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格朗日粒子模型在核事故应急中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晔 曹博 陈义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712-716,共5页
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大量放射性核素泄漏到空气中,对周围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准确模拟计算事故后放射性核素的弥散分布,有利于提出有效且可行的污染控制方法。本文通过自行开发的拉格朗日粒子模拟程序,真实直观地描述了核事故情况下... 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大量放射性核素泄漏到空气中,对周围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准确模拟计算事故后放射性核素的弥散分布,有利于提出有效且可行的污染控制方法。本文通过自行开发的拉格朗日粒子模拟程序,真实直观地描述了核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的扩散规律,并与HotSpot高斯烟羽程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模型计算求出的浓度变化速度更快,较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拉格朗日粒子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核事故发生条件下的大气扩散程度,可为早期应急和后果评价提供较精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事故 拉格朗日粒子模型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拉格朗日粒子流体的高效表面重建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绪强 刘艳 王新颖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3,共7页
为了在几何表示层面捕获拉格朗日粒子流体的表面细节特征以进行真实感绘制,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八叉树的自适应流体表面重建方法。首先进行流体表面粒子的精确检测;然后根据结点中是否包含流体表面粒子,对流体粒子的包围盒进行基于八叉... 为了在几何表示层面捕获拉格朗日粒子流体的表面细节特征以进行真实感绘制,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八叉树的自适应流体表面重建方法。首先进行流体表面粒子的精确检测;然后根据结点中是否包含流体表面粒子,对流体粒子的包围盒进行基于八叉树的自适应剖分;最后只在包含流体表面粒子的叶子结点里建立隐式距离场。该方法在流体表面重建过程中的内存消耗和计算复杂度只取决于流体表面而不是流体体积,适合大规模粒子流体场景的表面提取和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粒子 表面重建 流体模拟 真实感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界面问题的拉格朗日粒子和流体体积耦合算法
3
作者 高普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54-1260,共7页
针对自由界面问题,构建了拉格朗日粒子和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耦合算法.拉格朗日粒子方法可以准确追踪运动界面,但是一般很难保证流体的质量守恒性.VOF方法可以保证很好的质量守恒性,但是不容易计算界面的几何信息.因此,本文... 针对自由界面问题,构建了拉格朗日粒子和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耦合算法.拉格朗日粒子方法可以准确追踪运动界面,但是一般很难保证流体的质量守恒性.VOF方法可以保证很好的质量守恒性,但是不容易计算界面的几何信息.因此,本文构造了一种耦合算法,吸收两种方法的优点.耦合算法中还引入了四叉树自适应网格技术,可以在大变形区域提高界面的分辨率,并能减少计算量.利用耦合算法模拟经典的Zalesak旋转盘问题和单涡剪切流动,数值结果和文献已有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耦合算法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粒子方法 流体体积方法 自由界面问题 四叉树自适应网格 Zalesak旋转盘 单涡剪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的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报系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沈浩 刘端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5,共5页
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型内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搭建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报系统。当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发生时,可以利用该系统对污染物输送轨迹和扩散趋势进行即时模拟预报。该系统较好地模拟了2015年天津"... 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型内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搭建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报系统。当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发生时,可以利用该系统对污染物输送轨迹和扩散趋势进行即时模拟预报。该系统较好地模拟了2015年天津"8·12"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件的污染物输送轨迹和扩散趋势,表明此次爆炸事件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向渤海湾方向输送;污染物主要以水平输送为主,垂直输送很弱;随着污染扩散时间的持续,各高度的污染物在水平输送方向上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 突发性大气污染 模拟预报 污染物扩散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大气扩散模型在核电厂址小尺度扩散建模中的对比
5
作者 王朝阳 董信文 +4 位作者 杨力 徐宇涵 方晟 李新鹏 陈义学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67-3680,共14页
