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改性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的形状记忆性能研究(Ⅰ)——拉伸比和乙酸乙烯(VA)含量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韦复海 金和 +1 位作者 顾有伟 王彦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为引发剂对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 (EVA)进行化学交联改性 ,制备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EVA。通过对形状记忆性能和凝胶含量的测定等重点探讨了拉伸比和乙酸乙烯 (VA)含量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VA含...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为引发剂对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 (EVA)进行化学交联改性 ,制备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EVA。通过对形状记忆性能和凝胶含量的测定等重点探讨了拉伸比和乙酸乙烯 (VA)含量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VA含量的EVA都存在一最佳拉伸比 ,在这一拉伸比下其形状记忆性能使各项参数达最大值 ;VA含量对未交联或交联度小的EVA的形状回复率影响很大 ,随着VA含量增加 ,形状回复率增大 ;VA含量对交联度大的已形成完善网络结构EVA的形状回复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形状固定率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化学改性 形状记忆性能 拉伸比 乙酸乙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拉伸比的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莉 董知之 +1 位作者 赵义平 于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9-1221,1224,共4页
用冻胶法直接纺制热致感应型形状记忆纤维,并对初生纤维进行了拉伸处理,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拉伸比下纤维的吸水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形状记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比的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大,吸水性降低,纤维的... 用冻胶法直接纺制热致感应型形状记忆纤维,并对初生纤维进行了拉伸处理,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拉伸比下纤维的吸水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形状记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比的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大,吸水性降低,纤维的模量提高,且显示出更好的热致感应形状记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纤维 拉伸比 丙烯酸十八酯 丙烯酸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拉伸比PET/PBT共混纤维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秀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112,共2页
不同拉伸比PET/PBT共混纤维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尹秀丽(天津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系天津300160)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纤维,热行为,力学性能不同配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不同拉伸比PET/PBT共混纤维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尹秀丽(天津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系天津300160)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纤维,热行为,力学性能不同配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纤维 热行为 力学性能 拉伸比 配比 PET P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头拉伸比对热致液晶聚芳酯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于艳婷 李宗昊 +2 位作者 王江伟 王燕萍 王依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165,共4页
为探究喷头拉伸比对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AR)纤维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喷头拉伸比的TLCPAR纤维,采用WAXD分析纤维结晶度、晶粒尺寸以及晶区取向的变化,并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喷头拉伸比的增大,... 为探究喷头拉伸比对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AR)纤维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喷头拉伸比的TLCPAR纤维,采用WAXD分析纤维结晶度、晶粒尺寸以及晶区取向的变化,并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喷头拉伸比的增大,纤维的结晶度增大,而晶粒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经喷头拉伸后,初生纤维晶区取向度较高,且随喷头拉伸比的增大先增大后不变。由于纤维结晶度随喷头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大,晶区取向度先增大后不变,使得TLCPAR初生纤维的强度和模量随着喷头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液晶聚芳酯 熔融纺丝 喷头拉伸比 结晶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丝过程中拉伸比对七通道聚砜中空纤维膜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洁敏 赵宝宝 +3 位作者 徐天成 李诗文 付振刚 李建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0,16,共6页
