺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良性循环机制。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单一的学科专业教育模式制约了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学科专业设置细化与同质化阻滞了拔尖创新人才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资源配置固化制约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封闭性的学科专业结构抑制了拔尖创新人才成长。针对这些结构性问题,高校要通过重构知识供给模式、打破学科专业分化壁垒、革新资源配置模式、构建开放协同体系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自主培养 学科专业结构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