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阻应变式高同轴度筒式拉压传感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大应 胡小方 夏源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92,共3页
针对现有电阻应变式筒式拉压传感器两端连接部位同轴度不高和不能承受过大扭矩的情况,研制了一种电阻应变式高同心度筒式拉压传感器,该传感器与相连元件的连接方式采用光杆(或光孔)与螺纹双重结构形式,并用磨削保证了光杆和光孔的同轴度... 针对现有电阻应变式筒式拉压传感器两端连接部位同轴度不高和不能承受过大扭矩的情况,研制了一种电阻应变式高同心度筒式拉压传感器,该传感器与相连元件的连接方式采用光杆(或光孔)与螺纹双重结构形式,并用磨削保证了光杆和光孔的同轴度,从而保证了两端连接部位高的同轴度;外壳和弹性元件之间安装了导向销,弹性元件只能在外壳中发生轴向相对滑动,不发生相对转动,避免了弹性元件的应变敏感部位承受扭矩。该传感器的额定载荷为5 000 N,极限过载为120%,灵敏度优于1.0 mV/V,工作温度为常温;对传感器的标定表明:该传感器的综合误差不大于额定输出的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应变计 拉压传感器 弹性元件 应变计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扎深度影响搅拌摩擦焊过程轴向压力的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月 柴鹏 赵华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5-139,144,共6页
为了研究搅拌摩擦焊接稳态阶段下扎深度与轴向压力之间的规律,通过应变电阻式环型拉压传感器对不同下扎深度下焊接稳态阶段的轴向压力进行测量,并采用热电偶打孔预埋的方式测量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分析了焊接过程中轴向压力的响应行... 为了研究搅拌摩擦焊接稳态阶段下扎深度与轴向压力之间的规律,通过应变电阻式环型拉压传感器对不同下扎深度下焊接稳态阶段的轴向压力进行测量,并采用热电偶打孔预埋的方式测量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分析了焊接过程中轴向压力的响应行为,研究了不同下扎深度下的轴向压力变化规律,采用经验公式描述了焊接轴向压力的模块化模型,建立了非线性稳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线性动态模型。结果表明:下扎深度为2.45 mm时稳态阶段的轴向压力无明显波动,随着下扎深度的增加,波动幅度变大。稳态阶段的平均轴向压力随下扎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下扎深度为2.55 mm时,达到最大值11.37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拉压传感器 轴向 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装甲车履带板胶料摩擦极限智能监测研究
3
作者 潘霞 魏艳鸣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59,共5页
为研究两栖装甲车持久作战能力,提出其履带板胶料摩擦极限智能监测方法,通过胶料的混炼、热炼及出片等制备装甲车履带板。将履带板组装至两栖装甲车,利用装甲承重轮和履带部分的采集器获取两栖装甲车的载荷和履带温度,将履带数据经装甲... 为研究两栖装甲车持久作战能力,提出其履带板胶料摩擦极限智能监测方法,通过胶料的混炼、热炼及出片等制备装甲车履带板。将履带板组装至两栖装甲车,利用装甲承重轮和履带部分的采集器获取两栖装甲车的载荷和履带温度,将履带数据经装甲车顶部的GPS传输器传送至计算机。基于最小二乘法,用计算机拟合计算不同环境温度和路面情况的摩擦因数,在计算结果异常时,计算机自动发送警报,实现履带板胶料摩擦极限的智能监测。结果表明:压力增大,材料性状改变,履带板胶料摩擦因数减小,温度升高,摩擦因数下降;该方法可有效监测履带板胶料摩擦因数,且路面越光滑,履带板胶料摩擦因数越小;该方法可在0.9~1.4 s内及时监测履带板胶料摩擦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装甲车 履带板胶料 摩擦极限 智能监测 拉压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拟合的深松耕作阻力测试系统改进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孔羿勋 杨丹彤 +4 位作者 赵闯 王曦成 张祺睿 邓敏 郑丁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98,共4页
了解深松阻力、合理配置深松动力是提高深松作业效率重要环节之一。为此,针对现有普遍使用的深松阻力测量系统因需要通过两台拖拉机串联工作的方式而增加了对测试田块要求和测试系统安装的难度,还会存在应力贴片粘接不牢、数据采集样本... 了解深松阻力、合理配置深松动力是提高深松作业效率重要环节之一。为此,针对现有普遍使用的深松阻力测量系统因需要通过两台拖拉机串联工作的方式而增加了对测试田块要求和测试系统安装的难度,还会存在应力贴片粘接不牢、数据采集样本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测定振动系统对深松铲的振动力变化来计算深松阻力的方法。将拉压传感器安装在深松铲受振端,以回归拟合为基本工具,借助传感器的标定获取单位压力和电信号回归拟合关系式,通过负载力与采集力之间拟合函数近似替代深松中的耕作阻力,并将结果与传统测试方法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测试系统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的误差为0.721%~3.60%,克服了传统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更准确、更便捷的深松阻力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阻力测试系统 振动深松 系统标定 拉压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