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IRPAT模型的海岸带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祁小丽 栾博 +2 位作者 周文君 罗珈柠 俞露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429,共14页
本研究以深圳市为案例,建立海岸带生态韧性评估框架,开展了海岸带生态韧性分区评价,运用了STIRPAT模型对影响海岸带生态韧性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提出了海岸带保护修复建议.结果表明,2021年深圳市... 本研究以深圳市为案例,建立海岸带生态韧性评估框架,开展了海岸带生态韧性分区评价,运用了STIRPAT模型对影响海岸带生态韧性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提出了海岸带保护修复建议.结果表明,2021年深圳市海岸带生态韧性综合评价得分在8.97~92.12之间,具有明显的东西部空间分异特征,东部海岸带生态韧性较高而西部较低,海岸带生态韧性水平与本底地理特征、城市开发程度具有密切关联.区域富裕度是影响深圳市海岸带生态韧性的主要负面因素,填海面积、环境污染、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海岸带生态韧性也具有负面的影响;万元GDP水耗的降低对海岸带生态韧性有正向影响,表明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经济发展会促进海岸带生态韧性提升.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城市海岸带生态韧性研究提供新方法,为海岸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生态韧性 空间分异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淮河生态经济带碳排放门槛效应研究
2
作者 杨晨星 庞庆华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于201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均由显著的... 基于201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均由显著的负向作用转为正向作用,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具有正相关影响,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相关影响。为了有效降低碳排放总量,政府应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门槛效应模型 淮河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三角区域四省市碳排放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霖 王敏 +1 位作者 李丽平 杨儒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基于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方法分别定量分析长三角区域四省市(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的人口规模、人均GDP、城市化率、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设置3种情景预测模式,预测长三角区域四省市的碳... 基于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方法分别定量分析长三角区域四省市(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的人口规模、人均GDP、城市化率、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设置3种情景预测模式,预测长三角区域四省市的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碳排放量影响最显著的变量是能源强度,能源强度每增加1%,碳排放量将下降0.524%,其余三省市碳排放量影响最显著的自变量均为人均GDP,人均GDP每增加1%,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碳排放量分别增加1.734%、1.434%和1.355%。长三角区域在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分别于2035年、2030年和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人口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强度是影响未来长三角四省市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建议长三角区域四省市制定分阶段、分地区差异化的碳达峰目标,对于煤炭依赖程度较高的安徽省,要努力构建多元化的低碳能源体系,利用长三角东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在加大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岭回归 发展情景 长三角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RCEP伙伴国果品贸易失衡态势及波动因素分析——基于CMS拓展模型
4
作者 王玺 李亮 王达菲 《中国果树》 2025年第5期140-145,共6页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2014—2023年RCEP区域15个伙伴国的果品贸易数据,描述了中国与RCEP伙伴国果品贸易失衡态势,并运用CMS拓展模型对不平衡态势的波动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2014—2023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果品贸易失...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2014—2023年RCEP区域15个伙伴国的果品贸易数据,描述了中国与RCEP伙伴国果品贸易失衡态势,并运用CMS拓展模型对不平衡态势的波动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2014—2023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果品贸易失衡态势逐年加剧;中国对RCEP伙伴国果品出口贸易额的下降主要源于中国果品竞争力的快速下滑;中国果品进口贸易额的增加则是中国果品进口需求和RCEP伙伴国果品综合竞争力效应增加的共同作用。建议中国要充分利用RCEP的全面正式生效的契机,提升优势果品的竞争力,促进对需求旺盛果品的自给率和进口市场的多元化,以缓解中国与RCEP伙伴国果品贸易失衡态势,推动该区域果品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果品贸易 波动因素 CMS拓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玲 李小军 彭剑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49-53,共5页
利用中国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将碳减排政策引入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碳减排政策对碳排放的政策约束力、时效性。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碳减排政策对碳排放的直接约束力和时效性作用有限,就区域范... 利用中国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将碳减排政策引入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碳减排政策对碳排放的政策约束力、时效性。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碳减排政策对碳排放的直接约束力和时效性作用有限,就区域范围而言,西部地区的碳减排政策长期约束力和时效性影响程度高于中部、东部地区。针对碳减排政策的区域影响差异提出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政策 stirpat拓展模型 碳排放 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与碳达峰路径预测——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和岭回归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陆妍霏 宣蔚 赵力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2,173,共8页
基于双碳目标和空间耦合视角,对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修正并拟合碳排放模型,补充在2018—2021年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县级碳排放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县级单元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因素筛选—模型构建—耦合计算... 基于双碳目标和空间耦合视角,对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修正并拟合碳排放模型,补充在2018—2021年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县级碳排放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县级单元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因素筛选—模型构建—耦合计算—交互影响”的思路,基于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模型,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进行预测演算,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空间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为实现碳达峰提供路径依据。结果表明:(1)1997—2021年安徽省碳排放呈现波动上升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在2013年后进入碳达峰前的平台期,自北向南呈由高到低分布,以主要工业城市为主形成了不同规模的高密度碳排放中心;(2)预测得到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区间为2030—2045年,峰值范围为4.472亿t~5.558亿t;(3)基准情景下,安徽将在2040年碳达峰,绿色发展情景最早达峰且峰值最低,是对比后确定的最优碳达峰路径;(4)人口和能源结构的驱动力最强,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与各种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NPP/VIIRS stirpat扩展模型 驱动因素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视角下的偏倚识别:基于Egger拓展模型的大数据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文杰 林伟杰 +1 位作者 魏志鹏 杨克虎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502,共12页