以聚砜(PSf)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配成纺丝铸膜液,通过溶液相转化制备七通道聚砜中空纤维膜,系统研究了不同拉伸比对膜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外径、小孔直径及小孔与小孔之... 以聚砜(PSf)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配成纺丝铸膜液,通过溶液相转化制备七通道聚砜中空纤维膜,系统研究了不同拉伸比对膜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外径、小孔直径及小孔与小孔之间的距离以及内表面功能层厚度等均随着拉伸比的提高而减小.同时,提高了中空纤维膜的纯水通量;但对BSA的截留率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度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通道中空纤维膜 聚砜 拉伸比 溶液相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拉伸比对熔融挤出拉伸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治天 殷国祥 +6 位作者 张莉莉 李文君 李欣棚 翟翥 高浚博 陈剑平 袁彬彬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2,166,共5页
通过固定冷拉伸比,改变热拉伸比制备了具有不同微孔结构的聚丙烯微孔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微孔的形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微孔膜的片晶厚度,研究了热拉伸过程中微孔形成过程以及微孔尺寸和数量,微孔膜孔隙率随... 通过固定冷拉伸比,改变热拉伸比制备了具有不同微孔结构的聚丙烯微孔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微孔的形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微孔膜的片晶厚度,研究了热拉伸过程中微孔形成过程以及微孔尺寸和数量,微孔膜孔隙率随热拉伸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冷拉伸过程主要是片晶间微裂纹的形成过程,微裂纹均匀的分布在试样内部,但由于不同微裂纹的抗拉伸性能不同,在热拉伸阶段首先被拉开的是较薄弱的微裂纹,形成部分微孔。当微孔的尺寸足够大,微孔中的"桥结构"拉伸至较大尺寸提供足够的张力以维持微孔不再变形。随着热拉伸的继续进行,"桥结构"能将力传递给带状微裂纹之间的堆积片晶,将这些堆积片晶之间的次薄弱缺陷拉开,继续形成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 聚丙烯 微孔膜 拉伸比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比对2A16铝合金板材双向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江培成 郎利辉 +4 位作者 邱超斌 陈杨锴 矫志辉 李奎 陈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为获取2A16铝合金板料在复杂加载条件下的材料性能,设计了一种臂上开缝、中心带槽的十字形试样并开展双向拉伸试验,研究了2A16铝合金板材在双向加载时的材料力学性能。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ABAQUS软件对十字形试样的双向拉伸过程进... 为获取2A16铝合金板料在复杂加载条件下的材料性能,设计了一种臂上开缝、中心带槽的十字形试样并开展双向拉伸试验,研究了2A16铝合金板材在双向加载时的材料力学性能。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ABAQUS软件对十字形试样的双向拉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利用板材双向拉伸试验机在X、Y两轴拉伸比分别为3∶3、3∶2、3∶1、1∶3和2∶3共5组条件下开展双向拉伸试验,并采用光学数字化散斑技术测量应变值。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有较好的一致性,改变两轴拉伸比对试样破裂位置及应变值具有显著影响,最终得到2A16铝合金板材在5组双向拉伸比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其在双向等拉时屈服应力值最高,且不同拉伸比下最大真实应变值差别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6铝合金 十字形试样 双向 数值模拟 拉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取向聚氯乙烯管材最佳拉伸温度和径向拉伸比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建国 孙建凯 +1 位作者 侯培培 何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34,共5页
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一步法挤出加工方式,采用纯净配方,在配方和轴向拉伸比不变的情况下,将拉伸温度设置为80、85、88、90℃,径向拉伸比设为1.8(坯料管外径63 mm、壁厚5.2 mm)和1.9(坯料管外径为60 mm、壁厚6.0 mm)制备... 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一步法挤出加工方式,采用纯净配方,在配方和轴向拉伸比不变的情况下,将拉伸温度设置为80、85、88、90℃,径向拉伸比设为1.8(坯料管外径63 mm、壁厚5.2 mm)和1.9(坯料管外径为60 mm、壁厚6.0 mm)制备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材。通过对不同工艺生产的管材进行静液压试验、落锤冲击试验、拉伸试验、环刚度试验来表征管材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适合此配方和轴向拉伸比的PVC-O管挤出成型的最佳拉伸温度为85℃,最佳径向拉伸比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取向聚氯乙烯管材 温度 径向拉伸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拉伸比、机械取向聚乙烯
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5-715,共1页
双取向聚丙烯和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将受到新型高拉伸比、机械取向聚乙烯(PE)的挑战。该挑战来自新型双峰高密度PE与新的拉伸/卷切设备的结合。高拉伸比、机械取向PE将以包装应用为目标,包括层状密封网、超市袋、拉伸带、... 双取向聚丙烯和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将受到新型高拉伸比、机械取向聚乙烯(PE)的挑战。该挑战来自新型双峰高密度PE与新的拉伸/卷切设备的结合。高拉伸比、机械取向PE将以包装应用为目标,包括层状密封网、超市袋、拉伸带、压敏标签、食品包装薄膜及耐用运输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比 聚乙烯 机械取向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食品包装薄膜 压敏标签 聚丙烯 高密度 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比对乙丙橡胶极化-去极化电流和陷阱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庆辉 李蔚 +3 位作者 门汝佳 程瑞 雷志鹏 王伟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3,共6页
