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厚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求解动应力集中问题
1
作者 胡超 周传平 +1 位作者 佟广清 刘殿魁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372,共9页
过去,对拉伸平板考虑应力集中的工程设计多借鉴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分析求解结果,例如弹性力学Kirsch问题的解或弹性动力学平面问题的解.基于厚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对含圆孔平板中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过去,对拉伸平板考虑应力集中的工程设计多借鉴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分析求解结果,例如弹性力学Kirsch问题的解或弹性动力学平面问题的解.基于厚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对含圆孔平板中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模型得到的开孔附近的应力是不同的;2)当入射波波数变大或者说入射波频率变高时,动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值趋于单位1.含孔平板拉伸振动的动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值达到3.30,以及基于弹性动力学平面问题模型得到的结果为2.77.对数值计算结果做了分析讨论,可以看到,当孔径厚度比是a/h=0.10时,基于平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得到的动应力集中系数可以达到最大值,超出基于弹性动力学平面问题所得到结果的19%.分析方法和数值计算结果可望能在工程平板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和强度设计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 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 厚壁结构动力学 剪应力一阶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伸振动精确化理论求解含孔厚板弹性波散射问题
2
作者 周传平 胡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针对采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求解波动/振动时常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基于厚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采用复变函数方法对含孔平板中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函数展开的方法将待解的问题归结为对一组无穷代数方程组的... 针对采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求解波动/振动时常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基于厚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采用复变函数方法对含孔平板中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函数展开的方法将待解的问题归结为对一组无穷代数方程组的求解。给出了含椭圆孔厚板拉压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的数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动应力集中系数与分布取决于入射波数、平板厚度、椭圆偏心率等无量纲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拉伸振动精确化方程 厚壁动力学 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 复变函数法 剪应力一阶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振动拉伸的实验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清凯 刘树英 闻邦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研究了低碳钢在激振频率 0~ 10 0Hz范围内进行振动拉伸的应力应变行为·采用不同的激振力幅和激振频率进行实验 ,记录金属材料产生的变形与所受载荷等数据·结果表明激振频率增大 ,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和强度极限σb 会明显减小... 研究了低碳钢在激振频率 0~ 10 0Hz范围内进行振动拉伸的应力应变行为·采用不同的激振力幅和激振频率进行实验 ,记录金属材料产生的变形与所受载荷等数据·结果表明激振频率增大 ,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和强度极限σb 会明显减小·改变激振频率 ,σs 和σb 也随之改变·在激振频率 1Hz时 ,测得了材料瞬态应力应变曲线 ,表现出明显的滞回特性·以上研究对探讨振动加工机理及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振动 应力应变关系 激振力幅 激振频率 低频振动 滞回特性 振动加工 减幅效应 实验研究 低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加工时金属材料的本构关系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亚东 韩清凯 闻邦椿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5-797,共3页
在对金属材料进行振动拉伸时 ,材料的本构关系与静态拉伸明显不同 ,因而不能直接引用现有的弹塑性模型来描述。本文以常规频率下振动拉伸时实测的材料应力应变值为样本 ,利用 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了振动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应力应变... 在对金属材料进行振动拉伸时 ,材料的本构关系与静态拉伸明显不同 ,因而不能直接引用现有的弹塑性模型来描述。本文以常规频率下振动拉伸时实测的材料应力应变值为样本 ,利用 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了振动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本构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乙酰丙酮-α、β、γ、δ-四苯基卟啉络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国发 张元福 +2 位作者 赵永年 王桂馥 王宇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5期710-714,共5页
本文从测定11个稀土乙酰丙酮-α、β、γ、δ-四苯基卟啉络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中发现,由于四苯基卟啉与稀土离子络合,削弱了乙酰丙酮环上的M—O拉伸振动带,使此带向低波数位移,而且仍符合镧系的“四分组”和“斜W”效应,吡咯C—H摇摆... 本文从测定11个稀土乙酰丙酮-α、β、γ、δ-四苯基卟啉络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中发现,由于四苯基卟啉与稀土离子络合,削弱了乙酰丙酮环上的M—O拉伸振动带,使此带向低波数位移,而且仍符合镧系的“四分组”和“斜W”效应,吡咯C—H摇摆振动~984cm^(-1)带亦基本符合此效应,络合物中PN—H拉伸振动带消失,出现M—N拉伸振动与卟啉环骨架振动等的复合振动带,因而上述的镧系变化规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 红外和曼光谱 离子络合 镧系 骨架振动 拉伸振动 乙酰丙酮 低波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H_6高频谱的代数方法计算 被引量:2
6
作者 卢礼萍 平加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0-75,81,共7页
利用Iachello-Oss的代数模型描述了振子数高达10的C6H6分子和C6D6分子C-H拉伸键的能谱达到了很好的精度,并在对称玻色表象里计算了分子的哈密顿量.
关键词 C6H6 高频谱 代数方法计算 分子代数模型 对称玻色表象 拉伸振动 振动量子数 哈密顿量 分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在外延薄膜Pd(111)表面的催化氧化
7
作者 沈新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外延薄膜Pd(111)表面上暴露覆盖系数θ≈0.45一氧化碳后,仍能吸附氧并发生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反应,这与在由溅射、退火方法制备的体材料钯表面上观察到的结果不同,其原因可能归结于两者微观形貌的差别。
关键词 Pd(111)薄膜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 一氧化碳分子轨道特征峰 C-O拉伸振动模式能量损失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β、γ、δ-四苯基卟啉和稀土乙酰丙酮-α、β、γ、δ-四苯基卟啉的共振喇曼光谱研究
8
作者 赵永年 刘国发 +1 位作者 王桂馥 王宇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6期847-852,共6页
本文用4579A、5145A等激发线激发,测得α、β、γ、δ、-四苯基卟啉(TP1)和12个稀土乙酰丙酮-α、β、γ、δ、-四苯基卟啉(MTPP acac)的共振喇曼光谱,对其共振特性和结构对称性进行了讨论.指认370cm^(-1)附近谱带为MTPPacac的M—O键对... 本文用4579A、5145A等激发线激发,测得α、β、γ、δ、-四苯基卟啉(TP1)和12个稀土乙酰丙酮-α、β、γ、δ、-四苯基卟啉(MTPP acac)的共振喇曼光谱,对其共振特性和结构对称性进行了讨论.指认370cm^(-1)附近谱带为MTPPacac的M—O键对称拉伸振动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 共振喇曼光谱 乙酰丙酮 结构对称性 共振特性 拉伸振动 MTP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under tensile deformation 被引量:12
9
作者 XIE Zhen-dong GUAN Yan-jin +2 位作者 YU Xiao-hui ZHU Li-hua LIN 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545-1559,共15页
Ultrasonic vibration can reduce the forming force, decrease the friction in the metal form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workpiece effectively. Tensile tests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were carried ou... Ultrasonic vibration can reduce the forming force, decrease the friction in the metal form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workpiece effectively. Tensile tests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were carried out.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fracture modes of tensile specimens,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 under different vibration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under tensile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reductions of the true stress appeared under various ultrasonic vibr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maximum decreasing range was 4.76%. The maximum microhardness difference among the 3 nodes selected along the specimen was HV 10.9. The fracture modes, plastic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also were affected by amplitude and action time of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The softening effect and the hardening effect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was applied. When the ultrasonic amplitude was 4.6 μm with short action tim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dominated by twins and the softening effect was dominant. However, the twinning could be inhibited and the hardening effect became dominant in the case of high ultrasonic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vibration tensile test AZ31 magnesium alloy plastic behavior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