对Micro-SWIFT SPRAY(MSS)模型与GPU加速的QES模型(GPU-QES)在复杂核电厂址环境中的小尺度大气扩散性能进行了对比.基于三门核电风洞实验数据,使用两种模型模拟了两种典型风向扩散场景,对比了风场和浓度场预测结果,包括地面水平风场与... 对Micro-SWIFT SPRAY(MSS)模型与GPU加速的QES模型(GPU-QES)在复杂核电厂址环境中的小尺度大气扩散性能进行了对比.基于三门核电风洞实验数据,使用两种模型模拟了两种典型风向扩散场景,对比了风场和浓度场预测结果,包括地面水平风场与浓度场以及垂直风速剖面和浓度剖面.结果表明,GPU-QES在风速预测方面优于MSS,特别是在建筑中间区域,风速低估幅度减少了约53%.此外,GPU-QES生成三维风场的速度是MSS的450倍,能够在4s内生成覆盖9km^(2)区域,包含3500万个网格点的风场数据.在羽流扩散预测中,两种模型均能有效再现高浓度区域,而在低浓度区域,GPU-QES模型的模拟值与真实值的一致性更高.统计分析显示,两种模型均满足了国际可接受模型指标,但GPU-QES在大多数指标上表现出更高的模拟精度,特别是在建筑地面区域,其模拟值在测量值2倍线以内的比例(FAC2)比MSS高出4.5%.此外,由于MSS与GPU-QES在建筑后方扩散行为的差异,将两模型结果取平均后,模拟精度得到了提高(FAC2达到71.8%).另一方面,由于浓度计算方式不同,GPU-QES生成羽流速度比MSS快约48倍.因此,在需要快速且精准预测的核应急响应场景中,GPU-QES相较于MSS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S模型 GPU-QES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扩散 风洞实验 3D风场和浓度场预测 小尺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的流固耦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芳锦 张大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227,共6页
本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简称SPH)对流固耦合问题进行模拟。流体域和固体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描述,建立了流体和固体控制方程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将流体和固体均看做是拉格朗日粒子,并利用插值核函数获得粒子在初始状态后... 本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简称SPH)对流固耦合问题进行模拟。流体域和固体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描述,建立了流体和固体控制方程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将流体和固体均看做是拉格朗日粒子,并利用插值核函数获得粒子在初始状态后携带的信息,进而求得流场和固体的相关参数。文章采用该方法对典型的流固耦合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符合良好,显示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证实了SPH方法应用于流固耦合问题计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流固耦合 拉格朗日粒子 插值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万山群岛渔船漂移轨迹风漂系数的分段模拟
7
作者 王海龙 仉天宇 +5 位作者 张树钦 林汛 杨坚 张丽雯 曹倩 李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使用分段风漂系数模拟渔船的漂移轨迹,探究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渔船的漂流轨迹、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以南海万山群岛为研究区域,通过571个漂流样本建立AP98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模拟,采... 【目的】使用分段风漂系数模拟渔船的漂移轨迹,探究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渔船的漂流轨迹、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以南海万山群岛为研究区域,通过571个漂流样本建立AP98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模拟,采用风速4、6、8 m/s作为分界线建立不同风漂系数模型,同时建立漂移动力学半解析模型,通过对103个样本4组案例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拟,对比预测模拟轨迹结果。【结果与结论】AP98模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风速与风致漂移速度(L)和顺风向漂移速度(DWL)的决定系数介于0.200~0.800之间,与侧风向漂移速度(CWL)的决定系数介于0~0.100之间,说明风速与L和DWL之间线性关系明显,与CWL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不同分段处理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案例1中,4和8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2中,4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3中,4和6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4中,4、6和8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均得以优化。分段模拟结果相比于未分段普遍有改善趋势,尤以风速4 m/s分段的模拟结果有较为明显的优化趋势,其他分段的模拟结果有好有差。合理选择分段点及确保数据分布的均衡性对提高模拟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漂流轨迹预测 AP98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 漂移动力学半解析模型 分段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粒子水平集方法
8
作者 牟凯龙 赵兰浩 毛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9-957,共9页
提出了一种单层粒子水平集方法,该方法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界面特征,采用水平集方法隐式捕捉界面.首先,利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界面.然后,基于拉格朗日粒子的位置信息对界面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平滑、精确的运动界面.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水平集... 提出了一种单层粒子水平集方法,该方法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界面特征,采用水平集方法隐式捕捉界面.首先,利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界面.然后,基于拉格朗日粒子的位置信息对界面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平滑、精确的运动界面.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水平集方法体积守恒性差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运动界面的精度.另外,本文提出了简单有效的粒子重分配策略,包括粒子的添加和删除,使得该方法能够准确处理复杂的拓扑变化,如界面的合并和分离.