针对移动电缆用EPDM绝缘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受到拉伸力的作用,造成绝缘劣化的问题,本文从极化-去极化电流出发,主要研究不同拉伸程度对EPDM绝缘性能的影响。首先设计了拉伸装置用于测量拉伸状态下EPDM的极化-去极化电流和表面电位,然后从... 针对移动电缆用EPDM绝缘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受到拉伸力的作用,造成绝缘劣化的问题,本文从极化-去极化电流出发,主要研究不同拉伸程度对EPDM绝缘性能的影响。首先设计了拉伸装置用于测量拉伸状态下EPDM的极化-去极化电流和表面电位,然后从直流电导率和陷阱能级分布角度分析了拉伸比对EPDM性能的影响,最后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不同拉伸状态下EPDM绝缘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拉伸比对EPDM极化-去极化电流的影响存在阈值。当拉伸比小于1.4时,极化-去极化电流随拉伸比的增加而减小;当拉伸比大于1.4时,极化-去极化电流随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大。当拉伸比从1.0增加到1.4时,陷阱数量减少导致表面电位衰减速率减小;当拉伸比从1.4增加到1.8时,浅陷阱的增加促进了电荷的消散和迁移过程,导致表面电位衰减速率增大。拉伸应力对EPDM绝缘性能的影响可分为无负荷状态、弹性形变状态、非弹性形变状态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DM 应力 极化-去极化电流 表面电位衰减率 直流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性电活性聚合物(EAP)薄膜材料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
11
作者 罗华安 宋强 +1 位作者 彭琛 崇育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59,共9页
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是获得超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首先,基于应变能函数推导超弹性薄膜材料应力-拉伸率公式。然后,针对当前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方法的不足,设计一种多功能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装置,采取基于边角单点拉伸的等双轴... 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是获得超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首先,基于应变能函数推导超弹性薄膜材料应力-拉伸率公式。然后,针对当前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方法的不足,设计一种多功能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装置,采取基于边角单点拉伸的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方法,运用该装置对超弹性电活性聚合物(EAP)薄膜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并与边角两点固定的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采用Yeoh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及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拉伸方法对试验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拉伸率范围内,等双轴边角单点拉伸与两点固定拉伸的应力-拉伸率曲线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但当拉伸率(λ)增大后,由于等双轴两点固定拉伸边角部位的应力屏蔽导致应变均匀性恶化,其应力超过边角单点拉伸的数值,这一结果经仿真分析得到验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误差随拉伸率的增大而增大,在轴向总长度80%范围内,2种拉伸轴向应变变化幅度均不超过5%;当名义拉伸率λ_(n)=4时,等双轴边角单点拉伸试样中心部位的拉伸率为3.592,计算得到的应力误差约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弹性 EAP 等双轴平面 Yeoh模型 边角单点 边角两点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预拉伸过程中铝厚板残余应力的演变规律
12
作者 秦国华 姜耀 +2 位作者 林锋 王华敏 郭瑞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7-1978,共12页
在飞机结构件加工过程中,铝合金厚板内的残余应力会使其产生变形,导致飞机结构件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为此,通过研究淬火-拉伸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建立了淬火仿真与预拉伸仿真方法。结果表明,淬火应力在分布趋势和幅值大小方面,仿真... 在飞机结构件加工过程中,铝合金厚板内的残余应力会使其产生变形,导致飞机结构件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为此,通过研究淬火-拉伸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建立了淬火仿真与预拉伸仿真方法。结果表明,淬火应力在分布趋势和幅值大小方面,仿真值均与实验值都非常吻合,最大相对误差只有10%左右。然后将板材离散为若干层,依据淬火残余应力及拉伸所产生的尺寸变化率,推导出各层屈服极限及弹性模量的变化,分析材料非均匀性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对50mm厚的淬火铝合金板材进行预拉伸仿真分析时发现,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呈现相同的分布特征。最后,通过对不同厚度的铝厚板进行淬火-拉伸仿真,揭示不同铝厚板内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淬火-预 残余应力 消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
13
作者 王伟 侯妍 +3 位作者 辛社伟 罗炽铖 刘显昊 王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7-2338,共12页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TC11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同一时效温度下,固溶温度每升高10℃,等轴α相含量降低约14.8%,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维持在4~6μm区间;同一固溶温度下,时效温度每升高10℃,片层α相长宽比平均能增加13.31。等轴α相含量和片层α相厚度是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等轴α相含量增加或片层α相厚度减小均提高强度;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与片层α相长宽比对塑性影响较深,增大等轴α晶粒尺寸或降低片层α相长宽比改善塑性。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呈现显著相关性(R^(2)>0.96),能准确表达TC11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钛合金显微组织调控与力学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显微组织 性能 定量关系 多元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22Al-25Nb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演变和高温拉伸性能