证据综合是实现学术研究发现向实践指南制定转化的桥梁,元分析作为证据整合与转化工具,是循证体系建设的核心。然而,由于偏倚的存在,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障。针对循证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选择偏移和结果报告偏倚,本研究旨在围绕Eg... 证据综合是实现学术研究发现向实践指南制定转化的桥梁,元分析作为证据整合与转化工具,是循证体系建设的核心。然而,由于偏倚的存在,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障。针对循证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选择偏移和结果报告偏倚,本研究旨在围绕Egger等发展的模型,通过元回归对其加以拓展,并通过数学分解的方法对选择偏移和结果报告偏倚加以有效识别,从而发展出一种用于识别偏倚的新方法。在建立了精确的偏倚识别拓展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使用一组经验研究数据,验证了拓展模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本研究提出的拓展模型有效提高了Egger检验的效率,有助于提升元分析质量、构建和完善科学化的循证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倚识别 Egger拓展模型 元分析 证据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辽宁省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曲睿婷 乔林 +4 位作者 王浩淼 王天博 高强 郭美洁 王体朋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5,230,共7页
辽宁省是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大省,在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必须探明其碳排放主要来源。为此,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2012—2021年主要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构建辽宁省能源... 辽宁省是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大省,在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必须探明其碳排放主要来源。为此,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2012—2021年主要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构建辽宁省能源消耗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影响能源消耗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结果发现,煤炭是辽宁省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占总能耗的55%左右;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明显增加趋势,而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10年间降低11.3 kt CO_(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农业碳排放效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产值、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农业机械化程度、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影响辽宁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辽宁省碳排放测算模型,通过验证发现平均相对误差为-4.91%,准确度较好;对模型分析发现人口变化对辽宁省能源碳排放呈负向影响,而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对辽宁省能源碳排放呈正向影响。因此为抑制辽宁省能源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需要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产业结构,保持人均GDP增速,第二产业产值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能源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和STIRPAT模型的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及人为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子尧 左其亭 +2 位作者 巴音吉 程琰 纪义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1128,共10页
在新型人水关系下,人为因素对生态基流的影响逐步加大,正确分析人为影响因素对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的影响,并尽快制定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量化方法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 在新型人水关系下,人为因素对生态基流的影响逐步加大,正确分析人为影响因素对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的影响,并尽快制定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量化方法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拟河流径流量,进一步计算生态基流保障指数(ecological base flow guarantee index,IE_(BFG)),以反映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回归影响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各行业用水水平等方面分析2008-2016年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指数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在年尺度上呈现“N”型增加趋势,2015年因干旱导致大幅下跌,在月尺度上与沁河汛期、旱期同步变化;从上游至下游,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逐渐变好,干流流经的子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比支流好;全流域范围内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差”与“较差”区域占比高于50%,仅2014年出现“一般”,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亟待提升;城镇化水平对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影响最大,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影响程度较大且贡献率相似,技术发展水平次之,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护、流域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并可为其他流域的生态基流保障程度计算以及评价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河流域 SWAT模型 生态基流保障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电子竞技用户行为SEM模型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宇轩 王会宗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3,90,共10页