最后,通过多个基准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用于精确描述运动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界面 拉格朗日粒子 水平集方法 粒子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源湾潮致余流特征及其对物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一 王翠 +1 位作者 姜尚 陈秋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基于MIKE 3开展了罗源湾的三维数值模拟,以流场和断面垂向流速阐释了罗源湾的潮流分布特征,计算了罗源湾的潮致余流场,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模拟了具有粒子特性的物质在湾内的运移并分析了粒子的运动规律,结合潮流和潮致余流特征讨论... 基于MIKE 3开展了罗源湾的三维数值模拟,以流场和断面垂向流速阐释了罗源湾的潮流分布特征,计算了罗源湾的潮致余流场,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模拟了具有粒子特性的物质在湾内的运移并分析了粒子的运动规律,结合潮流和潮致余流特征讨论了罗源湾不同区域的物理自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罗源湾西北部、东北岸内凹处和内湾口处形成了余环流结构,湾内不同区域的物质分布与潮致余流结构有明显相关性,粒子在罗源湾西北部海域运移缓慢,而湾口及可门水道附近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罗源湾污染物质分布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罗源湾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方法也为其他海湾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源湾 MIKE 3 潮流特征 潮致余流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绿潮应急溯源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玲娟 曹丛华 +3 位作者 黄娟 曹雅静 高松 白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
基于三维全动力POM海洋模式,根据2008年6月1日海监飞机监测绿潮所在位置,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反向积分,追溯绿潮来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回溯至5月中旬,绿潮主要来源于黄海南部江苏连云港和盐城近海海域。黄海绿潮溯源数值模拟,为政... 基于三维全动力POM海洋模式,根据2008年6月1日海监飞机监测绿潮所在位置,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反向积分,追溯绿潮来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回溯至5月中旬,绿潮主要来源于黄海南部江苏连云港和盐城近海海域。黄海绿潮溯源数值模拟,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绿潮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进而为保护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 全动力海洋模式(POM) 溯源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可压缩SPH流体的稳定性固体边界处理算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邵绪强 周忠 +1 位作者 张劲松 吴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15-1922,1929,共9页
固流耦合,即流体的固体边界处理一直是基于物理的流体模拟技术的研究重点.为解决SPH流体模拟中固流耦合存在的交界面处流体粒子衰减和穿透问题,提出一种固体采样边界粒子与动量守恒保持的位置-速度修正方案相结合的固流耦合方法.首先在... 固流耦合,即流体的固体边界处理一直是基于物理的流体模拟技术的研究重点.为解决SPH流体模拟中固流耦合存在的交界面处流体粒子衰减和穿透问题,提出一种固体采样边界粒子与动量守恒保持的位置-速度修正方案相结合的固流耦合方法.首先在预处理阶段对快速格子形状匹配(fast lattice shape matching,FLSM)模型表示的固体边界进行表面和内部边界粒子采样;然后在运行过程中计算流体粒子密度和受力时考虑边界固体粒子的相对贡献;最后利用动量守恒保持的位置-速度修正方案对流体粒子进行位置和速度的修正.为了提高计算速度以满足交互式应用需求,把每个迭代步长内的计算完全并行化后加载到GPU上进行加速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微可压缩SPH流体与刚体以及弹性体的双向耦合,并可以高效、稳定地模拟固流耦合中的非穿透、液滴飞溅、溶解等复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流耦合 流体模拟 并行计算 拉格朗日粒子模型 形状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潮天气下高风险冰块追踪预测方法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娜 徐圣凯 +2 位作者 许宁 王立涛 王安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为向拟建、在建和已建冰区所有冷源取水工程海域的海冰环境监测和动态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构建了海冰–海洋耦合条件下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预测模型,并以辽东湾某核电站取水口为例,模拟并探讨了寒潮天气下高风险冰块在24 h、48 h和... 为向拟建、在建和已建冰区所有冷源取水工程海域的海冰环境监测和动态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构建了海冰–海洋耦合条件下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预测模型,并以辽东湾某核电站取水口为例,模拟并探讨了寒潮天气下高风险冰块在24 h、48 h和72 h的运移轨迹及其进入取水口的概率。结果表明,由于取水口的走向与流向和风向几乎垂直,因此在口门外随机释放的1200个高风险冰块粒子中只有不到6%的粒子进入到取水口内。通过分区域标识粒子颜色,发现这些粒子多来自于靠近取水口300 m范围内。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当释放粒子数量增至5倍时,结论不变。该项研究为冷源取水安全预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冷源取水 海冰 耦合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过程的一种Euler-Lagrangian耦合算法(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昌波 雷凡培 周立新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2期21-32,共12页
