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研究的拓荒之作——评周新民《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1
作者 李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周新民所著《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下文简称周著、《发展史》)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史著,是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它在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问题的发现、史家眼光上,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值得探讨。一、“关键词... 周新民所著《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下文简称周著、《发展史》)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史著,是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它在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问题的发现、史家眼光上,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值得探讨。一、“关键词”与历史语境的还原《发展史》抓住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的历史特征的“关键”点,从宏观上来把握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历程。周著将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6年、1977年—1990年代初期、1990年代中期至今。对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内涵,周著从“关键词”的角度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史研究 理论发展史 史著 史家眼光 拓荒之作 小说理论史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武士电影研究的拓荒之作——评罗丽娅《日本武士电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卫华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6期102-104,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亚洲电影的崛起,对亚洲电影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对亚洲电影的民族化表达以及所呈现出的东方“诗性智慧”的研究和探讨[1],二是对亚洲电影在越界合作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游牧主义倾向的审... 近年来,随着亚洲电影的崛起,对亚洲电影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对亚洲电影的民族化表达以及所呈现出的东方“诗性智慧”的研究和探讨[1],二是对亚洲电影在越界合作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游牧主义倾向的审视和思考[2]。其中,日本电影作为亚洲电影的重镇——它不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迎来了其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3],而且也是亚洲最早进入世界电影史视野的国家——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电影 日本武士电影 世界电影史 诗性智慧 拓荒之作 民族化表达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评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荣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出版已有14个年头了。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其学术性和应用性已被学界公认。目前,该书有三个版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的学术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的... 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出版已有14个年头了。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其学术性和应用性已被学界公认。目前,该书有三个版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的学术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的教材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的教材(修订版)。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理念,围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2019年再次修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材,新版本近期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已经编撰、修订了四个版本,足以见出这部书深广而不衰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科学出版社 拓荒之作 学术版 三个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形式语法的拓荒之作─—评《汉语形式语法和形式分析》
4
作者 冯志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38-,19,共2页
汉语形式语法的拓荒之作─—评《汉语形式语法和形式分析》冯志伟近年来,我国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论在汉语书面语的自动切分、汉语电子词典、汉语机读语料库、机器翻译、汉语人机对话、汉语情报检索等应用研究领域中... 汉语形式语法的拓荒之作─—评《汉语形式语法和形式分析》冯志伟近年来,我国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论在汉语书面语的自动切分、汉语电子词典、汉语机读语料库、机器翻译、汉语人机对话、汉语情报检索等应用研究领域中,还是在结合汉语、汉字特点探索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语言学 形式语法 自动切分 冯志伟 电子词典 汉语研究 形式分析 情报检索 短语结构语法 拓荒之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话宏观研究的拓荒之作——评蔡镇楚先生著《中国诗话史》
5
作者 东方明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3期107-112,共6页
诗话,在中国诗歌的“皇天后土”中孕育.姗姗降临于北宋欧阳修时代。自其诞生至今千余年,历久不衰。长期以来对诗话的研究都着眼于微观的剖析,真正对这种独特的论诗体裁作宏观审视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蔡镇楚著的《中国诗话史》《198... 诗话,在中国诗歌的“皇天后土”中孕育.姗姗降临于北宋欧阳修时代。自其诞生至今千余年,历久不衰。长期以来对诗话的研究都着眼于微观的剖析,真正对这种独特的论诗体裁作宏观审视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蔡镇楚著的《中国诗话史》《1988年5月第1版,下称《诗话史》),这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研究诗话的泱泱之作。作者倾注多年心血,殚精竭虑,旁搜远绍,搜集整理了堪称拓荒意义的《中国历代诗话书目》(未刊本)。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史 中国诗话 蔡镇楚 拓荒之作 论诗 明诗 宏观研究 诗话之源 “性灵说”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亮工研究的拓荒之作——《周亮工年谱长编》与朱天曙教授的专题研究
6
作者 程玉儿 《大学书法》 2022年第3期158-159,共2页
周亮工(1612—1672)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的文人之一,他博涉多通,著述闳富,在明末清初文化界、学术界举足轻重,时称:“先生言妙天下,文章风雅,冠绝当时,学者尊之若泰山,归之若百川之赴海。”(姜承烈《书影序》)作为一位书家,周亮工的书法... 周亮工(1612—1672)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的文人之一,他博涉多通,著述闳富,在明末清初文化界、学术界举足轻重,时称:“先生言妙天下,文章风雅,冠绝当时,学者尊之若泰山,归之若百川之赴海。”(姜承烈《书影序》)作为一位书家,周亮工的书法是清初金石学复兴、碑学一脉迅猛发展的产物,其师碑实践呈现出典型的“篆籀气”与“金石”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亮工 碑学 篆籀气 金石学 拓荒之作 明末清初 专题研究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政策对纺织手工艺的传承发展研究——评《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华 舒燕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6-I0007,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逐渐兴起,我国对纺织工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正由全球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纺织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必须引领、产品质量必须优先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逐渐兴起,我国对纺织工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正由全球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纺织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必须引领、产品质量必须优先的关键时期。由赵宏、曹明福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5年9月出版的《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涵盖了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内容,是我国首本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教材,是系统研究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荒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纺织行业 技术创新 产品质量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拓荒之作 一带一路 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监察理论的有益探索
8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8-58,共1页
近年来,行政监察工作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相比,行政监察理论的研究却很薄弱,系统阐述行政监察理论的著作尚不多见。最近问世的《行政监察概论》(卢汉桥、郑洁、熊志庭、贺培育编著)一书,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细致、深入... 近年来,行政监察工作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相比,行政监察理论的研究却很薄弱,系统阐述行政监察理论的著作尚不多见。最近问世的《行政监察概论》(卢汉桥、郑洁、熊志庭、贺培育编著)一书,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行政监察理论的拓荒之作。其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监察 有益探索 拓荒之作 行政监察工 监察制度 系统阐述 公共关系 理论的研究 奖惩 主要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昌学汤副教授提出错别字心理学理论
9
作者 丁星火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6-6,共1页
中新社武汉十一月七日电(通讯员 丁星火)武汉学者昌学汤副教授历经四十年苦心研究所撰《汉语错别字心理分析》一书,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面世后,在国内语言学界、社会心理学界和新闻出版界引起广泛的兴趣,被认为是一卷汉语语... 中新社武汉十一月七日电(通讯员 丁星火)武汉学者昌学汤副教授历经四十年苦心研究所撰《汉语错别字心理分析》一书,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面世后,在国内语言学界、社会心理学界和新闻出版界引起广泛的兴趣,被认为是一卷汉语语言学领域的拓荒之作,标志着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理论——错别字心理学理论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学汤 心理学理论 汉语语言学 社会心理 十年 拓荒之作 管理干部学院 心理学原理 朱祖延 教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