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果措源网荷储示范工程
1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2024年3月,世界最高海拔最大容量百兆瓦新能源电力系统——西藏拉果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投运。作为典型新能源电力系统,其独立于外部电网,由200 MWp光伏、193.7 MW/539.9 MW·h构网储能、85 Mvar SVG、35 MW冲击型提锂负荷和3... 2024年3月,世界最高海拔最大容量百兆瓦新能源电力系统——西藏拉果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投运。作为典型新能源电力系统,其独立于外部电网,由200 MWp光伏、193.7 MW/539.9 MW·h构网储能、85 Mvar SVG、35 MW冲击型提锂负荷和30MW可调型电锅炉负荷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容量 新能源电力系统 源网荷 外部电网 锅炉负荷 示范工程 拉果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地区拉果错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保弟 许继峰 +3 位作者 曾庆高 康志强 陈建林 董彦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1-1530,共10页
拉果错蛇绿岩位于西藏改则县南侧,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蛇绿岩带中发育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枕状熔岩、岩墙、斜长花岗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微量元分析结果表明该... 拉果错蛇绿岩位于西藏改则县南侧,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蛇绿岩带中发育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枕状熔岩、岩墙、斜长花岗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微量元分析结果表明该蛇绿岩中的中基性岩富集 Sr、Rb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其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中主要显示平坦型曲线,它们可能是由消减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源区的部分熔,形成。拉果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弧间盆地环境,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弧-弧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弧间盆地 拉果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果错卤虫──2.营养成分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俊英 罗健 郑绵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卤虫包括成体、无节幼体和卤虫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是评价卤虫质量的主要标准,因为摄食动物饵料效果取决于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西藏拉果错卤虫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1996、1997年盐湖研究中心... 卤虫包括成体、无节幼体和卤虫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是评价卤虫质量的主要标准,因为摄食动物饵料效果取决于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西藏拉果错卤虫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1996、1997年盐湖研究中心连续取样测定,其蛋白质含量成体接近20%,无节幼体约 55%,脱壳卵近 50%;粗脂肪成体 3%,无节幼体和脱壳卵均为 15%左右;氨基酸总量成体 18%,无节幼体近 50%,脱壳卵 44%左右在对 1997年样品进行脂肪酸测定后发现,成体不饱和脂肪酸达83%,无节幼体91%以上,脱壳卵超过87%;三种高级不饱和脂肪酸(20∶2,20∶4,20∶5)HUFA含量:成体近8%,幼体和脱壳卵均超过20%;三种必需脂肪酸(18∶2,18∶3,20∶5)EFA含量:成体为16%,幼体21%,脱壳卵26%;无节幼体和脱壳卵的二十碳五烯酸(20∶5)EPA含量均在 18%以上,较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 山西、河北地区的盐湖卤虫和天津、海南盐田卤虫的(20:5)EPA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营养成分分析 西藏 拉果错卤虫 卤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果错蛇绿混杂岩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海永 曾庆高 +1 位作者 王雨 毛国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拉果错蛇绿岩是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纳木错-嘉黎缝合带中出露最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之一,对恢复和反演该缝合带代表的洋盆演化及洋盆性质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以拉果错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和斜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 拉果错蛇绿岩是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纳木错-嘉黎缝合带中出露最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之一,对恢复和反演该缝合带代表的洋盆演化及洋盆性质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以拉果错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和斜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拉果错蛇绿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以此约束狮泉河-纳木错-嘉黎缝合带的性质。结果显示,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7.8±1.7 Ma(n=24,MSWD=0.22),表明拉果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拉果错蛇绿岩中辉长岩与辉绿岩端元均兼具岛弧与富集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指示其形成于大陆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拉果错蛇绿岩 晚侏罗世 弧后盆地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鸟雀驱避剂对嘎拉果实受啄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龙 李莉 +3 位作者 王春良 贾永华 王永忠 潘志广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随着气候逐渐改善,果园普遍存在鸟雀啄食果实的现象,面对鸟害,果农几乎没有有效手段应对,为了更好地指导果农使用鸟雀驱避剂驱鸟,选用不同密度鸟雀驱避剂在嘎拉果园对鸟雀进行驱避,探究不同密度鸟雀驱避剂对嘎拉果受啄率的影响。结果表... 随着气候逐渐改善,果园普遍存在鸟雀啄食果实的现象,面对鸟害,果农几乎没有有效手段应对,为了更好地指导果农使用鸟雀驱避剂驱鸟,选用不同密度鸟雀驱避剂在嘎拉果园对鸟雀进行驱避,探究不同密度鸟雀驱避剂对嘎拉果受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的果实受啄率、鸟雀停留时间明显低于不放驱避剂的对照区域,并且随着鸟雀驱避剂密度的增加,果实受啄率降低,鸟雀停留时间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雀驱避剂 拉果 实受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得不日错—拉果错湖链形态、水文与水化学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饶娇萍 贾沁贤 +2 位作者 刘喜方 王洪平 罗玉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746,共10页