为进一步厘清电竞用户行为的形成过程,给电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我国电竞用户行为进行SEM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结论表明:替代成就、审美享受、戏剧体验、社会互动四类需求动机因... 为进一步厘清电竞用户行为的形成过程,给电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我国电竞用户行为进行SEM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结论表明:替代成就、审美享受、戏剧体验、社会互动四类需求动机因素均能正向影响电竞用户的行为态度。其中,社会互动的影响最为显著;电竞用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既能通过电竞参与意向的中介效应正向影响电竞参与行为,也能直接产生正向影响,且主观规范对电竞参与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知觉行为控制对电竞参与行为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电竞参与意向在以上三个自变量与电竞参与行为之间均起到了不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电竞用户 拓展计划行为理论 使用与满足 S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STIRPAT模型的黄河三角洲“碳达峰”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开翔 王菡 +5 位作者 夏璐瑶 李翊菲 李昱 白林熔 孙晋芳 刘国栋 《绿色科技》 2024年第9期256-261,278,共7页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长期挑战,尽早实现“双碳”目标,对全球环境变化和促进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为研究区域,通过LMDI模型对东营市的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采...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长期挑战,尽早实现“双碳”目标,对全球环境变化和促进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为研究区域,通过LMDI模型对东营市的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采用STIRPAT模型对东营市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效应在影响东营市碳排放量的特征因子中是主要的抑制因素;经济发展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东营市的碳排放量起促进作用,是主要的促进因素;情景预测结果显示,优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东营市可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分别在2027年和2029年实现“碳达峰”,CO_(2)排放量为10638.63、10799.35万t。指出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战略是黄河三角洲在2030年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模型 stirpat模型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江西省建筑业碳达峰时间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珑芪 马天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4,442,共6页
在2005—2021年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岭回归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江西省建筑业2022—2050年碳排放量,分析不同情景下建筑业碳达峰的时间... 在2005—2021年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岭回归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江西省建筑业2022—2050年碳排放量,分析不同情景下建筑业碳达峰的时间与峰值。结果表明,江西省建筑业2005—2021年碳排放量中间接碳排放量占比远大于直接碳排放量;影响因素中能源结构为抑碳因子,其他因素均为促碳因子;预测显示基准和节能情景下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在2040年达到峰值,绿色发展情景于2030年达到峰值,碳排放量峰值也最小,粗放情景下无法判断是否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碳达峰预测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支出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的面板实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书玲 曹庆仁 郑卫 《中国煤炭》 2018年第10期28-32,共5页
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加入政府因素,建立拓展的STIRPAT模型,并利用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相关的面板数据,对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人口数量、城镇化、人均GDP、能源结... 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加入政府因素,建立拓展的STIRPAT模型,并利用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相关的面板数据,对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人口数量、城镇化、人均GDP、能源结构、政府一般预算支出都会影响当地碳排放;其中城镇化、人均GDP、能源结构和政府一般预算支出每增加1%,碳排放会相应增加0.35%、0.16%、0.89%和11.97%;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面板数据 政府支出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典型工业园区碳排放和经济脱钩模型研究
14
作者 庞国栋 曹国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开展碳排放预测,确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是评估碳减排措施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对园区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然后运用模型对园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进行碳预测,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况.结... 开展碳排放预测,确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是评估碳减排措施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对园区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然后运用模型对园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进行碳预测,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况.结果表明:(1)化石能源是工业园区碳排放重要影响因素,化石能源使用量1%的变化将导致三个工业园区0.492%、0.381%、0.284%的碳排放量变化;(2)在综合情景是最佳选择,该情景下三个工业园区的碳达峰时间分别为2028年、2030年、2027年,达峰时园区的碳排放量分别为2528万t、7880万t、301万t;(3)从脱钩情况看,三个园区在2016~2019年实现弱脱钩的状态改变,园区内钢铁、水泥、化工企业也实现了向弱脱钩和强脱钩的状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Tapio脱钩模型 碳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模型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多情景预测
15
作者 李雨 王君 +1 位作者 张萌萌 付建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以山东省交通运输领域为例,利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结合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构建了以人口、人均GDP等7类变量为输入层的PSO-BP神经网络组合预... 以山东省交通运输领域为例,利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结合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构建了以人口、人均GDP等7类变量为输入层的PSO-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对2023—2035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在3种情景下的CO_(2)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人均GDP、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货运周转量、民用车保有量是山东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促进因素,交通运输强度是抑制因素;PSO-BP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的拟合效果,预测结果与单一的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STIRPAT模型对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5.78%、2.00%和3.78%,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3.357×10^(6)、1.539×10^(6)、1.953×10^(6) t,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2.651×10^(6)、1.128×10^(6)、1.756×10^(6) t;预测期内,山东省交通运输CO_(2)排放量在低碳情景下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5.535×107 t,在基准情景和高碳情景下将保持增长趋势。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山东省应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提升清洁能源应用比重,以实现交通运输的绿色化、低碳化及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预测 stirpat模型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温州市低碳乡村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16
