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轮系统的拍击振动分析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海军 沈允文 +1 位作者 刘梦军 张琐怀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16-1418,共3页
在考虑主动轴驱动转矩波动及齿轮副齿侧间隙的情况下 ,建立了单间隙齿轮系统拍击振动分析的集中质量模型 ,该模型具有 3个转动自由度。利用碰撞动力学原理给出了齿轮副相互碰撞前后的速度映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 ,当激励幅值较小时 ,齿... 在考虑主动轴驱动转矩波动及齿轮副齿侧间隙的情况下 ,建立了单间隙齿轮系统拍击振动分析的集中质量模型 ,该模型具有 3个转动自由度。利用碰撞动力学原理给出了齿轮副相互碰撞前后的速度映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 ,当激励幅值较小时 ,齿轮副处于齿面啮合状态 ,系统表现为与激励周期相同的单周期振动 ;当激励幅值较大时 ,齿轮系统表现为时而齿面啮合、时而脱啮碰撞状态且无规律 ,为典型的混沌状态 ;当激励幅值很大时 ,齿轮系统处于非正常啮合状态且脱啮碰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击振动 齿轮 间隙 混沌 转矩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系统拍击振动中的高速碰撞和低速接触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海军 陈乾堂 沈允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68-1070,共3页
针对以往研究齿轮系统拍击振动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齿轮系统拍击振动中高速碰撞和低速接触的概念。在分析计算基础上给出了区别高速碰撞和低速接触的判断标准,并提出了分析齿轮系统拍击振动的新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新方法研究发现,齿... 针对以往研究齿轮系统拍击振动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齿轮系统拍击振动中高速碰撞和低速接触的概念。在分析计算基础上给出了区别高速碰撞和低速接触的判断标准,并提出了分析齿轮系统拍击振动的新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新方法研究发现,齿轮系统的拍击振动存在3种不同类型,即无回弹的时而啮合时而脱啮拍击振动状态、有回弹的时而啮合时而脱啮拍击振动状态以及完全的脱啮拍击振动状态,而不同类型的拍击状态在振动强度上有很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击振动 齿轮 高速碰撞 低速接触 临界碰撞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速传动下中心距对拍击振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学平 谢宁 +3 位作者 沈岗 向东 王伟 刘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共5页
增速传动动态特性差,易发生拍击振动现象。在齿轮传动中,中心距是影响拍击振动的重要参数之一。提出了拍击振动研究中,即时刚度及阻尼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判断齿轮在不同中心距下的实际啮合情况来确定即时刚度及阻尼。基于即时刚度及... 增速传动动态特性差,易发生拍击振动现象。在齿轮传动中,中心距是影响拍击振动的重要参数之一。提出了拍击振动研究中,即时刚度及阻尼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判断齿轮在不同中心距下的实际啮合情况来确定即时刚度及阻尼。基于即时刚度及阻尼,提出了拍击振动相对速度的计算方法。针对拍击振动的相对速度这个重要参数,对拍击振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实验分析,研究了在增速传动的加速过程中,中心距对于拍击振动剧烈程度的影响。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中心距的增大,拍击振动相对速度振幅加大,拍击振动更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即时刚度 拍击振动 中心距 增速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拍击系统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锁怀 沈允文 +1 位作者 董海军 刘梦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考虑不平衡质量、主动轴转速波动及齿侧间隙的情况下 ,建立了单级齿轮传动系统的拍击振动模型。通过数值仿真 ,得到了系统的时间响应。根据时间响应及其相图可知 ,在拍击过程中 ,齿面碰撞、齿背碰撞及齿轮正常啮合现象交替出现 ;在某... 在考虑不平衡质量、主动轴转速波动及齿侧间隙的情况下 ,建立了单级齿轮传动系统的拍击振动模型。通过数值仿真 ,得到了系统的时间响应。根据时间响应及其相图可知 ,在拍击过程中 ,齿面碰撞、齿背碰撞及齿轮正常啮合现象交替出现 ;在某一转速下 ,拍击周期等于激励周期 ,在一个激励周期中 ,拍击过程只出现一次 ;在另一转速下 ,出现二周期的拍击特性 ,在一个激励周期中 ,出现更多的拍击过程。在不同转速下 ,拍击振动的幅值有很大差异。当拍击次数增加、或出现齿背碰撞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转速波动 时间响应 齿轮系统 拍击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离合器的齿轮传动系统的拍击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海军 沈允文 +1 位作者 刘梦军 张锁怀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在考虑主动轴驱动转矩波动、齿轮副齿侧间隙及离合器间隙的情况下 ,建立了同时含有离合器间隙和齿侧间隙的齿轮传动系统 (简称双间隙系统 )拍击振动分析的集中质量模型。计算了不同激励频率下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性态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大而... 在考虑主动轴驱动转矩波动、齿轮副齿侧间隙及离合器间隙的情况下 ,建立了同时含有离合器间隙和齿侧间隙的齿轮传动系统 (简称双间隙系统 )拍击振动分析的集中质量模型。计算了不同激励频率下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性态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大而变化的规律 ,并与仅含齿侧间隙的齿轮传动系统 (简称单间隙系统 )的情况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 :双间隙齿轮传动系统的临界激励幅值 (开始脱啮的激励幅值 )随激励频率变化的规律与单间隙系统的情况类似 ,即当激励频率较小时 ,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大 ,临界激励幅值减小 ,并在频率为固有频率的 1 /2左右处有极小值。但在同一激励频率下 ,双间隙系统的临界激励幅值仅为单间隙系统情况下的 1 /2左右 ,说明双间隙系统更容易脱啮。齿轮副和离合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 :1啮合 ;2时而啮合时而脱啮 ;3脱啮三种现象。由于离合器间隙与齿侧间隙的相互影响 ,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大 ,双间隙系统会产生 1和 2的交替出现 ,或者 2与 3的交替出现。而当离合器和齿轮副分别处于 2和 3现象或者 1与 2现象时 ,系统有可能出现多周期振动或拟周期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击振动 齿轮 间隙 混沌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