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脊山断裂古地震与喇家遗址灾变事件关系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智敏 李延京 +4 位作者 田勤俭 夏玉胜 张加庆 姚生海 黄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9-115,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获得了拉脊山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开挖探槽,对拉脊山断裂带上古地震进行了研究。认为拉脊山断裂在大河家地区逆冲活动造成黄河阶地上形成断层陡坎,在陡坎位置开挖探槽,揭露出了3 700 a.BP以来至... 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获得了拉脊山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开挖探槽,对拉脊山断裂带上古地震进行了研究。认为拉脊山断裂在大河家地区逆冲活动造成黄河阶地上形成断层陡坎,在陡坎位置开挖探槽,揭露出了3 700 a.BP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中强以上古地震事件,并造成了黄河阶地变形,最晚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3 136±51)a.BP左右,估算断层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滑动速率为0.51 mm/a。形成于3 650~2750 a.BP前后的喇家遗址位于该探槽剖面6.4 km处,因此得出拉脊山断裂带上强烈的古地震事件与喇家文化的毁灭存在密切的联系。该研究对认识拉脊山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和确定形成喇家遗址的古地震证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断裂 古地震 喇家遗址 灾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和水准资料的拉脊山断裂带西段地壳形变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琳 王庆良 +2 位作者 李长军 郝明 宋尚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6-1059,共4页
利用拉脊山地区1983~1995年水准资料,结合1999~2007年、2009~2014年GPS数据对拉脊山断裂带西段进行三维地壳形变分析。拉脊山断裂带西段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0.5mm/a,表明该段处于隆升状态;与GPS数据显示出的水平挤压一致,拉脊山地... 利用拉脊山地区1983~1995年水准资料,结合1999~2007年、2009~2014年GPS数据对拉脊山断裂带西段进行三维地壳形变分析。拉脊山断裂带西段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0.5mm/a,表明该段处于隆升状态;与GPS数据显示出的水平挤压一致,拉脊山地区仍处于地壳水平挤压缩短状态,2008年之后断层两侧差异运动更加明显,地壳缩短速率增加并表现出明显的左旋走滑分量,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一致。拉脊山断裂西段受挤压环境控制下的构造变形现今仍在持续进行,同时受全新世活动的日月山断裂右旋挤压应力影响。该地段是地震孕育的敏感部位,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断裂 GPS 水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世广 胥广银 +5 位作者 李帅 杨婷 石磊 张龙 唐方头 房立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3-968,共16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强震,震中位于柴达木—祁连地块东北缘拉脊山断裂系南段。本文基于地震重新定位与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域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强震,震中位于柴达木—祁连地块东北缘拉脊山断裂系南段。本文基于地震重新定位与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域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甘肃和青海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后10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共获得605个高精度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位置为(35.748°N,102.812°E),震源深度为16.4 km。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6—15 km深度处,水平分布上,在震源区域内呈长轴沿NW−SE向展布,逐渐向北转变为近NS向展布,深度剖面显示出断层倾向为NE向。应用FocMech-Flow自动化流程反演震源机制解,获得M_(S)6.2主震的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302°、倾角58°、滑动角45°;节面Ⅱ走向184°、倾角53°、滑动角138°。其中,节面Ⅰ走向与震源区附近余震展布方向一致,可判定其为发震断层面。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震源区应力性质主要为逆冲型,最大主应力轴为WSW−ENE向。结合区域重力异常和已有地质资料,判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积石山东缘断裂系中的一条较深的反冲断层,并将其命名为“大河家断裂”。现有历史地震资料表明,近二十年来柴达木—祁连地块发生的强震具有向东迁移的趋势,此次地震的发生,暗示出位于积石山东部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拉脊山断裂 积石山东缘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及对余震的触发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明月 万永革 +1 位作者 关兆萱 靳志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2-948,964,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为深度剖析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影响,文章基于地震破裂模型参数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积石山M_(S)6.2地震在周围主要断层上不...