对雾化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而工程中的简化模型则经常会给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可以折中地采用一种混合方法,即在不同尺度上采用不同的模型。提出了一种雾化过程的欧拉——拉格朗日耦合算法。较大的液团采用VOF... 对雾化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而工程中的简化模型则经常会给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可以折中地采用一种混合方法,即在不同尺度上采用不同的模型。提出了一种雾化过程的欧拉——拉格朗日耦合算法。较大的液团采用VOF法直接求解,与网格尺度相当或更小的液滴则采用双向耦合的拉格朗日粒子法进行追踪。而该方法要求粒子的体积小于网格体积的10%,为此又提出了一种虚网格粒子追踪法。由于湍流结构对雾化过程的影响很大,故湍流采用了大涡模拟模型。采用多个算例对开发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对部分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新算法对两股撞击射流的雾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瞬态和统计结果均表明新算法能够给出良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VOF法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 大涡模拟 撞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海排污口布局合理性评估与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宇铭 张淑芳 韩成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8,共8页
从近岸海洋环境整治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交换能力和排污对敏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影响,建立了入海排污口布局合理性评估方法,进而以渤海湾湾顶海域为例,对沿岸所调查的入海排污口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参... 从近岸海洋环境整治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交换能力和排污对敏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影响,建立了入海排污口布局合理性评估方法,进而以渤海湾湾顶海域为例,对沿岸所调查的入海排污口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参与评估的21个入海排污口中有2个排污口布局不合理,需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以缓解入海排污对近岸海域的水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排污口 布局合理性 海洋环境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雨水管理的数值仿真与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英朝 袁伟平 +2 位作者 郑镇雨 王国华 沈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7-441,共5页
汽车在雨天行驶时,落到侧窗表面的雨水会影响驾驶员的侧向视野和后视野,从而危及行车安全,故侧窗雨水管理对于整车安全非常重要。但迄今为止对于侧窗雨水管理问题尚未有一个统一而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此,本文中应用液膜模型和拉格朗日粒... 汽车在雨天行驶时,落到侧窗表面的雨水会影响驾驶员的侧向视野和后视野,从而危及行车安全,故侧窗雨水管理对于整车安全非常重要。但迄今为止对于侧窗雨水管理问题尚未有一个统一而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此,本文中应用液膜模型和拉格朗日粒子模型对某款SUV进行了雨水仿真,基于人机工程学和粒子束轨迹技术提出了侧窗雨水管理的评价方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管理 液膜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模型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的长江江苏段水流输运时间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文才 杜薇 +3 位作者 范中亚 姜龙 许益新 李一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5,共6页
水流动力过程是水体中物质迁移转化的基础和前置条件,某一段特定的水体中水流的输运速度会影响其水体交换程度和污染物自净能力。基于EFDC(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中的水龄(WA)和拉格朗日粒子示踪模块,以周边经济较发达、污染负荷排放量较... 水流动力过程是水体中物质迁移转化的基础和前置条件,某一段特定的水体中水流的输运速度会影响其水体交换程度和污染物自净能力。基于EFDC(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中的水龄(WA)和拉格朗日粒子示踪模块,以周边经济较发达、污染负荷排放量较大的长江江苏段(南京至徐六泾)为研究对象,模拟在上游不同设计流量及特定下边界潮位条件下的江段水龄分布及拉格朗日粒子输移时间的规律,分析上游径流对江段水体输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下游潮汐的影响,越靠近下游水体输运越慢;水体输运时间在相对较小的径流量下受流量影响较大;拉格朗日粒子示踪的方法相较于水龄计算的方法,下游水流的输运计算结果受下游开边界条件影响较小;水流沿程的输运时间与径流量可以采用二次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水流从入口输运到达或完全通过特定站点的时间以及相应站点的水龄均可以采用幂函数进行回归计算,都有较好的效果。模型模拟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和刻画研究区域内水体的输运特征,模拟研究可以增加对感潮河流中物质输移过程的认识,为河流中突发污染事故的预警和管理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输运 水龄 拉格朗日粒子 感潮河流 长江江苏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过程的多尺度仿真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昌波 雷凡培 周立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1,共7页
