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后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周凡
-
机构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76-83,共8页
-
基金
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资助号:20060390673)
-
文摘
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是最典型的后马克思主义,也是最有争议的后马克思主义。它的典型性在于既具有抛弃传统马克思主义核心范畴与基本命题的消极性,同时又具有保留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敏锐洞识并延续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积极面向。它的争议点在于,既宣告后马克思主义大大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又声称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马克思主义。针对拉克劳与莫菲这种悖论性立场辩护,批判性地解读后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这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认识。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拉克劳与莫菲
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周凡
-
机构
中共中央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9,共8页
-
基金
中共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项目"国外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批准号为05A02)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博士后基金的资助(20060390673)
-
文摘
"后马克思主义"与新葛兰西主义是两项互相联系而又不同的理论规划。葛兰西主义不仅是"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而且它的思想方法和概念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沉积到"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造之中。新葛兰西主义的"接合理论"本身潜伏着解除"接合"的外在限制的离散力,而接合概念的"后马克思主义化"就是这种离散力的直接后果;葛兰西把霸权视为一种接合过程,已经预示了一种语言政治学的新视域,而后马克思义的话语政治不过是葛兰西式的语言政治学的后结构主义处理;葛兰西一直强调霸权是对其它集团的意识形态原素的接合,在他看来,成功的政治是一种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政治,它能够从异己的、反己的力量中吸收增益性的成分从而大大拓展自己的存在空间,葛兰西这种观念被拉克劳与莫菲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接合到"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之中。
-
关键词
葛兰西
拉克劳与莫菲
后马克思主义
-
Keywords
Gramsci
Laclau and Mouffe
post-Marxism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