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压弹性模量不等材料杆的纯弯曲及偏心压缩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莹 赵永刚 李世荣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拉压弹性模量不等材料直杆在纯弯曲变形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 ,给出相应的应力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拉压弹性模量的比值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拉压弹性模量不等材料杆在偏心压缩时的应力... 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拉压弹性模量不等材料直杆在纯弯曲变形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 ,给出相应的应力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拉压弹性模量的比值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拉压弹性模量不等材料杆在偏心压缩时的应力、应变 ,给出了横截面中性轴位置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解 ,并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压弹性模量 纯弯曲 偏心 截面中性轴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应力法求解拉压双弹性模量的空间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海天 杨克俭 邬瑞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8-482,共5页
采用等参单元,在相应的单元高斯积分点上判断应力状态,利用初应力法,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由于是在所有的高斯积分点上,而非在形心处进行应力状态判断和修改。
关键词 有限元 实应力法 弹性模量 空间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压不同弹性模量变厚度圆柱壳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3
作者 温家鹏 唐寿高 顾易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0,共5页
本文以变厚度圆柱壳微分单元为分析模型,导出了拉压不同弹性模量复合材料变厚度圆柱壳弯曲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及其关系式。该方程的COLSYS数值解与ANSYS有限元结果比较表明,本文理论公式正确,基本假定合理,可作为复合材料变厚度圆柱壳... 本文以变厚度圆柱壳微分单元为分析模型,导出了拉压不同弹性模量复合材料变厚度圆柱壳弯曲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及其关系式。该方程的COLSYS数值解与ANSYS有限元结果比较表明,本文理论公式正确,基本假定合理,可作为复合材料变厚度圆柱壳较为精确的弯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变厚度圆柱壳 不同弹性模量 基本方程 弯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含水率双因素作用下重组竹顺纹弹性模量的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庚浪 盛叶 +2 位作者 张峰 江凤娇 叶小凡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本研究选取3组不同密度(1.10、1.20、1.30 g/cm^(3))和5组不同含水率(4%,8%,12%,16%,20%)的重组竹试件进行顺纹抗拉、抗压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和含水率作用下重组竹顺纹抗拉、抗压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重组竹顺纹抗拉、抗压弹性... 本研究选取3组不同密度(1.10、1.20、1.30 g/cm^(3))和5组不同含水率(4%,8%,12%,16%,20%)的重组竹试件进行顺纹抗拉、抗压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和含水率作用下重组竹顺纹抗拉、抗压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重组竹顺纹抗拉、抗压弹性模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并趋于平衡;通过试验研究和数据拟合提出重组竹顺纹抗拉、抗压弹性模量的双参数耦合模型,线性组合模型和ASTM组合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重组竹顺纹抗拉、抗压弹性模量随密度和含水率变化后的理论值,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的实测值与线性组合模型和ASTM组合模型预测值之间最大误差为5.28%和8.20%;顺纹抗压弹性模量的实测值与线性组合模型和ASTM组合模型预测值之间最大误差为8.91%和8.67%,因线性组合模型计算更为简便,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顺纹抗、抗弹性模量 密度 含水率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拉压模量厚壁球壳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付厚利 茅晓辉 孔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对拉压模量不同的厚壁球壳进行弹塑性分析。在不同内压作用下,对厚壁球壳进行了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最后进行塑性极限分析,并求解厚壁球壳各个状态下的应力及位移的大小。分别讨论了弹塑性边界位置不同时,球壳内... 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对拉压模量不同的厚壁球壳进行弹塑性分析。在不同内压作用下,对厚壁球壳进行了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最后进行塑性极限分析,并求解厚壁球壳各个状态下的应力及位移的大小。分别讨论了弹塑性边界位置不同时,球壳内壁开始屈服的弹性极限压力及球壳整个截面完全屈服的塑性极限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球壳 拉压弹性模量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拉压不同模量采空区顶板岩梁的损伤分析
6
作者 王渭明 赵增辉 王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0-916,共7页
考虑拉、压弹性模量不等以及水平应力作用,引入Norton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及Kachanov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采空区顶板的蠕变损伤模型。定义弹性模量比例系数α及水平应力系数kx表征弹性模量和轴向压力对蠕变损伤的影响,给定特定参数分析... 考虑拉、压弹性模量不等以及水平应力作用,引入Norton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及Kachanov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采空区顶板的蠕变损伤模型。定义弹性模量比例系数α及水平应力系数kx表征弹性模量和轴向压力对蠕变损伤的影响,给定特定参数分析了断裂孕育时间、有效应力、有效高度、损伤因子等随α,kx和材料参数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α的增大,顶板中的拉应力降低,断裂孕育阶段延长,断裂前缘扩展速率减慢,并且拉应力区高度减小;水平应力减少了顶板横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延缓了顶板的宏观开裂时间,使顶板的破坏区变小,岩体拉压弹性模量的差异及硐室水平应力的作用对顶板的损伤特性影响很大,不可忽略。所得结论为有效抑制顶板岩梁的裂纹扩展,维护巷道顶板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顶板 不同拉压弹性模量 水平应力 蠕变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度分析的拉压不同模量桁架问题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海天 张晓月 何宜谦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7-242,共6页