提出了一种雾化过程多尺度仿真算法:对大块液团运动,采用流体体积法直接模拟;将与网格尺度相当或更小的液滴简化成粒子,采用一种基于虚网格的拉格朗日粒子法进行追踪;湍流运动采用了湍流动能单方程输运模型的大涡模拟。基于新算法开发... 提出了一种雾化过程多尺度仿真算法:对大块液团运动,采用流体体积法直接模拟;将与网格尺度相当或更小的液滴简化成粒子,采用一种基于虚网格的拉格朗日粒子法进行追踪;湍流运动采用了湍流动能单方程输运模型的大涡模拟。基于新算法开发了一套仿真程序,并对此程序进行了验证,对影响模型精度的重要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该算法对单股射流的雾化过程进行了仿真,雾场的瞬态和统计特性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多尺度仿真 大涡模拟 流体体积法 拉格朗日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浒苔生长期运移路径及温盐环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丽萍 范德江 +3 位作者 宋德海 仲毅 毕乃双 迟万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共16页
基于已验证的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和拉格朗日粒子离线追踪模块,模拟了潮、风、环流、温盐、波等外界强迫不同组合下苏北海域水面粒子的5种运移路径,通过实际漂流瓶轨迹验证,并进行路径间的差异与对应单强迫流场对比研究,探讨发... 基于已验证的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和拉格朗日粒子离线追踪模块,模拟了潮、风、环流、温盐、波等外界强迫不同组合下苏北海域水面粒子的5种运移路径,通过实际漂流瓶轨迹验证,并进行路径间的差异与对应单强迫流场对比研究,探讨发端于苏北的浒苔运移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浒苔运移路径先沿着苏北沿岸向北运移至废黄河口附近海域,之后向东北方向偏转继续运移,一直到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影响苏北浒苔运移路径的外界强迫主要是风,其次是温盐、波浪、环流,潮流可以引起浒苔在局地的旋转往复运动,不能使其向北远距离漂移。漂流期间,苏北沿岸海域表层温度为18~24℃、盐度为28~31,温盐条件在浒苔最宜生长条件范围,是浒苔能边漂移边大面积暴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浒苔漂移路径 FVCOM数值模拟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 外界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相质点网格法的大气污染仿真模拟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潇萌 曹乐 +1 位作者 严家德 王巍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856-5863,共8页
为了准确估计不同风速条件对单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粒子抬升高度、污染物扩散范围产生的影响,使用以多相质点网格(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MP-PIC)方法为基础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对污染物扩散进行大涡仿真模拟。结... 为了准确估计不同风速条件对单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粒子抬升高度、污染物扩散范围产生的影响,使用以多相质点网格(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MP-PIC)方法为基础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对污染物扩散进行大涡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低风速下,受污染源阻挡作用,污染源周边形成方柱绕流现象,污染物在下风方向分裂为两股,污染物随湍流作用在计算域内波动,且计算域内分裂状况始终存在。随着风速的增大,污染物分裂情况逐渐消失,且污染物扩散范围、粒子最大抬升高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风速为2 m/s时,分裂的两股污染物之间距离为5~20 m,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000~1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70~87个/m^3;风速为5 m/s时,分裂的两股污染物距离为2~10 m,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000~1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212~300个/m^3;风速为10 m/s时,分裂情况消失,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000~1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407~502个/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数值模拟 多相质点网格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晓宁 马秀梅 +4 位作者 张青梅 谈昌蓉 马元仓 王娜 王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4,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的卫星云图资料、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污染源溯源方法,对2018年2月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以及沙尘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受高空... 利用常规观测的卫星云图资料、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污染源溯源方法,对2018年2月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以及沙尘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在300~700 hPa形成了强烈的辐散下沉,槽后的高空急流随之东移。在其东移过程中,受高空急流动量下传及偏北气流中的冷空气共同作用,青海东部出现了大风沙尘天气。边界层中逆温层的存在是此次污染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未出现明显降水,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运用LPDM对此次污染天气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来看,气团影响的模拟高度层距离地面100 m,气团层趋势一致。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0~100 m高度的气团足迹可以反映出PM 10污染气团的输送路径。同时,0~100 m是主要的人为源排放空间,也是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气团足迹与PM 10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青海东部沙尘污染主要是由河西走廊沙尘倒灌进入青海东部导致,这与天气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污染 青海 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 传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