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为深度剖析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影响,文章基于地震破裂模型参数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积石山M_(S)6.2地震在周围主要断层上不同深度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评估这些应力变化对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使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部分区域的库仑破裂应力显著增加,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东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远超出静态应力触发阈值,并达到了0.022 MPa,表现出较高地震危险性;其他断层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库仑应力变化,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部分区域的应力卸载量达到了万帕,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除东段外的其他分段和庄浪河断裂的应力卸载量达到了百帕。对不同震源深度下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深度变化对此次地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模式影响很大。文章还计算了本次地震在较大余震断层面上的库仑破裂应力,结果表明: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在后续三次M_(S)≥4地震的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分别为0.024 MPa、0.033 MPa和0.034 MPa,均超过触发阈值(0.01 MPa),表明M_(S)6.2地震对这三次地震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文章可为该地区未来地震可能性与危险性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 地震危险性 拉脊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喇家遗址极可能由地震导致的砂土液化泥流造成:“12·18”积石山地震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俊磊 张绪教 +5 位作者 鱼海麟 王一凡 张向格 李秋蓉 李彩虹 张丽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9,共12页
形成于3900年前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号称“东方庞贝”,是一处举世闻名的灾难遗址,但其成因争论由来已久、悬而未决。学者提出的多种“洪水成因”之说,已深入民众之心,但这次灾难事件真的和洪水有关么?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的... 形成于3900年前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号称“东方庞贝”,是一处举世闻名的灾难遗址,但其成因争论由来已久、悬而未决。学者提出的多种“洪水成因”之说,已深入民众之心,但这次灾难事件真的和洪水有关么?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的6.2级地震的震中距喇家遗址仅16 km,不仅使喇家遗址博物馆损坏严重,而且触发的泥流在离遗址仅5 km处的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造成了民房和村民被直接掩埋的灭顶之灾,可能是喇家灾难遗址形成过程的重现,成为对比研究喇家遗址成因的重要实证材料。通过对此次地震灾害的野外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或许能解开喇家遗址成因之谜。积石山地震使黄土之下古河床砾石层中地下水沿地表破裂喷出上涌,进而造成黄土液化并顺冲沟快速往下游流动形成泥流,流经草滩村、金田村时泥流遇阻,漫出冲沟将部分房屋冲毁甚至导致村民被掩埋。特殊的地层结构及富集的地下水,在地震的触发之下造成砂土液化并形成泥流,是造成中川乡地震灾害的重要原因。现场调查表明,草滩村一家五口被掩埋的悲剧,并非典型的“砂涌”造成,更无“洪水”的痕迹,而是地震的次生泥流灾害所致。将今论古,结合喇家遗址的文化遗存保存状况及沉积物特征进一步推断,喇家遗址的形成可能与强降雨形成的山间洪流无关,更不是由所谓的“大洪水”造成的。3900年前的古地震及其造成的砂土液化和快速流动的泥流,极可能是造成喇家遗址瞬时灾难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家遗址 积石山地震 液化泥流 瞬时灾难 拉脊山北缘断裂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化隆段天然矿泉水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巴瑞寿 袁有靖 +2 位作者 李文斌 刘毅 吴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7-59,63,共4页
以黄河流域化隆段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搜集、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及样品测试等工作,对天然矿泉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区内天然矿泉水Sr含量为0.62~1.18 mg/L,属富锶型天然矿泉水,呈带状分布于拉脊山... 以黄河流域化隆段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搜集、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及样品测试等工作,对天然矿泉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区内天然矿泉水Sr含量为0.62~1.18 mg/L,属富锶型天然矿泉水,呈带状分布于拉脊山南缘断裂沿线,其形成与拉脊山南缘深大断裂及围岩密切相关,并呈现出"基岩裂隙承压水—山前倾斜平原潜水—河谷带状平原潜水"的矿泉水赋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断裂 天然矿泉水 成因机理 黄河流域 化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M_(S)6.2地震地表破裂及发震构造
7
作者 李林林 姜文亮 +5 位作者 李德文 焦其松 罗毅 李永生 田云锋 李营营 《地震地质》 2025年第4期1058-1074,共17页
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南东段,震源深度10km。地震发生后,通过现场野外调查,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影像DSM提取、InSAR形变分析,结合震源机制、区域构造等,对本次地震的地... 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南东段,震源深度10km。地震发生后,通过现场野外调查,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影像DSM提取、InSAR形变分析,结合震源机制、区域构造等,对本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发震构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积石山山前尹家山东侧发现向NNW延伸的长约1km的地表破裂,显示出挤压兼右旋走滑特征,可见最大垂直位错约8cm,右旋位错约2cm。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南东段,震中区域断裂表现为一系列NNW向次级断裂的组合样式。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规模不大,历史强震缺失,说明在青藏高原NE向构造隆升扩展作用下,高原东北缘规模有限的断裂同样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地表破裂 发震构造 拉脊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