14
作者 王世清 张一 +4 位作者 温国栋 张强 亓钧雷 高旺 强伟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54,共9页
为了研究Ti-22Al-25Nb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演变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使用5 mm厚Ti-22Al-25Nb合金平板进行真空电子束焊接,在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电子束流对焊接接头表面成形和宏观形貌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 为了研究Ti-22Al-25Nb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演变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使用5 mm厚Ti-22Al-25Nb合金平板进行真空电子束焊接,在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电子束流对焊接接头表面成形和宏观形貌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物相;同时,通过试验与模拟的焊缝形貌对比,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并结合热循环曲线和相图分析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相变过程.结果表明,电子束流为10 mA时,获得晶粒尺寸较小、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焊缝和近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极快,主要由B2相组成,在远热影响区发生了O(α_(2))相向B2相转变.焊接接头的高温拉伸强度约为639 MPa,断后伸长率约为2.5%,均低于母材的拉伸性能,焊接接头的断口形貌由解理台阶和河流状花样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2AL-25NB合金 电子束焊 热循环曲线 显微组织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元素对高成形性双相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韩冰 闫佳鹤 +3 位作者 李建英 吴亚辉 刘帅 冯运莉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247,共10页
以Cr-Mo系高成形性双相钢(Fe-0.1Cr-0.4Mo)成分为基础,添加适量的Si元素设计了一种新型含Si双相钢,并利用单轴拉伸试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表征技术,对比研究了Si元素对高成形性双相钢的退火组织、织构演变... 以Cr-Mo系高成形性双相钢(Fe-0.1Cr-0.4Mo)成分为基础,添加适量的Si元素设计了一种新型含Si双相钢,并利用单轴拉伸试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表征技术,对比研究了Si元素对高成形性双相钢的退火组织、织构演变、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元素的添加(含硅钢)显微组织明显细化,马氏体含量增多且均匀分布于铁素体晶界处;随退火温度升高,试验钢中马氏体含量增加,强度升高,840℃退火时含硅钢抗拉强度达554 MPa,屈服强度为291 MPa,伸长率37.37%,显示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此外,含硅钢大角度晶界数量较高,γ织构增强,其中{111}<112>取向强度达到9.75,使其塑性应变比达到1.47,加工硬化指数达0.215,具有卓越的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SI元素 高成形性 微观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柱状单轴拉伸试验方法研究
16
作者 任黎 石拉 +3 位作者 郑亚新 张皓媛 刘瀚文 付小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针对固体推进剂包覆层的片状哑铃形试样在单轴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和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柱状拉伸试样设计方案。仿真模拟不同过渡半径下的片状试件和柱状试件,发现柱状式样在相同过渡半径... 针对固体推进剂包覆层的片状哑铃形试样在单轴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和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柱状拉伸试样设计方案。仿真模拟不同过渡半径下的片状试件和柱状试件,发现柱状式样在相同过渡半径下比片状试样更易断裂,特别在45 mm过渡半径下断裂时间最短;柱状试样的应力分布更均匀,集中区域较小。试验结果表明,柱状试样在-40、20、50℃的抗拉强度离散度为0.63%、0.41%和0.46%,伸长率离散度为0.70%、0.34%和0.51%;对比之下,片状试样抗拉强度离散度为2.03%、1.31%和1.26%,伸长率离散度为1.15%、1.05%和1.57%,柱状试样的有效数据离散度小于片状试样,实验数据有效率达92%。研究表明,柱状试样有效降低了应力集中导致的实验结果离散性;试样的最佳工程标距为12 mm,过渡半径为45 mm;柱状单轴拉伸试验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可靠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试样 柱状试样 单轴 应力集中 包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纳米ZrB_(2)颗粒与稀土Sc协同增强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
17
