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拔道次对碳素钢棒材电化学冷拉拔成形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博 陈体军 +1 位作者 耿丽博 王张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通过表面宏观观察、腐蚀前后微观组织观察以及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SEM)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拉拔道次对碳素钢电化学冷拉拔(ECD)过程中的拉拔力、显微组织、硬度、表面质量、晶粒取向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电... 通过表面宏观观察、腐蚀前后微观组织观察以及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SEM)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拉拔道次对碳素钢电化学冷拉拔(ECD)过程中的拉拔力、显微组织、硬度、表面质量、晶粒取向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化学冷拉拔可以显著降低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降低材料表面硬度,改善表面加工质量,削弱塑性成形后的晶粒取向关系,并且经电化学腐蚀后的冲击韧性没有明显的下降。与传统冷拉拔(DIA)相比,电化学冷拉拔单道次拉拔力下降率最大可达49.79%,表面硬度最大下降率为23.68%,单道次伸长率最大可提高30.83%,冲击韧性下降率为0.19%~4.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冷拉拔 拉拔道次 拉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圆管两道次拉拔成矩形管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权国政 周杰 佟莹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4,共5页
针对铝合金管由圆形截面变形至矩形截面的两道次拉拔过程,相应建立了空拉拔和带芯头拉拔工艺的运动模型及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模具半角2α=11°时,拉拔载荷最小;空拉拔工艺的模孔定径带优化设计为中拱... 针对铝合金管由圆形截面变形至矩形截面的两道次拉拔过程,相应建立了空拉拔和带芯头拉拔工艺的运动模型及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模具半角2α=11°时,拉拔载荷最小;空拉拔工艺的模孔定径带优化设计为中拱角度β=178°,可以有效消除失稳现象;残余应力值沿着矩形的周向轮廓波动明显,最大差值达3.06 MPa;回弹应变沿着矩形的周向轮廓有所波动,最大回弹应变量0.0007,最小0.0001;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 铝合金 有限元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光体钢丝多道次拉拔成形过程中的应变路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亚楠 刘劲松 +1 位作者 张光亮 叶能永 《精密成形工程》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高强度珠光体钢丝冷拉大变形过程中应变路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网格重划分和场变量传递技术,建立钢丝多道次冷拉应变路径全纪录有限元模拟方法,预测钢丝由0.62 mm到0.09 mm的多道次冷拉过程应变路径的演... 目的研究高强度珠光体钢丝冷拉大变形过程中应变路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网格重划分和场变量传递技术,建立钢丝多道次冷拉应变路径全纪录有限元模拟方法,预测钢丝由0.62 mm到0.09 mm的多道次冷拉过程应变路径的演变。结果 23道次冷拉变形后,钢丝的最大应变值可达到4.360。随着拉拔道次增加,最大与最小等效应变值之间的差值随之增大,由第1道次的0.028增大至第23道次的0.473。结论钢丝多道次拉拔过程中,各道次在心部到表层方向上的等效应变分布规律相同,均为先增大后减小;钢丝心部等效应变值最小,次表层处等效应变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 拉拔 有限元模拟 应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芯棒拉拔过程应力应变分析及壁厚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伟玮 王仲仁 +2 位作者 陈景松 张志超 胡志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2,共4页
管材无芯棒拉拔时,直径减小的同时壁厚也会发生改变,其增厚值可达13.2%,甚至更大。但现有文献对无芯棒拉拔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时,通常忽略壁厚的变化,这对预测管件壁厚,从而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不利。该文不同于以往壁厚不变的假设,而... 管材无芯棒拉拔时,直径减小的同时壁厚也会发生改变,其增厚值可达13.2%,甚至更大。但现有文献对无芯棒拉拔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时,通常忽略壁厚的变化,这对预测管件壁厚,从而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不利。该文不同于以往壁厚不变的假设,而是采用应力应变方程统一求解的方法,按增量理论给出壁厚变化的理论解以及应力分布。同时,选取不同的初始直径管坯进行无芯棒拉拔实验,分析变形后出口端壁厚变化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拉拔道次变形量的不断增大,出口端管材的壁厚变化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是最终的变形总是增厚,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芯棒拉拔 增量理论 壁厚变化率 拉拔道次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包铝复合丝材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6
5
作者 苏顺 刘新华 +1 位作者 刘雪峰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0-1966,共7页
采用冷静液挤压的方法将银管套装铝棒坯料挤压成银包铝线材,再通过多道次拉拔制备外径小于d100μm的银包铝丝材。结果表明:银管和铝棒的硬度比和模角大小对静液挤压银包铝复合线材的稳定制备具有显著的影响,当管和铝芯棒的硬度比为50... 采用冷静液挤压的方法将银管套装铝棒坯料挤压成银包铝线材,再通过多道次拉拔制备外径小于d100μm的银包铝丝材。结果表明:银管和铝棒的硬度比和模角大小对静液挤压银包铝复合线材的稳定制备具有显著的影响,当管和铝芯棒的硬度比为50:20、模角为45°时,可以成功制备质量良好的银包铝复合线坯。合理的拉拔和退火工艺为:分别在丝径拉拔至d1.7、0.28和0.09mm时各退火一次,d1.7mm线材退火温度为200℃,保温时间5min;其余情况下,退火温度为150℃,保温时间5min。制备的名义外径为d70μm丝材的丝径和包覆层厚度测试结果表明:丝径为(70+2)μm,包覆层厚度为9~12μm。外径为90、70和40μm的丝材在150℃、5min退火后的拉伸强度分别为151、177和183MPa,伸长率分别为9.69%、4.41%和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包铝丝材 静液挤压 拉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丝材制备技术进展
6
作者 陈亚 戴华 +5 位作者 赖文发 杨丽娟 牛海东 万吉高 刘毅 武海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1,95,共8页
在复合丝材的制备过程中,界面附近原子互扩散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扩散层,扩散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固溶体组成,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由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决定。适当的互扩散对提高复合丝材界面结合强度是有利的,但过多金属间化合物会导... 在复合丝材的制备过程中,界面附近原子互扩散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扩散层,扩散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固溶体组成,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由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决定。适当的互扩散对提高复合丝材界面结合强度是有利的,但过多金属间化合物会导致复合丝电导率、延伸率下降,甚至引起超细复合丝覆层脱落,严重影响复合丝材的可加工性。因此,界面问题是复合丝材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系统介绍了复合线材的种类、成型方法及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扩散层界面物相及其对复合线材性能的影响,对开发新型复合线材的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线材 界面扩散 金属间化合物 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