得不日错-拉果错湖链包括三个微小型上游淡水湖和一个92 km^2的末端盐湖,在青藏高原湖链中是一个微型湖链。研究发现,该湖链是一个陆地、湖泊和河流空间分布清晰的小流域;但湖泊的补水量与其隶属的次级集水盆地面积无正比关系,地下水对... 得不日错-拉果错湖链包括三个微小型上游淡水湖和一个92 km^2的末端盐湖,在青藏高原湖链中是一个微型湖链。研究发现,该湖链是一个陆地、湖泊和河流空间分布清晰的小流域;但湖泊的补水量与其隶属的次级集水盆地面积无正比关系,地下水对湖链进行了跨越空间顺序的补给,且明显与湖岸线发育度(SDI)有关。湖水潴留时间差异极大,源头湖泊得不日错仅为4.39天,而末端湖泊拉果错长达1 586.96天(4.35年)。在水质特征上,湖链中三个上游湖泊相似性极显著,而末端湖泊则与基布茶卡和扎布耶北湖极为相似,表明藏北高原湖泊水化学的演化具有相同趋势。湖链中,大多数湖泊水化学成分的含量,随着湖泊在湖链中位置的降低而逐渐增加;但K+在湖泊内是消耗过程,在河道内却是一个增益过程;Ca^2+的趋势是随着湖链水体下行浓度逐渐减少;与1978年对比,拉果错湖水盐度下降了23.98%,与青藏高原湖泊湖水淡化趋势相吻合;但SO4^2-和CO3^2-表现出含量大幅上升的异常变化,上升幅度分别为127.77%和288.95%,原因有待探明。总之,青藏高原湖泊的水源补给特征值得从事西藏湖泊水文研究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得不日错—拉果错湖链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县拉果错蛇绿岩构造属性: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建鑫 李才 +2 位作者 范建军 王明 解超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41-1553,共13页
拉果错蛇绿岩是狮泉河-阿索-嘉黎蛇绿岩带中出露最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之一,对恢复和反演该缝合带所代表洋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拉果错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还不清楚,时代也存在争议。选择拉果错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和堆晶辉... 拉果错蛇绿岩是狮泉河-阿索-嘉黎蛇绿岩带中出露最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之一,对恢复和反演该缝合带所代表洋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拉果错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还不清楚,时代也存在争议。选择拉果错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和堆晶辉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勘查及剖面的测制,以及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区域地层、岩浆岩等相关资料,探讨了拉果错蛇绿岩的构造属性。拉果错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野外呈整合接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具有同源性,具有与E-MORB(富集大洋中脊玄武岩)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和微量特征;Lu-Hf同位素显示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由多种组分组成,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和Ⅱ型富集地幔二组分混合的地幔源区;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184.1±0.79Ma和183.5±2.2Ma的谐和年龄,代表了拉果错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拉果错蛇绿岩形成于具有强烈大洋中脊玄武岩特征的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岩带 拉果错蛇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果错卤虫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8
作者 王晓梅 辛乃宏 Peter Bossier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3,共5页
对西藏拉果错卤虫线粒体12S-16S rDNA片段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两个样本ARC1347和ARC1348分别分析了40和31个个体。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卤虫单个休眠卵的线粒体12S-16S rDNA,选用能识别四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HpaⅡ、Nd... 对西藏拉果错卤虫线粒体12S-16S rDNA片段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两个样本ARC1347和ARC1348分别分析了40和31个个体。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卤虫单个休眠卵的线粒体12S-16S rDNA,选用能识别四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HpaⅡ、NdeⅡ、TaqⅠ和HaeⅢ对该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在两个样本中均各检测出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AAA为两个群体所共有,并均以该单倍型为主,它的个体数所占的百分比在两个群体(ARC1347和ARC1348)中分别为85.0%和83.9%。ARC1347号样本各单倍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350,ARC1348号样本各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21;ARC1347和ARC1348样本的线粒体12S-16S rDNA的多态度(或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分别为0.0052和0.0013。结果说明,西藏拉果错卤虫具有一定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拉果错卤虫 休眠卵 线粒体12S-16S RDNA 遗传多样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驱龙斑岩铜-钼矿区外围矽卡岩型铜矿的分布、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26
