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党项拓跋部在陕北的割据
1
作者 王天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6-22,共7页
唐宋之际,割据于陕北夏(今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银(今陕西米脂县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县)、宥(今陕西靖边县东)地区的党项羌拓跋部政权,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夏王国的前身。与此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 唐宋之际,割据于陕北夏(今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银(今陕西米脂县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县)、宥(今陕西靖边县东)地区的党项羌拓跋部政权,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夏王国的前身。与此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藏族的吐蕃、白族的大理以及蒙古、回鹘诸部和于阗、龟兹、高昌等西域小国。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辽先强大,与北宋对峙。金继起灭辽灭北宋,和南宋对峙。蒙古诸部在十三世纪初由铁木真统一,再过70多年,即公元1278年,中国大地上存在的所有对峙之国、酋豪领地,统统归入了蒙古族建立的大元帝国的版图。在这长达将近四个世纪的岁月里,其余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之国,割据领地只能蜷处于边僻一隅,不能于中原大地上的庞大王朝对垒角逐。而党项羌拓跋部却能够从陕北高原上崛起、扩张,建立起幅员二万里,立国近二百年,先与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思恭 中原王朝 党项族 少数民族政权 党项羌 唐宋之际 拓跋 割据政权 党项人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韩小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9-63,共5页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情,实属不易,故一直未引起史家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讳制度 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 汉文化影响 拓跋思恭 标点本 年号 少数民族 西夏文 宁夏考古 西夏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皇族后裔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培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46-52,共7页
西夏灭亡后,其皇族后裔是否存在,是西夏学长期以来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珍藏的十部《西夏李氏世谱》.证明西夏皇族后裔仍然存在,现居住在青海湟水流域。对长期以来《清史稿》等文献中认为李氏系沙陀李克用后裔的错误说法,进... 西夏灭亡后,其皇族后裔是否存在,是西夏学长期以来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珍藏的十部《西夏李氏世谱》.证明西夏皇族后裔仍然存在,现居住在青海湟水流域。对长期以来《清史稿》等文献中认为李氏系沙陀李克用后裔的错误说法,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其错误根源。从而澄清了历史事实,恢复了西夏李氏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皇族后裔 西夏李氏世谱 拓跋思恭 李赏哥 李天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夏立国长久的原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蔚 《宁夏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60-64,共5页
西夏立国如果从1038年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算起,到1227年末主南平王晛力屈投降蒙古为止,首尾190年;如果上溯到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虽未称国,而王其土”①的夏州地方割据政权,则立国347年(公元... 西夏立国如果从1038年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算起,到1227年末主南平王晛力屈投降蒙古为止,首尾190年;如果上溯到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虽未称国,而王其土”①的夏州地方割据政权,则立国347年(公元881——1227年)。如所周知,辽立国210年,金120年,宋320年。两相比较,则西夏比辽、金和宋都长。在西北边陲立国如此长久,往往为后世学者所惊叹。如为吴广成《西夏书事》作序的赵逢源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钺于中和,仁福析珪于乾化,传至元昊,跋扈鸱张,僭称尊号,凡十世而降于蒙古,自古偏隅窃据,享国传世,罔有若是之历年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据政权 拓跋思恭 元昊 黄巢起义 军节度使 蒙古 夏书 李氏 封建生产关系 西夏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宁夏”
5
作者 贺兰山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46-47,共2页
今宁夏地区之所以得名于“夏”,与党项族崛起有关。余读辽、宋史《西夏传》及《西夏书事》、《西夏纪》等书,知唐贞观初,有党项族领袖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于静边(今陕西榆林西)等州以处之。其后该部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夏州,... 今宁夏地区之所以得名于“夏”,与党项族崛起有关。余读辽、宋史《西夏传》及《西夏书事》、《西夏纪》等书,知唐贞观初,有党项族领袖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于静边(今陕西榆林西)等州以处之。其后该部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之白城子。党项族与“夏”字结缘者自此始。其后,党项势力渐盛,唐末有拓跋思恭者,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帝晋其爵为夏国公。宋初,党项势力又有扩展,其酋李彝殷卒,宋追封为夏王;辽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又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大夏国王,封元昊为夏国王。1038年,元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奄有今宁夏、甘肃及内蒙古伊克昭盟、阿拉善盟、陕西部分地区。因其地处西北,故辽、宋、金诸国人称之为“西夏”。总之,自唐末以来,随着党项势力之扩展,“夏”之名也随之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族 李继迁 拓跋思恭 白城子 唐贞观 追封 浑都海 平夏 陕西行省 伊克昭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的兴亡与西夏钱币
6
作者 苏瑞光 《南方金融》 1998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党项族 古代钱币 西夏文 汉文 拓跋思恭 神圣之物 宁夏银川市 钱币史 少数民族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