利用光滑函数技术,提出光滑化的拉压不同弹性模量问题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拉压不同模量一维连续体与桁架结构的数值求解模型,推导了敏度计算公式,采用Newton-Raphson算法进行求解。数值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 利用光滑函数技术,提出光滑化的拉压不同弹性模量问题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拉压不同模量一维连续体与桁架结构的数值求解模型,推导了敏度计算公式,采用Newton-Raphson算法进行求解。数值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光滑函数 Newton-Raphson算法 桁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热弹性问题的三维无网格法计算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平 刘庭显 +2 位作者 王树森 龚曙光 胡慧瑶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热弹性问题的三维无网格伽辽金(Element Free Galerkin, EFG)法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对三维复合材料汽轮机叶轮和轴承座进行了热弹性分析,对比了材料方向角及热导率因子、热膨胀系数因子和拉压弹性模量因子... 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热弹性问题的三维无网格伽辽金(Element Free Galerkin, EFG)法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对三维复合材料汽轮机叶轮和轴承座进行了热弹性分析,对比了材料方向角及热导率因子、热膨胀系数因子和拉压弹性模量因子不同组合情况下轴承座的最大热变形总位移和当量应力值,讨论了材料方向角及上述正交各向异性因子对热变形和当量应力的影响规律,并与各向同性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维EFG模型的热变形总位移和当量应力相对误差范数分别比有限元法小0.1215%和0.1359%;材料方向角同时影响热变形的大小和方向,但对当量应力方向影响不大;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因子主要影响热变形和当量应力的大小。在考虑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三维复合材料零件结构设计中,当以刚度或强度为主要需求时,材料方向角、热导率因子、热膨胀系数因子、拉压弹性模量因子分别在(45°~60°,8:1:4~10:1:5,(1/6):(1/5):1~(1/5):(1/4):1,(7/5):1:(9/5)~(3/2):1:2)或(0°~10°,(1/10):1:(1/5)~(1/8):1:(1/4),(1/5):1:(1/6)~(1/4):1:(1/5),1:(1/5):(1/10)~1:(1/4):(1/8))范围内取值能有效降低轴承座等结构的热变形和当量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 三维无网格伽辽金法 弹性分析 材料方向角 拉压弹性模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木柱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欧阳煜 杨骁 包若涵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8-859,共12页
考虑加固层中纤维增强聚合物布(FRP布)拉伸与压缩时的不同弹性模量,基于梁大挠度变形假定,首先建立了FRP加固细长木梁非线性弯曲的一般数学模型,给出了考虑梁弯曲二阶效应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其次,研究了FRP布加固细长简支木柱的非线性稳... 考虑加固层中纤维增强聚合物布(FRP布)拉伸与压缩时的不同弹性模量,基于梁大挠度变形假定,首先建立了FRP加固细长木梁非线性弯曲的一般数学模型,给出了考虑梁弯曲二阶效应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其次,研究了FRP布加固细长简支木柱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得到了FRP加固简支木柱的临界载荷公式.理论证明了其过屈曲解的存在性,并利用摄动法,得到了临界载荷附近过屈曲状态的渐近解析解.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FRP加固层对临界载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其无量纲过屈曲状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聚合物 木柱 加固 非线性数学模型 过屈曲分析 不同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modified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cement-reinforced loess 被引量:12
10
作者 YANG Bo-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60-568,共9页
The reinforcement and stabilization of loess soil are duscussed by using fibers as the reinforcement and cement as the stabilization materials.To study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soil reinforced by modified... The reinforcement and stabilization of loess soil are duscussed by using fibers as the reinforcement and cement as the stabilization materials.To study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soil reinforced by modified polypropylene(MPP) fiber and cement,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six different fiber contents,three different cement contents,three different curing periods and three kinds of fiber length.The samples were tested under submergence and non-submergence conditions for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UCS),the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compressive resilient modulu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bined reinforcement by PP fiber and ce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arly strength of loess to 3.65–5.99 MPa in three days.With an increase in cement content,the specimens exhibited brittle fracture.However,the addition of fibers gradually modified the mode of fracture from brittle to ductile to plastic.The optimal dosage of fiber to reinforce loess was in the range of 0.3%–0.45% and the optimum fiber length was 12 mm,for which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ensile strength reached their maxim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ilure properties,cement-reinforced loess specimens were susceptible to brittle damage under pressure,and the effect of modified polypropylene fiber as the connecting "bridge" could help the specimens achieve a satisfactory level of ductility when under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reinforced soil cement-stabilized soil LOESS mechanical properties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