作者 怯喜周 陈锐崐 +1 位作者 彭艳杰 赵玉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Sc后,原位ZrB_(2)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同时,Sc的加入还可有效改善粗大的含铁析出相,细化基体晶粒;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Sc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7N01基体的性能大幅提高,当ZrB_(2)和Sc的引入量分别为3wt%和0.2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匹配最优,分别为447 MPa、481 MPa和9.6%,相比7N01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16.1%、11.3%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基复合材料 原位纳米ZrB_(2)颗粒 稀土Sc 微观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接长度等对Ⅱ型APC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余琼 敖晟瑞 +4 位作者 唐子鸣 郭霖 谢青海 张志 陈振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为研究搭接长度和钢筋直径对Ⅱ型APC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63个该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了接头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延性和黏结应力等。结果表明:钢筋直径相同时,随搭接长度增加,平均黏结应力降低,试件强度、延性、最大力总伸长... 为研究搭接长度和钢筋直径对Ⅱ型APC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63个该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了接头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延性和黏结应力等。结果表明:钢筋直径相同时,随搭接长度增加,平均黏结应力降低,试件强度、延性、最大力总伸长率明显提高,残余变形整体呈下降趋势;钢筋拉断破坏试件强度、延性、最大力总伸长率和残余变形满足规范要求;加载过程中,套筒中部截面短边纵向和长边环向始终受拉;极限荷载下,随搭接长度增加,套筒中部截面短边侧环向压应变先转变为拉应变再向压应变发展,长边侧纵向压应变转变为拉应变;相对搭接长度相同时,极限承载力随钢筋直径增加而提高;提出的极限黏结强度及临界搭接长度计算公式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单拉工况下,钢筋直径不大于18 mm时,建议接头搭接长度大于1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APC接头 性能 搭接长度 黏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载荷下非金属敷缆复合连续油管力学行为模拟研究
19
作者 张学敏 张雪茹 +2 位作者 李厚补 齐国权 高雄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非金属敷缆复合连续油管在起下及采油过程中因自重而承受拉伸载荷,明确敷缆管在该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可以为敷缆管的安全服役提供指导。采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了非金属敷缆复合连续油管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敷缆管在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 非金属敷缆复合连续油管在起下及采油过程中因自重而承受拉伸载荷,明确敷缆管在该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可以为敷缆管的安全服役提供指导。采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了非金属敷缆复合连续油管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敷缆管在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各结构层的力学响应,探究了敷缆工艺参数(缆线缠绕及分布角度)对敷缆管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拉伸载荷下,敷缆管所有结构层的应力均因缆线缠绕呈螺旋式分布;敷缆管拉伸至失效时,会经历弹性变形、过渡和屈服变形3个阶段,此时管内缆线处于小塑性均匀变形状态;减小缆线缠绕角度,可以提高敷缆管的弹性模量及其轴向承载能力,但会使敷缆管提前进入过渡阶段,进而发生屈服;缆线分布角度对敷缆管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大。因此,在生产制造该类敷缆管时应着重考虑管内缆线的缠绕角度,该参数与敷缆管在拉伸载荷下力学性能的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敷缆 连续油管 载荷 力学特性 缆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热拉伸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刘大海 刘康 +2 位作者 杨亮 秦海 钱世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目的综合分析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微观组织对薄板TC4钛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机理;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的本构模型。方法在温度为25~900℃、应变速率为0.00053 s^(−1)和温度为700~900... 目的综合分析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微观组织对薄板TC4钛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机理;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的本构模型。方法在温度为25~900℃、应变速率为0.00053 s^(−1)和温度为700~900℃、应变速率为0.00023~0.00080 s^(−1)的条件下,进行0.6 mm TC4钛合金单轴热拉伸试验。通过观察材料热拉伸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变化情况,研究微观组织对热拉伸性能的影响。基于Hooke定律和Grosman方程建立此合金的本构模型。结果当温度由25℃升高到900℃时,屈服点应变由1.21%降低至0.52%。在700~900℃和0.00023~0.00080 s^(−1)条件下拉伸时,温度对材料的流变应力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微观组织形貌可知,原始TC4钛合金板材存在沿轧制方向分布的(α+β)组织。在700℃、0.00026 s^(−1)条件下拉伸时,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α+β)组织;当温度上升至900℃时,得到较为粗大均匀的等轴(α+β)组织。结论当TC4钛合金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下变形时,高温软化作用大于形变硬化作用,温度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但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证明TC4钛合金为温度应变速率敏感型合金。在700℃、0.00026 s^(−1)条件下拉伸时,材料微观组织均匀细小,其综合力学性能相对最好。基于Hooke定律和Grosman方程建立此合金在700~900℃和0.00023~0.00080 s^(−1)条件下的本构模型,相关性系数R大于0.96,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TC4钛合金在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下的高温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本构模型 低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