9
作者 肖波 秦克章 +4 位作者 李光明 李金祥 陈雷 赵俊兴 范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3,共11页
世界范围内,巨型斑岩型矿床外围通常发育有同时代且具有成因联系的矽卡岩-脉状金属矿床;二者往往互为找矿标志,共同组成斑岩成矿系统。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与中新世adakitic质侵入岩有关的冈底斯斑岩Cu-Mo矿床成矿带已成我... 世界范围内,巨型斑岩型矿床外围通常发育有同时代且具有成因联系的矽卡岩-脉状金属矿床;二者往往互为找矿标志,共同组成斑岩成矿系统。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与中新世adakitic质侵入岩有关的冈底斯斑岩Cu-Mo矿床成矿带已成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位于冈底斯中段的驱龙巨型斑岩Cu-Mo矿床(>1000MtCu)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铜矿床,在其外围南部及东南部,分布着知不拉、朗姆家果两个矽卡岩型Cu矿;矽卡岩及矿体走向近东西,向北陡倾,矿体深部向驱龙斑岩矿床延伸。成矿时代上,知不拉与驱龙完全一致;同时知不拉与朗姆家果具有极其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矽卡岩矿物组成和矿化类型,硫化物组合均为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和辉铜矿;矽卡岩中的石榴石主要是具有韵律生长环带的钙铁榴石(Ca3Fe2Si3O12)为主,少量的钙铝榴石(Ca3Al2Si3O12);从矽卡岩的产状推断二者可能相连成一体。最新的钻探揭示在朗姆家果矽卡岩矿床的深部出现驱龙斑岩矿床中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表明它们是同一期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在冈底斯带上斑岩型矿床外围有利区域寻找矽卡岩型矿床将极大的拓展找矿思路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成矿系统 驱龙斑岩Cu-Mo矿 知不-朗姆家矽卡岩Cu矿床 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居民饮食趣闻
10
作者 徐德文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8期28-29,1,共3页
民以食为天。但是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却不尽相同。非洲居民在饮食方面有哪些奇风异俗?作者以其亲身经历细说了其中的许多趣闻。读后定会使你增长不少知识。
关键词 奇风异俗 饮食习惯 拉果 烤鱼 班巴 非洲国家 阿比让 香蕉酒 外国客人 大米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vectiv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ffects in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Maxwell fluid over a stretching surface with heat source 被引量:1
11
作者 T.Hayat M.Bilal Ashraf +1 位作者 A.Alsaedi S.A.Shehz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17-726,共10页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ffects in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Maxwell fluid over a stretching surface were addressed.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absorpt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r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ffects in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Maxwell fluid over a stretching surface were addressed.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absorpt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rmal buoyancy effects were accounted.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alysis were explored. Series solutions of the resulting problem were developed. Effects of mixed convection,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absorption parameter and Biot numbers on the dimensionless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were illustrated graphically. Numerical values of local Nusselt and Sherwood numbers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for all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rmal and concentration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es are decreasing functions of stretching ratio. Variations of mixed convection parameter and concentration buoyancy parameter on the velocity profiles and associated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es are enhanced. Velocity profiles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 case of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 while they reduce for heat absorption. Heat transfer Biot number increases the thermal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nd temperature. Also concentr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boundary layer are enhanced with an increase in mass transfer Biot number. The local Nusselt and Sherwood numbers have quite similar behaviors for increasing values of mixed convection parameter, concentration buoyancy parameter and Deborah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 fluid mixed convection convective conditions three-dimensional flow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ab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