作者 丁桃莉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3期30-32,共3页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乡村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趋势。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要科学分析、评估影响乡村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基于此,该文结合浙江省温州市实际情...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乡村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趋势。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要科学分析、评估影响乡村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基于此,该文结合浙江省温州市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乡村建设与低碳排放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模型搭建、评估指标选择、碳排放量计算等多个维度出发,重点阐述了在低碳乡村建设评价中应用STIRPAT模型的方法,并提出了温州市乡村建设低碳转型优化的具体策略,旨在推动乡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温州市 低碳排放 乡村建设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BMS创新设计综合模型的上肢康复产品设计研究
17
作者 李晓英 杨林 +2 位作者 王星达 闫洛创 唐毅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为提升上肢康复训练产品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出功能-行为-结构(FBS)模型拓展,以上肢康复动作特征为出发点,融入用户需求和康复动作构建了基于需求-功能-行为-动作-结构(NFBMS)的上肢康复产品设计模型。通过用户调研建立需求指标评价体系... 为提升上肢康复训练产品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出功能-行为-结构(FBS)模型拓展,以上肢康复动作特征为出发点,融入用户需求和康复动作构建了基于需求-功能-行为-动作-结构(NFBMS)的上肢康复产品设计模型。通过用户调研建立需求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用户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以NFBMS模型为设计框架开展设计解耦,并结合上肢康复动作,系统分析上肢康复产品概念模型映射过程,对映射结果执行设计结构矩阵(DSM)聚类求解,建立上肢康复产品功构耦合方法,为脑卒中患者设计一款可穿戴的上肢康复设备;使用NX12.0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验证上肢康复产品机构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基于NFBMS模型与运动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提升了上肢康复设备的功能结构,为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产品 FBS拓展模型 运动学仿真 熵权法 DSM设计结构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煤炭资源富集区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田娟娟 张金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2-699,共8页
以煤炭资源富集区4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利用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该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非线... 以煤炭资源富集区4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利用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该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碳排放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人口密度、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均有显著“促排”效应;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对碳排放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显著,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升,碳排放呈现先下降再反弹的态势,金融发展对煤炭资源富集区的抑碳效应不显著。政策制定者应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及低碳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注重外商投资引进质量,加强环境规制力度,深化金融发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富集区 碳排放 拓展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 被引量:59
19
作者 陈操操 刘春兰 +6 位作者 汪浩 关婧 陈龙 王海华 张继平 李铮 刘晓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2-1632,共11页
为了量化人口、城市化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引入修正的碳足迹方法计算1990~2011年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对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城市化、人均收... 为了量化人口、城市化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引入修正的碳足迹方法计算1990~2011年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对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城市化、人均收入、人口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和研发投入比重等因素导致碳排放降低.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城市碳排放总量虽然整体状况还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尚未实现协同.根据模拟结果,降低碳排放和建设低碳城市的建议是发展集中型和紧凑型的城镇功能组团,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引导居民绿色消费,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stirpat模型 PLS模型 影响因素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 被引量:94
20
作者 陈占明 吴施美 +9 位作者 马文博 刘晓曼 蔡博峰 刘婧文 贾小平 张明 陈洋 徐丽笑 赵晶 王思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5-54,共10页
中国不同城市在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气候条件、人口结构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基于最新的城市尺度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库CHRED及CHRED2.0,通过加入产业结构、城市化和气候... 中国不同城市在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气候条件、人口结构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基于最新的城市尺度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库CHRED及CHRED2.0,通过加入产业结构、城市化和气候差异等因素,对传统STIRPAT模型进行扩展,考察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口规模、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和采暖需求的增长都会显著提高一个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部分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会随着富裕程度的上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城镇化率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全国样本来看,2005年和2012年人口因素变化对碳排放影响变化较小,维持在0.7左右;气候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从2005年的0.288 1下降为2012年的0.000 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影响从2005年的0.744 2上升到2012年0.979 5;同时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在2005年存在倒U型关系,但到2012年这种关系不再显著。除了针对全国尺度的分析外,本研究还依据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位数回归,进而识别出不同规模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差异。今后在制定城市节能减排政策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在把握关键影响因子的前提下依据城市自身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 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 stirp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